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家庭因素; 个性心理 ; 健康心态
班主任要调动一切手段,尽量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把握学生心理脉搏,关爱学生,鼓励学生,扫除学生心灵的阴霾,让学生心灵阳光灿烂。这样,学生才能健康成长。
案例:我班有个学生叫刘震,他的言行常令人费解。有一次老师发试卷,传到他手上,他把试卷往地上扔,让后面的同学自己到地上去捡。上课时有同学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他骂人家不该好出风头。上物理、化学课时,他总是提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去问老师为什么,经常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更有甚者,一次一个个子较小的同学从他面前经过,他因看不顺眼,飞起一脚,打得人家住院,还花去几千块钱的医药费。我找他谈话了,他说,“老师,我错了”。但行为上一点改正的意思都没有。编座位时,他说不想跟某同学一起坐,于是我让他自己选座位,结果人家说宁死也不跟他坐。后来,我好不容易把一个同学的工作做通了,愿意跟他坐,他却常常背对人家,还扬言说,同桌只要跟他说一句话,他就要打他。科任老师都无可奈何,对他的行为不能理解。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
师:你怎么能这样呢?
生:我烦!
师:你烦什么呢?
生:不烦什么!(根本不愿与老师沟通)
后来我去调查,了解到:他家里有一个堂哥和一个堂姐,跟他年纪相仿。他们在家听话,懂事,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家长引以自豪,亲戚朋友称道羡慕。相比之下,他好上网,不懂心疼父母,不想读书,成绩当然不如哥哥姐姐,父母怨他,亲戚朋友嫌弃他,甚至不喜欢他去串门。知道这些情况后我就分析:原来他的这些畸变的行为是对周围的人和环境抱有戒备甚至敌视的心理。他长期处于被批评、指责、蔑视和讽刺中,他的心境被疑虑和恐怖笼罩着,于是常常表现出对周围一切都怀疑,不信任甚至仇视的心理,不尊重人,没有同情心,爱以捉弄弱小者来寻开心。他的自尊心畸形发展,情绪多变,性情焦躁。于是,我第三次找他谈话:
师:我知道你为什么烦!
生:为什么?
师:缺乏自信!
生:(无语)……
师:你过于自卑!
生:……
师:其实你也很要强,但你总不能自律,自制力太差。
生:老师,我能变强吗?
师:行,你一定行!你很聪明,只要你刻苦,你一定会超过他们!不过,孤军奋战可不行。你要学会与同学合作,取长补短,进步更快。
于是,他变得认真了。私下里我也跟其他同学做工作,让他们帮助刘震同学。这之后,他每取得一点进步,我总是及时表扬,同学们也给予热烈掌声。他好像得到了特别的鼓励,学习更加刻苦了。中考时,以高出重点高中分数线20多分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现在,他的心理很健康,成绩也在逐步上升。
案析;造成这种情况的产生的原因:
1 家庭因素。
许多家庭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他们无视孩子的个体差异,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消极心理时,他们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唠叨,训斥,甚至责骂,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2 学生个性心理因素: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感,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感。所谓自我同一感,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有什么样的位置,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系统感觉。有些青少年由于长期遭受挫折(批评,指责,甚至白眼),出现了持久的,病态的同一性危机。这些青少年的自尊心很弱,道德推理不够成熟,对自己要承担的生活责任感到困难。他们往往是冲动的,常常无法按照自己的设想去生活。
那么,我们该怎样去疏导呢?
1 实施心理激励,帮助树立信心。
心理激励,实质就是从人的内心世界强化人们的动机,改进人的行为,增强人的内驱力,使人朝着集体组织目标方向发展的动态过程。心理激励有助于学生开发自己,使自己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激情。一切成就,一切财富,都始于健康的心理。班主任应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去激励学生,用灵魂去拨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悟到老师的一片真诚,并在老师的耐心感化中树立克服困难,战胜自己的信心,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闪光点。毕竟任何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
2 调节心理平衡,保持健康心态。
心理平衡,是指班集体中每个成员因感受到尊重和信任,而产生的一种舒畅欢快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是健康向上的,有助于学生心理矛盾的解决,避免心理冲突和离心趋势。平衡的心理易产生稳定持久的心境,它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都有着巨大影响和推动作用。它可以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活动效率,增强信心,对于未来充满希望,有利于学生心理成熟的加快。因此,要使得班主任教育做得更好,就必须遵循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各要素协调发展,调节心理平衡,保持健康的心态。
总之,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善于实施心理激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适时调节心理平衡。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就能让学生的心灵阳光灿烂,心理成熟才能不断得到加强。
班主任要调动一切手段,尽量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把握学生心理脉搏,关爱学生,鼓励学生,扫除学生心灵的阴霾,让学生心灵阳光灿烂。这样,学生才能健康成长。
案例:我班有个学生叫刘震,他的言行常令人费解。有一次老师发试卷,传到他手上,他把试卷往地上扔,让后面的同学自己到地上去捡。上课时有同学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他骂人家不该好出风头。上物理、化学课时,他总是提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去问老师为什么,经常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更有甚者,一次一个个子较小的同学从他面前经过,他因看不顺眼,飞起一脚,打得人家住院,还花去几千块钱的医药费。我找他谈话了,他说,“老师,我错了”。但行为上一点改正的意思都没有。编座位时,他说不想跟某同学一起坐,于是我让他自己选座位,结果人家说宁死也不跟他坐。后来,我好不容易把一个同学的工作做通了,愿意跟他坐,他却常常背对人家,还扬言说,同桌只要跟他说一句话,他就要打他。科任老师都无可奈何,对他的行为不能理解。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
师:你怎么能这样呢?
