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选取留守在云南省曲靖市X村的学龄儿童为对象,采取实地入户访谈的方法进行收集信息,总结云南省曲靖市X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全面了解该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存在的原因。探索社会工作介入该村留守儿童所遇到问题的对策和途径,为今后社会工作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领域进行干预提供科学有效的借鉴方法和依据。本文从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三个基本维度出发,注重服务对象能力的发掘和运用,服务对象心理的调适和整合以及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的建立和扩展,帮助服务对象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工作;农村;留守儿童
一、X村基本概况及其留守儿童现状
(一)X村概况
会泽县X村,隶属于云南省曲靖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东岸、曲靖市西北部,地处东经103°03′~ 103°55′、北纬25°48′~27°04′之间。东邻宣威市、贵州省威宁县,南与沾益县、寻甸县毗邻,西接东川区、巧家县,北与鲁甸县接壤。全村15个村民小组,总耕地面积1500亩,2014年末人均收入2000元。
X村大约有100多年的历史,据当地村民说该村大部分居民是抗日战争时期从南京,江苏等东部地区搬迁过来的。X村距离城镇20公里,但由于交通不变,所以村里的小孩上学都得步行一个小时。村民为了增加家庭的收入,同时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走出大山,很多父母都选择外出打工。村民除了外出打工的收入外,其主要收入来源就是以烤烟、玉米、马铃薯等为主的种植业和以养牛、羊、猪为主的养殖业。
(二)X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之间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随之而来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大。X村的留守儿童由于陪伴自己的是年过七旬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他们对现代的电子产品了解的相对较少,最终导致该村的有些孩子直到上高中才第一次有机会接触电脑,而最终由于对电脑的好奇而沉迷于网络游戏,最终辍学回家。而有的孩子由于缺乏对外界的了解,加之没有父母的管教,想着自己也早点像父母一样出去打工挣钱,于是最终初中都没有毕业就辍学回家,然而当他们和父母到外面打工,又觉得太苦太累自己受不了,想回学校读书等等问题。
个案3
访谈对象:男,14岁,初中一年级辍学,父母外出打工,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访谈内容:小男孩姓张,小学时候特别贪玩,还经常拉帮结伙打架斗殴,学习成绩特别不好,五年级升六年级时候由于实在太差,老师担心跟不是六年级的学习进度,劝其留了一个级。最后好不容易上了初中,可是他却整天想着读书没用,自己还不如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外面打工去,最终在初一下学期辍学回家。当与小张的爷爷奶奶了解得知,小张的父母在外工作还不错,原本计划等小张上高中的时候把他接到市里接受更好的教育,可是小张不争气,一天就和一些小混混在一起,抽烟、喝酒、打架。爷爷奶奶老了,也管不了他了。我与小张的班主任老师取得联系之后,通过了解,小张在学校经常逃课,上课不是说话就是睡觉。任课老师好意提醒他,小张反而很生气,站起来直接走出教室了,在学校老师也拿他办法。当我提出想要和小张谈一谈的时候,小张很不高兴的从家里走了,最后通过小张爷爷奶奶的努力,小张终于同意和我见面了,但只给我5分钟。在这次和小张的谈话中,我发现小张总是以我为中心,不能说他的不好,而且总是满嘴粗话,一副黑社会老大哥的样子。
在上面这个案例中,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监督、经常打架斗殴、以我为中心、不听话等等。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如果要想帮助案主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增加其适应生活的能力,就必须知道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在这个案例中服务对象14岁,根据1989年联合国大会上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中规定指儿童在不满18周岁之下的任何人。在我国的实际工作中,多将儿童定为14岁以下的任何人,所以这个服务对象也还属于儿童的范畴。在社会工作者的实际介入中,根据儿童的需要有生存的需要、爱的需要、学习的需要、游戏的需要、被保护的需要等可以发现服务对象由于父母在外打工,缺乏父母的关爱,所以导致他在生活中与他人交往的时候总是采取敌对的态度,经常打架斗殴;而且服务对象已经辍学,所以儿童学习的需要也没有满足,才会导致儿童在生活中不听爷爷奶奶的话。根据马斯洛[2]的需要层次论: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的理论认为,儿童只有满足了低级的需要才能产生高级的需要实现自己的抱负、理想。在这个案例中服务对象由于没有被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所以导致其出现越轨行为,表现出与他能力不相符的偏差行为。在这个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要想有效的帮助服务对象恢复和增强社会功能,就应该发掘外部资源,比如说帮助他重新回到学校;加强父母对孩子的监管从而纠正服务对象的越轨行为。
二、导致X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解析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1.2亿农民工常年在城市经商务工,最终导致了全国出现2千万留守儿童。88.2%的留守儿童只能通过打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中53.5%的人通话时间在3分钟以内,并且64.8%的留守儿童是一周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与外出的父母联系一次,有8.7%的儿童甚至与父母就没有联系。49.7%的孩子表示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但也有44.1%的被调查对象明确表示不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有24.2%的留守儿童与照顾他们的成人很少或从不聊天。
