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下面就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重视激发兴趣,启发学生参与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学习动机就其心理成份来说,一方面是学生的志向,另一方面是学习兴趣,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因此,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成为启发学生参与,组织数学教学的前提。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热心、入迷地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时,新课一开始,我就对学生说:“今天,我们进行一次特别的考试——学生考老师。你们只要说出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个角的度数,王老师马上就可以告诉你这个三角形中第三个角的度数。”听到同学可以考老师,全班同学个个跃跃欲试,纷纷画出三角形,报出自己所画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度数,我马上回答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并让学生当场量出第三个角的度数进行验证,结果都准确无误。看到如此情景,每个同学都表现出惊讶的神情,都急着要知道老师究竟有什么窍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样学生就能以极高的热情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充满诱惑、充满问题的教学情境。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生活实际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所产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探索的动机。
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拿着一叠本子走进课堂,对全班学生说:“下面先给每位同学发2本练习本,然后请每个小组算一下,你们小组一共发到几个本子?怎样列式?”一位学生想了想回答:“我们小组有4人,一共发了8本。列式为2+2+2+2。”我又让另一小组学生回答,他们小组有5人,共10本。列式为5个2连加。我又说:“如果要算一下全班70位同学发几本,该怎样列式呢?”学生听了后急忙回答:“这样列式会很长,并且算起来相当麻烦。”于是我就因势利导提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不管有多少个相同的数相加,只需列一个简单的算式。你们想学吗?”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我就把握时机,继续引导学生投入到后面的探索学习中去。无论在一堂课的开始还是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该想方设法地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把学习的动机内化为自觉的行为,自主地去探索新的知识。
三、及时反馈调整,强化学生参与
教与学的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及时把学生参与学习的结果反馈给学生,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和万以内数的数法时,用“开火车”的游戏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既省时又全面、有趣。再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针对学生计算中出错的各种情况,我安排了“争当优秀小医生”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以一名医生的身份诊断“病情”,找出错误地方,并“对症下药”,将写错的题改过来。而教师也可以从学生反馈来的信息中看到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对教学活动的矫正,提高教学效率,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参与中获得进步和成功。
四、重视小结归纳,提高参与效果
小结归纳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师生的小结和归纳可以帮助学生将获取的知识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从而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知识的第一课时后,我是这样归纳小结的:“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年、月、日的基本知识,大家对此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为什么二月份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为什么会有平年和闰年呢?同学们回家后可以查找一些课外书籍,明天上课时我们看哪些同学说得准确。”如此结束一课的学习,能够使全体学生再一次参与新知识的再现回忆,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小学数學教学中,我们教师只有深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提炼有价值的知识,为学生提供现实生活中多种鲜活的情境;并让学生有充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的机会,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同时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适时适当地给予引导。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教学,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和目标。
一、重视激发兴趣,启发学生参与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学习动机就其心理成份来说,一方面是学生的志向,另一方面是学习兴趣,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因此,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成为启发学生参与,组织数学教学的前提。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热心、入迷地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时,新课一开始,我就对学生说:“今天,我们进行一次特别的考试——学生考老师。你们只要说出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个角的度数,王老师马上就可以告诉你这个三角形中第三个角的度数。”听到同学可以考老师,全班同学个个跃跃欲试,纷纷画出三角形,报出自己所画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度数,我马上回答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并让学生当场量出第三个角的度数进行验证,结果都准确无误。看到如此情景,每个同学都表现出惊讶的神情,都急着要知道老师究竟有什么窍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样学生就能以极高的热情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充满诱惑、充满问题的教学情境。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生活实际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所产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探索的动机。
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拿着一叠本子走进课堂,对全班学生说:“下面先给每位同学发2本练习本,然后请每个小组算一下,你们小组一共发到几个本子?怎样列式?”一位学生想了想回答:“我们小组有4人,一共发了8本。列式为2+2+2+2。”我又让另一小组学生回答,他们小组有5人,共10本。列式为5个2连加。我又说:“如果要算一下全班70位同学发几本,该怎样列式呢?”学生听了后急忙回答:“这样列式会很长,并且算起来相当麻烦。”于是我就因势利导提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不管有多少个相同的数相加,只需列一个简单的算式。你们想学吗?”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我就把握时机,继续引导学生投入到后面的探索学习中去。无论在一堂课的开始还是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该想方设法地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把学习的动机内化为自觉的行为,自主地去探索新的知识。
三、及时反馈调整,强化学生参与
教与学的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及时把学生参与学习的结果反馈给学生,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和万以内数的数法时,用“开火车”的游戏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既省时又全面、有趣。再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针对学生计算中出错的各种情况,我安排了“争当优秀小医生”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以一名医生的身份诊断“病情”,找出错误地方,并“对症下药”,将写错的题改过来。而教师也可以从学生反馈来的信息中看到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对教学活动的矫正,提高教学效率,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参与中获得进步和成功。
四、重视小结归纳,提高参与效果
小结归纳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师生的小结和归纳可以帮助学生将获取的知识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从而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知识的第一课时后,我是这样归纳小结的:“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年、月、日的基本知识,大家对此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为什么二月份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为什么会有平年和闰年呢?同学们回家后可以查找一些课外书籍,明天上课时我们看哪些同学说得准确。”如此结束一课的学习,能够使全体学生再一次参与新知识的再现回忆,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小学数學教学中,我们教师只有深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提炼有价值的知识,为学生提供现实生活中多种鲜活的情境;并让学生有充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的机会,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同时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适时适当地给予引导。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教学,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