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色·戒》公映以来,毁誉皆有,情色表现成为争论的焦点,导演李安则坚持自己表现出了真正的张爱玲。李安如何借电影表现张爱玲?李安借电影读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张爱玲?
[关键词]电影《色·戒》 情色表现 张爱玲 另一种解读
李安导演,梁朝伟和汤唯主演的电影《色·戒》,在国际和台湾电影节已获得很多奖项,在内地上映以来,却是毁誉皆有,而毁誉的焦点都集中在李安一个人身上。赞的是高度评价李安把张爱玲小说的内容充分地挖掘表现出来,毁的矛头则主要集中在对电影当中的情色表现上,坚持这一说法的人多认为电影歪曲和丑化了张爱玲。而李安则坚持自己表现出了真正的张爱玲。究竟谁是谁非,值得探讨。
一、电影表现了什么?
作品讲述的是爱国学生利用美人计刺杀敌人这样简单而古老的故事,跟以往很多类似的故事不同的是美人在施计的过程中,爱上了敌人,以致在最后关头改变主意,指示敌人导致整个计划的失败。故事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抗战时期岭南大学学生王佳芝和她的同学血气方刚,一心报国,经商量决定以美人计诱杀汪精卫的下属,特务头子易先生。王佳芝假扮成一香港美少妇麦太太实施引诱计划。经过几次深入的接触之后,易决定送王一个钻戒作为纪念,王他们也准备利用买钻戒的机会在珠宝店射杀易。就在买钻戒的时候,王突然发现易爱自己,而自己也陷进了这份感情当中,不忍易就死而指示了暗杀之事,使易得以成功逃脱,而参与计划的人也因事情的败露而牺牲。电影在故事框架、发展脉络、故事结局和人物性格等各方面都是非常忠实于原著,但影片不是把重点放在对刺杀计划的实施方面,而是把王易二人感情的变化发展作为重点表现的内容加以挖掘展示,淡化了政治强化了人性,而且在强化中特别突出人的本性本能。电影中王易二人的感情发展主要用了三个情色片断来推动,第一次,易先生猎艳,王佳芝忍受。易先生有钱有势,借猎艳释放内心的压抑,情色自来就是他生活中不可缺的,面对如此年轻貌美的麦太太当然是尽情享受;王佳芝则是为了完成任务,只能默默忍受迎和。第二次,有些互动进而互相吸引。王对易有些接受并且有所配合,二人间擦出火花并坠入情欲爱河的旋涡。第三次,身心交融难舍难分。二个人就完全就是一对热恋中的男女,没有猜疑没有隔膜。三段交欢完成了易先生和王佳芝不同阶段的恋爱历程以及二人关系的转变。正是这三次深入的接触使王有了“这人是真正爱我的”,而易也产生“她还是真爱他的,是他生平第一个红粉知己。”的感受。电影要告诉观众的是王和易之间有了真正的感情,是一种超阶级、无敌我的真爱,是一个女人对男人或一个男人对女人的心灵的真正的渴求。影片与原著的差别主要在对细节地挖掘上,李安对原著进行了非常深入地挖掘,特别是把小说隐蔽的曲折的部分用电影语言充分地展示出来。情欲在王易二人的关系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一点是李安挖掘的重点。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对情欲的表现非常隐晦,纵观全篇也就只有这么几个小片断、小句子:
