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第一资源,是提高国民素质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力量。多年来,南阳市政府把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促进教育科学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举措,着力破解教师队伍建设“人员进不来,素质提高慢,结构不优化,活力不充足”四大难题,推动了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我们的做法是:
一、加大力量,让教师队伍的作风建设“实”起来
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我们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一是建立师德建设教育机制。对教师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强化职业理想,提升职业素养,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实行典型引路,精心遴选组建师德报告团,开展巡回报告演讲120余场次,受教育教师达20000多人次。二是建立师德建设评估机制。制定了《南阳市师德建设工作评估办法》和《南阳市教师师德考核标准》,初步形成了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的考评指标体系,每年进行一次评估,使师德建设有了“硬”抓手。三是建立师德建设宣传和表彰机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单位广泛宣传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优秀教师。大力开展表彰活动,自2005年以来,对3000多名在师德师风、业务技能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让广大教师学有标杆,赶有目标。四是建立师德建设监督机制。开发“南阳中小学教师师德评价系统”,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让学校、教师接受社会及家长监督和评价,督促学校改进工作。结合行风评议工作,对学校及教师师德情况进行评议。通过努力,我市初步建立起了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师德建设工作做到了由虚变实,促进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不断优化。广大教师自觉践行“三平”精神,涌现出了一批以丁恒桂、杜广云为代表的先进教师群体。
二、扩大增量,让教师队伍的补充源头“活”起来
近年来,我们规范教师补进办法,加大补进力度,确保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第一,出台政策,建立中小学教师补充长效机制。2010年,南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长效补进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从2010年起,全市招录教师应不低于自然减员数量,严禁有编不补。从2010年起将教师补充情况纳入对县市区政府的目标考评。第二,倾斜政策,优先解决中小学教师缺员问题。2008年以来,在事业编制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市中心城区先后招录中小学教师859人。第三,落实政策,大力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全面落实招聘有关政策,积极解决特岗教师工资待遇等问题,使特岗教师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特岗计划”实施两年来,共招聘特岗教师2526人。这不仅在数量上使农村教师队伍得到了及时补充,而且优化了农村学校教师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科结构,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好评。
三、提高质量,让教师队伍的业务培训“强”起来
教师素质是教育改革和事业发展的根本。首先,创新培训模式,改革培训内容。坚持“培训内容模块化、模块专题化、专题系列化”的改革思路,以教师需求为出发点,精心设计培训模块,开发培训专题,构建培训“菜单”体系,增强培训针对性。改革培训者结构,整合全市包括高等院校、教科研机构和培训机构以及一线教师在内的优秀师资力量,分学科组建讲师团,做到团队成员优势互补。改革培训形式,强调实践与互动,实现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过程实践化,增强培训吸引力。这一培训模式,激活了“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培训工作活力倍增。目前,我市正在进一步深化培训模式改革,实施科研兴培、科研兴教,推进培训工作科研化、培训专题课题化,运用课题研究成果着力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等问题,推动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课堂效益。其次,提高骨干教师培训层次。制定了《南阳市中小学名师工程实施意见》和《南阳市名校长实施方案》,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打造教育品牌,发挥品牌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提升我市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近年来,我市先后组织26期3500多名校长、骨干教师到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进行高级研修,开阔视野,更新理念。目前,教学管理人员、德育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这三支队伍已列为培训重点,对部分优秀人才将选送到国外进行高级研修,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育好领军人才。再次,加强工作督导。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一年确定一个督察重点,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督察力度。先后督导了县级政府在教师进修学校建设中职责履行情况、师德建设工作情况和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学改革情况等,收到显著成效。最后,优化培训环境。构建了教师培训网络,实现了培训管理的现代化。市、县两级政府都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对参培教师免培训费。
四、激活能量,让教师队伍的工作热情“高”起来
一是政策激励,增强教师队伍的战斗力。今年,市政府决定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对提高教育质量成效显著的单位和教师进行表彰奖励。今年教师节,对名校长、名师、学科带头人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000元、5000元、3000元。二是落实待遇,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在全社会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落实绩效工资,保证教师工资改革后待遇不降低;为住房困难教师兴建“教师新村”“经济适用房”,解除教师后顾之忧。三是绩效考核,提高教师队伍的竞争力。制定绩效工资考核方案,对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的分配原则、核定办法、发放形式、考核量化办法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初步解决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增强了教师的竞争意识。四是城乡交流,提升教师队伍的协作力。鼓励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实行教师对口帮扶制度。两年来,共组织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2300多人次,交流面占薄弱学校教师总数的10%,扩大了校校之间、教师之间的协作,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目前,我市教师队伍的数量逐步增加,素质稳步提高,结构初步优化,活力得到激发,全市高中、初中、小学教师高学历比率分别达到4.96%、45.02%和73.89%;评选认定名校长30名、名师170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2000多名。随着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开拓进取,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振兴教育的根本举措,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河南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中原崛起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加大力量,让教师队伍的作风建设“实”起来
