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晶:性格决定歌唱

来源 :青年心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j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欢像孩子那般天马行空的幻想,所以,她的声音温暖而空灵;拥有处女座追求完美的典型性格,所以,歌唱之中她容不得半点瑕疵;乖宝宝的内心里暗藏主见,所以,她的成长之路中规中矩又个性彰显。
  性格决定命运,对于谭晶来说,命运就是歌唱。于是,我们从她的歌声里听到了活泼大方,听到了乖巧可爱,也听到了鲜活的、充满个性的独立自我。
  
  
  2009年2月,谭晶接受了美国国家民俗中心颁发的收藏证书,这意味着从她出生的那天起,所有资料都将被作为“藏品”保存起来。而今天的回忆,就从这件“藏品”的22年前的某一天开始……
  
  幻想给艺术一个起点
  
  那是谭晶第一次登台演出,不到十岁的孩子看着台下的人头攒动,紧张自然是免不了的。她望向一同演出的妈妈,妈妈给了她一个鼓励的笑脸,小谭晶这才稳下心神开始唱起来。多少年以后,当她站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正中央,听着海浪般汹涌的掌声,心里还是会怀着童年的那种小而隐秘的紧张,但是,这种紧张很快就被升腾而起的激动和自豪所淹没。
  维也纳,对于儿时的谭晶来说,也许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甚至都没有听说过。但是,这个生于中国山西的小女孩却一路插着幻想的翅膀,飞进了无数人羡慕的殿堂。
  小时候的谭晶最喜欢人家叫她安琪儿,跟小伙伴一起玩游戏时就爱扮演天使,她在院子里飞来飞去,让小伙伴们追她。“小孩子爱幻想,直到现在我也是如此。我特别喜欢灰姑娘的故事,那种破茧成蝶的美是最吸引人的,也最能给人满足感。”而谭晶也知道,这种破茧成蝶的满足感背后,蕴藏着无数的努力和汗水。这一点,是她在成长过程中一点点验证出来的。
  谭晶是一个打破了传统分类的歌者,民族唱法、通俗唱法都能来,而且都精彩。很多作曲家喜欢跟她合作,原因是她能够非常快地进入歌曲情境,并且能够贴切地演绎歌中的情感和韵味。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录歌一定要找谭晶,能省棚时,省钱。”
  然而,对于年轻的谭晶来说,如何进入作曲家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呢?她坦言,还要感谢自己爱幻想的天性。每次拿到一首新歌,谭晶都会把自己想象成写歌者,了解这首歌是为谁而写:可能是写给心上人的,也可能是为失恋而写,还可能是看到祖国山川心潮澎湃而作……不管怎样,只有贴近写歌者的内心,才能把这份情感更加真切地唱出来。
  “保有幻想之心,这是艺术的世界里最重要最宝贵的。”在最初演唱《在那东山顶上》时,谭晶还没有去过西藏。那里是一番怎样的风光,那里的人洋溢着怎样的情怀,所有的一切都被谭晶在想象的世界里勾画得无比美好。“很多时候,想象比现实更完美。那时候的声音透着一股子仙气儿,空灵。现在我去过西藏了,再唱这首歌的感觉真的就不同了,声音更加踏实、沉稳。”
  