(一)社会因素
1. 国家制度因素
城乡差别的身份制度是造成我国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中国社科院学者陆学艺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是取消户籍差别,只有放开户籍制度才能减少农民”。这一根本因素如果得不到解决,留守问题将很难打开局面。值得幸运的是这种身份等级制度正在被改变,不过进展的速度是特别缓慢;中国长期以来优先发展城市工业的方针,导致城市和乡村差的生活水平急剧拉大。城市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农村因资金不足,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力过度剩余。因此,不可避免地农民工要流向城市。毛泽东时代“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的口号使中国人口在几十年间大幅度增加。而有限的土地与密集的人口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农村土地的支撑量已接近极限。因此,转移农村人口是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农村建设[3]的前提条件。 随着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市区里面的流动人口暴增,随之而来的就是房租高、上学贵等问题。而农民工的工资又普遍不高,所以无法承担高额的学费、房租,只能把自己的子女留在老家让自己爸爸妈妈帮忙照看,这样才能为孩子将来接受高等教育存下点积蓄。
2.学校和社会的监管缺失
由于留守儿童问题的启蒙教育缺失,这样一来学校教育在其成长过程中就特别重要,学校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施教场所,对学生的人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农村学校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的落后、教学方法和方式的落后、使得孩子们难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留守儿童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明显要比同龄的孩子差。在学习方面缺少辅助,困难重重,自然而然的不会引起学校老师们的注意。这种弊端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会慢慢的显现出来。
社会监管缺失,责任不到位也是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之一。现阶段我国城市舆论对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存在偏见,甚至是歧视。认为农民工导致了城市的犯罪率升高等等,城市的这种舆论和偏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决策者的思维,从而制定一系列不利于农工子弟的入学门槛。虽然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大财政的投入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旨在保护和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但其改造和整治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各部门对政策和相关规定执行不及时不到位,使得留守儿童问题依然是当今社会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开端,是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的初级社会群体。家庭的经济状况,生活方式,文化习俗都会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和塑造儿童,对儿童的认知和行为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家庭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可以表现为很多种,不同类型的监护模式表现的各不相同。在这里着重从单亲监护型家庭,同辈监护型家庭和上代监护型家庭三种类型进行分析。
1.单亲监护型家庭
单亲监护型家庭是指父亲进城务工,孩子留在家里由母亲照顾或者母亲进城务工,父亲在家照顾孩子的家庭。母亲在家照顾孩子这种类型比父亲在家照顾孩子更有优势。在中国有这样一个传统“男主外,女主内”,而且往往母亲比较有责任感,对孩子温柔体贴,在这样的家庭之中的孩子能够很好的处理与朋友之间的关系以及有很强的责任心。不过由于母亲在家往往使孩子没有安全感,所以这样家庭的孩子性格一般比较懦弱,在外面容易被人欺负。然而另外一种就是父亲在家照顾孩子这种类型的单亲监护家庭,主要是父亲因为某种原因无法找到工作,或者说是家里的农活比较重而父亲能力较母亲更强,所以让母亲进城务工,以增加收入的一种方式。在这样的家庭之中,由于父亲一般天生耿直,粗心,不善于跟孩子交流等特性,导致父亲在孩子成长发育期间无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导致孩子产生一些问题。
单亲监护型家庭是这几种监护型之中最有优势的一种类型,在这种监护型家庭中孩子还可以有机会和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相处。在孩子迷茫无助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有家长为他指引方向,帮助孩子度过难关;在孩子偶尔逃学或者不完成家庭作业时,有家长可以及时监督孩子,帮助孩子走回正轨。同时,在现代的家庭之中,孩子一般比较害怕自己的父母,他们只会听父母的话,如果是自己的爷爷奶奶,他们知道爷爷奶奶疼自己,不会打他们,所以单亲监护型的家庭相对其他的更容易管教孩子。
2.隔代监护型家庭
上代监护型家庭就是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由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的家庭。由于X村交通不便,而且老年人受教育水平相对不高,所以可能导致重男轻女的现象出现,或者因外有的老年人身体健康状态不佳,无法很好的监管和照顾孩子。
