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对微生物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立足学生实际情况,精心组织教学,讨论和探索适合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微生物学 教学方法
微生物学是食品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必不可少的基础。微生物学是一门以独特技术研究微小生物的学科,就课程本身特点而言, 内容繁杂枯燥,逻辑性相对较差,而学生专业基础相对薄弱。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如何把握专业特色,,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微生物学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由于微生物个体微小,肉眼难以观察,使得微生物的形态是理论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研究微生物离不开显微镜,而在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课堂上观察微生物的方法只能通过照片;研究微生物的生理、遗传等微观世界的内容时,只能借助一些挂图或推理,很多东西需要靠想象来理解;因此学生课堂吸收率较低,需要花费较多的课外时间来消化课堂上的内容。
适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的出现和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使得课堂教学模式得到改变,提供了一种更为直观的手段,扩大了视野,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使得原来靠想象理解的东西变得一目了然,实际上降低了课程内容理解上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吸收率;还可以增加课上的信息量,提高课时利用率。多媒体辅助教学所造成的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于一体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奇妙生动的微观世界,充分调动了学生多方面的感官机能,提高了对课程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果。例如,在“病毒增殖”章节,将病毒的增殖过程以FLASH动画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出来,通过短短几分钟观看动画的过程,学生对病毒有了全面直观的认识,既掌握了病毒的形态、结构、组成,又掌握了病毒的增殖过程等,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多媒体教学重复性好、利用率高,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既减少了经费开支,又大大地减少了教师的重复劳动,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业务。
2.归纳对比式教学
微生物学知识点较多而凌乱,有许多易混淆的知识点,如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特点,四大类菌的菌落特征等。对这些知识点的讲解需要对其进行归纳对比,比较异同,这样才能使知识层次更加清晰,便于学生抓住重点,帮助学生复习与巩固。
3.启发式教学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讲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时,先告诉同学通过染色后,菌被分成了两类:呈现紫色的革兰氏阳性菌和呈现红色的革兰氏阴性菌,学生会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此时教师并不急于回答,而是接着讲细胞壁的构造,引导学生自己从中找到答案。这样可使学生学会融会贯通前后所学的知识,并且准确掌握了“革兰氏染色的原理”这一知识点。通过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摆脱课堂知识的枯燥乏味,提高了知识的可接受程度。
4.“热点问题”教学法
热点问题是媒体报道最多、也是大家最关心、最深入人心的问题。对于那些与微生物有关的热点问题,教师如能“趁热打铁”, 则可引导学生用已知的信息建立联系, 获得知识。如禽流流行时,在讲到“病毒”章节时,先简单描述禽流感的流行概况, 此时同学们表现出兴趣浓厚、互相交流, 接着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大家思索和讨论: 禽流感的病原体是什么, 此次流行的型别是什么, H和N都是什么含义, 针对禽流感采取什么措施等, 这样就造成了一种互动的教学情境, 既可使同学们有目的地去学习, 又可活跃气氛, 调动思维, 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又如,讲到“伴孢晶体”时,可简单说明现在环境污染的状况和“生物农药”, 这样可以很好地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以此作为切入点,进行新知识点的讲解。
结合热点问题进行教学, 因图片丰富、内容详尽、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而深受学生欢迎, 这种授课方式, 既可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 又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5.实验教学与课程相配套教学法
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既要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又要联系生产实际,让学生了解实际过程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分布、作用以及研究方法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为了保证实验的上课质量,达到预期目的,学生的实验课采取分小组的形式进行,通常是2人一小组,10人为一大组进行,保证人人有全过程动手的机会。实验课时告诉学生,制片如制作优秀,可被拍摄保存下来,并将引用到下一届学生理论课的多媒体课件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课外,学生通过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和半开放实验室,参与有关微生物的研究课题,全面了解微生物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培养他们独立的科研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另外,教师应多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肯定,培养学生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从多方面获取最新的微生物发展动态,包括从网上寻找,并与教师进行讨论等。这种做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自信等方面成效显著。
