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开设了两门必修课,一门选修课,高二会考合格就完成了高中的教学任务。第一门为《信息技术基础》,第二门为《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课为《网络技术应用》。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团结合作、探究知识的快乐。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让德育与信息技术教育有机整合到一起,使两者能够并驾齐驱。
【关键词】德育 信息技术 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6-0083-02
学校教育,德育为首。网络时代,各种信息充斥着网络,良莠不齐,德育教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学生首先学会做人,成为一个身体、心理都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网络的飞速发展,给德育造成了很大的挑战,信息技术教育是高中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把德育融合进去,让德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并驾齐驱。
一、利用课程特点把握德育时机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教学过程的特点开展德育渗透,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用别人的电脑不要随意安装软件,不随意设置系统密码、BIOS密码。不要随意传播虚假、不良信息。在机房,我们都是用极域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教学,教师可以用教师机控制学生机来进行演示,有的学生会拔掉网线,从而脱离教师机的控制,这种情况要认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要多给学生动手练习的时间。信息技术课给德育带来了便利,我们可以建立虚拟学习社区,通过发表精华帖、普通帖来进行相互的交流,通过发帖的数量和质量来给学生赋分,内置类似于QQ群的虚拟空间,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也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
二、利用实践操作机会,明确目标渗透德育
上课一般都是利用主题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信息技术内容。在《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的一个难点内容《表格数据加工的多元性》一课中,笔者就设计了一个主题班会“考试分析”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们作为老师对成绩进行分析,弄明白要分析哪些项目,为什么要分析这些项目。首先要做班级成绩分析表,分析各班的考试人数、指标人数、进线人数、完成率,并对班级进行排名;对全年级成绩进行分析,以10分为一段,进行分段统计人数;以前750名同学划一个分数线,对前750名同学各班的高分數、有效数进行各班的分析。
在以“感恩”为德育主题的信息技术课中,教师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的德育工作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完成一个以“感恩”为主题的电子板报。通过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材料,既完成了教会学生搜索引擎和搜索技巧的教学任务,又让学生学会感恩、善于感恩,取得了技术课程学习和德育教育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过作品评价,增强审美意识
在信息技术课中,完成作品后,教师利用极域多媒体,展示优秀学生作品,在学生欣赏其他作品的过程中,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作品。
首先把学生分组进行项目式学习,充分发挥SITA教育方法,让学生敢想敢做,教师做到不传授、不引导、不解答,让学生通过多次试错来构建知识,知识是建构出来的。差不多都完成后,每一小组可推举自己小组做得比较好的作品,作为本组的成果,让老师通过极域多媒体展示出来。然后每一小组都来评价,发现其他小组作品的优点,进而在评价的过程中融入德育。
四、信息安全关乎德育
在需要连接外网的课程上,可用极域多媒体屏蔽一些用不到的网站,比如淘宝网等。在整理机房的时候,安装正版软件,免得插件太多,造成一开机广告太多。培养学生能用杀毒、安全卫士等屏蔽广告。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要随意相信网络的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社会责任,引导中小学生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预期分析,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时效观念、共享思维以及创造精神。
五、 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增强学生合作能力
现代社会,很多工作需要与人合作,合作能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因此要学会合作。但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人们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不经意间缺少与人面对面的交流,缺少了合作的机会。在上课过程中,创造条件让学生面对面交流,而不是网络上很热、现实中很远。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有的同学过于依赖别人,不自己主动思考探索,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比如设置求助次数,或者自己思考一定时间后再求助别人,这样既保证了团结合作又保证了独立自主。
总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的课程整合,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通过校内校外、课内课外、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有机整合,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拓展视野,开阔胸怀,同时也受到深刻的德育教育,让德育与信息技术教育并驾齐驱!
参考文献:
[1]叶会.德育教育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1(4)
[2]杨安霞.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融入德育艺术[J].学周刊,2012(26)
【关键词】德育 信息技术 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6-0083-02
学校教育,德育为首。网络时代,各种信息充斥着网络,良莠不齐,德育教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学生首先学会做人,成为一个身体、心理都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网络的飞速发展,给德育造成了很大的挑战,信息技术教育是高中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把德育融合进去,让德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并驾齐驱。
一、利用课程特点把握德育时机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教学过程的特点开展德育渗透,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用别人的电脑不要随意安装软件,不随意设置系统密码、BIOS密码。不要随意传播虚假、不良信息。在机房,我们都是用极域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教学,教师可以用教师机控制学生机来进行演示,有的学生会拔掉网线,从而脱离教师机的控制,这种情况要认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要多给学生动手练习的时间。信息技术课给德育带来了便利,我们可以建立虚拟学习社区,通过发表精华帖、普通帖来进行相互的交流,通过发帖的数量和质量来给学生赋分,内置类似于QQ群的虚拟空间,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也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
二、利用实践操作机会,明确目标渗透德育
上课一般都是利用主题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信息技术内容。在《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的一个难点内容《表格数据加工的多元性》一课中,笔者就设计了一个主题班会“考试分析”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们作为老师对成绩进行分析,弄明白要分析哪些项目,为什么要分析这些项目。首先要做班级成绩分析表,分析各班的考试人数、指标人数、进线人数、完成率,并对班级进行排名;对全年级成绩进行分析,以10分为一段,进行分段统计人数;以前750名同学划一个分数线,对前750名同学各班的高分數、有效数进行各班的分析。
在以“感恩”为德育主题的信息技术课中,教师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的德育工作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完成一个以“感恩”为主题的电子板报。通过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材料,既完成了教会学生搜索引擎和搜索技巧的教学任务,又让学生学会感恩、善于感恩,取得了技术课程学习和德育教育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过作品评价,增强审美意识
在信息技术课中,完成作品后,教师利用极域多媒体,展示优秀学生作品,在学生欣赏其他作品的过程中,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作品。
首先把学生分组进行项目式学习,充分发挥SITA教育方法,让学生敢想敢做,教师做到不传授、不引导、不解答,让学生通过多次试错来构建知识,知识是建构出来的。差不多都完成后,每一小组可推举自己小组做得比较好的作品,作为本组的成果,让老师通过极域多媒体展示出来。然后每一小组都来评价,发现其他小组作品的优点,进而在评价的过程中融入德育。
四、信息安全关乎德育
在需要连接外网的课程上,可用极域多媒体屏蔽一些用不到的网站,比如淘宝网等。在整理机房的时候,安装正版软件,免得插件太多,造成一开机广告太多。培养学生能用杀毒、安全卫士等屏蔽广告。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要随意相信网络的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社会责任,引导中小学生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预期分析,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时效观念、共享思维以及创造精神。
五、 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增强学生合作能力
现代社会,很多工作需要与人合作,合作能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因此要学会合作。但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人们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不经意间缺少与人面对面的交流,缺少了合作的机会。在上课过程中,创造条件让学生面对面交流,而不是网络上很热、现实中很远。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有的同学过于依赖别人,不自己主动思考探索,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比如设置求助次数,或者自己思考一定时间后再求助别人,这样既保证了团结合作又保证了独立自主。
总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的课程整合,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通过校内校外、课内课外、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有机整合,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拓展视野,开阔胸怀,同时也受到深刻的德育教育,让德育与信息技术教育并驾齐驱!
参考文献:
[1]叶会.德育教育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1(4)
[2]杨安霞.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融入德育艺术[J].学周刊,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