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没走进教室,就听到里面发出的吵嚷声,小杞老师赶紧加快了脚步。果然,教室里两个男生因口角,正准备大打出手。对这一类事情,小杞老师一般会先让开战的双方冷静几分钟,再向她陈述事情经过,这一次小杞老师也按惯例这样处理。可计划没有变化快,其中一个男生可能觉得太委屈了,想发泄一下他的不满,就拿起了桌上的笔,噼里啪啦全折断了,还用脚把凳子使劲踢倒……面对这样的情况,小杞老师忍不住发火了。整整一节课,教室里都是她的咆哮声……折腾了一通,教育效果却无从谈起。
相信很多老师都遇到过类似学生之间冲突、学生顶撞老师等“热火”事件。“热火”事件之所以让人头疼,是因为它的突发性非常考验老师的应变能力,一旦处理失当,“火”没浇灭,反而会“火上浇油”,搞得无法收拾。那么应该怎样处理这类突发事件呢?笔者认为“热”事件“冷”处理,往往可以更好地化解此类矛盾,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一、以冷制热,先稳住事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激动的时候,很难理智地思考问题。突发事件中的学生情绪很多是处于失控状态的,常常顶撞教师,很没礼貌,有时近于蛮横。教师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往往会让矛盾更加激化。像上述案例中的这类事件,大都不适合“热”处理,要先放一放,等大家冷静下来再处理。所以教师一定要学会一些体面的“下台阶”的招数,以便随时“撤出战斗”,让学生的怒气“再而衰,三而竭”。让自己冷静下来,让冲突双方冷静下来,才能为后面事件的解决做好铺垫。
二、弄清事实,做到心中有数
“热”事件由于事发突然,其发生原因和发展过程往往不为班主任所了解。因此,班主任需要调查,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尽量避免类似“你这样做是错误的,不对的”的是非判断。而应把是非判断放到事件中去: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双方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另外,还要注意效率,拖得太久会使学生醒悟淡化。案例中折笔踢凳子的男生,应该是觉得教师没有及时弄清事件经过,才会发生过激行为。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趁让当事人冷静的时间,可以先向事发现场的其他学生了解情况,了解整个事件概况,有助于判断事件性质,在细节上和冲突双方“对账”有助于做出让双方都能接受的处理意见。
三、忽视暗示,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心理暗示在冲突事件发生时,直接决定着老师的处理态度。学生出了问题,教师的第一反应十分重要,如果教师的第一反应是“又是他”,十有八九要向当事学生发脾气。这样的态度,不会引导教师去研究问题,无助于问题解决。反之,发生问题时,如果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就能把学生当研究对象,把每天发生在班上的事件,当作熟悉班主任工作的案例和教材,我们就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探究到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有方向性地采取教育策略。
四、局部问题,个别解决
问题出现在局部或只影响到少数人,一般应做个别处理。如果什么问题都“上纲上线”,简单的问题反而会弄复杂,也会使“无辜群众”受到牵连,甚至遭殃。上述案例中,如果教师考虑到这一点,只就问题对当事人进行处理,就不会在班上大发雷霆,让全班学生一起跟着受训,耽误上课,激化矛盾。像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两个当事人叫到一边,让其冷静,然后分别询问两个学生,快速了解原因,先安抚两个人的情绪。如果不能一下子解决问题,课后再做细致的调查,制定最合理的有教育意义和效果的解决方案。
总之,处理突发事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班主任要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出发,运用现代教育心理学知识,爱心加技巧,灵活应变,才能不断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艺术性,順情合理地化解矛盾,笑谈游戏间达到教育目的。
相信很多老师都遇到过类似学生之间冲突、学生顶撞老师等“热火”事件。“热火”事件之所以让人头疼,是因为它的突发性非常考验老师的应变能力,一旦处理失当,“火”没浇灭,反而会“火上浇油”,搞得无法收拾。那么应该怎样处理这类突发事件呢?笔者认为“热”事件“冷”处理,往往可以更好地化解此类矛盾,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一、以冷制热,先稳住事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激动的时候,很难理智地思考问题。突发事件中的学生情绪很多是处于失控状态的,常常顶撞教师,很没礼貌,有时近于蛮横。教师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往往会让矛盾更加激化。像上述案例中的这类事件,大都不适合“热”处理,要先放一放,等大家冷静下来再处理。所以教师一定要学会一些体面的“下台阶”的招数,以便随时“撤出战斗”,让学生的怒气“再而衰,三而竭”。让自己冷静下来,让冲突双方冷静下来,才能为后面事件的解决做好铺垫。
二、弄清事实,做到心中有数
“热”事件由于事发突然,其发生原因和发展过程往往不为班主任所了解。因此,班主任需要调查,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尽量避免类似“你这样做是错误的,不对的”的是非判断。而应把是非判断放到事件中去: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双方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另外,还要注意效率,拖得太久会使学生醒悟淡化。案例中折笔踢凳子的男生,应该是觉得教师没有及时弄清事件经过,才会发生过激行为。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趁让当事人冷静的时间,可以先向事发现场的其他学生了解情况,了解整个事件概况,有助于判断事件性质,在细节上和冲突双方“对账”有助于做出让双方都能接受的处理意见。
三、忽视暗示,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心理暗示在冲突事件发生时,直接决定着老师的处理态度。学生出了问题,教师的第一反应十分重要,如果教师的第一反应是“又是他”,十有八九要向当事学生发脾气。这样的态度,不会引导教师去研究问题,无助于问题解决。反之,发生问题时,如果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就能把学生当研究对象,把每天发生在班上的事件,当作熟悉班主任工作的案例和教材,我们就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探究到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有方向性地采取教育策略。
四、局部问题,个别解决
问题出现在局部或只影响到少数人,一般应做个别处理。如果什么问题都“上纲上线”,简单的问题反而会弄复杂,也会使“无辜群众”受到牵连,甚至遭殃。上述案例中,如果教师考虑到这一点,只就问题对当事人进行处理,就不会在班上大发雷霆,让全班学生一起跟着受训,耽误上课,激化矛盾。像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两个当事人叫到一边,让其冷静,然后分别询问两个学生,快速了解原因,先安抚两个人的情绪。如果不能一下子解决问题,课后再做细致的调查,制定最合理的有教育意义和效果的解决方案。
总之,处理突发事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班主任要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出发,运用现代教育心理学知识,爱心加技巧,灵活应变,才能不断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艺术性,順情合理地化解矛盾,笑谈游戏间达到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