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头看看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同“温故而知新”,读书、思考、写作,经常地回一回头不无教益。
  常回头翻翻。不管是工作需要还是习惯爱好,报纸应该天天读,遇到下部队、到外地出差,或者工作特别紧张无暇顾及,办公桌上也会出现积攒数日不曾翻动的报纸,这时候我依然十分珍惜尽管时过境迁但依旧丰富多彩的新闻在回头盘点,这不厌其烦的剪报习惯竟坚持了二十余年。常回头剪报,积累知识,丰富生活,形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料宝库,从中汲取营养,给工作和写作带来很大方便,还培养、检验着我评判、筛选优美文字的眼光与水准。
  常回头看看。入伍后我曾做过几年新闻报道工作,自资源,品味“黄花”的余香。我把这种回头翻翻视为“补课”,弥补一时的不便与疏忽。在浏览各色文種及灵活的版面中享受精神的愉悦。如此始终保持着与“耳目喉舌”的近距离接触,有力地证明了无论有任何情况变化,阅读报纸的确是我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回头剪剪。对于看过的报纸,我舍不得丢弃,每隔一段时间,总是仔细挑选,择其精华,将自认为有价值的、比较耐渎的消息、通讯、言论、散文等剪下来加以分类收存,且常“学而时习之”。现20世纪90年代初改行以来,业余时间一直没有放弃写稿,耐得寂寞,苦尽甘来,共有几十万文字见诸报刊。工作之余我时常翻阅剪贴本,敝帚自珍,但不沾沾自喜,不是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而是对每年、每个时期、每个阶段的写稿经历进行认真审视和反思,看看哪些写得成功,还有哪些不足,从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写稿回头看,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回眸和总结,是一种清醒的看待和把握,是一种能量积蓄和动力鞭策,激发出我不断向更高目标奋发进取的信心和力量。
其他文献
近年来,服务意识已在全社会得到了广泛的确立,如建设服务型社会、创建服务型机关、各行各业的承诺服务等,而“媒体也是服务”的观念,也逐渐得到新闻行业的广泛认同。特别是都市报
2006年12月份,河南籍200多名适龄青年从漯河郑州等地入伍,来到了沈阳军区某部,从新战士走下列车的那刻起,军中镜头就对准了他们如今入营有5个多月的他们对军营感受如何?自己又有多大变化?近日,笔者在沈阳军区某部看到,文教中心已将他们的训练生活场景录制下来,并适时通过闭路电视系统在部队播放,激发了他们爱军营苦练兵的热情  河南籍新兵李健伟做梦也没想到,入营的第五天班里进行站军姿训练,不到5分钟他就
近来,南方某杂志社女编辑木子美因在网上发表性爱日记《遗情书》而暴得大名,有关网站为此“门槛”被踏破,从南到北,网虫们几乎无人不知木子美。对此现象,有关专家纷纷发表评论,崇尚开放的“价值多元”说有之,归依法律的“权利自由”说有之,悲天悯人的“社会责任”说有之,追求效应的“媒体炒作”说有之。而网民也有大量议论,有褒有贬,莫衷一是。总之热闹非凡,用时尚的话说,又是“一道风景线”。  这部描写露骨的日记,
我是一名年过六旬的新闻爱好者,从事业余新闻写作40余年,在各级新闻媒体上发表各类稿件2000多篇。有人问我有啥写作诀窍?我的回答是:“长年耕耘自见功。”  我认为,搞新闻写作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有多方面的知识,而知识的获得,必须有上夜班长夜难熬,闲暇无事时,就聚精会神学写诗。写诗也不为发表,但在遣词造句上却得到了锻炼。每年春节,我走街串巷,目的是挨门遂户看春联,等于参观一次书法和文学艺术展览。看戏
高职高专校报作为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传播媒体。这个传播媒体既是高校思想政治丁作的宣传工具,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盘点2003年中国新闻媒体介入的选美活动状况,有人戏谑为"媒体选美年".世界级的、国家级的、地方县市级的,甚至于某个商场、房地产销售现场等名目繁多的选美活动,都通过新闻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