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目前地理教学中的现状,发现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寻找相应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地理教育教学质量。本文就地理教学中的教学准备、上课、教学反馈等方面入手,实行大胆改革,让生活走进地理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里遇到的事与人,让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学的扎实,真真切切摆脱为成绩而读书,变成为生活而读书,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目标。
关键词:地理;融入生活;课堂改革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5-220
一、农村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初中生课业负担重,课外实践时间小,再加上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对地理学科会不重视,有个别地方还把地理归纳为“杂科”(因为中考不计入成绩)。若老师提出带学生出去实践活动不可能得到批准;同时,从学生安全角度考虑,教师也不敢轻易带学生到校外实践,使得“从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理念难以实施,阻碍了初中地理教学的深入研究。至于如何协调课堂与课外实践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知识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只有在生活中学习地理,才使得所学内容亲切、形象,便于理解运用,这样才是提高课堂教学高效的有效手段。
二、地理课堂教学融入生活策略
(一)备课——教学素材贴近生活
1.要想使初中地理教学中充满生活的影子,就教师而言必然要求加强自身知识、教学技能的培养。要实现课堂中融入生活,教师就要对知识和生活灵活运用,就需要老师平时多关注生活,建立素材资料库,及时添加,随时运用。
2.初中地理七年级的第一节“有我们身边的地理”,这里面有很好的精彩的素材,但是对于才上初中的12、13岁的孩子来说,这些农村的孩子哪里知道外面的事情。这样看来在发达城市里面的孩子眼里是常识的信息,在农村学生的眼里就成了专业化、体系化的知识,并且由于它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很强,也造成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产生一定的困难甚至厌惧感。如“地理与日常生活”中的南方与北方在冬季体育运动对比图,在农村中学生眼中都是陌生的,难以想象的。为化解教材知识中概念理解困难、原理规律枯燥、难懂的问题,可将教学素材生活化。因此在课程准备上,将课本教学素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经验、社会生活中的新闻热点和重大事件、乡土地理等方面联系起来,让教学素材引出学生生活现象,将教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将趣味性与实用性结合,激发学生兴趣,让其主动学习。我们可以把孩子现在生活的环境里面容易见到的现象引导他们去发现。如:冬天去水井里洗衣服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觉的水井边上的温度要比较暖和些;而山上在太阳出来好久了还有冰凌等现象让学生去思考。
(二)课堂——师生活动贴近生活
创新与尝试多种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来实现中学地理教学课堂高效化、多样化、生活化。初中地理教学,就内容而言应回归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课程回归生活,要让学生的生活体验成为地理知识的平台与支点,让学生的生活里处处都有地理知识,就要求整个课堂教学基于学生熟悉、真实的现实生活,这样才能促使所选择的素材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教学中存在生活的价值最大化。如:永州的学生见识的都是南方的瓦房,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南北降水差异影响到当地的生活;还有住山里孩子见识到的交通工具与河边孩子使用的交通工具的差异,说明地形影响到生活。
1.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具有吸引力的知识,联系当地生活习惯与教师准备的教学素材,从中挖掘与地理相关的信息,将其加工成生动、带有悬念的知识,让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生活的無限向往,引导学生进入生活中的地理空间,直到化解悬念、解决问题,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的“南北气温的差异”时,就有很多种方法:可以从旅游的角度出发,给出相关地点,让在电视上看到过的或者知道这些地方的学生来谈谈见闻感受;也可以直接给出南北方同一时间不同景观(具代表性的)的照片或者视频,让学生们辨认这是哪里的场景,为什么会不一样?学生们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然后从地图中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既让学生足不出户就了解了南北方的气温和景观差异,开阔其视野,也促使学生能够有目的地去学习地理知识。
2.传统课题都是在教室里面,教师一言堂,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跟主动性,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加工知识的机器。然而,课堂应该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所以我们最终应将课堂内容回归生活,课堂的科学知识、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如:在七年级下册里面《非洲》这章中讲到乞立马扎罗山的时,我就播放了电视剧《狮子王》中的片段,引起了全体学生的共鸣。因为学生都喜欢以及看过这部电视。这样,不仅可使原来十分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带动了学生兴趣,而且使学生真切体会到知识就在自己身边,知识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又如:在课堂中介绍了地图绘制的原理和步骤后,引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自己熟悉的校园,亲自测量学校的地理数据,最终绘制学校的平面图,从而培养学生绘制地图的能力;通过测量操场上某一事物影子的长度的变化和教室内光照面积的变化,帮助同学理解太阳高度角的变化;通过收集各个国家的地理概况创编地理板报,让学生了解各个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写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课后反馈——效果显著
通过一年的教学,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喜欢上地理课了,在课上跟课外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成绩稳步提升。不过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问题老师要是不查资料是难以回答。
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就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宏观的角度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从能力和方法的角度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从运用和实践的角度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更是符合新课标教学要求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注意联系生活,从生活的角度考虑地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徐飞.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张福俊.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地图技能培养方法研究.辽宁师范大学.