随着农村女性逐渐提高的受教育程度使得她们不再认同“男主外女主内”[4]的传统生活方式,她们也希望通过外出务工获得较高的社会认同和独立的经济收入。但是鉴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和收入所得,迫于时间的、经济的和精力的压力,她们无法承担生活得重担而不能将子女留在身边;特别关键的是,在我国城乡二元制的制度之下,农民工的子女无法享受和城市儿童对等的教育而不能被城市真正的包容和接纳。在这种情况下,将子女留给有着丰富经验的老人照顾被看作是仅次于母亲单独监护的一种类型。隔代监护的监护人在照顾孩子方面有耐心,有经验而且他们的时间充裕,但是隔代监护受到监护人的年龄,身体健康程度、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响,会因为身体状况不佳,在照顾孩子方面显得力不从心,甚至会出现反哺现象。X村的老年人普遍的受教育水平不高,他们的观念落后、信息闭塞、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差与孩子容易产生代沟而导致沟通不畅等等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
三、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的途径
随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商讨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贫困地区的儿童解决上学难和身体健康方面的问题;社会各界也开展了很多帮扶农村山区的捐赠活动;各个大学也培养了越来越多的以利他主义的思想为指导的帮助弱势群体的社会工作者。随着各方力量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要想彻底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还有待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X村由于距离城镇较远,所以至今还没有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介入帮助该村的留守儿童,不过随着2014年X村的公路的开通,从此打开了与外界的联系,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就会有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介入,为该村的留守儿童提供专业的帮助。
(一)政策层面
为了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为留守儿童营有有利的环境,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第一在政策方面政府可以完善留守儿童的各项保障制度,比如说现在推出的营养午餐,但是很多地方并没有完全落实,或者说出现营养午餐的质量问题包括面包发霉、牛奶变质等等,说明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还需要改善。第二在政府还可以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在城乡二元制的限制之下,农村的孩子无法和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有的被要求交比较高的赞助费,或者在城市里只能上一些教学环境和师资力量相对较差的农民工子女学校。留守儿童问题跟我国的城乡二元制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户籍制度放宽了,很多留守儿童的问题就相应的解决了,或者说就不会再存在留守儿童的说法了。第三是加快农村城镇化的步伐,根据X村的优势,可以发展养殖业,或者种植业,随着现在交通的便利,政府可以给农村创业者办理小额贷款,鼓励农民创业。这样不但有利于增加自己的收入,还可以把孩子带在自己的身边,好好的照顾孩子,为孩子提供一个有利的成长环境。
(二)社会层面
X村的很多问题是由于守旧的思想观念所导致的,所以应该加强X村的社区文化教育,帮助村民解放思想,走出“重儿轻女”的传统世俗观念。可以进行一些有关教育的讲座,或者开展读书活动等,帮助社区居民增加知识。或者建立城乡帮扶,让城市的儿童也到农村进行生活体验,这样既可以帮助农村孩子进行知识的交流,也可以帮助城市孩子积累生活经验。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转型,我过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在这种背景下,随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提出,政府部门在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这样,X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可以得到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和解决。随着X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在不远的将来将可以在X村建立社会工作者服务站,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们解决问题。特别是有利于减少X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因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X村的父母在如何教育孩子方面进行培训;或者利用X村的气候优势、土地优势和水力优势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比如说建一个养殖场,或者修建一个果园,这样就有利于X村的居民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在自己的孩子身边,陪伴孩子,监督孩子。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注 释:
[1] 村庄名称的第一个字的首字母
[2]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学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代表作品有《动机和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等。