  完美是歌唱者的信仰
  
  处女座的谭晶这样形容自己:“洁癖没有,但追求完美是绝对的!”这一点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她对声音的苛刻要求。熟悉谭晶的人都会发现,无论她的声音唱到多高,都是圆润的,听起来尚有余地,让人感觉很舒服。“我不允许自己的声音有一丁点儿听起来不舒服的东西。有时候作曲家会说,声音又高又直,唱得‘破’一点没关系。但是我自己这关就过不去,反反复复必须唱到满意为止。”
  人家说,性格决定命运;在谭晶看来,性格也决定声音。性格随和的她坦言不适合唱那种沧桑感过强的歌,因为达不到完美演绎的境界,所以宁愿舍弃。这大概也是完美主义的另一种体现。
  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走西口》的主题曲就是谭晶演唱的,从拿到歌到唱完,只用了半个小时。但是,谭晶在高效率的同时仍然不忘她的完美主义:“原词里有一句‘走西口,走到哪里是个头’,我唱着总觉得拗口,跟作者一商量改成了‘走西口,哪里是个头’,听起来就舒服多了。”
  但是,这个时刻要求完美的谭晶,在成长的路上也遇到过很多“不完美”的打击。一路且歌且行,个中滋味只有她自己最为清楚。
  16岁的时候,还在读高二的谭晶就参加了高考,虽然演唱功底了得,但是文化课成绩并不理想。一向对她要求甚严的妈妈很生气:家教都给你请了,怎么还是考不好呢?那天,感到郁闷情绪无处宣泄的谭晶只能一路奔跑,来到一个图书馆的顶楼上,坐下,一个人呆呆地望向天空。委屈,焦虑,让她的信心几乎降到了冰点。直到多年以后,谭晶仍然清楚地记得那天的感受:“我要感谢唱歌,是它让我在最艰难的时候重拾信心。而且,我也要感谢小时候遭遇的挫折和压力,这让我内心的承受力更强。”
  也许正如谭晶所说,每一次波折就像一场雨水,生命则是被它浇灌的花儿,慢慢地趋于成熟。现在,谭晶仍然会遇到一些“小状况”,但是久经沙场的她已经练就了沉着的法宝,让自己的表现接近完美。
  在歌剧《乔家大院》的演出过程中,谭晶演唱完第一篇章就准备走下台去。按照剧情,她在歌声中凝望着远方,然后缓缓地收回目光,转身离开。谁料,当天的鞋跟有些高,谭晶的脚底冷不丁绊了一下,身子一个趔趄。当时,在场的很多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然而,只见谭晶就势抬起了头,似是留恋,转身继续看了远方一眼,才又往台下走去。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始终在剧情之中,观众愣是没有看出破绽。演出结束,乐队的人冲上来说:“谭晶,你那几步走得真是太牛了!”而此时,这个完美主义者才稍稍放下了心。
  