【关键词】微生物学 教学方法
微生物学是食品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必不可少的基础。微生物学是一门以独特技术研究微小生物的学科,就课程本身特点而言, 内容繁杂枯燥,逻辑性相对较差,而学生专业基础相对薄弱。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如何把握专业特色,,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微生物学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由于微生物个体微小,肉眼难以观察,使得微生物的形态是理论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研究微生物离不开显微镜,而在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课堂上观察微生物的方法只能通过照片;研究微生物的生理、遗传等微观世界的内容时,只能借助一些挂图或推理,很多东西需要靠想象来理解;因此学生课堂吸收率较低,需要花费较多的课外时间来消化课堂上的内容。
适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的出现和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使得课堂教学模式得到改变,提供了一种更为直观的手段,扩大了视野,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使得原来靠想象理解的东西变得一目了然,实际上降低了课程内容理解上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吸收率;还可以增加课上的信息量,提高课时利用率。多媒体辅助教学所造成的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于一体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奇妙生动的微观世界,充分调动了学生多方面的感官机能,提高了对课程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果。例如,在“病毒增殖”章节,将病毒的增殖过程以FLASH动画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出来,通过短短几分钟观看动画的过程,学生对病毒有了全面直观的认识,既掌握了病毒的形态、结构、组成,又掌握了病毒的增殖过程等,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多媒体教学重复性好、利用率高,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既减少了经费开支,又大大地减少了教师的重复劳动,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业务。
2.归纳对比式教学
微生物学知识点较多而凌乱,有许多易混淆的知识点,如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特点,四大类菌的菌落特征等。对这些知识点的讲解需要对其进行归纳对比,比较异同,这样才能使知识层次更加清晰,便于学生抓住重点,帮助学生复习与巩固。
3.启发式教学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讲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时,先告诉同学通过染色后,菌被分成了两类:呈现紫色的革兰氏阳性菌和呈现红色的革兰氏阴性菌,学生会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此时教师并不急于回答,而是接着讲细胞壁的构造,引导学生自己从中找到答案。这样可使学生学会融会贯通前后所学的知识,并且准确掌握了“革兰氏染色的原理”这一知识点。通过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摆脱课堂知识的枯燥乏味,提高了知识的可接受程度。
4.“热点问题”教学法
热点问题是媒体报道最多、也是大家最关心、最深入人心的问题。对于那些与微生物有关的热点问题,教师如能“趁热打铁”, 则可引导学生用已知的信息建立联系, 获得知识。如禽流流行时,在讲到“病毒”章节时,先简单描述禽流感的流行概况, 此时同学们表现出兴趣浓厚、互相交流, 接着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大家思索和讨论: 禽流感的病原体是什么, 此次流行的型别是什么, H和N都是什么含义, 针对禽流感采取什么措施等, 这样就造成了一种互动的教学情境, 既可使同学们有目的地去学习, 又可活跃气氛, 调动思维, 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又如,讲到“伴孢晶体”时,可简单说明现在环境污染的状况和“生物农药”, 这样可以很好地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以此作为切入点,进行新知识点的讲解。
结合热点问题进行教学, 因图片丰富、内容详尽、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而深受学生欢迎, 这种授课方式, 既可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 又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5.实验教学与课程相配套教学法
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既要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又要联系生产实际,让学生了解实际过程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分布、作用以及研究方法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为了保证实验的上课质量,达到预期目的,学生的实验课采取分小组的形式进行,通常是2人一小组,10人为一大组进行,保证人人有全过程动手的机会。实验课时告诉学生,制片如制作优秀,可被拍摄保存下来,并将引用到下一届学生理论课的多媒体课件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课外,学生通过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和半开放实验室,参与有关微生物的研究课题,全面了解微生物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培养他们独立的科研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另外,教师应多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肯定,培养学生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从多方面获取最新的微生物发展动态,包括从网上寻找,并与教师进行讨论等。这种做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自信等方面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