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编舞与舞剧的交响诗化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8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舞蹈诗剧”或曰“舞剧的交响诗化”,是舞剧艺术本体探索与传统舞剧“相揖别”的“分水岭”。①本文所列举的范东凯、张建民的《长城》和张守和及其同班学友的《无字碑》,他们的创作理念都受到肖苏华教授所传授的“交响编舞法”的影响。“舞蹈交响化”这一编创的理念,引起“舞蹈诗”的转变,这种逐渐淡化情节转变是“舞蹈交响织体”所导致的结果,是“诗化舞剧”与“舞蹈诗剧”的一种探索。
  关键词:交响编舞   舞剧   诗化舞剧
  中图分类号:J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9-0086-02
   一、《长城》——视觉空间的交响性与舞段情节的暗示性
   “《长城》或许是我国第一步明确标榜‘舞蹈诗’的大型舞作,其实它也是在‘交响舞剧’编创理念指导下‘诗化的’舞剧。”②1989年《长城》由张建民和范东凯创作,全剧由四部分构成,分别为“思兮长城”“人兮长城”“情兮长城”和“魂兮长城”。从胡尔岩《<长城>:一个新的高度》一文中提出舞剧《长城》从三个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一是以舞蹈语言外化主题深层蕴含的创造能力;二是舞蹈语言个性化水平;三是视觉空间的交响性与舞蹈情节的暗示性融为一体的程度。③
   (一)视觉空间的交响性
   “所谓视觉空间的交响性,其特点并非是淡化了情节,而是编导者根据音乐所提供的多声部交响,编创出于音乐相适应的多种形象,又使这多种形象相互依存,成为整体并与特定的情绪相吻合。”④舞剧《长城》的“交响性”体现在了舞蹈语汇与音乐共同组构的“舞蹈织体”上,由此可以得出舞剧《长城》依据音乐的“织体”而营造出了“视觉的空间交响性”。
   创作“舞蹈诗”首先要通过舞蹈形式的“视觉交响”,运用舞蹈语汇来外化舞剧主题,重点放在“意象”的特性与“意象”营造,从而营造出其主题意象。《长城》中的苦役者们彼此搭着肩,身体向前倾斜迈着沉重的步伐,诉说着由血肉之躯筑成的厚厚城墙。这一系列充满了劳役者钝拙的力度的动作,作为“结构骨架”的动律同构出苦役者们修筑长城的场景,以音乐的织体对“劳役者们”的集体民族精神和气魄进行刻画,从而深化了视觉空间的舞蹈意象。除此之外,演员赤裸上身,体现出秦始皇暴政之下建筑长城的劳动者们的强壮身躯和生命力。
   (二)舞蹈语言的个性化与舞段情节的暗示性
   《长城》的叙事情节被隐匿或淡化,是因为编导塑造的是“群像”民族精神,从浸染着古典韵味中而又以“个性化”的方式重塑古典审美趣味。同时文章中还指出,“‘诗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动作的个性化。”⑤在《长城》中一系列充满了劳役者的力度的动作,这些动作的连接之处做出重重的停顿来钝化舞蹈动作,凸显出了长城如砖石一般的质感,塑造出苦役们所特有的性格特征。
   “淡化情节”是舞蹈诗的情节设置,整个情节叙事贯穿在舞剧之中,采用交响编舞法用以呈现舞蹈诗剧。在舞剧《长城》中,通过舞蹈语言的转化整个情节采用“乐章式”结构舞剧,运用交响化的舞段来渲染舞剧的发展。
   二、《无字碑》——舞剧的交响诗化
   在这之前,胡尔岩已经注意到舞剧艺术的本体探索,得出“舞蹈诗”与“交响舞剧”之间的内在关联,这在舞剧的形态变化上被称为“诗化”,在编舞技法上被称为“交响编舞”。舞剧《无字碑》由编导张守和、于春燕、邓一江、黄蕾创作。作为中国的第一部交响舞剧,编导按照交响乐的形式,划分为四幕:不屈命运、母爱升华、治世之争、武周大典。在四幕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递进的结构框架中,编导淡化情节,只将武则天在人生断层上矛盾复杂的心态作为表现焦点。以交响的舞蹈语言,多层次全方位的编舞手法,同步交织在一起,在特定的舞剧氛围里,立体地展示武则天在通往帝王的曲折道路上,内心世界的情感波澜。
   (一)借用交响音乐的思维方式来体现舞剧戏剧情节