  乖孩子也要有主见
  
  很多人觉得,谭晶很乖,就连成名之路也是中规中矩根正苗红。“我从小就是个听话的孩子,家人让弹琴就弹琴,让唱歌就唱歌,我走了一条父母为我安排的路。”曾经有一个大学生问谭晶,父母把他们的梦想强加在你身上,不会觉得痛苦吗?谭晶回答说:“听妈妈的话并不代表没有主见。事实上,我决定接受家人为我安排的道路,正是因为我自己也喜欢它。”所以,谭晶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假如你真的不喜欢父母的安排,那么应该坚决拒绝;但如果只为反抗而反抗,最终错过了自己喜欢的东西,那才是随大流、没主见。
  事实上,谭晶从来都不是个缺乏主见的人,甚至那些在别人看来很艰难的事情,只要她喜欢,也会坚持做到底。正在读博士的谭晶,研究方向是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曾经有位老师听了就咋舌:“你怎么选了这么个难读的方向呀?”言外之意,混个博士学历无需这么难为自己。但是谭晶怡然自得:“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的确很枯燥,但是可以了解各国音乐方面的差异,我觉得很有趣,也值得。”而作为人大代表的谭晶,在唱歌之余还拿出很多时间研究她的志愿者保障议案,为慈善义演奔波忙碌,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现在,谭晶在歌唱领域的成就已经有目共睹,但是她又把目光放在了更宽广的舞台上。一直喜欢音乐剧和歌剧的谭晶,今年趁去美国领奖的机会可是大饱了眼福,连着看了几场音乐剧,而美国“票价低,普通人也爱看”的欣赏氛围也让她艳羡不已。“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不仅希望自己能演出音乐剧,也希望咱们的国家能够有更加良好的欣赏气氛。”
  那个听话的乖宝宝还在,只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她更加清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钱很好,但良心比钱更好;事业重要,但幸福的家庭更加重要。人生要分阶段,在发展事业的阶段里奋力拼搏,等到以后有了家庭也要悉心经营,这样才不留遗憾。”
其他文献
情绪,似乎是件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不过在心理学家荀焱眼里,情绪并非不可捕捉的。她用“叙事疗法”,来帮助人们也帮助自己,看清情绪,找到情绪背后所隐藏的东西。    抚慰人心的“叙事疗法”    《青年心理》:作为一个心理专家,你平时是否也会遇到一些烦心事?那在遇到这些事的时候,你又是怎么排解自己情绪的呢?  荀焱:只要是活着的人就总会遇到烦心事,我自然也不例外。其实说,做人难,做一个咨询师更难。因为
期刊
“完美”的确是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词儿,在它的照耀下,一切都黯然失色。可是,太在乎完美就有可能把自己逼进死角。  四年前,我的人生进入到了一个低谷:在学校做行政管理工作的我,面临着两个选择,是继续做以前的工作,还是转换角色当一名普通老师?我不知道。自己这一生应该继续向哪一个方向走,我一时拿不定主意,待在家里冥思苦想很久后,仍旧没有理出个头绪。  有一天,我在报刊亭里看到一本《青年心理》杂志,一翻则爱
期刊
中西思维差异不一定像想象中那么大。
期刊
三月初的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21岁的男青年末末,却险些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英俊强壮的末末有着相对稳定的工作,他善于思考、勤劳肯干,周围的人都很喜欢他。这样的好小伙儿自然会引起女孩的关注。不久,邻家商铺的俊俏女孩小叶就看上了他,俩人情投意合地相处了一年多,两颗心贴得越来越近。然而,问题就出在谈婚论嫁这个节骨眼儿上。  女方家见过了末末,起初还满心欢喜,但是听说他家在农村、生活贫困,父母又重病缠身,就不
期刊
我是个很容易悲伤的人。大概从小被席幕蓉的诗啊、琼瑶的小说啊熏陶得多了,随便一件小事都能让我一直联想到世界末日,于是我不得不经常晒枕头——晒完了上面还是一块黄渍。  的确,哭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不需成本,不需技巧,只需要一个没人的旮旯儿。从啜泣、无声泪下到号啕大哭,每一种哭泣都有不同的快感。“全世界都欠了我的”、“活着真累啊,还不如死了算了”、“人生就是这么无奈,除了忍受我还能做什么呢”,随着
期刊
《潜伏》是最近很红的一部连续剧。该剧讲述了一名隐藏在敌后的我党情报员的故事。是什么吸引了观众?又是什么让大家对谍战剧乐此不疲?    谍战剧的魅力    《潜伏》火了。  那个戴着方框眼镜,似乎总在憨厚地笑的余则成,老谋深算的天津站站长吴敬中,眼睛里总在闪着阴险的光的陆桥山……共同构成了《潜伏》的世界。  小小一个天津站,却牵扯了亿万电视观众的眼球。在各大视频点播网站上,不几日,《潜伏》就迅速蹿升
期刊
她在睡前会把枕头拍到最软最蓬松。
期刊
一模二模的成绩不理想,我考大学还有希望吗?  孩子每天复习很辛苦,我不知道能帮他什么忙。  班里的气氛很压抑,我要怎样才能让大家活跃一些?  高考临近,很多考生、家长和老师都在被这些问题困扰。针对这些疑惑,本刊采访了高考心理专家王极盛教授。王教授说,高考成功=实力+心态。在最后冲刺的一个月里,调整心态显然是最有效的方式。    考生的心态调整    Q1:我的一模成绩跌了十五名,老师找我谈话,父母
期刊
“货币幻觉” 让花钱如吸毒    科学家发现,“高薪”这两个字可以刺激大脑的一些部位,即使在物价上涨和购买能力降低的时候也是如此。  研究结论显示,人脑对金钱所带来的财富幻想有着本能的敏感。在经济学中这被叫做“货币幻觉”,也就是说人们关注的是票面价值而不是实际购买能力。  德国波恩大学的阿敏法克教授是该研究的负责人,他检查了参加包括不同薪水和不同物价的一系列实验的18名志愿者的大脑活性后,得出了这
期刊
张怡筠,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心理学博士,资深企业培训师。近年来,她作为心理专家活跃于媒体,是《心灵花园》、《变形计》等节目的人气嘉宾。著有畅销书《EQ其实很简单》、《工作其实很简单》、《爱情其实很简单》、《幸福其实很简单》。    婚姻是人生阶段性成熟的标志,它意味着思想的独立和责任的建立,意味着与原生家庭相脱离。但是,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活至百岁也是父母的孩子,而年轻人的婚姻里也少不了父母的影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