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作为语言类学科具有鲜明的语言特征,它是英语国家在历史进程中形成并不断变化的沟通交流工具,同时也是英语文化与思想的重要载体。中国学生长期生活于汉语环境之中,这使得他们对汉语的认识和把握已经逐渐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而英语与汉语的巨大差异导致学生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很容易陷入思维混乱和理解困惑。初中学生刚刚开始系统化地学习英语知识,教师不仅仅要将基础知识与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更要引导学生形成英语思维方式,注重跨文化思想的塑造,这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英语学习方法,更能够推动学生逐渐适应英语文化,拓展国际视野,实现未来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主要围绕初中生英语跨文化思维培养方法展开研究论述。
【关键词】初中生;英语;跨文化思维;培养方法
【作者简介】张晨晨,江苏省常州市正衡中学。
跨文化思维是学生们在不同文化环境下形成的复合型思维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摆脱原生文化下所形成的思维定式,进而逐渐适应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有效掌握相关文化、深入了解文化思想、学会用不同文化思维处理和解决问题。英语文化具有独到之处,初中英语教师需要充分考量初中英语教学的现实需求展开跨文化思维培养,推动学生英语思维与英语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引导学生理解汉语词汇与英语词汇差异
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差异使二者在词汇创设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汉语文化对部分词汇的理解与英语文化对词汇的理解会产生显著不同,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分辨和探究词汇差异,有效区分词汇含义的差异。而教师本身需要具有足够的词汇积累,通过大量的英语词汇含义探索以用法解读去提升词汇教学能力,进而为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词汇、使用词汇。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是一个非常喜庆的颜色,我们在结婚、除夕等喜庆节日时会用红色作为装饰的主色调,表达内心的喜悦和愉快之情。而在部分英语国家,“red”却体现一种不幸的情感,红色也无法作为主色调出现在庆祝和欢聚的场合。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有效区分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差异,确保学生们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这种差异性。又比如龙在中国被视为一种祥瑞,表征了吉祥、高贵等含义,而西方国家却将“dragon”视为一种邪恶的动物,两种文化对龙的理解完全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有效区分词汇含义的差异性,而不仅仅是将词汇的表层含义高职学生。英语词汇数量众多,学生们要逐渐适应英语思维,避免用汉语思维直接套用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确保学生们能够更加清醒地认识文化差异性。这有利于学生们逐渐形成跨文化思维,更加全面地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为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二、创新英语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有效性
传统英语教学方式更加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却并未能对学生的思维习惯培养保持足够关注,这使得传统英语教学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们的英语成绩,但是却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很多学生在失去英语考试的压力后迅速忘记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因此教师应该围绕英语教学方式创新展开全面研究,充分考量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客观需求,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提升自我。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将英语知识用图像方式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英语文化,进而提升英语教学有效性,学生们也将对英语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英语课堂的教学时间非常有限,而绝大多数学生在英语课堂外没有机会使用或练习英语,这就导致学生的英语思维无法得到有效素质,跨文化思维的形成也无从谈起。因此教师要寻找更多方式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促使学生们在课外依然保持足够的英语接触。例如在“film”教学后,教师可以选取几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英语动画片,安排学生们回家观看这些电影,并认真思考电影中人们的沟通交流方式,学生们将逐渐适应英语交流,对英语文化的理解也将得到逐渐提升。
三、关注口语教学,培养跨文化意识
英语是一门应用价值很高的语言学科,学生们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分数,而是要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应用能力,真正在学习与生活中使用英语。因此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读、听、写能力的培养,更要对口语教育保持足够重视,这也恰恰是很多英语教师最容易忽视的环节。跨文化意识的形成与口语锻炼之间存在紧密关联,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在业余时间与他人展开积极口语交流,大胆地用英语进行自我表达,避免因为害怕出错而不敢交流,并在交流过程中不断模仿欧美人的交流方式,逐渐形成系统的跨文化意识。
例如在中国,我们遇到朋友后经常会问“吃饭了吗?”而欧美人则经常会说“hello”,而如果我们依然采取中国式的“Have you eaten?”,他们则会认为你是想邀请他吃饭。这就是一种文化上的差异,它体现在日常交流沟通的方方面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差异,深入了解中外文化的内涵,通过大量的口语练习培养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思维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斷摸索和尝试,积极提升跨文化思维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同时教师要对教学方式创新保持高度关注,全面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活动的参与兴趣,最终为学生跨文化思维的形成构建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娟.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1):310-311.