1、他是实在诱惑太多,顾不过来,一个眼不见,就会丢在脑后。还非得盯着他,简直需要提溜着两只乳房在他跟前晃。“两年前也还没有这样哩,”他拥着吻着她的时候轻声说。他头偎在她胸前,没看见她脸上一红。就连现在想起来,也还像给针扎了一下,马上看见那些人可憎的眼光打量着她,带着点会心的微笑,连邝裕民在内。只有梁闰生佯佯不睬,装作没注意她这两年胸部越来越高。演过不止一回的一小场戏,一出现在眼前立刻被她赶走了。
王佳芝一生跟二个男人有过深入的接触,跟易在一起,王有做女人的幸福和娇羞,“她脸上一红”;跟梁闰生的接触却让她有厌恶之感,“演过不止一回的一小场戏,一出现在眼前立刻被她赶走了。”,其实她跟梁闰生接触的次数比跟易的还多些,但因为梁的“没自信心,而且一向见了她自惭形秽,有点怕她。”以及经验的来自不三不四的渠道让她厌恶,特别是早些时候因为没机会实施计划而使自己的牺牲显得没有意义的时候,那种厌恶之情就更加强烈了,她甚至有过是否得脏病的心理。二个男人一比较,易所带来的美好就更加美好了。
2、事实是,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个热水澡,把积郁都冲掉了,因为一切都有了个目的。
这话虽要说“因为一切都有了个目的”,但实际上重点是前半句:“像洗了个热水澡,把积郁都冲掉了”,作家要说的是跟易的接触冲掉了积郁,让王感到舒畅,感到清爽。
3、一坐定下来,他就抱着胳膊,一只肘弯正抵在她乳房最肥满的南半球外缘。这是他的惯技,表面上端坐,暗中却在蚀骨销魂,一阵阵麻上来。
易给她带来的是“蚀骨销魂”,一种全新的体验,跟梁润生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这也是让王彻底陷进去的原因。王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易所带来的美好当中了。她迷失了。
4、又有这句谚语:“到男人心里去的路通过胃。”是说男人好吃,碰上会做菜款待他们的女人,容易上钩。于是就有人说:“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据说是民国初年精通英文的那位名学者说的,名字她叫不出,就晓得他替中国人多妻辩护的那句名言:“只有一只茶壶几只茶杯,哪有一只茶壶一只茶杯的?”至于什么女人的心,她就不信名学者说得出那样下作的话。她也不相信那话。除非是说老了倒贴的风尘女人,或是风流寡妇。像她自己,不是本来讨厌梁闰生,只有更讨厌他?
“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这句非常简单,而且还是用看似很随意的方法写出来的,先谈“到男人心里去的路通过胃。”再用二个“不信”,一个“除非”把说这句话的目的给消解得一干二净,最后还用了梁闰生来补充说明,完全一付与已无关之态,当然这在李安看来只是欲盖弥张了。
很少,而且说得隐隐约约,朦朦胧胧,与李安的大张旗鼓,不肆张扬完全是两码事。李安充分调动各种电影语言,特别是人物的肢体语言,把这几个片断,几个句子发挥得淋漓尽致。二者之间的实在太大,难怪有人要指责李安丑化张爱玲。
李安的这种做法其实也不无道理。王佳芝和易先生的感情是建立在不信任的基础之上,易是个深谋远虑、老奸巨滑的人,要取得他的信任不是容易的事。所以李安给了王佳芝这样的台词:“取得他的信任,不仅要让他钻进我的身体,更要让他钻进我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他充分的信任,才能完成任务。王易二人的爱恋始终充满着纠缠和占有。也就可以理解了。
二、小说在写什么?
