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育的艺术教学与组织形式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组织的活动的形式来体现的。因此有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组织形式及方式来完成美育教育教学任务。
【关键词】美育的艺术教学 课外活动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把艺术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1.整体性的教学阶段。
学龄初期的儿童对于艺术作品的感受是长于具体的,整体的把控,所以他们总是把内容和形式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学龄初期的艺术教育工作应当根据此种整体性进行,在内容的安排上和方法的选择上,均应保持儿童感受和表达的完整,课程不宜分化过早, 方法宜重视概括。
2.分析性的教学阶段
学龄中期的少年善于抽象的、分析的理解,所以他们要求区分和深入钻研。这一阶段的教学应当根据此种分析性进行,不应让学生停留在概括上,而应要求他们技术上的准确;同时要发展他们对各种艺术领域的认识和对某种所爱好的艺术能力。
3.综合性的教学阶段
学龄晚期的青年能对艺术作品做正确的理解和评价,所以他们要求对整个艺术作品表示态度,也要求在某个艺术领域中表现自己,如心理学中谈到关于青年关于青年的特征所指出的:青年对于艺术的兴趣,对于艺术作品的美术方面,对于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的兴趣显著地增长着和加深着。除了对于作品本身的兴趣之外,还表现在对于某种作品整个的创作,对于他们的人格,对于他们的美术发展史的兴趣。对于艺术的一定领域,对于领域的历史,对于领域的巨大代表,对于他们在艺术中的生活都发生着兴趣。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应当注意青年鉴赏的能力和表达美的才能培养。使他们能在某一艺术领域中有深造的基础。
学校如何根据以上的基本要求来选择适当的美育内容,以实现美育的任务,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说明。
二、艺术教学的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上课,并辅以课外活动。
关于中小学的上课,在内容上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技巧训练、知识传授和艺术欣赏。教学方法一般分为三个小阶段,即从整体入手,然后分析,最后综合。例如唱歌,先由教师师范,给学生一个美好鲜明的完整印象,然后学生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不仅分段、分方式进行,并须解释歌曲形象和说明音乐表现手段,最后完整而有表情帝歌唱全曲,使学生获得歌曲所具有的完整的艺术形象。唱歌如此,音乐知识和音乐欣赏亦然。
课外活动在艺术教育方面是一种重要的形式。例如音乐课外活动,有音乐小组、合唱小组等的活动;还有一体机欣赏、看音乐题片、听音乐会、组织关于音乐的报告等。
课外活动必须有组织地进行。一般采用小组形式,按自愿法则组成,小组必须聘请本校或校外人士担任指导,活动的内容都应该是有益的,引人入胜的。应该设法使他们多接触艺术作品,并增加有关艺术的知识。在活动以后,如看了展览会,听了音乐会之后,最好能组织学生座谈,加深他们的印象,并培养他们评价作品的能力。应该吸引他们参加一些创作或表达的活动。注意培养他们的技能、技巧,学校还应在节约的原则下适当供给活动的条件,如乐器、舞蹈服装、戏剧道具等。
三、通过自然进行美育
自然是美育实施取之不竭的一个源泉,它的影响表现在美育方面非常明显。自然为发展现象、想象和情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对自然现象的直接感知,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和评价反映自然的艺术、文学、诗歌等,在与自然现象对照下,会使儿童感到亲切和易于理解。
对自然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享受,有各种活动形式,如定点旅行、野外参观等;这是对自然现象的直接观赏,是培养感受和鉴赏自然美的能力的最好手段。此外还可以通过自然课程等的教学和课外活动以及直接感知与艺术作品的联系,使美育与智育、自然与艺术手段双方都加强起来。
四、通过日常生活进行美育
学生的日常生活占据他们生活的一大部分,是美育内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另一重要源泉,学校美育工作必须加以注意。即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等,使她们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和鉴别事物的美和丑,在现实生活上创造性地运用他们的表达才能。例如应使学生注意实践活动中产品的美观。旅行或节日活动中的美丽的队形,服装等,在学习中应注意教科书,练习本的整洁美观。在社会实践中应帮助他们体验劳动的智慧及思想情感的美,经济建设和生活的美。
学生审美趣味的习惯的形成,往往由于日常生活的无形之中,受到优美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学校美育要注意环境的美化工作。这种工作是多方面的,如教室的布置,校园的绿化,师生的服装、举止、习惯、行为等,都要做到整齐清洁、朴素、大方、有秩序、有礼貌,务使年青一代在学校生活中感到精神舒畅。
利用自然的日常生活进行美育,虽可以并必须与课堂教学结合,但主要是通过课外活动来实现,通过所有学生集体的全面安排来实行。首先,学校应当在每个年度开始前,定出一年的课外活动计划;如按照不同的季节,安排性质不同的活动;配合节日,假期等,排定活动的项目等等。其次,学校应当通过各种学生组织进行活动,如少先队、学生会、青年团,各个小组等。务使整个学校充满着美育的因素,使学生的日常生活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和朝气蓬勃的精神。
