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世界的孤儿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z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繁茂的枝叶在风中摇摆,仿佛这个夏天浓密的卷发。阳光穿过它们的间隙,零零碎碎地照射在地面,那些残缺的心形,再也无法复原。
  我开始脱下长袖,像被剥去外壳的荔枝,露出柔软而白皙的果肉。时间让夏天的一切变得饱满,我发现自己胖了。在南方时,我偏瘦,母亲常为我做肉食,却也不见成效。而东北的黑土地的确能养人,在这里待上两年,身体就控制不住地膨胀起来,然而母亲却看不见我的变化。
  其实,只身来到东北念书,有一段时间,感到极其难受,想过买返程的火车票重新回南方,或者去其他地方转悠,或者就干脆退学。但自己终究是个容易屈从于现实的人,梦想于我,只是一种常使自己内心亢奋的癔症,并不实际。
  身边的同学九成以上都是以豪爽脾性自居的东北人。女生讲话远没有南方女孩轻声细腻,但都出落得高挑漂亮。学校充满原始气息,草木森森,楼道破旧,墙壁被雨水洗出锈迹,教室里的课桌有一股发霉的气味,春秋时节的大风常常又夹着沙土袭来,这一切让我对所处的年代判断失误,以为自己所处的是八九十年代的校园。横竖看来,都觉得这里适合拍艰苦时期的励志剧或者一部低成本的鬼片。
  由于入夏的缘故,佳木斯这段时间经常下雨,雨水落一阵就歇一会儿,然后势如破竹般继续落下。幼时,父母为生活整日疲于奔命,无暇顾及我,就连雨天也很少到校送伞给我。这便使得自己从小养成了不喜欢打伞的习惯,甘愿在雨中奔跑,像一只无家可归的花猫被淋湿,被丢弃。实在拗不过大雨时,就躲进附近的ATM机下。一些撑伞的女生经过,把目光抛过来,嘴角偷着笑,我别过身假装取款的样子。屏幕里是变形的自己,瘦小的身体,团子样的脸,唯一不变的或许只是自己那一副无辜又傻傻的表情了。
  雨水让夏天有了略微忧伤的气质。汽车在这样的天气里愈显绝情,疾驰中浇灌路人一身脏水,却也不曾停下道歉,而是直接撅着屁股走掉。群鸟纷飞般的人群举着书包或者撑开衬衣逃荒似的从眼前匆匆跑过,仿佛在为以后的世界末日进行一场演习。
  以前在南方的高中里,一下雨,小优就和我说:“完蛋了,天空又在为我们哭了,我们是这美丽世界的孤儿。”我摸着小优稍微变长点的蘑菇头,说:“两个孤儿在一起就不算孤儿,因为是两个人啦。”操场的水泥地面被突然而至的大雨浇出焦灼的气味,混着青草香一阵一阵传来,教学楼的栏杆上还爬着蜗牛。那时,我们异常单纯,只是把“孤儿”定义成“孤独的孩子”,舍此无他。
  其实,我不止一遍地和小优谈论起孤独,像撕开身上的一道疤痕给她看。她是个很少说话的女孩,混迹在庞大的人群中,常常只是盯着自己的鞋保持一种高贵的沉默。我很庆幸能在中学时光里认识她,这个不以孤独为耻的女孩,这个只对我敞开心扉的女孩,宛若时光里开得最安静的花朵,让我在枯燥无味又年少多愁的日子里途经一阵芳香。
  我对小优说,你就像《流星花园》里的小优,单纯简单,安静可爱。她摇了摇头:“我才不是她,那个演小优的女演员早就不知道把她自己丢到哪里去了。时间改变了很多人,而孤独却让我们还是我们。”我一下子也不说话了,陪着她陷入到更深的沉默里,像口不见底的井。风吹凉草木,我们的心也跟着在风中一颤一颤,像是呜咽或是无声的哭泣。
  青春,那时还是漫长的远途,我们用单薄的身体站成稀薄的树,在黄昏里保持一种模糊而氤氲的姿势,又同远处的夕阳,一坠一坠,落入繁茂的花枝间,成为长大后可以闻出气味的回忆。
  有时想想,骨头就跟着松动,孤独捆绑自己实在太久,以至于四周寂静无声时,觉得自己仿佛是这世间独留的透明人。这种忧伤的透明,在过后的时光里,总像标签一样被贴进自己的身体里,成为身体的一部分,一个人便开始习惯,像上了瘾似的享受它。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不应该这样。他的生活应该是可乐、冰激凌、KFC、MP3、偶像剧和漫画书,或者是上课铃、黑板擦、凌乱的卷子、字迹潦草的笔记、翻烂的教科书、父母的点心和班主任絮絮叨叨的嘴巴,而不应该被孤独劫持,做它的俘虏。