导演自有导演的理解,电影自有电影的表现,但究竟是歪曲、丑化还是忠实仍然值得探讨。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明白张爱玲的小说在写什么。
作家在写一段爱情,不是讲一个英雄故事。在小说中,英雄故事被淡化了,只是作为爱情发生的一个引子,一个框架,让爱情的发 生和发展顺理成章。这群大学生的刺杀计划从一开始就显得不太真实,游戏的味道太浓了:王佳芝更是把这当作是一个小话剧去演,完全把自己当演员,根本没有那种为国献身、英勇赴死的严肃和崇高。下面这些句子都能说明这问题:
“那天晚上微雨,黄磊开车接她回来,一同上楼,大家都在等信。一次空前成功的演出,下了台还没下装,自己都觉得顾盼间光艳照人。她舍不得他们走,恨不得再到那里去。已经下半夜了,邝裕民他们又不跳舞,找那种通宵营业的小馆子去吃及第粥也好,在毛毛雨里老远一路走回来,疯到天亮。”这是王初识易回来的情况,他们完全把这次刺杀当戏演了,王佳芝更只是把自己当演员。
“她穿着高跟鞋比他高半个头。不然也就不穿这么高的跟了,他显然并不介意。她发现大个子往往喜欢娇小玲珑的女人,倒是矮小的男人喜欢女人高些,也许是一种补偿的心理。知道他在看,更软洋洋地凹着腰。腰细,婉若游龙游进玻璃门。”“看不出这爿店,总算替她争回了面子,不然把他带到这么个破地方来——敲竹杠又不在行,小广东到上海,成了‘大乡里’。”“他的侧影迎着台灯,目光下视,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颊上,在她看来是一种温柔怜惜的神气。”这几个句子写的都是在珠宝店时的情况,刺杀计划就要在这里实施。刺杀行动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多少人的命悬于这一刻,可王佳芝的心理完全是恋人之间的感受,计较的是面子问题,严肃和崇高连影子都没有。
这篇小说只是在讲一个爱情故事。但实际上爱情讲得也很少:“她还是真爱他的,是他生平第一个红粉知己”“他觉得她的影子会永远依傍他,安慰他……她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文中也就这几句说得还算明白,倒是把大量的笔墨用来表现太太们在牌桌上比钻戒,争高低。张爱玲想说什么?为什么要顾左右而言他?
三、写小说还是写自己?
李安认为“这篇小说是在写她自己”。
这篇小说只有短短的一万八千多字,作者却前后修改了近30年,还写下了如此的题记——“这个小故事曾经让我震动,因而甘心一遍遍修改多年。在改写的过程中,丝毫也没有意识到30年过去了。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所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张爱玲是何等之人,为何短短的这个小故事要用大半生的时间去写?她想借这篇小说告诉读者什么?顺着故事的蓝本、文本和张爱玲的生平,或许能找到答案。
小说是以当年上海滩名瑗郑苹如刺杀汉奸丁默村的事迹为蓝本的,小说的主要情节与当年烈士的事迹基本相同,烈士也是因刺杀失败而牺牲。但当年郑苹如是假装爱上丁默村,小说中的王佳芝却是真爱,她陷进了与易先生的情网中了,致使自己和同伴命丧汉奸之手。小女子爱上汉奸,这与张爱玲的人生是多么相似,当年张不顾胡兰成的汉奸身份。疯狂爱上他并以身相许,这二份爱情共同的地方太多了,“这篇小说是在写她自己”,这话不无道理。也许这就是作家“丝毫也没有意识到30年过去了,”的原因吧?细观小说,作家似乎要通过作品告诉我们王爱上易是人性的必然,在作品中她创造了很多必然:王是个涉世未深的女孩子,爱情生活一片空白,在易之前如果说情感体验,最多也就是对同学邝裕民有过点好感,但后来也因为邝的跟其他同学一样的眼光而有些恨。至于梁闰生,尽管为了完成任务把自己给了他,可是他的“没自信心。而且一向见了她自惭形秽,有点怕她。”也让她讨厌,特别是早时因为没机会实施计划而使自己的牺牲显得没有意义的时候,那种厌恶之情也就更加强烈了,哪还能有爱?