[3] 新型农村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同时也能更好的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同时也能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4] 这种家庭模式已经形成很久了、从古时候就是这样、好处也是有的、毕竟男人天性刚强、要承担起一个家庭的责任、那麼他就必须去赚钱。尔女人性格阴柔、能更好得处理家庭的各种琐碎事、所以在背後承担起照顾家人的责任
【关键词】:社会工作;农村;留守儿童
一、X村基本概况及其留守儿童现状
(一)X村概况
会泽县X村,隶属于云南省曲靖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东岸、曲靖市西北部,地处东经103°03′~ 103°55′、北纬25°48′~27°04′之间。东邻宣威市、贵州省威宁县,南与沾益县、寻甸县毗邻,西接东川区、巧家县,北与鲁甸县接壤。全村15个村民小组,总耕地面积1500亩,2014年末人均收入2000元。
X村大约有100多年的历史,据当地村民说该村大部分居民是抗日战争时期从南京,江苏等东部地区搬迁过来的。X村距离城镇20公里,但由于交通不变,所以村里的小孩上学都得步行一个小时。村民为了增加家庭的收入,同时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走出大山,很多父母都选择外出打工。村民除了外出打工的收入外,其主要收入来源就是以烤烟、玉米、马铃薯等为主的种植业和以养牛、羊、猪为主的养殖业。
(二)X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之间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随之而来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大。X村的留守儿童由于陪伴自己的是年过七旬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他们对现代的电子产品了解的相对较少,最终导致该村的有些孩子直到上高中才第一次有机会接触电脑,而最终由于对电脑的好奇而沉迷于网络游戏,最终辍学回家。而有的孩子由于缺乏对外界的了解,加之没有父母的管教,想着自己也早点像父母一样出去打工挣钱,于是最终初中都没有毕业就辍学回家,然而当他们和父母到外面打工,又觉得太苦太累自己受不了,想回学校读书等等问题。
个案3
访谈对象:男,14岁,初中一年级辍学,父母外出打工,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访谈内容:小男孩姓张,小学时候特别贪玩,还经常拉帮结伙打架斗殴,学习成绩特别不好,五年级升六年级时候由于实在太差,老师担心跟不是六年级的学习进度,劝其留了一个级。最后好不容易上了初中,可是他却整天想着读书没用,自己还不如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外面打工去,最终在初一下学期辍学回家。当与小张的爷爷奶奶了解得知,小张的父母在外工作还不错,原本计划等小张上高中的时候把他接到市里接受更好的教育,可是小张不争气,一天就和一些小混混在一起,抽烟、喝酒、打架。爷爷奶奶老了,也管不了他了。我与小张的班主任老师取得联系之后,通过了解,小张在学校经常逃课,上课不是说话就是睡觉。任课老师好意提醒他,小张反而很生气,站起来直接走出教室了,在学校老师也拿他办法。当我提出想要和小张谈一谈的时候,小张很不高兴的从家里走了,最后通过小张爷爷奶奶的努力,小张终于同意和我见面了,但只给我5分钟。在这次和小张的谈话中,我发现小张总是以我为中心,不能说他的不好,而且总是满嘴粗话,一副黑社会老大哥的样子。
在上面这个案例中,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监督、经常打架斗殴、以我为中心、不听话等等。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如果要想帮助案主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增加其适应生活的能力,就必须知道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在这个案例中服务对象14岁,根据1989年联合国大会上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中规定指儿童在不满18周岁之下的任何人。在我国的实际工作中,多将儿童定为14岁以下的任何人,所以这个服务对象也还属于儿童的范畴。在社会工作者的实际介入中,根据儿童的需要有生存的需要、爱的需要、学习的需要、游戏的需要、被保护的需要等可以发现服务对象由于父母在外打工,缺乏父母的关爱,所以导致他在生活中与他人交往的时候总是采取敌对的态度,经常打架斗殴;而且服务对象已经辍学,所以儿童学习的需要也没有满足,才会导致儿童在生活中不听爷爷奶奶的话。根据马斯洛[2]的需要层次论: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的理论认为,儿童只有满足了低级的需要才能产生高级的需要实现自己的抱负、理想。在这个案例中服务对象由于没有被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所以导致其出现越轨行为,表现出与他能力不相符的偏差行为。在这个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要想有效的帮助服务对象恢复和增强社会功能,就应该发掘外部资源,比如说帮助他重新回到学校;加强父母对孩子的监管从而纠正服务对象的越轨行为。
二、导致X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解析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1.2亿农民工常年在城市经商务工,最终导致了全国出现2千万留守儿童。88.2%的留守儿童只能通过打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中53.5%的人通话时间在3分钟以内,并且64.8%的留守儿童是一周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与外出的父母联系一次,有8.7%的儿童甚至与父母就没有联系。49.7%的孩子表示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但也有44.1%的被调查对象明确表示不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有24.2%的留守儿童与照顾他们的成人很少或从不聊天。
(一)社会因素
1. 国家制度因素