   交响舞剧拥有独特的戏剧结构,借助交响音乐的思维方式,将音乐的戏剧性与舞蹈的戏剧性相结合;同时编导依照交响结构的展开,将舞蹈语汇与音乐的主题、变奏与复调等多种曲式变化相融。运用“交响编舞”的手段来完成舞剧的戏剧冲突及剧情展开,“复调的运用”与“奏鸣曲的运用”是比较有效的手段,前者在错落有致的交替中,会形成戏剧构成的对话或对抗;后者则在显示、展开和再现的过程中,完成戏剧冲突的展开与解决。编导张守和曾说在《无字碑》中主要是以四大舞段来推动剧情的发展、变化和人物情感的渲泄,从不同侧面表现舞剧强烈的戏剧矛盾冲突。其分别是“宫妃舞”、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双人舞、“众臣舞”和武则天、高宗、皇后、淑妃的四人舞。
   “宫妃舞”这是一个十六女子的群舞,它以交响化多层次立体结构表现了众宫妃削发为尼的悲剧命运,将武则天的命运与众宫妃的命运形成了鲜明对比。编导利用“织体化”编舞原则,在整段舞蹈的织体中,武则天时而与众宫妃同步舞蹈,以表现她们共同的命运;时而又与群舞交织出现大段的内心独白,以突出表现武则天不屈天命的人物性格特征。
   武则天、高宗、皇后、淑妃之间的四人舞,这是一段颇有戏剧矛盾冲突的四部赋格舞蹈,以复调赋格曲的方式刻画了四个不同的人物性格、不同愿望、不同地位、不同身份和不同心态以及她们之间的矛盾冲突,以武则天作为主导动机塑造了她不屈从命运的形象。这段舞蹈的處理,成为抒情线索,戏剧纠葛的制高点,哲理概括的集中体现。
   对此,张守和总结道:“舞蹈根据音乐的逻辑发展而发展,是因为音乐的交响发展,对比的交替更换,主题处理,主导动机的变形本身就已产生了独特的戏剧结构,只是这种交响式的音乐结构与舞剧中的戏剧结构达成了一种默契。”⑥    (二)音乐的动作思维——人物的性格刻画和心理描写
   编导张守和在编创《无字碑》的过程中运用“音乐的动作思维”,将舞剧分成多个不同声部的“舞群”,舞蹈语汇与音乐的主题、复调与变奏等曲式变化相融合运用,同时将传统的“戏剧性结构”与交响编舞法有機结合,凝练出了武则天的一生,成为舞剧要展开的主导动机。舞剧中编导按照交响化的结构将“音乐的动作思维”贯穿于整部舞剧之中,将武则天不同时期的生活侧面分化出来,把这些生活侧面的情感变化与矛盾交织重构,通过对舞剧人物的心理描绘将整个心理情态结构立体化的表现出来,以来揭示武则天复杂的心理情态。“这实际上意味着,‘交响舞剧’或曰‘舞剧的交响构成’,其实是舞剧创作关注人物的‘心理描写’,并由此而追求‘心理情态结构’的产物,‘交响编舞’则从创作技法上促成它的进一步成熟。”⑦其次,在第三幕母子权力之争达到白热化时,为了进一步揭示矛盾冲突,运用了十六男子(朝臣)舞,此时音乐主旋律较为突出,使矛盾激化,编导在“舞群”关系中也同样呈现出视觉式样的对比:主演舞蹈演员担任“主旋律”的舞群,其余舞者则是相当于组成其他声部的“舞群”。通过舞群与音乐紧密结合的“复调式”创作手法,表现了母子为争权夺利而产生的各种复杂的心理变化,有力地刻画出武则天残忍的个性以及政治野心。
   三、结语
   中国舞剧“交响”的“诗剧”形象塑造应注重在音乐的“织体化”中,编创过程中舞蹈动作的编排应与结构相对应,从而强化舞姿与音乐的对应关系。在“交响编舞法”的理念中,动作、人物塑造和空间变化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交响”理念创作出诗化的舞剧人物形象。舞剧《长城》与《无字碑》善于通过音乐将舞蹈语汇“织体化”,从音乐中提炼舞蹈动作的动机。这种创作理念借用交响音乐的模式来编创舞剧戏剧结构,不是一味的淡化情节,从而营造了诗意的形象,又避免了叙事的单一。
  注释:
  ①于平:《诗化舞剧与舞剧的诗化——新时期中国舞剧本体探索的阅读笔记》,《民族艺术研究》,2014年第8期,第59页。
  ②于平:《诗化舞剧与舞剧的诗化——新时期中国舞剧本体探索的阅读笔记》,《民族艺术研究》,第58页。
  ③④⑤胡尔岩:《<长城>:一个新的高度》,《舞蹈》,1990年第3期。
  ⑥张守和:《舞剧的交响诗化》,《舞蹈》,1989年第9期,第15页。
  ⑦于平:《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纲要》,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第6期,第143页。
  参考文献:
  [1]于平.诗化舞剧与舞剧的诗化——新时期中国舞剧本体探索的阅读笔记[J].民族艺术研究,2014,(08).
  [2]胡尔岩.《长城》:一个新的高度[J].舞蹈,1990,(03).