由于自己的牺牲在战友们中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怀,反而成为笑柄,所以王跟战友们之间也产生了隔膜。在亲人中王同样得不到关爱,亲人中唯一可依靠的舅妈是个唯利小人。看中的只是她父母留给她的房产。王佳芝是个缺乏爱的人,在她的生活中爱情亲情都严重缺失。在易之前,王不懂什么是爱什么是被爱,更不懂男人的复杂心思,易先生是个情场老手,先用权势占有,再施以关爱,占有带来激情,关爱带来温暖,三次深入接触和慷慨的赠与完全弥补了王佳芝心理的缺失。使王彻底陷入了情欲之网。王佳芝对易的感情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
再来看看张爱玲。王佳芝是个缺乏爱的人,这一点跟张爱玲的生活几乎完全相同。张爱玲出生豪门,无论是纨绔子弟的父亲还是时髦女郎的母亲都没给过张爱玲应有的亲情,高门大院的人人为已也没有让张爱玲感受到一点人性的温暖,生活中的张爱玲也是个缺爱的人。王佳芝的情感缺失在易先生这里得到了弥补,张爱玲在胡兰成身上似乎也得到了这种补偿。张是个非常清高非常冷漠的人。一般人很少能让她看得上眼。胡兰成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他自己的话是个“不是爱女人”,而是“懂女人”的人,胡兰成还是个很有才华的人,这样的男人本来就是女人的毒病,更何况是张爱玲这样一个得了“爱的缺乏症”的女人,在感情上张对胡的欲罢不能也就成了必然。在张的身上,这种欲罢不能是否有王佳芝在易先生那里所得到的那种舒畅,这好像也是不言自明的,小说中的“热水澡”和“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应该能说明这一点。尽管作家采用的是散文式的笔法,而且只有短短的几十个字,但“她很精明”,在这点上我们不得不认同李安的说法,是你看她,既张又藏,点到为止,看似随意,实是字字矾珠。难怪短短的一万八千多字,张爱玲要用大半生去书写。这篇小说在写她自己,作家要告诉大家她爱胡兰成,不管他是汉奸还是逃犯,即使他离开她后很快就跟别人在一起她也爱,为了爱她可以委曲求全。后来的冒着严寒去温州看望在逃的胡兰成,及至可以跟胡和胡后来的女人和平共处的事实可以成为这份疯狂的爱的注释。爱情使张爱玲迷失了,“恋爱中的女人智商为零”这话要张的身上可谓活灵活现。
结语
李安的整部影片就是在揭示这一点:爱能超越阶级性:在爱情生活中,情欲在推动爱情的发生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李安对张爱玲的另一种解读,也是李安对爱的理解。
[关键词]电影《色·戒》 情色表现 张爱玲 另一种解读
李安导演,梁朝伟和汤唯主演的电影《色·戒》,在国际和台湾电影节已获得很多奖项,在内地上映以来,却是毁誉皆有,而毁誉的焦点都集中在李安一个人身上。赞的是高度评价李安把张爱玲小说的内容充分地挖掘表现出来,毁的矛头则主要集中在对电影当中的情色表现上,坚持这一说法的人多认为电影歪曲和丑化了张爱玲。而李安则坚持自己表现出了真正的张爱玲。究竟谁是谁非,值得探讨。
一、电影表现了什么?
作品讲述的是爱国学生利用美人计刺杀敌人这样简单而古老的故事,跟以往很多类似的故事不同的是美人在施计的过程中,爱上了敌人,以致在最后关头改变主意,指示敌人导致整个计划的失败。故事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抗战时期岭南大学学生王佳芝和她的同学血气方刚,一心报国,经商量决定以美人计诱杀汪精卫的下属,特务头子易先生。王佳芝假扮成一香港美少妇麦太太实施引诱计划。经过几次深入的接触之后,易决定送王一个钻戒作为纪念,王他们也准备利用买钻戒的机会在珠宝店射杀易。就在买钻戒的时候,王突然发现易爱自己,而自己也陷进了这份感情当中,不忍易就死而指示了暗杀之事,使易得以成功逃脱,而参与计划的人也因事情的败露而牺牲。