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于教育事业中的“人本主义”,究其根本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开发学生自我潜能和自我价值为基础,以人文教育、情感教育为核心,充分引导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人文关怀的思想培养,注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发展变化,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能,把握学生的思想变化。纵观高中阶段学生课程的设置,其中最能体现也最有利于实施“人本主义”的课程就是政治,笔者以“人本主义”理论在政治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为中心,探讨“人本主义”的被要求、被需要。
一、探索“人本主义”教学是历史的要求
自古以来无论是东方教育还是西方教育理念都向我们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漫无目的没有针对性的教育并不适合教育事业的发展。相反“人本主义”的教育才是时代的主流,历史长河中从孔子的因材施教到以人为本到如今新课标中正是提出的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无一不是在向我们展示这样一个观点,人是社会的主体,人是时代发展的必要因素,甚至人是组成这个世界必不可少的部分,从人出发,或者延伸的教育中从学生出发,是必需的,是必要的,是教育事业发展得更快、更高、更强的重要手段。
纵观中国历史的发展,孔子作为教育大家就曾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并从“听其言”与“观其行”两方面着手。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对于颜渊、仲弓、司马牛和子贡等人的回答均不相同,这是因为人的性格各不相同,思考的方式与感情投入程度不一样,所以这种以不同方式教育的因材施教更适用。无独有偶,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没有也不可能会有抽象的学生”,他提出的正是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用的特点进行特殊教育。从孔子的学生遍布天下到今天世界各国的孔子学院的开办不难看出,孔子的因材施教是孔子时代馈赠给我们的宝贵资源。再看西方苏霍姆林斯基被称为教师的教师,他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书中提出的观点至今被许多教育工作者奉为经典。
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针对现在的学生个性突出、张扬自我的特点,从源头开始探索“人本主义”的必要性,是历史对教育工作者的一大要求,为的是更好地开展教育事业,让更多的学生成人、成才。
二、开展“人本主义”教学是实践的需要
所有的教育都没有一个特定的公式,我们要做的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更适合的教育方法,从实践中找到更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的途径,从实践中探索出更适用中国教育事业,或者说更适用于中国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教学理念。
高中政治课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是最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在学习马克思所提出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课节学习的过程中,“活动是人的特性,自由自主的活动是全面发展人的根本特征”。在针对这一命题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开展“人本主义”的教学实践,根据学校的位置、政治课程本身的特点及学生的素质,开展一次实践性探究学习。通过自由意志分组,学生自由选择立场,以班级60人为例,共分为五组,共同探讨,通过自行选定课题方向,在辩论、演讲、话题演绎等多种方式中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一周的准备时间,在提前确定好的时间进行这场“人本主义”主题课堂。
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从学生出发,以各自的兴趣特长为支撑点,为他们提供一个相对而言更放松的学习环境,这种能够挖掘学生潜能的方式。真正做到通过“人本主义”的教育方针,实地实践的方法,达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激发学习热情,实现教师的育人成长、成才的最终目标。
三、贯彻“人本主义”教学是时代的进步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思想政治课是所有课程中较为特殊的存在,并不能单纯地定义它到底是属于文科还是理科。或者可以这样说,思想政治课既是文科又是理科。高中阶段的政治课很重要,但是思想政治课不能发展成一门压抑学生天性的课程,学生不是一个单纯的容器,只要我们想做就可以不断地往里面强行灌输。学生也不是毛坯房,可以任由老师涂画,更不是一个学习机器,只要插了电就可以不停地运转。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或主动或被动的发言,充分尊重他们独立的见解,即便是错误的也要耐心教育加以指导。这些正是吻合人本主义教育的体现。目前,思想教育的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在政治新课标的要求下,要使学生拥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不断集成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意识,遵纪守法,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变教学方法,以学生自由学习为原则,尽量避免出现,我讲什么你们就要听什么,我说什么你们就要做什么,我说怎么做你们就要怎么做的“霸王条款”,老师从霸主地位转换为从旁协助,让学生自主地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不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比如可以进行一场模拟辩论赛,如“如今社会形态下,对中国来说危机与机会究竟哪个所占比重更大”。通过学生参与进行的正反双反,各抒己见,从实际活动中增加记忆点,延长记忆。以危机与机会双方通过查阅资料,梳理知识点,从意识上真正了解时代发展、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下中国所面临的究竟是什么,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要比单纯的老师讲课效果要好得多。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他们拥有独立的思维,不同的性格特点,针对他们所表现出的不同特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这才是“人本主义”的根本。我们要做的是在政治课上充分体现这种“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从而培养更好、更强、更具创新能力的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总之,时代在进步,学生在进步,老师在进步,这个社会的一切参与者都在进步,我们能做的就是跟上时代的脚步,从历史长河中吸收能够融入当代社会的因素,对流传至今的精华内容加以传承,加以发扬;紧跟时代的步伐,从这个时代所提出的要求面对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通过创新与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看待这个时代的未来;既然历史的要求,实践的探索告诉我们的都是“人本主义”的必要性,那么我们就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以“人本主义”为原则,为实现人才大国的目标而不断努力。