  小优却淡淡地对我说:“不是的,孤独让我们在宁静中看清很多事实。它不该被你厌恶,它是这个世界给予我们的高贵品质。”她的目光让我看到一个同龄女孩的坚定与执拗,是大人们所无法瞥见的、只存在于孩子身上的发光部分。话语落地,时间仿佛起了一层柔软的灰,进入眼睛,揉一揉,眼眶就紅了。
  叔本华在《关于独处》中写道:“完全、真正的内心平和与感觉宁静—这是在这尘世间仅次于健康的至高无上的恩物—也只有在一个人孤身独处的时候才可觅到。”
  小优从书中找到这句哲理来力证自己的观点时,我们正在高中学校外的天桥上吹风,听MP3,里面的汪峰在唱《美丽世界的孤儿》:“别哭,我亲爱的人,我想,我们会一起死去;别哭,夏日的玫瑰,一切已经过去,你看车辆穿梭,远处霓虹闪烁,这多像我们的梦……”沿海城市里的风带着海水咸涩的味道,一阵一阵吹来,在狭窄的空间里不断地飘荡。那时黄昏射穿我们的影子,薄薄的年华在夏天聒噪的蝉鸣中丝毫没有重量,我们真的就像被世界抛弃了一样。我像平常一样傻笑。小优说我总是这个样子,让人轻易就看到笑容背后的茫然与困顿。我说:“小优你真聪明,上帝真应该把你放到他身边当秘书。”小优的脸颊露出小酒窝,说:“他肯定在想我会不会抢他饭碗。”长大以后,我从未在哪个女孩的脸上再见过那样灿烂的笑容。
  高中在脑中渐渐被稀释得只剩下模糊的轮廓时,我也好久没有再遇到小优。时间让我们彼此离开、成长和忘记。急行之中的青春,像大袋的爆米花、碳酸饮料,在我们还未从一部色彩明艳的影片中抽身而退时便被消耗殆尽。
  不知不觉间,我已经不剪中学时候的短发,不说从前稚气的话,开始学着主动混入人群,察言观色,学着虚假的礼貌和违心的赞美,学着不再跟谁分享自己内心的虚空和孤苦,似乎和所有正常人一样,长成他们的样貌,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而孤独,却始终没有离开。而小优还是像十五六岁的孩子,孤独地豢养着她清秀的模样—白瓷般的脸颊,风中飘散的长发,明亮的瞳孔发出银河的光。
  时间轮回过千山万水,四季交替,昼夜分明,而一些事物终究不一样了。
  小优说:“我可以去看你,只要你不变。”
  我说:“好啊,来吧,我带你去看佳木斯的杏花和丁香,在这初夏。”
  而她终究没有来,在时间中与我走散的女孩,是不是早已知道18岁之后的我们都不一样了?
  此刻,我站在葱郁的夏天里,看着阳光在指尖舞蹈,风吹过无数翠绿的草木。远处有一群16岁的少年,彼此在花园中拉钩发誓,那么天真而认真。而我有那么一瞬间,真的成了这个美丽世界的孤儿。
  (摘自《青春美文》)
其他文献
1  1943年2月,虽至初春,但寒流依然控制着山城重庆。  此时,《大公报》主编王芸生更感寒气逼人,他刚接到中央政府命令:《大公报》停刊三天!原来,1942年的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地处中原的河南遭遇大旱,土地龟裂,庄稼颗粒无收,发生严重大饥荒。然而,对于严重灾情,蒋介石政府出于政治考虑,不仅不予赈济灾民,还继续征实征赋,并且极力隐瞒真相。《大公报》于1943年2月1日刊登了战地记者张
期刊
小时候,每当母亲将挂在阳台上的干粽叶摘下来,我就知道端午节快到了,会数着日子等母亲将这些粽叶包成香甜的粽子。  那是上一年吃粽子后留下的相对完好的粽叶,母亲细心地将它们洗净,扎好,沥干水分,再捆成一把把的晒在阳台上。第二年用的时候先要在木盆里泡,还要在开水里煮,使之恢复韧性。当然这些粽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包好的粽子除了自己吃,还有一部分要送给邻里品尝。当孩子们背上书包上学的时候,母亲通常会顺手塞上
期刊
又到一年端午时。端午节的话题虽已传承了千年,可每到此时,人们还是不由得谈论起来。看大师们笔下的端午,则更有一番别样的趣味。  端午节是美丽的,老舍的《赵子曰》中,对北京端午节的描绘令人难忘。“小妞儿们黑亮的发辫上戴着各色绸子作成的小老虎,笑窝一缩一鼓地吹着小苇笛儿。光着小白脚丫的小孩子,提着一小竹筐虎眼似的樱桃,娇嫩地吆喝着‘赛李子的樱桃!’铺户和人家的门上插上一束两束的香艾,横框上贴上黄纸的神符