  [3]张守和.舞剧的交响诗化[J].舞蹈,1989,(09).
其他文献
摘要:阿斯尔是元代盛行的蒙古族宫廷音乐,广为传承,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已成为蒙古族民间音乐中极其珍贵的音乐文化遗产。阿斯尔的音乐吸收了汉族、满族等民族的音乐元素,有着广泛的兼容性和独特的民族性,对其研究具有一定的资料价值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蒙古族 阿斯尔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5-0040-02  
期刊
摘要:“二元对立”是中外哲学史上哲人们对形而上与形而上、主观与客观、此岸与彼岸等对立范畴的哲学思辨中运用的一种方式或出现的一种现象。“二元对立”不仅成就了古今哲学的宏大,也令文艺界众星捧月,舞蹈编导家赵梁更是在禅学思想的关照下把这种哲学思辨统摄进有关传统文化的作品中。在对禅学的信奉、对舞蹈的皈依中,借“灵域三部曲”、《舞术》等作品阐扬自己独树一帜的舞蹈理念。  关键词:二元对立 赵梁 灵域三部曲
期刊
摘要:《铁道游击队》是一部经典的红色舞剧,该舞剧在刻画铁道游击队中无数献身于革命的英雄群像的同时,还深情细致地描写了刘洪与芳林嫂,小坡与梅妮的感人爱情。四幕中都有双人舞的片段呈现,笔者由该剧的双人舞舞段出发,并以此为主要视觉输入,从编导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舞蹈语汇与场景伊始,再到连接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及故事线索,以小见大,从简至繁。笔者认为,在舞剧的人物关系中通过双人舞舞段的呈现,不断将人
期刊
摘要:美术教育的学习就是美术理论与自然生活相结合的一门科目,美术的创作灵感大多来自于生活,除了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美术欣赏也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学会欣赏美才能更好地创造美,并且美术生能从鉴赏中获得许多自己想要的知识,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不仅能积累知识、提升品味,还能提高高中美术生的综合艺术修养。  关键词:美术教育 生活艺术 鉴赏作用 相互融合  中图分类号:J20-05
期刊
摘要:“形式”与“内容”作为音乐美学的基本问题之一,过去二者的二元对立造成主客体的分裂。阿多诺用“素材”成为其联系的中介,这也是他音乐美学的核心观点。但是,由于他对概念本身的批判,并未就“素材”自身进行明确性的鉴定与解释。由此,笔者以阿多诺的“非同一性”理论为根据,对“素材”范畴的内核进行梳理与解读。  关键词:阿多诺 形式 内容 “素材”  中图分类号:J60-0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2019年4月24日《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在中国内陆正式上映。这部影片是由此前三阶段的21部电影合力汇聚之作,超级英雄为逆转灭霸的所作所为恢复宇宙秩序再次集结。在漫长的11年里,属于我们的超级英雄时代终于迎来最后的高潮。本文从超级英雄形象塑造和IP保护历史渊源谈起,结合《复仇者聯盟》系列电影,简要分析漫威对超级英雄的形象IP的保护方法,并结合该系列电影展开具体评价,使观者能够了解电影之外
期刊
摘要:赵梁作为中国现代“独立编舞”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善于运用“非限定性形态”的“形式自由”,结合多种元素寻找自己独立人格的“编码方式”。他的作品承载着“寻根”的文化主体意识,通过意识形态的外化呈现灵魂与欲望的多维纠缠,禅意和哲思在不可方物的“诗化”写意舞台上渲染开来。  关键词:赵梁 传统文化 禅意 欲望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期刊
摘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不利于课程推进的方面,通过对课程特点的研究找到一些适合学生掌握和喜爱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从而对本课程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和探索。  关键词: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课程教学 新探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9-0092
期刊
摘要:本文是以体态律动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应用研究为主要研究内容。第一部分为体态律动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范围。第二部分为小学各学段学生的群体特点以及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引入体态律动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为体态律动在《瑶族舞曲》中的具体运用。第四部为体态律动在小学高年级学段教学应当注意的问题。希望通过该文章的分析研究,对我国小学高年级学段引入体态律动尽一份绵薄的贡献。  关键词:体态律动 群体特点 创新音乐教学
期刊
摘要:如今,舞蹈事业繁荣发展,逐渐呈现出传统文化回归及民间文化传承觉醒的艺术文化趋势。作为一名舞蹈工作者,如何创作表演传统民间舞蹈,探寻民间舞蹈感动人心的本质,传习民族文化等等亟待思考与探究。本文则以胡明珠创作的湘西土家族舞蹈《刮麻》《踩瓦泥》为表演研习对象,对湘西舞蹈文化底蕴进行探究,结合自身的文化学养积累,理论基础、专业学习表演及工作经验,利用创作表演湘西土家族情景舞段《湘·土·乡》的实践体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