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事件“冷”处理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orbre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没走进教室,就听到里面发出的吵嚷声,小杞老师赶紧加快了脚步。果然,教室里两个男生因口角,正准备大打出手。对这一类事情,小杞老师一般会先让开战的双方冷静几分钟,再向她陈述事情经过,这一次小杞老师也按惯例这样处理。可计划没有变化快,其中一个男生可能觉得太委屈了,想发泄一下他的不满,就拿起了桌上的笔,噼里啪啦全折断了,还用脚把凳子使劲踢倒……面对这样的情况,小杞老师忍不住发火了。整整一节课,教室里都是她的咆哮声……折腾了一通,教育效果却无从谈起。
  相信很多老师都遇到过类似学生之间冲突、学生顶撞老师等“热火”事件。“热火”事件之所以让人头疼,是因为它的突发性非常考验老师的应变能力,一旦处理失当,“火”没浇灭,反而会“火上浇油”,搞得无法收拾。那么应该怎样处理这类突发事件呢?笔者认为“热”事件“冷”处理,往往可以更好地化解此类矛盾,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一、以冷制热,先稳住事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激动的时候,很难理智地思考问题。突发事件中的学生情绪很多是处于失控状态的,常常顶撞教师,很没礼貌,有时近于蛮横。教师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往往会让矛盾更加激化。像上述案例中的这类事件,大都不适合“热”处理,要先放一放,等大家冷静下来再处理。所以教师一定要学会一些体面的“下台阶”的招数,以便随时“撤出战斗”,让学生的怒气“再而衰,三而竭”。让自己冷静下来,让冲突双方冷静下来,才能为后面事件的解决做好铺垫。
  二、弄清事实,做到心中有数
  “热”事件由于事发突然,其发生原因和发展过程往往不为班主任所了解。因此,班主任需要调查,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尽量避免类似“你这样做是错误的,不对的”的是非判断。而应把是非判断放到事件中去: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双方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另外,还要注意效率,拖得太久会使学生醒悟淡化。案例中折笔踢凳子的男生,应该是觉得教师没有及时弄清事件经过,才会发生过激行为。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趁让当事人冷静的时间,可以先向事发现场的其他学生了解情况,了解整个事件概况,有助于判断事件性质,在细节上和冲突双方“对账”有助于做出让双方都能接受的处理意见。
  三、忽视暗示,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心理暗示在冲突事件发生时,直接决定着老师的处理态度。学生出了问题,教师的第一反应十分重要,如果教师的第一反应是“又是他”,十有八九要向当事学生发脾气。这样的态度,不会引导教师去研究问题,无助于问题解决。反之,发生问题时,如果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就能把学生当研究对象,把每天发生在班上的事件,当作熟悉班主任工作的案例和教材,我们就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探究到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有方向性地采取教育策略。
  四、局部问题,个别解决
  问题出现在局部或只影响到少数人,一般应做个别处理。如果什么问题都“上纲上线”,简单的问题反而会弄复杂,也会使“无辜群众”受到牵连,甚至遭殃。上述案例中,如果教师考虑到这一点,只就问题对当事人进行处理,就不会在班上大发雷霆,让全班学生一起跟着受训,耽误上课,激化矛盾。像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两个当事人叫到一边,让其冷静,然后分别询问两个学生,快速了解原因,先安抚两个人的情绪。如果不能一下子解决问题,课后再做细致的调查,制定最合理的有教育意义和效果的解决方案。
  总之,处理突发事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班主任要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出发,运用现代教育心理学知识,爱心加技巧,灵活应变,才能不断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艺术性,順情合理地化解矛盾,笑谈游戏间达到教育目的。
其他文献
一个羽毛球不慎被打到树上了,我们会怎么办?相信大多数教师会去借助“他力”,将力作用于树、作用于球拍去解决问题,很少有直接爬树去取球的,因为那些借助“他力”的办法更轻松,更利于问题的解决。教育工作也是这样,如果一个学生出现了问题,教师是将力直接作用于问题学生,还是其他什么呢?哪种方式更轻松,更利于问题的解决呢?其实,改变施力的方向,学会利用集体的力量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解决集体中存在的个别问题。  李
期刊
“统计的核心词就是数据分析,统计是处理数据的一门科学和艺术。”小学数学中统计教学的核心就是激发学生的数据意识,提升小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发展数据分析观念,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会观察,联想到数据的存在,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从而产生数据分析的愿望。因此,强化统计教学思考,创设适宜的情境,引领学生积极地实验和科学地猜想,将会使统计教学变得更具魅力,也会有效地促进学生数据统计、数据分
期刊
教材简析: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组第三篇课文《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这四个感人的片段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文章情节曲折,描写生动,尤其是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单元的训练要求引导学生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
期刊
在数学复习课上,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优等生漫不经心,而后进生则是一脸茫然。如何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提升数学复习课的效率成为数学老师所面临的新课题。  一、巧妙调取,追寻知识储备的起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教学。”因而教师在回顾整理学过的知识时,不应只是简单的重复,而要通过巧妙的调取,追寻
期刊
当前的一些小学数学教学反思,钟情于对情境的描述,或教学环节的再现,而针对这些教学情境或环节背后的东西,少有分析与思考。很多教学反思更像课堂教学记录,“叙”多于“思”。  一、紧扣教学实践,突出反思的深度  教学反思的本质在于“思”,只有对课堂教学展开深入的思考,才能体现其存在价值。在日常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过程中,不仅要思考所教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走向,从数学专业知识层面挖掘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既要分析数的意义,又要揭示几何直观,使数量的精确刻画与空间形式的直观形象巧妙、和谐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是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相辅相成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既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合理地利用图、形,不仅符合小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现实基础,而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学的感受是:新课教学时,学生学习比较顺利,到综合练习阶段,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就变得模糊,经常和乘法结合律混淆,有的简便计算题学生不知道运用乘法分配律,无从下手,以至于有的学生认为简便计算越学越难,还不如列竖式计算方便快捷。练习中,学生出现的问题集中表现为:  第一,几种运算定律混淆。  主要是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混淆。  典型
期刊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叙述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左抵右挡,难以招架,便想到把矛和盾的长处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故事告诉人们: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凭借这短小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得到语言的发展、精神的提升和思维方法的启迪,培养他们的学习智慧和生活智慧呢?笔者觉得,可根据本文融故事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让词语理解、语言内化、情理感悟的目标在
期刊
教材简析:  《难忘的一课》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述了台湾刚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他们敬仰中国历代伟人的感人画面,表达了他们热爱祖国的浓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教学时要抓住“爱国”这条情感主线创设情境,引领学生重温欢悦、感受屈辱、入境对话、畅谈梦想,触摸拳拳赤子之心,感悟浓浓爱国之情,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增强他们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过程
期刊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6课)是著名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的回忆文章。课文描写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邀请“我”到他家做客的故事,表现了叶老对年青一代无私的关心和殷殷的期望。教师在引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内容、理清思路后,可抓住“精心修改”和“热情接待”仔细品读,在爬山虎与大作家的联系中,感受叶老的“文品”和“人品”,让学生得到言语的训练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