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分析和探讨在精神科护理中保护性约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140例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了保护性约束护理,1个月后对其疗效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心理反应状态、自伤及他伤、躯体影响、治疗依从性、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等出现了明显的好转,并且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精神科护理中为其提供保护性约束护理,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关键词】 保护性约束 精神科护理 应用效果
保护性约束已经发展成为精神科中比较重要的护理措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了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外走和他伤等行为,以确保治疗及康复的顺利进行。保护性约束护理不仅属于一项强制性护理方式,而且还属于保护性护理行为,我院自从引入保护性约束护理以来,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现对其介绍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140例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3例,最大年龄为65岁,最小年龄为19岁,平均年龄为(38.5±2.5)岁,其中有34例精神分裂、8例酒精导致精神障碍、16例癫痫导致精神障碍、12例情感性精神障碍;对照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2例,最大年龄为66岁,最小年龄为19岁,平均年龄为(38.8±2.4)岁,其中有35例精神分裂、9例酒精导致精神障碍、14例癫痫导致精神障碍、12例情感性精神障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诱发因素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了保护性约束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约束前准备
首先护理人员要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而且在精神疾病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为其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在保护性约束工作开展之前要做好相关解释工作,从而让患者和家属认识到保护性约束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缓解患者可能出现的恐惧、焦虑心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其次,尽可能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干净、温馨的治疗环境,对于不同的患者最好为其提供针对性的保护性约束护理服务。最后,对保护性约束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特点给予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并为其提供恰当的保护性约束护理,严禁治疗阶段表现出随意和盲目的心态。对于新来的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不定期的考核,对于不正确的地方要给予适当的引导,以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该工作。
1.2.2 约束中的关怀
护理人员要尽可能遵循医院制定的与保护性约束护理相关的规章和制度,尽可能将患者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不同的患者最好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对患者的躯体要给予恰当的保护性约束,而且动作一定要轻柔,只需确保患者不会出现自伤行为即可,避免患者出现束缚感。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由于兴奋或躁动,而不愿意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时,要做好患者四肢的保护性约束。护理人员还要加强定期或不定期的巡视,最好每隔20分钟巡视一次,对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密切的关注,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帮助其缓解不良心理情绪。
1.2.3 约束后的护理
对于结束约束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保护患者的隐私,尽可能避免对身体的过度暴露,对患者的皮肤、大小便、体温等变化情况给予密切的关注,保持衣服和床单的清洁、平整和干燥,避免压疮的发生。同时还要做好患者的观察和巡视工作,最好每隔10-15 min观察1次,对患者约束带的松紧度及肢端血液循环给予密切的关注,并将保护垫添加到约束部位,以确保肢体功能良好,每隔1-2h对患者的体位和姿势进行调整,做好患者肢体的局部按摩工作,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鼓励患者进行肢体的锻炼。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做好每天的交接班工作,对保护性约束护理的记录进行检查,因为其可以作为以后医疗纠纷的依据。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反应状态、自伤及他伤、躯体影响、治疗依从性、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等进行记录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他们之间的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在经过相关治疗和护理之后,实验组患者的心理反应状态、自伤及他伤、躯体影响、治疗依从性、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等出现了明显的好转,并且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护理疗效对比[n(%)]
三、讨论
精神科每天都会面对大量的精神疾病患者,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为其提供系统性的护理干预,但是传统的护理干预并不能达到预想的治疗效果,因此我院将保护性约束护理应用到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之中。保护性约束一般是以保护患者的安全为主要目的,但是临床上会有些患者不愿意配合医生的护理工作,从而出现医疗意外或医疗纠纷。因此,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为其提供针对性的保护性约束护理服务,一切要以患者为中心,并且在约束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心态特点给予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做好常规、基础护理工作,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宁、和谐、舒适的治疗环境,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
综上所述,在精神疾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精神状态为其提供针对性的保护性约束护理干预,使患者在生理、心理、心灵上获得满足,这样不仅可以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有效的改善,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聂迎春.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和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4,7(10):36-37.