城乡差别的身份制度是造成我国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中国社科院学者陆学艺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是取消户籍差别,只有放开户籍制度才能减少农民”。这一根本因素如果得不到解决,留守问题将很难打开局面。值得幸运的是这种身份等级制度正在被改变,不过进展的速度是特别缓慢;中国长期以来优先发展城市工业的方针,导致城市和乡村差的生活水平急剧拉大。城市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农村因资金不足,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力过度剩余。因此,不可避免地农民工要流向城市。毛泽东时代“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的口号使中国人口在几十年间大幅度增加。而有限的土地与密集的人口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农村土地的支撑量已接近极限。因此,转移农村人口是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农村建设[3]的前提条件。 随着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市区里面的流动人口暴增,随之而来的就是房租高、上学贵等问题。而农民工的工资又普遍不高,所以无法承担高额的学费、房租,只能把自己的子女留在老家让自己爸爸妈妈帮忙照看,这样才能为孩子将来接受高等教育存下点积蓄。
2.学校和社会的监管缺失
由于留守儿童问题的启蒙教育缺失,这样一来学校教育在其成长过程中就特别重要,学校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施教场所,对学生的人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农村学校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的落后、教学方法和方式的落后、使得孩子们难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留守儿童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明显要比同龄的孩子差。在学习方面缺少辅助,困难重重,自然而然的不会引起学校老师们的注意。这种弊端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会慢慢的显现出来。
社会监管缺失,责任不到位也是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之一。现阶段我国城市舆论对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存在偏见,甚至是歧视。认为农民工导致了城市的犯罪率升高等等,城市的这种舆论和偏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决策者的思维,从而制定一系列不利于农工子弟的入学门槛。虽然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大财政的投入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旨在保护和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但其改造和整治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各部门对政策和相关规定执行不及时不到位,使得留守儿童问题依然是当今社会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开端,是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的初级社会群体。家庭的经济状况,生活方式,文化习俗都会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和塑造儿童,对儿童的认知和行为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家庭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可以表现为很多种,不同类型的监护模式表现的各不相同。在这里着重从单亲监护型家庭,同辈监护型家庭和上代监护型家庭三种类型进行分析。
1.单亲监护型家庭
单亲监护型家庭是指父亲进城务工,孩子留在家里由母亲照顾或者母亲进城务工,父亲在家照顾孩子的家庭。母亲在家照顾孩子这种类型比父亲在家照顾孩子更有优势。在中国有这样一个传统“男主外,女主内”,而且往往母亲比较有责任感,对孩子温柔体贴,在这样的家庭之中的孩子能够很好的处理与朋友之间的关系以及有很强的责任心。不过由于母亲在家往往使孩子没有安全感,所以这样家庭的孩子性格一般比较懦弱,在外面容易被人欺负。然而另外一种就是父亲在家照顾孩子这种类型的单亲监护家庭,主要是父亲因为某种原因无法找到工作,或者说是家里的农活比较重而父亲能力较母亲更强,所以让母亲进城务工,以增加收入的一种方式。在这样的家庭之中,由于父亲一般天生耿直,粗心,不善于跟孩子交流等特性,导致父亲在孩子成长发育期间无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导致孩子产生一些问题。
单亲监护型家庭是这几种监护型之中最有优势的一种类型,在这种监护型家庭中孩子还可以有机会和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相处。在孩子迷茫无助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有家长为他指引方向,帮助孩子度过难关;在孩子偶尔逃学或者不完成家庭作业时,有家长可以及时监督孩子,帮助孩子走回正轨。同时,在现代的家庭之中,孩子一般比较害怕自己的父母,他们只会听父母的话,如果是自己的爷爷奶奶,他们知道爷爷奶奶疼自己,不会打他们,所以单亲监护型的家庭相对其他的更容易管教孩子。
2.隔代监护型家庭
上代监护型家庭就是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由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的家庭。由于X村交通不便,而且老年人受教育水平相对不高,所以可能导致重男轻女的现象出现,或者因外有的老年人身体健康状态不佳,无法很好的监管和照顾孩子。
