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在土地资源开发前首先需要关注的问题就是生态理念的融入,关于土地资源的规划利用需要始终坚持科学性、合理性原则,其核心目的在于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的生活质量也随之升高,同时大家对生活的地域环境也有了进一步的需求,原有的土地资源规划理念已然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而生态理念的融入则可以有效改善如今的土地资源开发现状,鉴于此,本文针对论述了土地利用规划中生态指导理念的应用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理念;土地利用与规划;应用策略
土地利用规划通俗来讲就是对某一区域内的土地应用面积、应用方式、土地功能展开科学、合理的划分,通过相关规划和管理策略,发挥出土地最大的应用价值。目前来讲,我国土地利用主要包括的内容有交通土地、农业土地、建筑土地、林木土地等,在生态理念指导下展开的土地规划与利用,需要合理的配置土地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减少由于开发活动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1、生态理念简述
长期以来,土地都是一类自成体系的公共环境资源,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土地资源利用还需要追溯至早期的农耕社会之中,人们利用土地资源时,会转化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演变成由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相互结合的人工性质的生态系统。当人类行为活动过度的干涉到原有生态系统的正常循环时,就会打破原有的自然土地生态平衡,进而引发一系列后遗症状。因此,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该重视起生态理念的贯彻落实,旨在维护原有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强化其生态功能和自我调控能力。不仅如此,生态理念的有效应用还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使经济发展不再将破坏生态环境作为代价。作为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面考虑到资源环境与人口的平衡点以及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的统一区域,进而使得生态理念的指导价值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被全然发挥出来。
2、生态理念应用要点
2.1划分土地类型
在如今土地污染、环境污染严重的现实背景下,生态理念的应用需要将土地类型的选用和划分作为要点之一。在划分土地类型时,需要综合考虑到土地资源的功能环境和地质环境,具体来讲就是将其划分成为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等不同的类型,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开发并利用不同功能的土地资源。除此之外,在规划利用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考量该区域内土地的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还需要格外重视其生态效果,进而有效提升土地的生态质量和开发价值。
2.2分析生态足迹
分析生态足迹具体是指在利用区域内土地资源的过程中结合当地消费状况、人口数量、占地面积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综合评价并考量土地对废物的吸收状况。通过分析生态足迹可为土地规划与利用提供辅助数据。比如根据分析结果可测量土地利用价值、了解土地剩余可利用寿命、掌握土地生态承载水平等多种辅助信息。因此,在开展土地资源规划时,充分融入生态开发理念,可有效延迟土地可供使用的寿命,通过计算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可将其开发价值最大化,无论是开发价值还是土地利用寿命都是开发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态足迹分析对土地规划与开发十分重要。
2.3评价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评价简单来讲,就是指在规划区域内的土地时运用健康的方法来保护该区域内土地适应环境的能力。安全评价工作对于保障土地规划价值,维护土地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鉴于此,评价生态安全时需要明确考察土地资源的安全系数和各项生态指标,在此基础上展开土地利用与规划工作。规划人员需要在此过程中综合考量影响土地利用价值的各项现实因素,将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安全的考察作为工作要点[1]。
3、生态理念应用策略
3.1规范开发程序
在生态理念指导背景下,土地利用与规划工作的程序需要更加规范化。首先,从开发环节分析,需要严格落实好建设实施、规划方案、评价土地、搜集资料等前期工作,每一环节都需要遵循规范化、严格化原则。比方说,前期土地规划准备工作,可建立生态调查小组,并对其展开严格规划的技术培训与理念培训,随后下发规划土地的具体考察任务。在准备阶段结束后,提交图片、基础信息等资料,在各项指标都达到合格线的基础上,展开针对性地调查活动,综合分析土地开发与利用之后将会存在哪些问题规划。在编制好解决方案之后,交由上级部门进行审批,最终确立土地资源规划方案,使用规范化的开发流程和审批程序展开土地资源开发工作。随后,组织相关小组,综合评定开发效果,并依据相关制度,在落实生态理念的基础上,对开发地展开严格管制[2]。
3.2确定规划内容
土地的规划内容往往会受到各类现实因素的影响,现如今,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影响土地规划的核心内容则是市场竞争和政策变革。只有在生态理念指导下,明确了具体的规划内容之后,方可实现土地利用价值的进一步升值。现阶段的规划内容主要涵盖了效果评价、总体规划、區分应用、利用预测、土地评价、战略研究这几项措施。在具体开发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依据实际状况展开生态安全、土地效益、土地布局、土地结构、利用程度等方面的综合调查。在此基础上,确立明确的规划内容,合理规划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地用地、住宅用地,进而实现生态建设[3]。
3.3制定生态发展目标
在土地规划途中,不仅需要始终坚持生态化的规划原则,还需制定明确并完善的生态发展目标。目前我国的基本竞争目标可具体划分为管理目标、效益目标、公平目标这三种类型。公平目标的生态理念体现在不对公共资源、环境产生损害的基础上,科学利用土地资源。效益目标的生态理念体现在以社会效益作为基础、生态效益作为规划核心、经济效益作为关键来使土地生态使用价值取得升值。管理目标的生态理念体现在将生态安全作为计划目标、调控目标的制定核心。
结语:
总而言之,对土地利用规划来讲,“生态”不仅是口号,更是一种核心理念。因此,在规划土地的工作过程中,需始终坚信生态理念的指导效用,通过制定生态发展目标、确定规划内容、规范开发程序等具体措施有效保障土地利用率。
参考文献:
[1]杨亚梅.生态理念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探讨[J].西部资源,2019(04):169-170.
