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最感苦恼的是“无米下炊”。究其原因,并非生活中真无“米”,而主要是由于小学生观察力较差,还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和积累作文材料。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观察作文,就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中心的作文训练,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主要内容。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求学生有话可写,有话想写。法国著名学者贝纳尔说:“良好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和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会阻挡才能的发挥。”只有培养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目的,掌握观察方法,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组合指导小学生观察作文,充分 发挥多媒体组合的整体优势,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一、观察不同事物,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不同事物的适当组合,可以增强其表现力,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小动物时,考虑到小动物本身的生动、活泼,将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在作文课上,我告诉学生,今天带给大家一个惊喜,然后把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花猫放在了讲台上。这时学生的确惊喜万分,观察的兴趣也十分浓烈。然而活泼可爱的小猫不可能老老实实地蹲着。为了保持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学会观察小动物,我又用多媒体展示,以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来展现小花猫的外形和生活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有了观察兴趣后,才可以有观察的主动性,才可能逐渐形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二、调动全身的感觉器官去观察事物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体验,引导他们积极运用学过的各种观察方法,如全方位观察、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在玩中观察、有顺序地观察、把观察与想象相结合等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增长见闻,丰富感受,练习表达。拓宽观察的路子,全方位去观察。观察不应限于看,它还可以是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除了视觉以外还可以利用耳朵的听觉,鼻子的嗅觉,嘴巴的味觉,皮肤的触觉等,这样从观察中得到的信息就会立体化。有了选择的余地,写起来也就比较得心应手。
写物的过程中,对所写的物体进行全方位的观察一看、尝、摸、闻、听,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自己观察事物的特点,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三、利用现代媒体的可控性,教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媒体的可控性,指媒体可在人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再现所需要的内容。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学生对观察的目的越明确,感知就越清晰。然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东张西望,抓不住事物的特征。现代媒体中的录相,电脑等都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就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从而教会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比如,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故乡的梧桐树时,就以录相为媒体,分步明确观察目的——梧桐树的干、枝、叶、花、果。在引导学生观察梧桐树的叶时,画面上就出现了梧桐叶的特写镜头,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观察梧桐叶上。然后采用定镜和反复播放的手段,让学生看清老叶和新叶的不同,叶形和叶脉的特点,反复经过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小学生克服观察中的无意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给自己提出观察目的的能力。
四、利用现代媒体的重现力,教学生观察的方法
媒体的重现力,指媒体可不受时空限制,将记录存储的内容随时重新使用的能力。小学生的感知较笼统,总是满足于观察事物的整体,获取对事物的综合印象,而忽视对事物的更为具体,细致的把握。而录音,录相都具有极强的重现力,以此为媒体,有利于教学生观察的方法。例如,我校是少年军校,每年都要进行军训,今年还进行了会操表演,学校进行了全程录相。在指导学生写活动的作文时,我利用录相为媒体,再现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按活动的过程有序地观察。这样学生仿佛又回到了会操表演时那飒爽英姿、振奋人心的场 面,学生写出的作文不仅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而且注意了场面描写,文章生动活泼。
总之,培养学生的观察同时要想方设法多为学生创设观察条件和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兴趣、观察方法,使学生的观察能力逐步得到提高。随着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学生的作文就能做到言之有物,内容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但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认识社会的兴趣,更直接的是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求学生有话可写,有话想写。法国著名学者贝纳尔说:“良好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和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会阻挡才能的发挥。”只有培养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目的,掌握观察方法,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组合指导小学生观察作文,充分 发挥多媒体组合的整体优势,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一、观察不同事物,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不同事物的适当组合,可以增强其表现力,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小动物时,考虑到小动物本身的生动、活泼,将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在作文课上,我告诉学生,今天带给大家一个惊喜,然后把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花猫放在了讲台上。这时学生的确惊喜万分,观察的兴趣也十分浓烈。然而活泼可爱的小猫不可能老老实实地蹲着。为了保持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学会观察小动物,我又用多媒体展示,以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来展现小花猫的外形和生活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有了观察兴趣后,才可以有观察的主动性,才可能逐渐形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二、调动全身的感觉器官去观察事物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体验,引导他们积极运用学过的各种观察方法,如全方位观察、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在玩中观察、有顺序地观察、把观察与想象相结合等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增长见闻,丰富感受,练习表达。拓宽观察的路子,全方位去观察。观察不应限于看,它还可以是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除了视觉以外还可以利用耳朵的听觉,鼻子的嗅觉,嘴巴的味觉,皮肤的触觉等,这样从观察中得到的信息就会立体化。有了选择的余地,写起来也就比较得心应手。
写物的过程中,对所写的物体进行全方位的观察一看、尝、摸、闻、听,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自己观察事物的特点,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三、利用现代媒体的可控性,教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媒体的可控性,指媒体可在人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再现所需要的内容。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学生对观察的目的越明确,感知就越清晰。然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东张西望,抓不住事物的特征。现代媒体中的录相,电脑等都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就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从而教会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比如,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故乡的梧桐树时,就以录相为媒体,分步明确观察目的——梧桐树的干、枝、叶、花、果。在引导学生观察梧桐树的叶时,画面上就出现了梧桐叶的特写镜头,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观察梧桐叶上。然后采用定镜和反复播放的手段,让学生看清老叶和新叶的不同,叶形和叶脉的特点,反复经过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小学生克服观察中的无意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给自己提出观察目的的能力。
四、利用现代媒体的重现力,教学生观察的方法
媒体的重现力,指媒体可不受时空限制,将记录存储的内容随时重新使用的能力。小学生的感知较笼统,总是满足于观察事物的整体,获取对事物的综合印象,而忽视对事物的更为具体,细致的把握。而录音,录相都具有极强的重现力,以此为媒体,有利于教学生观察的方法。例如,我校是少年军校,每年都要进行军训,今年还进行了会操表演,学校进行了全程录相。在指导学生写活动的作文时,我利用录相为媒体,再现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按活动的过程有序地观察。这样学生仿佛又回到了会操表演时那飒爽英姿、振奋人心的场 面,学生写出的作文不仅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而且注意了场面描写,文章生动活泼。
总之,培养学生的观察同时要想方设法多为学生创设观察条件和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兴趣、观察方法,使学生的观察能力逐步得到提高。随着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学生的作文就能做到言之有物,内容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但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认识社会的兴趣,更直接的是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