电影在故事框架、发展脉络、故事结局和人物性格等各方面都是非常忠实于原著,但影片不是把重点放在对刺杀计划的实施方面,而是把王易二人感情的变化发展作为重点表现的内容加以挖掘展示,淡化了政治强化了人性,而且在强化中特别突出人的本性本能。电影中王易二人的感情发展主要用了三个情色片断来推动,第一次,易先生猎艳,王佳芝忍受。易先生有钱有势,借猎艳释放内心的压抑,情色自来就是他生活中不可缺的,面对如此年轻貌美的麦太太当然是尽情享受;王佳芝则是为了完成任务,只能默默忍受迎和。第二次,有些互动进而互相吸引。王对易有些接受并且有所配合,二人间擦出火花并坠入情欲爱河的旋涡。第三次,身心交融难舍难分。二个人就完全就是一对热恋中的男女,没有猜疑没有隔膜。三段交欢完成了易先生和王佳芝不同阶段的恋爱历程以及二人关系的转变。正是这三次深入的接触使王有了“这人是真正爱我的”,而易也产生“她还是真爱他的,是他生平第一个红粉知己。”的感受。电影要告诉观众的是王和易之间有了真正的感情,是一种超阶级、无敌我的真爱,是一个女人对男人或一个男人对女人的心灵的真正的渴求。影片与原著的差别主要在对细节地挖掘上,李安对原著进行了非常深入地挖掘,特别是把小说隐蔽的曲折的部分用电影语言充分地展示出来。情欲在王易二人的关系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一点是李安挖掘的重点。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对情欲的表现非常隐晦,纵观全篇也就只有这么几个小片断、小句子:
1、他是实在诱惑太多,顾不过来,一个眼不见,就会丢在脑后。还非得盯着他,简直需要提溜着两只乳房在他跟前晃。“两年前也还没有这样哩,”他拥着吻着她的时候轻声说。他头偎在她胸前,没看见她脸上一红。就连现在想起来,也还像给针扎了一下,马上看见那些人可憎的眼光打量着她,带着点会心的微笑,连邝裕民在内。只有梁闰生佯佯不睬,装作没注意她这两年胸部越来越高。演过不止一回的一小场戏,一出现在眼前立刻被她赶走了。
王佳芝一生跟二个男人有过深入的接触,跟易在一起,王有做女人的幸福和娇羞,“她脸上一红”;跟梁闰生的接触却让她有厌恶之感,“演过不止一回的一小场戏,一出现在眼前立刻被她赶走了。”,其实她跟梁闰生接触的次数比跟易的还多些,但因为梁的“没自信心,而且一向见了她自惭形秽,有点怕她。”以及经验的来自不三不四的渠道让她厌恶,特别是早些时候因为没机会实施计划而使自己的牺牲显得没有意义的时候,那种厌恶之情就更加强烈了,她甚至有过是否得脏病的心理。二个男人一比较,易所带来的美好就更加美好了。
2、事实是,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个热水澡,把积郁都冲掉了,因为一切都有了个目的。
这话虽要说“因为一切都有了个目的”,但实际上重点是前半句:“像洗了个热水澡,把积郁都冲掉了”,作家要说的是跟易的接触冲掉了积郁,让王感到舒畅,感到清爽。
3、一坐定下来,他就抱着胳膊,一只肘弯正抵在她乳房最肥满的南半球外缘。这是他的惯技,表面上端坐,暗中却在蚀骨销魂,一阵阵麻上来。
易给她带来的是“蚀骨销魂”,一种全新的体验,跟梁润生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这也是让王彻底陷进去的原因。王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易所带来的美好当中了。她迷失了。
4、又有这句谚语:“到男人心里去的路通过胃。”是说男人好吃,碰上会做菜款待他们的女人,容易上钩。于是就有人说:“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据说是民国初年精通英文的那位名学者说的,名字她叫不出,就晓得他替中国人多妻辩护的那句名言:“只有一只茶壶几只茶杯,哪有一只茶壶一只茶杯的?”至于什么女人的心,她就不信名学者说得出那样下作的话。她也不相信那话。除非是说老了倒贴的风尘女人,或是风流寡妇。像她自己,不是本来讨厌梁闰生,只有更讨厌他?