期刊
新浪微博上有一条热帖,主题是“33岁,他们在干什么”:  “1986年,习近平33岁,宁德地委书记;1988年,李克强33岁,团中央书记处书记;1988年,汪洋33岁,铜陵市市长;1993年,周强33岁,司法部办公厅副主任、部长办公室主任。”  我对他们的33岁一点都不感兴趣。我真正感兴趣的,是那些跟帖故事。  在跟帖中,我的一些朋友回忆了他们的33岁:  封新城,从电台辞职,创办《新周刊》;  
期刊
宋庆龄无法理解自己的父亲为何如此“无情”,而且自己的母亲和大弟宋子文都反对这桩婚事,想到这里,她鼻子一酸,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这是宋庆龄记忆中的第一次哭泣。  作为一名伟大的女性,宋庆龄一直以坚忍、智慧的形象享誉国内外。7岁那年,她依依不舍地离开家去中西女塾上学时不曾哭泣;14岁,她携妹妹宋美龄离开亲人赴美留学时不曾哭泣;在广东军阀陈炯明叛乱期间,叛军的子弹两次掠过她的鬓角,她没有哭泣;孙中
期刊
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文化的发展,什么是真正的文化?文化其实就在你们呼吸的空气里,在你们眼前的山、脚下的大地里,在你们自己的生活方式里。大家知道“文化”这个词最早出自哪里呢?是出自于《周易》。《周易》的易傳上有一句话叫做:“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关乎天文,就是我们要观察四时的变化,这个季节为什么来新疆的人特别多昵?因为这里的秋色特别纯美。  所以文化这个词,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
期刊
她可能是中国最老的出诊大夫,97岁还坚持出诊。她不收红包,不开“大处方”。有人说她守旧、过气,有人说她身上有“医道”。  97岁的胡佩兰是新中国第一批上岗的医生,是新中国首批全国劳模之一。行医将近70年,她坚持每天8点半准时出现在医院。她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病人在等她。  病人眼里的胡佩兰“医术好,看病仔细,而且从不乱开药”。找她看病的不少是一家几代人。或者同一个村子里的村民。胡佩兰总结自己信奉
期刊
有一条江,它没有黄河、长江五千年来哺育中华儿女的母亲情怀。也没有金沙江的汹涌澎湃,雅鲁藏布江的雄浑跌宕,可它一流就流成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民族魂魄,流成了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激荡不已的情愫,对祖国的挚爱,对故土山河的那份拳拳的眷恋。这更是一条诗意纵横的江河,每一阵江风过后,江面上都会有那吟唱了几千年的楚歌在回响,千秋万世后,它会依然孤傲的荡漾着这亘古的诗风。这是一条独一无二的流淌着中华文化血脉的江河。
期刊
“老爸,不哭,小雨滴守着你”  连续几次化疗和放疗,肺纵膈上的肿块一再缩小,直至肿块完全消失,癌魔暂时遁逃了。我以胜利者的姿态出了院,虽然虚弱至极,我还是将扑上来迎接我的小雨滴,猛地举上了天空。  暖暖的日光下,我睡在阳台的躺椅上,小雨滴做完作业,就会像小鸟一样坐在我身边,还拿来一把小剪刀去除我双鬓初生的白发:“剪掉爸爸的白头发,就会给我找一个漂亮的妈妈回来。”妈妈?我一惊。小雨滴的妈妈早就再婚了
期刊
在打麦场边的厢房里,停着一盘石磨。磨上堆着玉米秸秆,未被秸秆遮盖住的盘上,有孩子们用废电池芯和粉笔刻画在上面的字迹,黑的,白的,有的是缠来绕去的线条,有的是歪歪扭扭的文字。斑驳得难以辨认。  石磨周围没有孩子们玩耍,可能是天冷了,风大。风吹的时候,麦场上秸秆沙沙作响,也吹得石磨上的玉米秸秆直哆嗦,风吹过磨盘的牙口,漏掉的风拍得石磨似乎在动弹。八九岁时,我整天坐在石磨上,写生字,背课文,玩游戏,吃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