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我们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一是建立师德建设教育机制。对教师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强化职业理想,提升职业素养,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实行典型引路,精心遴选组建师德报告团,开展巡回报告演讲120余场次,受教育教师达20000多人次。二是建立师德建设评估机制。制定了《南阳市师德建设工作评估办法》和《南阳市教师师德考核标准》,初步形成了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的考评指标体系,每年进行一次评估,使师德建设有了“硬”抓手。三是建立师德建设宣传和表彰机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单位广泛宣传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优秀教师。大力开展表彰活动,自2005年以来,对3000多名在师德师风、业务技能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让广大教师学有标杆,赶有目标。四是建立师德建设监督机制。开发“南阳中小学教师师德评价系统”,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让学校、教师接受社会及家长监督和评价,督促学校改进工作。结合行风评议工作,对学校及教师师德情况进行评议。通过努力,我市初步建立起了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师德建设工作做到了由虚变实,促进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不断优化。广大教师自觉践行“三平”精神,涌现出了一批以丁恒桂、杜广云为代表的先进教师群体。
二、扩大增量,让教师队伍的补充源头“活”起来
近年来,我们规范教师补进办法,加大补进力度,确保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第一,出台政策,建立中小学教师补充长效机制。2010年,南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长效补进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从2010年起,全市招录教师应不低于自然减员数量,严禁有编不补。从2010年起将教师补充情况纳入对县市区政府的目标考评。第二,倾斜政策,优先解决中小学教师缺员问题。2008年以来,在事业编制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市中心城区先后招录中小学教师859人。第三,落实政策,大力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全面落实招聘有关政策,积极解决特岗教师工资待遇等问题,使特岗教师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特岗计划”实施两年来,共招聘特岗教师2526人。这不仅在数量上使农村教师队伍得到了及时补充,而且优化了农村学校教师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科结构,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好评。
三、提高质量,让教师队伍的业务培训“强”起来
教师素质是教育改革和事业发展的根本。首先,创新培训模式,改革培训内容。坚持“培训内容模块化、模块专题化、专题系列化”的改革思路,以教师需求为出发点,精心设计培训模块,开发培训专题,构建培训“菜单”体系,增强培训针对性。改革培训者结构,整合全市包括高等院校、教科研机构和培训机构以及一线教师在内的优秀师资力量,分学科组建讲师团,做到团队成员优势互补。改革培训形式,强调实践与互动,实现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过程实践化,增强培训吸引力。这一培训模式,激活了“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培训工作活力倍增。目前,我市正在进一步深化培训模式改革,实施科研兴培、科研兴教,推进培训工作科研化、培训专题课题化,运用课题研究成果着力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等问题,推动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课堂效益。其次,提高骨干教师培训层次。制定了《南阳市中小学名师工程实施意见》和《南阳市名校长实施方案》,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打造教育品牌,发挥品牌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提升我市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近年来,我市先后组织26期3500多名校长、骨干教师到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进行高级研修,开阔视野,更新理念。目前,教学管理人员、德育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这三支队伍已列为培训重点,对部分优秀人才将选送到国外进行高级研修,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育好领军人才。再次,加强工作督导。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一年确定一个督察重点,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督察力度。先后督导了县级政府在教师进修学校建设中职责履行情况、师德建设工作情况和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学改革情况等,收到显著成效。最后,优化培训环境。构建了教师培训网络,实现了培训管理的现代化。市、县两级政府都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对参培教师免培训费。
四、激活能量,让教师队伍的工作热情“高”起来
一是政策激励,增强教师队伍的战斗力。今年,市政府决定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对提高教育质量成效显著的单位和教师进行表彰奖励。今年教师节,对名校长、名师、学科带头人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000元、5000元、3000元。二是落实待遇,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在全社会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落实绩效工资,保证教师工资改革后待遇不降低;为住房困难教师兴建“教师新村”“经济适用房”,解除教师后顾之忧。三是绩效考核,提高教师队伍的竞争力。制定绩效工资考核方案,对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的分配原则、核定办法、发放形式、考核量化办法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初步解决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增强了教师的竞争意识。四是城乡交流,提升教师队伍的协作力。鼓励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实行教师对口帮扶制度。两年来,共组织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2300多人次,交流面占薄弱学校教师总数的10%,扩大了校校之间、教师之间的协作,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目前,我市教师队伍的数量逐步增加,素质稳步提高,结构初步优化,活力得到激发,全市高中、初中、小学教师高学历比率分别达到4.96%、45.02%和73.89%;评选认定名校长30名、名师170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2000多名。随着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开拓进取,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振兴教育的根本举措,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河南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中原崛起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