“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这句非常简单,而且还是用看似很随意的方法写出来的,先谈“到男人心里去的路通过胃。”再用二个“不信”,一个“除非”把说这句话的目的给消解得一干二净,最后还用了梁闰生来补充说明,完全一付与已无关之态,当然这在李安看来只是欲盖弥张了。
很少,而且说得隐隐约约,朦朦胧胧,与李安的大张旗鼓,不肆张扬完全是两码事。李安充分调动各种电影语言,特别是人物的肢体语言,把这几个片断,几个句子发挥得淋漓尽致。二者之间的实在太大,难怪有人要指责李安丑化张爱玲。
李安的这种做法其实也不无道理。王佳芝和易先生的感情是建立在不信任的基础之上,易是个深谋远虑、老奸巨滑的人,要取得他的信任不是容易的事。所以李安给了王佳芝这样的台词:“取得他的信任,不仅要让他钻进我的身体,更要让他钻进我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他充分的信任,才能完成任务。王易二人的爱恋始终充满着纠缠和占有。也就可以理解了。
二、小说在写什么?
导演自有导演的理解,电影自有电影的表现,但究竟是歪曲、丑化还是忠实仍然值得探讨。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明白张爱玲的小说在写什么。
作家在写一段爱情,不是讲一个英雄故事。在小说中,英雄故事被淡化了,只是作为爱情发生的一个引子,一个框架,让爱情的发 生和发展顺理成章。这群大学生的刺杀计划从一开始就显得不太真实,游戏的味道太浓了:王佳芝更是把这当作是一个小话剧去演,完全把自己当演员,根本没有那种为国献身、英勇赴死的严肃和崇高。下面这些句子都能说明这问题:
“那天晚上微雨,黄磊开车接她回来,一同上楼,大家都在等信。一次空前成功的演出,下了台还没下装,自己都觉得顾盼间光艳照人。她舍不得他们走,恨不得再到那里去。已经下半夜了,邝裕民他们又不跳舞,找那种通宵营业的小馆子去吃及第粥也好,在毛毛雨里老远一路走回来,疯到天亮。”这是王初识易回来的情况,他们完全把这次刺杀当戏演了,王佳芝更只是把自己当演员。
“她穿着高跟鞋比他高半个头。不然也就不穿这么高的跟了,他显然并不介意。她发现大个子往往喜欢娇小玲珑的女人,倒是矮小的男人喜欢女人高些,也许是一种补偿的心理。知道他在看,更软洋洋地凹着腰。腰细,婉若游龙游进玻璃门。”“看不出这爿店,总算替她争回了面子,不然把他带到这么个破地方来——敲竹杠又不在行,小广东到上海,成了‘大乡里’。”“他的侧影迎着台灯,目光下视,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颊上,在她看来是一种温柔怜惜的神气。”这几个句子写的都是在珠宝店时的情况,刺杀计划就要在这里实施。刺杀行动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多少人的命悬于这一刻,可王佳芝的心理完全是恋人之间的感受,计较的是面子问题,严肃和崇高连影子都没有。
这篇小说只是在讲一个爱情故事。但实际上爱情讲得也很少:“她还是真爱他的,是他生平第一个红粉知己”“他觉得她的影子会永远依傍他,安慰他……她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文中也就这几句说得还算明白,倒是把大量的笔墨用来表现太太们在牌桌上比钻戒,争高低。张爱玲想说什么?为什么要顾左右而言他?
三、写小说还是写自己?