[2]吕定基.生态理念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2018(02):102.
[3]韩琼.生态理念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9):137+143.
作者简介:
潘世东(1986-),男,安徽省舒城人,学历: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从事土地利用与规划。
【关键词】生态理念;土地利用与规划;应用策略
土地利用规划通俗来讲就是对某一区域内的土地应用面积、应用方式、土地功能展开科学、合理的划分,通过相关规划和管理策略,发挥出土地最大的应用价值。目前来讲,我国土地利用主要包括的内容有交通土地、农业土地、建筑土地、林木土地等,在生态理念指导下展开的土地规划与利用,需要合理的配置土地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减少由于开发活动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1、生态理念简述
长期以来,土地都是一类自成体系的公共环境资源,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土地资源利用还需要追溯至早期的农耕社会之中,人们利用土地资源时,会转化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演变成由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相互结合的人工性质的生态系统。当人类行为活动过度的干涉到原有生态系统的正常循环时,就会打破原有的自然土地生态平衡,进而引发一系列后遗症状。因此,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该重视起生态理念的贯彻落实,旨在维护原有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强化其生态功能和自我调控能力。不仅如此,生态理念的有效应用还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使经济发展不再将破坏生态环境作为代价。作为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面考虑到资源环境与人口的平衡点以及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的统一区域,进而使得生态理念的指导价值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被全然发挥出来。
2、生态理念应用要点
2.1划分土地类型
在如今土地污染、环境污染严重的现实背景下,生态理念的应用需要将土地类型的选用和划分作为要点之一。在划分土地类型时,需要综合考虑到土地资源的功能环境和地质环境,具体来讲就是将其划分成为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等不同的类型,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开发并利用不同功能的土地资源。除此之外,在规划利用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考量该区域内土地的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还需要格外重视其生态效果,进而有效提升土地的生态质量和开发价值。
2.2分析生态足迹
分析生态足迹具体是指在利用区域内土地资源的过程中结合当地消费状况、人口数量、占地面积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综合评价并考量土地对废物的吸收状况。通过分析生态足迹可为土地规划与利用提供辅助数据。比如根据分析结果可测量土地利用价值、了解土地剩余可利用寿命、掌握土地生态承载水平等多种辅助信息。因此,在开展土地资源规划时,充分融入生态开发理念,可有效延迟土地可供使用的寿命,通过计算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可将其开发价值最大化,无论是开发价值还是土地利用寿命都是开发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态足迹分析对土地规划与开发十分重要。
2.3评价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评价简单来讲,就是指在规划区域内的土地时运用健康的方法来保护该区域内土地适应环境的能力。安全评价工作对于保障土地规划价值,维护土地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鉴于此,评价生态安全时需要明确考察土地资源的安全系数和各项生态指标,在此基础上展开土地利用与规划工作。规划人员需要在此过程中综合考量影响土地利用价值的各项现实因素,将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安全的考察作为工作要点[1]。
3、生态理念应用策略
3.1规范开发程序
在生态理念指导背景下,土地利用与规划工作的程序需要更加规范化。首先,从开发环节分析,需要严格落实好建设实施、规划方案、评价土地、搜集资料等前期工作,每一环节都需要遵循规范化、严格化原则。比方说,前期土地规划准备工作,可建立生态调查小组,并对其展开严格规划的技术培训与理念培训,随后下发规划土地的具体考察任务。在准备阶段结束后,提交图片、基础信息等资料,在各项指标都达到合格线的基础上,展开针对性地调查活动,综合分析土地开发与利用之后将会存在哪些问题规划。在编制好解决方案之后,交由上级部门进行审批,最终确立土地资源规划方案,使用规范化的开发流程和审批程序展开土地资源开发工作。随后,组织相关小组,综合评定开发效果,并依据相关制度,在落实生态理念的基础上,对开发地展开严格管制[2]。
3.2确定规划内容
土地的规划内容往往会受到各类现实因素的影响,现如今,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影响土地规划的核心内容则是市场竞争和政策变革。只有在生态理念指导下,明确了具体的规划内容之后,方可实现土地利用价值的进一步升值。现阶段的规划内容主要涵盖了效果评价、总体规划、區分应用、利用预测、土地评价、战略研究这几项措施。在具体开发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依据实际状况展开生态安全、土地效益、土地布局、土地结构、利用程度等方面的综合调查。在此基础上,确立明确的规划内容,合理规划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地用地、住宅用地,进而实现生态建设[3]。
3.3制定生态发展目标
在土地规划途中,不仅需要始终坚持生态化的规划原则,还需制定明确并完善的生态发展目标。目前我国的基本竞争目标可具体划分为管理目标、效益目标、公平目标这三种类型。公平目标的生态理念体现在不对公共资源、环境产生损害的基础上,科学利用土地资源。效益目标的生态理念体现在以社会效益作为基础、生态效益作为规划核心、经济效益作为关键来使土地生态使用价值取得升值。管理目标的生态理念体现在将生态安全作为计划目标、调控目标的制定核心。
结语:
总而言之,对土地利用规划来讲,“生态”不仅是口号,更是一种核心理念。因此,在规划土地的工作过程中,需始终坚信生态理念的指导效用,通过制定生态发展目标、确定规划内容、规范开发程序等具体措施有效保障土地利用率。
参考文献:
[1]杨亚梅.生态理念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探讨[J].西部资源,2019(04):169-170.
[2]吕定基.生态理念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2018(02):102.
[3]韩琼.生态理念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9):137+143.
作者简介:
潘世东(1986-),男,安徽省舒城人,学历: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从事土地利用与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