[2]刘永碧.浅议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12):167-168.
[3]黄超群.跨文化交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S2):220-221.
【关键词】初中生;英语;跨文化思维;培养方法
【作者简介】张晨晨,江苏省常州市正衡中学。
跨文化思维是学生们在不同文化环境下形成的复合型思维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摆脱原生文化下所形成的思维定式,进而逐渐适应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有效掌握相关文化、深入了解文化思想、学会用不同文化思维处理和解决问题。英语文化具有独到之处,初中英语教师需要充分考量初中英语教学的现实需求展开跨文化思维培养,推动学生英语思维与英语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引导学生理解汉语词汇与英语词汇差异
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差异使二者在词汇创设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汉语文化对部分词汇的理解与英语文化对词汇的理解会产生显著不同,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分辨和探究词汇差异,有效区分词汇含义的差异。而教师本身需要具有足够的词汇积累,通过大量的英语词汇含义探索以用法解读去提升词汇教学能力,进而为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词汇、使用词汇。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是一个非常喜庆的颜色,我们在结婚、除夕等喜庆节日时会用红色作为装饰的主色调,表达内心的喜悦和愉快之情。而在部分英语国家,“red”却体现一种不幸的情感,红色也无法作为主色调出现在庆祝和欢聚的场合。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有效区分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差异,确保学生们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这种差异性。又比如龙在中国被视为一种祥瑞,表征了吉祥、高贵等含义,而西方国家却将“dragon”视为一种邪恶的动物,两种文化对龙的理解完全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有效区分词汇含义的差异性,而不仅仅是将词汇的表层含义高职学生。英语词汇数量众多,学生们要逐渐适应英语思维,避免用汉语思维直接套用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确保学生们能够更加清醒地认识文化差异性。这有利于学生们逐渐形成跨文化思维,更加全面地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为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二、创新英语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有效性
传统英语教学方式更加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却并未能对学生的思维习惯培养保持足够关注,这使得传统英语教学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们的英语成绩,但是却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很多学生在失去英语考试的压力后迅速忘记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因此教师应该围绕英语教学方式创新展开全面研究,充分考量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客观需求,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提升自我。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将英语知识用图像方式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英语文化,进而提升英语教学有效性,学生们也将对英语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英语课堂的教学时间非常有限,而绝大多数学生在英语课堂外没有机会使用或练习英语,这就导致学生的英语思维无法得到有效素质,跨文化思维的形成也无从谈起。因此教师要寻找更多方式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促使学生们在课外依然保持足够的英语接触。例如在“film”教学后,教师可以选取几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英语动画片,安排学生们回家观看这些电影,并认真思考电影中人们的沟通交流方式,学生们将逐渐适应英语交流,对英语文化的理解也将得到逐渐提升。
三、关注口语教学,培养跨文化意识
英语是一门应用价值很高的语言学科,学生们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分数,而是要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应用能力,真正在学习与生活中使用英语。因此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读、听、写能力的培养,更要对口语教育保持足够重视,这也恰恰是很多英语教师最容易忽视的环节。跨文化意识的形成与口语锻炼之间存在紧密关联,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在业余时间与他人展开积极口语交流,大胆地用英语进行自我表达,避免因为害怕出错而不敢交流,并在交流过程中不断模仿欧美人的交流方式,逐渐形成系统的跨文化意识。
例如在中国,我们遇到朋友后经常会问“吃饭了吗?”而欧美人则经常会说“hello”,而如果我们依然采取中国式的“Have you eaten?”,他们则会认为你是想邀请他吃饭。这就是一种文化上的差异,它体现在日常交流沟通的方方面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差异,深入了解中外文化的内涵,通过大量的口语练习培养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思维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斷摸索和尝试,积极提升跨文化思维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同时教师要对教学方式创新保持高度关注,全面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活动的参与兴趣,最终为学生跨文化思维的形成构建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娟.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1):310-311.
[2]刘永碧.浅议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12):167-168.
[3]黄超群.跨文化交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S2):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