[3]马小伟.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衔接策略研究.鲁东大学.
关键词:地理;融入生活;课堂改革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5-220
一、农村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初中生课业负担重,课外实践时间小,再加上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对地理学科会不重视,有个别地方还把地理归纳为“杂科”(因为中考不计入成绩)。若老师提出带学生出去实践活动不可能得到批准;同时,从学生安全角度考虑,教师也不敢轻易带学生到校外实践,使得“从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理念难以实施,阻碍了初中地理教学的深入研究。至于如何协调课堂与课外实践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知识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只有在生活中学习地理,才使得所学内容亲切、形象,便于理解运用,这样才是提高课堂教学高效的有效手段。
二、地理课堂教学融入生活策略
(一)备课——教学素材贴近生活
1.要想使初中地理教学中充满生活的影子,就教师而言必然要求加强自身知识、教学技能的培养。要实现课堂中融入生活,教师就要对知识和生活灵活运用,就需要老师平时多关注生活,建立素材资料库,及时添加,随时运用。
2.初中地理七年级的第一节“有我们身边的地理”,这里面有很好的精彩的素材,但是对于才上初中的12、13岁的孩子来说,这些农村的孩子哪里知道外面的事情。这样看来在发达城市里面的孩子眼里是常识的信息,在农村学生的眼里就成了专业化、体系化的知识,并且由于它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很强,也造成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产生一定的困难甚至厌惧感。如“地理与日常生活”中的南方与北方在冬季体育运动对比图,在农村中学生眼中都是陌生的,难以想象的。为化解教材知识中概念理解困难、原理规律枯燥、难懂的问题,可将教学素材生活化。因此在课程准备上,将课本教学素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经验、社会生活中的新闻热点和重大事件、乡土地理等方面联系起来,让教学素材引出学生生活现象,将教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将趣味性与实用性结合,激发学生兴趣,让其主动学习。我们可以把孩子现在生活的环境里面容易见到的现象引导他们去发现。如:冬天去水井里洗衣服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觉的水井边上的温度要比较暖和些;而山上在太阳出来好久了还有冰凌等现象让学生去思考。
(二)课堂——师生活动贴近生活
创新与尝试多种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来实现中学地理教学课堂高效化、多样化、生活化。初中地理教学,就内容而言应回归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课程回归生活,要让学生的生活体验成为地理知识的平台与支点,让学生的生活里处处都有地理知识,就要求整个课堂教学基于学生熟悉、真实的现实生活,这样才能促使所选择的素材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教学中存在生活的价值最大化。如:永州的学生见识的都是南方的瓦房,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南北降水差异影响到当地的生活;还有住山里孩子见识到的交通工具与河边孩子使用的交通工具的差异,说明地形影响到生活。
1.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具有吸引力的知识,联系当地生活习惯与教师准备的教学素材,从中挖掘与地理相关的信息,将其加工成生动、带有悬念的知识,让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生活的無限向往,引导学生进入生活中的地理空间,直到化解悬念、解决问题,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的“南北气温的差异”时,就有很多种方法:可以从旅游的角度出发,给出相关地点,让在电视上看到过的或者知道这些地方的学生来谈谈见闻感受;也可以直接给出南北方同一时间不同景观(具代表性的)的照片或者视频,让学生们辨认这是哪里的场景,为什么会不一样?学生们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然后从地图中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既让学生足不出户就了解了南北方的气温和景观差异,开阔其视野,也促使学生能够有目的地去学习地理知识。
2.传统课题都是在教室里面,教师一言堂,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跟主动性,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加工知识的机器。然而,课堂应该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所以我们最终应将课堂内容回归生活,课堂的科学知识、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如:在七年级下册里面《非洲》这章中讲到乞立马扎罗山的时,我就播放了电视剧《狮子王》中的片段,引起了全体学生的共鸣。因为学生都喜欢以及看过这部电视。这样,不仅可使原来十分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带动了学生兴趣,而且使学生真切体会到知识就在自己身边,知识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又如:在课堂中介绍了地图绘制的原理和步骤后,引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自己熟悉的校园,亲自测量学校的地理数据,最终绘制学校的平面图,从而培养学生绘制地图的能力;通过测量操场上某一事物影子的长度的变化和教室内光照面积的变化,帮助同学理解太阳高度角的变化;通过收集各个国家的地理概况创编地理板报,让学生了解各个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写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课后反馈——效果显著
通过一年的教学,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喜欢上地理课了,在课上跟课外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成绩稳步提升。不过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问题老师要是不查资料是难以回答。
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就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宏观的角度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从能力和方法的角度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从运用和实践的角度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更是符合新课标教学要求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注意联系生活,从生活的角度考虑地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徐飞.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张福俊.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地图技能培养方法研究.辽宁师范大学.
[3]马小伟.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衔接策略研究.鲁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