李安认为“这篇小说是在写她自己”。
这篇小说只有短短的一万八千多字,作者却前后修改了近30年,还写下了如此的题记——“这个小故事曾经让我震动,因而甘心一遍遍修改多年。在改写的过程中,丝毫也没有意识到30年过去了。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所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张爱玲是何等之人,为何短短的这个小故事要用大半生的时间去写?她想借这篇小说告诉读者什么?顺着故事的蓝本、文本和张爱玲的生平,或许能找到答案。
小说是以当年上海滩名瑗郑苹如刺杀汉奸丁默村的事迹为蓝本的,小说的主要情节与当年烈士的事迹基本相同,烈士也是因刺杀失败而牺牲。但当年郑苹如是假装爱上丁默村,小说中的王佳芝却是真爱,她陷进了与易先生的情网中了,致使自己和同伴命丧汉奸之手。小女子爱上汉奸,这与张爱玲的人生是多么相似,当年张不顾胡兰成的汉奸身份。疯狂爱上他并以身相许,这二份爱情共同的地方太多了,“这篇小说是在写她自己”,这话不无道理。也许这就是作家“丝毫也没有意识到30年过去了,”的原因吧?细观小说,作家似乎要通过作品告诉我们王爱上易是人性的必然,在作品中她创造了很多必然:王是个涉世未深的女孩子,爱情生活一片空白,在易之前如果说情感体验,最多也就是对同学邝裕民有过点好感,但后来也因为邝的跟其他同学一样的眼光而有些恨。至于梁闰生,尽管为了完成任务把自己给了他,可是他的“没自信心。而且一向见了她自惭形秽,有点怕她。”也让她讨厌,特别是早时因为没机会实施计划而使自己的牺牲显得没有意义的时候,那种厌恶之情也就更加强烈了,哪还能有爱?由于自己的牺牲在战友们中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怀,反而成为笑柄,所以王跟战友们之间也产生了隔膜。在亲人中王同样得不到关爱,亲人中唯一可依靠的舅妈是个唯利小人。看中的只是她父母留给她的房产。王佳芝是个缺乏爱的人,在她的生活中爱情亲情都严重缺失。在易之前,王不懂什么是爱什么是被爱,更不懂男人的复杂心思,易先生是个情场老手,先用权势占有,再施以关爱,占有带来激情,关爱带来温暖,三次深入接触和慷慨的赠与完全弥补了王佳芝心理的缺失。使王彻底陷入了情欲之网。王佳芝对易的感情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
再来看看张爱玲。王佳芝是个缺乏爱的人,这一点跟张爱玲的生活几乎完全相同。张爱玲出生豪门,无论是纨绔子弟的父亲还是时髦女郎的母亲都没给过张爱玲应有的亲情,高门大院的人人为已也没有让张爱玲感受到一点人性的温暖,生活中的张爱玲也是个缺爱的人。王佳芝的情感缺失在易先生这里得到了弥补,张爱玲在胡兰成身上似乎也得到了这种补偿。张是个非常清高非常冷漠的人。一般人很少能让她看得上眼。胡兰成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他自己的话是个“不是爱女人”,而是“懂女人”的人,胡兰成还是个很有才华的人,这样的男人本来就是女人的毒病,更何况是张爱玲这样一个得了“爱的缺乏症”的女人,在感情上张对胡的欲罢不能也就成了必然。在张的身上,这种欲罢不能是否有王佳芝在易先生那里所得到的那种舒畅,这好像也是不言自明的,小说中的“热水澡”和“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应该能说明这一点。尽管作家采用的是散文式的笔法,而且只有短短的几十个字,但“她很精明”,在这点上我们不得不认同李安的说法,是你看她,既张又藏,点到为止,看似随意,实是字字矾珠。难怪短短的一万八千多字,张爱玲要用大半生去书写。这篇小说在写她自己,作家要告诉大家她爱胡兰成,不管他是汉奸还是逃犯,即使他离开她后很快就跟别人在一起她也爱,为了爱她可以委曲求全。后来的冒着严寒去温州看望在逃的胡兰成,及至可以跟胡和胡后来的女人和平共处的事实可以成为这份疯狂的爱的注释。爱情使张爱玲迷失了,“恋爱中的女人智商为零”这话要张的身上可谓活灵活现。
结语
李安的整部影片就是在揭示这一点:爱能超越阶级性:在爱情生活中,情欲在推动爱情的发生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李安对张爱玲的另一种解读,也是李安对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