[2] 王晓娥,郁京萍,文金宁.精神科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精细化管理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3,7(25):90-91.
[3] 凌红梅,曾文娟,黄月群 .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11(2):105-106.
【关键词】 保护性约束 精神科护理 应用效果
保护性约束已经发展成为精神科中比较重要的护理措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了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外走和他伤等行为,以确保治疗及康复的顺利进行。保护性约束护理不仅属于一项强制性护理方式,而且还属于保护性护理行为,我院自从引入保护性约束护理以来,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现对其介绍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140例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3例,最大年龄为65岁,最小年龄为19岁,平均年龄为(38.5±2.5)岁,其中有34例精神分裂、8例酒精导致精神障碍、16例癫痫导致精神障碍、12例情感性精神障碍;对照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2例,最大年龄为66岁,最小年龄为19岁,平均年龄为(38.8±2.4)岁,其中有35例精神分裂、9例酒精导致精神障碍、14例癫痫导致精神障碍、12例情感性精神障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诱发因素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了保护性约束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约束前准备
首先护理人员要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而且在精神疾病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为其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在保护性约束工作开展之前要做好相关解释工作,从而让患者和家属认识到保护性约束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缓解患者可能出现的恐惧、焦虑心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其次,尽可能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干净、温馨的治疗环境,对于不同的患者最好为其提供针对性的保护性约束护理服务。最后,对保护性约束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特点给予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并为其提供恰当的保护性约束护理,严禁治疗阶段表现出随意和盲目的心态。对于新来的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不定期的考核,对于不正确的地方要给予适当的引导,以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该工作。
1.2.2 约束中的关怀
护理人员要尽可能遵循医院制定的与保护性约束护理相关的规章和制度,尽可能将患者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不同的患者最好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对患者的躯体要给予恰当的保护性约束,而且动作一定要轻柔,只需确保患者不会出现自伤行为即可,避免患者出现束缚感。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由于兴奋或躁动,而不愿意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时,要做好患者四肢的保护性约束。护理人员还要加强定期或不定期的巡视,最好每隔20分钟巡视一次,对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密切的关注,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帮助其缓解不良心理情绪。
1.2.3 约束后的护理
对于结束约束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保护患者的隐私,尽可能避免对身体的过度暴露,对患者的皮肤、大小便、体温等变化情况给予密切的关注,保持衣服和床单的清洁、平整和干燥,避免压疮的发生。同时还要做好患者的观察和巡视工作,最好每隔10-15 min观察1次,对患者约束带的松紧度及肢端血液循环给予密切的关注,并将保护垫添加到约束部位,以确保肢体功能良好,每隔1-2h对患者的体位和姿势进行调整,做好患者肢体的局部按摩工作,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鼓励患者进行肢体的锻炼。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做好每天的交接班工作,对保护性约束护理的记录进行检查,因为其可以作为以后医疗纠纷的依据。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反应状态、自伤及他伤、躯体影响、治疗依从性、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等进行记录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他们之间的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在经过相关治疗和护理之后,实验组患者的心理反应状态、自伤及他伤、躯体影响、治疗依从性、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等出现了明显的好转,并且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护理疗效对比[n(%)]
三、讨论
精神科每天都会面对大量的精神疾病患者,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为其提供系统性的护理干预,但是传统的护理干预并不能达到预想的治疗效果,因此我院将保护性约束护理应用到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之中。保护性约束一般是以保护患者的安全为主要目的,但是临床上会有些患者不愿意配合医生的护理工作,从而出现医疗意外或医疗纠纷。因此,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为其提供针对性的保护性约束护理服务,一切要以患者为中心,并且在约束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心态特点给予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做好常规、基础护理工作,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宁、和谐、舒适的治疗环境,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
综上所述,在精神疾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精神状态为其提供针对性的保护性约束护理干预,使患者在生理、心理、心灵上获得满足,这样不仅可以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有效的改善,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聂迎春.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和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4,7(10):36-37.
[2] 王晓娥,郁京萍,文金宁.精神科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精细化管理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3,7(25):90-91.
[3] 凌红梅,曾文娟,黄月群 .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11(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