一、探索“人本主义”教学是历史的要求
自古以来无论是东方教育还是西方教育理念都向我们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漫无目的没有针对性的教育并不适合教育事业的发展。相反“人本主义”的教育才是时代的主流,历史长河中从孔子的因材施教到以人为本到如今新课标中正是提出的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无一不是在向我们展示这样一个观点,人是社会的主体,人是时代发展的必要因素,甚至人是组成这个世界必不可少的部分,从人出发,或者延伸的教育中从学生出发,是必需的,是必要的,是教育事业发展得更快、更高、更强的重要手段。
纵观中国历史的发展,孔子作为教育大家就曾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并从“听其言”与“观其行”两方面着手。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对于颜渊、仲弓、司马牛和子贡等人的回答均不相同,这是因为人的性格各不相同,思考的方式与感情投入程度不一样,所以这种以不同方式教育的因材施教更适用。无独有偶,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没有也不可能会有抽象的学生”,他提出的正是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用的特点进行特殊教育。从孔子的学生遍布天下到今天世界各国的孔子学院的开办不难看出,孔子的因材施教是孔子时代馈赠给我们的宝贵资源。再看西方苏霍姆林斯基被称为教师的教师,他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书中提出的观点至今被许多教育工作者奉为经典。
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针对现在的学生个性突出、张扬自我的特点,从源头开始探索“人本主义”的必要性,是历史对教育工作者的一大要求,为的是更好地开展教育事业,让更多的学生成人、成才。
二、开展“人本主义”教学是实践的需要
所有的教育都没有一个特定的公式,我们要做的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更适合的教育方法,从实践中找到更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的途径,从实践中探索出更适用中国教育事业,或者说更适用于中国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教学理念。
高中政治课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是最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在学习马克思所提出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课节学习的过程中,“活动是人的特性,自由自主的活动是全面发展人的根本特征”。在针对这一命题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开展“人本主义”的教学实践,根据学校的位置、政治课程本身的特点及学生的素质,开展一次实践性探究学习。通过自由意志分组,学生自由选择立场,以班级60人为例,共分为五组,共同探讨,通过自行选定课题方向,在辩论、演讲、话题演绎等多种方式中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一周的准备时间,在提前确定好的时间进行这场“人本主义”主题课堂。
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从学生出发,以各自的兴趣特长为支撑点,为他们提供一个相对而言更放松的学习环境,这种能够挖掘学生潜能的方式。真正做到通过“人本主义”的教育方针,实地实践的方法,达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激发学习热情,实现教师的育人成长、成才的最终目标。
三、贯彻“人本主义”教学是时代的进步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思想政治课是所有课程中较为特殊的存在,并不能单纯地定义它到底是属于文科还是理科。或者可以这样说,思想政治课既是文科又是理科。高中阶段的政治课很重要,但是思想政治课不能发展成一门压抑学生天性的课程,学生不是一个单纯的容器,只要我们想做就可以不断地往里面强行灌输。学生也不是毛坯房,可以任由老师涂画,更不是一个学习机器,只要插了电就可以不停地运转。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或主动或被动的发言,充分尊重他们独立的见解,即便是错误的也要耐心教育加以指导。这些正是吻合人本主义教育的体现。目前,思想教育的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在政治新课标的要求下,要使学生拥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不断集成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意识,遵纪守法,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变教学方法,以学生自由学习为原则,尽量避免出现,我讲什么你们就要听什么,我说什么你们就要做什么,我说怎么做你们就要怎么做的“霸王条款”,老师从霸主地位转换为从旁协助,让学生自主地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不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比如可以进行一场模拟辩论赛,如“如今社会形态下,对中国来说危机与机会究竟哪个所占比重更大”。通过学生参与进行的正反双反,各抒己见,从实际活动中增加记忆点,延长记忆。以危机与机会双方通过查阅资料,梳理知识点,从意识上真正了解时代发展、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下中国所面临的究竟是什么,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要比单纯的老师讲课效果要好得多。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他们拥有独立的思维,不同的性格特点,针对他们所表现出的不同特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这才是“人本主义”的根本。我们要做的是在政治课上充分体现这种“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从而培养更好、更强、更具创新能力的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总之,时代在进步,学生在进步,老师在进步,这个社会的一切参与者都在进步,我们能做的就是跟上时代的脚步,从历史长河中吸收能够融入当代社会的因素,对流传至今的精华内容加以传承,加以发扬;紧跟时代的步伐,从这个时代所提出的要求面对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通过创新与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看待这个时代的未来;既然历史的要求,实践的探索告诉我们的都是“人本主义”的必要性,那么我们就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以“人本主义”为原则,为实现人才大国的目标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