【关键词】美育的艺术教学 课外活动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把艺术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1.整体性的教学阶段。
学龄初期的儿童对于艺术作品的感受是长于具体的,整体的把控,所以他们总是把内容和形式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学龄初期的艺术教育工作应当根据此种整体性进行,在内容的安排上和方法的选择上,均应保持儿童感受和表达的完整,课程不宜分化过早, 方法宜重视概括。
2.分析性的教学阶段
学龄中期的少年善于抽象的、分析的理解,所以他们要求区分和深入钻研。这一阶段的教学应当根据此种分析性进行,不应让学生停留在概括上,而应要求他们技术上的准确;同时要发展他们对各种艺术领域的认识和对某种所爱好的艺术能力。
3.综合性的教学阶段
学龄晚期的青年能对艺术作品做正确的理解和评价,所以他们要求对整个艺术作品表示态度,也要求在某个艺术领域中表现自己,如心理学中谈到关于青年关于青年的特征所指出的:青年对于艺术的兴趣,对于艺术作品的美术方面,对于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的兴趣显著地增长着和加深着。除了对于作品本身的兴趣之外,还表现在对于某种作品整个的创作,对于他们的人格,对于他们的美术发展史的兴趣。对于艺术的一定领域,对于领域的历史,对于领域的巨大代表,对于他们在艺术中的生活都发生着兴趣。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应当注意青年鉴赏的能力和表达美的才能培养。使他们能在某一艺术领域中有深造的基础。
学校如何根据以上的基本要求来选择适当的美育内容,以实现美育的任务,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说明。
二、艺术教学的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上课,并辅以课外活动。
关于中小学的上课,在内容上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技巧训练、知识传授和艺术欣赏。教学方法一般分为三个小阶段,即从整体入手,然后分析,最后综合。例如唱歌,先由教师师范,给学生一个美好鲜明的完整印象,然后学生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不仅分段、分方式进行,并须解释歌曲形象和说明音乐表现手段,最后完整而有表情帝歌唱全曲,使学生获得歌曲所具有的完整的艺术形象。唱歌如此,音乐知识和音乐欣赏亦然。
课外活动在艺术教育方面是一种重要的形式。例如音乐课外活动,有音乐小组、合唱小组等的活动;还有一体机欣赏、看音乐题片、听音乐会、组织关于音乐的报告等。
课外活动必须有组织地进行。一般采用小组形式,按自愿法则组成,小组必须聘请本校或校外人士担任指导,活动的内容都应该是有益的,引人入胜的。应该设法使他们多接触艺术作品,并增加有关艺术的知识。在活动以后,如看了展览会,听了音乐会之后,最好能组织学生座谈,加深他们的印象,并培养他们评价作品的能力。应该吸引他们参加一些创作或表达的活动。注意培养他们的技能、技巧,学校还应在节约的原则下适当供给活动的条件,如乐器、舞蹈服装、戏剧道具等。
三、通过自然进行美育
自然是美育实施取之不竭的一个源泉,它的影响表现在美育方面非常明显。自然为发展现象、想象和情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对自然现象的直接感知,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和评价反映自然的艺术、文学、诗歌等,在与自然现象对照下,会使儿童感到亲切和易于理解。
对自然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享受,有各种活动形式,如定点旅行、野外参观等;这是对自然现象的直接观赏,是培养感受和鉴赏自然美的能力的最好手段。此外还可以通过自然课程等的教学和课外活动以及直接感知与艺术作品的联系,使美育与智育、自然与艺术手段双方都加强起来。
四、通过日常生活进行美育
学生的日常生活占据他们生活的一大部分,是美育内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另一重要源泉,学校美育工作必须加以注意。即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等,使她们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和鉴别事物的美和丑,在现实生活上创造性地运用他们的表达才能。例如应使学生注意实践活动中产品的美观。旅行或节日活动中的美丽的队形,服装等,在学习中应注意教科书,练习本的整洁美观。在社会实践中应帮助他们体验劳动的智慧及思想情感的美,经济建设和生活的美。
学生审美趣味的习惯的形成,往往由于日常生活的无形之中,受到优美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学校美育要注意环境的美化工作。这种工作是多方面的,如教室的布置,校园的绿化,师生的服装、举止、习惯、行为等,都要做到整齐清洁、朴素、大方、有秩序、有礼貌,务使年青一代在学校生活中感到精神舒畅。
利用自然的日常生活进行美育,虽可以并必须与课堂教学结合,但主要是通过课外活动来实现,通过所有学生集体的全面安排来实行。首先,学校应当在每个年度开始前,定出一年的课外活动计划;如按照不同的季节,安排性质不同的活动;配合节日,假期等,排定活动的项目等等。其次,学校应当通过各种学生组织进行活动,如少先队、学生会、青年团,各个小组等。务使整个学校充满着美育的因素,使学生的日常生活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和朝气蓬勃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