生:我烦!
师:你烦什么呢?
生:不烦什么!(根本不愿与老师沟通)
后来我去调查,了解到:他家里有一个堂哥和一个堂姐,跟他年纪相仿。他们在家听话,懂事,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家长引以自豪,亲戚朋友称道羡慕。相比之下,他好上网,不懂心疼父母,不想读书,成绩当然不如哥哥姐姐,父母怨他,亲戚朋友嫌弃他,甚至不喜欢他去串门。知道这些情况后我就分析:原来他的这些畸变的行为是对周围的人和环境抱有戒备甚至敌视的心理。他长期处于被批评、指责、蔑视和讽刺中,他的心境被疑虑和恐怖笼罩着,于是常常表现出对周围一切都怀疑,不信任甚至仇视的心理,不尊重人,没有同情心,爱以捉弄弱小者来寻开心。他的自尊心畸形发展,情绪多变,性情焦躁。于是,我第三次找他谈话:
师:我知道你为什么烦!
生:为什么?
师:缺乏自信!
生:(无语)……
师:你过于自卑!
生:……
师:其实你也很要强,但你总不能自律,自制力太差。
生:老师,我能变强吗?
师:行,你一定行!你很聪明,只要你刻苦,你一定会超过他们!不过,孤军奋战可不行。你要学会与同学合作,取长补短,进步更快。
于是,他变得认真了。私下里我也跟其他同学做工作,让他们帮助刘震同学。这之后,他每取得一点进步,我总是及时表扬,同学们也给予热烈掌声。他好像得到了特别的鼓励,学习更加刻苦了。中考时,以高出重点高中分数线20多分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现在,他的心理很健康,成绩也在逐步上升。
案析;造成这种情况的产生的原因:
1 家庭因素。
许多家庭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他们无视孩子的个体差异,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消极心理时,他们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唠叨,训斥,甚至责骂,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2 学生个性心理因素: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感,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感。所谓自我同一感,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有什么样的位置,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系统感觉。有些青少年由于长期遭受挫折(批评,指责,甚至白眼),出现了持久的,病态的同一性危机。这些青少年的自尊心很弱,道德推理不够成熟,对自己要承担的生活责任感到困难。他们往往是冲动的,常常无法按照自己的设想去生活。
那么,我们该怎样去疏导呢?
1 实施心理激励,帮助树立信心。
心理激励,实质就是从人的内心世界强化人们的动机,改进人的行为,增强人的内驱力,使人朝着集体组织目标方向发展的动态过程。心理激励有助于学生开发自己,使自己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激情。一切成就,一切财富,都始于健康的心理。班主任应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去激励学生,用灵魂去拨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悟到老师的一片真诚,并在老师的耐心感化中树立克服困难,战胜自己的信心,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闪光点。毕竟任何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
2 调节心理平衡,保持健康心态。
心理平衡,是指班集体中每个成员因感受到尊重和信任,而产生的一种舒畅欢快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是健康向上的,有助于学生心理矛盾的解决,避免心理冲突和离心趋势。平衡的心理易产生稳定持久的心境,它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都有着巨大影响和推动作用。它可以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活动效率,增强信心,对于未来充满希望,有利于学生心理成熟的加快。因此,要使得班主任教育做得更好,就必须遵循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各要素协调发展,调节心理平衡,保持健康的心态。
总之,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善于实施心理激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适时调节心理平衡。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就能让学生的心灵阳光灿烂,心理成熟才能不断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