随着农村女性逐渐提高的受教育程度使得她们不再认同“男主外女主内”[4]的传统生活方式,她们也希望通过外出务工获得较高的社会认同和独立的经济收入。但是鉴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和收入所得,迫于时间的、经济的和精力的压力,她们无法承担生活得重担而不能将子女留在身边;特别关键的是,在我国城乡二元制的制度之下,农民工的子女无法享受和城市儿童对等的教育而不能被城市真正的包容和接纳。在这种情况下,将子女留给有着丰富经验的老人照顾被看作是仅次于母亲单独监护的一种类型。隔代监护的监护人在照顾孩子方面有耐心,有经验而且他们的时间充裕,但是隔代监护受到监护人的年龄,身体健康程度、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响,会因为身体状况不佳,在照顾孩子方面显得力不从心,甚至会出现反哺现象。X村的老年人普遍的受教育水平不高,他们的观念落后、信息闭塞、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差与孩子容易产生代沟而导致沟通不畅等等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
三、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的途径
随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商讨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贫困地区的儿童解决上学难和身体健康方面的问题;社会各界也开展了很多帮扶农村山区的捐赠活动;各个大学也培养了越来越多的以利他主义的思想为指导的帮助弱势群体的社会工作者。随着各方力量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要想彻底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还有待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X村由于距离城镇较远,所以至今还没有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介入帮助该村的留守儿童,不过随着2014年X村的公路的开通,从此打开了与外界的联系,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就会有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介入,为该村的留守儿童提供专业的帮助。
(一)政策层面
为了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为留守儿童营有有利的环境,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第一在政策方面政府可以完善留守儿童的各项保障制度,比如说现在推出的营养午餐,但是很多地方并没有完全落实,或者说出现营养午餐的质量问题包括面包发霉、牛奶变质等等,说明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还需要改善。第二在政府还可以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在城乡二元制的限制之下,农村的孩子无法和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有的被要求交比较高的赞助费,或者在城市里只能上一些教学环境和师资力量相对较差的农民工子女学校。留守儿童问题跟我国的城乡二元制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户籍制度放宽了,很多留守儿童的问题就相应的解决了,或者说就不会再存在留守儿童的说法了。第三是加快农村城镇化的步伐,根据X村的优势,可以发展养殖业,或者种植业,随着现在交通的便利,政府可以给农村创业者办理小额贷款,鼓励农民创业。这样不但有利于增加自己的收入,还可以把孩子带在自己的身边,好好的照顾孩子,为孩子提供一个有利的成长环境。
(二)社会层面
X村的很多问题是由于守旧的思想观念所导致的,所以应该加强X村的社区文化教育,帮助村民解放思想,走出“重儿轻女”的传统世俗观念。可以进行一些有关教育的讲座,或者开展读书活动等,帮助社区居民增加知识。或者建立城乡帮扶,让城市的儿童也到农村进行生活体验,这样既可以帮助农村孩子进行知识的交流,也可以帮助城市孩子积累生活经验。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转型,我过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在这种背景下,随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提出,政府部门在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这样,X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可以得到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和解决。随着X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在不远的将来将可以在X村建立社会工作者服务站,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们解决问题。特别是有利于减少X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因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X村的父母在如何教育孩子方面进行培训;或者利用X村的气候优势、土地优势和水力优势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比如说建一个养殖场,或者修建一个果园,这样就有利于X村的居民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在自己的孩子身边,陪伴孩子,监督孩子。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注 释:
[1] 村庄名称的第一个字的首字母
[2]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学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代表作品有《动机和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等。
[3] 新型农村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同时也能更好的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同时也能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4] 这种家庭模式已经形成很久了、从古时候就是这样、好处也是有的、毕竟男人天性刚强、要承担起一个家庭的责任、那麼他就必须去赚钱。尔女人性格阴柔、能更好得处理家庭的各种琐碎事、所以在背後承担起照顾家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