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一直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状况。教师包袱沉重、步履维艰;学生被动应付,矫情造作。为摆脱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笔者认为应激发自信、培养兴趣,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搞好作文教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讨,现谈谈拙见,以求赐教。
一.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学生乐于表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条件。激发写作兴趣,应首先从激发学生说话兴趣着手。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努力营造浓厚的说话氛围,千方百计让学生想说敢说,力求把想说的说具体,说得有条理。这样就能在不自觉中让学生把想写的说出来,习作也就自然水到渠成了。当然,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习作,还要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因此在实践中,我首先给予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当范文读,小作者的神情是可想而知的,哪怕是学生写得不太成功,也要给予讲读,以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写作兴趣。另外,在作文的评读中,也要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亮点喝彩,即使只是一个漂亮的用词或一个精彩的句子,也要为其叫好。这样,学生才会由怕写向乐写迈进,才能逐步达到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提供真实情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把教育从鸟笼里放出来”。作文教学尤为如此,社会处处皆语文,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把生活引进课堂,把课堂引向生活,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让学生自由地观察、思考,既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又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作文教学中学生不能说真话、诉真情的原因不外乎有两点:其一,有顾忌,不愿也不好意思或不敢大胆说。对自己的心事或隐秘心理,尤其是自己受过的挫折或性格上的弱点,不愿袒露,害怕别人耻笑。其二,怕说错、不完善,从而被人讥笑。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激发自己的情感,产生一种学写真话的冲动和激情,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创造新形象的美好愿望。
三.让学生快乐读书,营造良好写作氛围
《新课标》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怡情。学生读书要走进文本,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融为一体,产生强烈共鸣。为扩大学生阅读面,笔者提倡同学每人订阅一份报刊或杂志,课余时间互相借阅。为让学生多方涉猎多方面知识,笔者鼓励同学们做好读书摘记。为给学生创造一个静心读书的机会,笔者在做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每周专门拿出两节语文课指导学生静心读书。笔者在班级建立诵读课程、名著课程、浏览课程三级阅读课。诵读课着重指导学生阅读古诗词、阅读经典名著、阅读现代优秀诗文;名著课有计划地指导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和大师直接对话;浏览课是对时事新闻、报刊杂志、媒体网络的阅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现在,在我们班级争读书、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越来越浓。
四.鼓励个性发展,珍视学生创意表达
学生写作的过程应该既是个性发展的过程,又是提高自己创新表达能力的过程。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作文教学中,刻意追求立意、格式、写法的标准,使学生的思想受到严重的束缚,想像力遭到了扼杀,个性发展受到压抑,翻开学生的作文本,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的克隆之作随处可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现象必须改变。想让学生写好作文,还得“解放学生”、“放飞”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体验,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基于这样的认识,在作文教学中,我尽量不给学生过多束缚,作文选题力求个性化,以生活笔记、观察笔记、随感随笔为主,尽量少写命题作文,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学习写作的快乐,写作思维才会逐渐活跃起来。学生的思维活跃了,便常有不囿于常理的思维光芒闪现。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的这种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简而言之,我们应该用儿童的眼光看待儿童的作文,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张扬,创新表达的能力才会提高。
赵志浩,教师,现居山东平度。
一.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学生乐于表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条件。激发写作兴趣,应首先从激发学生说话兴趣着手。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努力营造浓厚的说话氛围,千方百计让学生想说敢说,力求把想说的说具体,说得有条理。这样就能在不自觉中让学生把想写的说出来,习作也就自然水到渠成了。当然,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习作,还要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因此在实践中,我首先给予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当范文读,小作者的神情是可想而知的,哪怕是学生写得不太成功,也要给予讲读,以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写作兴趣。另外,在作文的评读中,也要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亮点喝彩,即使只是一个漂亮的用词或一个精彩的句子,也要为其叫好。这样,学生才会由怕写向乐写迈进,才能逐步达到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提供真实情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把教育从鸟笼里放出来”。作文教学尤为如此,社会处处皆语文,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把生活引进课堂,把课堂引向生活,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让学生自由地观察、思考,既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又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作文教学中学生不能说真话、诉真情的原因不外乎有两点:其一,有顾忌,不愿也不好意思或不敢大胆说。对自己的心事或隐秘心理,尤其是自己受过的挫折或性格上的弱点,不愿袒露,害怕别人耻笑。其二,怕说错、不完善,从而被人讥笑。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激发自己的情感,产生一种学写真话的冲动和激情,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创造新形象的美好愿望。
三.让学生快乐读书,营造良好写作氛围
《新课标》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怡情。学生读书要走进文本,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融为一体,产生强烈共鸣。为扩大学生阅读面,笔者提倡同学每人订阅一份报刊或杂志,课余时间互相借阅。为让学生多方涉猎多方面知识,笔者鼓励同学们做好读书摘记。为给学生创造一个静心读书的机会,笔者在做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每周专门拿出两节语文课指导学生静心读书。笔者在班级建立诵读课程、名著课程、浏览课程三级阅读课。诵读课着重指导学生阅读古诗词、阅读经典名著、阅读现代优秀诗文;名著课有计划地指导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和大师直接对话;浏览课是对时事新闻、报刊杂志、媒体网络的阅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现在,在我们班级争读书、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越来越浓。
四.鼓励个性发展,珍视学生创意表达
学生写作的过程应该既是个性发展的过程,又是提高自己创新表达能力的过程。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作文教学中,刻意追求立意、格式、写法的标准,使学生的思想受到严重的束缚,想像力遭到了扼杀,个性发展受到压抑,翻开学生的作文本,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的克隆之作随处可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现象必须改变。想让学生写好作文,还得“解放学生”、“放飞”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体验,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基于这样的认识,在作文教学中,我尽量不给学生过多束缚,作文选题力求个性化,以生活笔记、观察笔记、随感随笔为主,尽量少写命题作文,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学习写作的快乐,写作思维才会逐渐活跃起来。学生的思维活跃了,便常有不囿于常理的思维光芒闪现。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的这种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简而言之,我们应该用儿童的眼光看待儿童的作文,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张扬,创新表达的能力才会提高。
赵志浩,教师,现居山东平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