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与控制对策探讨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cq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产养殖是指在人饲养管理下,水生动植物从苗种到水产品的全过程,在广义上水产养殖也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本文通过分析造成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因素,来对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控制对策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希望能够为对此话题感兴趣的人们提供一些具体的依据和参考。
  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水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养殖业正在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使水产养殖业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污染,为水产养殖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为了促进水产养殖业的良性发展,解决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尤为重要。
  1、 造成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因素
  (1)水体富营养化
  在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养殖人员采取的养殖方法不合理,而出现养殖密度过大、对水质的把控不足等问题,造成了水生物的粪便的堆积、饲料中的有害物质的残留、外来的氮、磷的污染,从而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影响了水产品的正常养殖。
  (2)病原微生物扩散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细菌、真菌等有害病原微生物是危害水产品的重要因素。这些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扩散很容易造成水产品的大规模死亡,为养殖人员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水产养殖的正常发展。除此之外,一部分病原微生物可能会扩散到人体,危害群众的身体健康,为水产养殖业带来负面的影响。
  (3)重金屬含量超标
  一些饲料加工机械含有重金属,会导致饲料受到污染,同时一些水产品的药物中也含有重金属,因此不合理的使用饲料和药物会导致水体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在这样的环境里,随着水产品自身的新陈代谢,重金属会进入其体内,造成水产品的体内重金属含量超标,从而降低了水产品的质量,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损害。
  (4)基层养殖人员技术水平不够
  养殖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够直接影响到水产品养殖的环境。在养殖中,良好的养殖环境才能够提升水产品的质量,而只有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达标才能为水产养殖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养殖环境,从而提升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促进水产养殖业的良性发展。
  2、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控制对策
  (1)优化养殖方法,避免水体富营养化
  现阶段并没有明确的水体富营养化指标,国际上认为湖水中的水体富营养化的临界发生浓度为TN质量浓度0.2mg/L、TP质量浓度0.02mg/L,在静水中,英国环境署规定,TP质量浓度0.086mg/L为富营养化的临界值,因此为了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养殖者主要需要注意水中氮、磷的含量。通过优化养殖方法,养殖者可以有效的降低水中氮、磷的含量,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养殖者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采用适宜的养殖密度,适宜的养殖密度可以减少饲料的残留,降低水中氧气的消耗,从而减少水中氮磷的含量,避免水体富营养化;第二,及时清理残留物,养殖者需要及时的清理残留的饲料、水生物粪便等,避免氮磷含量超标;第三,注意把控水质,养殖者可以通过定期检测水质,来了解水体是否富营养化,是否出现外来污染,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2)循环水养殖,预防病原微生物扩散
  现如今,世界上每年有数以亿计的食源性疾病患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其中有70%是食用了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食物和水造成了,因此,对于水产养殖业来讲,预防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尤为重要。在养殖过程中,养殖者可以通过循环水养殖的方式,来预防病原微生物的扩散繁殖。但是在循环水养殖的过程中,不可以将池内的废水直接排放到自然区域中,养殖者应当对废水进行沉淀、过滤、清洁处理后,在保证水质符合水产养殖的标准,然后进行循环利用,在确保病原微生物被有效杀灭的情况下,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这样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还缓解了水产养殖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通过循环水养殖,可以有效的治理病原微生物,保护水产养殖环境,促进了水产品养殖业的良性发展,为水产品养殖者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3)合理使用饲料药物,降低重金属含量
  重金属难以降解并且容易通过食物传播,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因此,根据农业部的相关要求,渔用饲料中各重金属含量的标准为铅≤5.0mg、铬≤10mg、汞≤0.5mg,在海水鱼类的饲料中,重金属镉≤3mg,其他渔用饲料含镉≤0.5mg,所以为了保护水产品的养殖环境,水产养殖者应当注意使用符合标准的饲料对水产品进行饲养。除此之外,在养殖过程中,合理的使用药物,降低药物的残留,也能够有效的降低水产养殖环境中重金属的含量。除此之外,科学合理的使用药物,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重金属的含量,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养殖者需要注意,不要使用重金属盐类药物以及孔雀石绿等抗寄生虫药物,于此同时,养殖者应当注意把控好用药的量,从而减少药物的残留,降低重金属的含量,同时避免因为药物残留超标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4)提升养殖人员技术水平
  在养殖过程中,通过提升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可以有效的加强其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为水产养殖业创造出更好的养殖环境,提升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为了提升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关部门可以采用对养殖者进行定期培训学习的方式,来增强其养殖技术,同时带领相关的养殖人员去其他地区进行参观学习,从而引进一些更好的养殖技术,来提升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例如:在2019年06月19日,江西的一家科学研究所所长,带领当地相关的水产养殖人员来到广州,在当地的水产科技园以及水产养殖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从而促进自身养殖模式的升级和改革。相关部门通过定期的培训并且组织参观学习活动,可以有效的提升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实现在技术方面,对养殖环境的保护,促进水产品养殖业的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在养殖过程中,水体富营养化、病原微生物扩散、重金属含量超标、养殖人员技术水平不够很容易造成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通过优化养殖方法、循环水养殖、合理使用饲料药物、提升养殖人员技术水平,可以有效的降低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344100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上顿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其他文献
近几年,稻田养鱼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好成效。本文从稻田选择、改造建设养鱼稻田、优选鱼苗、合理投喂饲料、选择优良水稻品种、适时早播、稻田消毒、合理施肥与密植、水稻病虫害防治、日常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稻田养鱼技术。  稻田养鱼是颇具特色及优势的重要生产项目。稻田养鱼是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因此水稻种植与常规的单一水稻种植略有不同。利用稻田的特点,结合稻田水稻生长期情况进行鲤鱼养殖,既能养出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一些绿色无公害的马铃薯种植更能迎合现代人的饮食需求。基于传统的马铃薯栽培技术,通过施加有机肥减少化学肥的使用,挑选优质、抗病性强的品种,运用物理杀菌手段,绿色无公害优质马铃薯栽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实际栽培中。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绿色无公害马铃薯栽培的技术要点。  1 深耕施肥,杀虫灭菌  秋翻春耙深度要高达20cm左右,可采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危害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是一种真菌病害,属世界性水稻病害,在70多个国家发生此病。我国凡有水稻栽培的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减产幅度一般为10%一15%,发病严重地块甚至颗粒不收。  1.发病症状  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稻粒瘟等,其中以叶瘟发生最为普遍,穗颈瘟危害最重。  1.1苗瘟:秧苗3叶期前发病,苗基部灰黑色,上部黄褐色,卷缩枯死。3叶期后发生的多在叶片上形成
括号法通过将需考察的参数分组,识别组内极端情况,通过研究极端情况来推断所有参数的实验结果。括号法是一种简化实验设计方案,在药品稳定性研究中、生产设备的清洁验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