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的霸王之道

来源 :理论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实现齐国的霸业目标,管子制定并实施了一套符合齐国实际又适应时代特征的政策、策略,走了一条具有齐国特色又符合霸业要求的道路。
  【关键词】管子施政; 齐国霸业
  【中图分类号】B2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962(2009)18-0025-02
  
  春秋初年齐国管子辅佐齐桓公,经过四十余年的奋斗,使原来弱小而混乱的齐国发展壮大,实现了霸业,登上了霸主地位。为什么齐国能够如此迅速而稳健地实现霸业创造辉煌?因为管子制定并实施了一套符合齐国实际又适应时代特征的政策、策略,走了一条具有齐国特色又符合霸业要求的道路。
  首先,对政治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加强君权的同时,扩大了民主。一是重新划分行政区划,建立新的行政管理体制。管子说:“圣王之治其民也,参其国而五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以为民纪,谨用其六秉,如是而民情可得而百姓可御。”(《小匡第二十,内言三》)他把居民按其不同事业分开居住管理,建立起新的行政管理制度,然后强化君主“六秉”即“杀、生、贵、贱、贫、富”之权,加强管理。二是摒弃旧的决策体制,建立新的议政机构——啧室。管子认为,要使决策正确,必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所以。他提出建立他称之为“喷室”的议政机构。他说“黄帝立明台之议者,上观于贤也;尧有衙室之问者,下听于人也;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禹立谏鼓于朝,而备讯唉:汤有总街之庭,以观人非也;武王有灵台之复,而贤者进也。此古圣帝明王所以有而勿失,得而勿忘者也。”(《桓公问第五十六,杂篇七》)明台的谘议、灵台的汇报等等,都是听取群众意见的机构、制度。在管子看来,古代圣王,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就是建立了机构,形成制度,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这是决策的需要,也是争取民心的需要。三是建立行政——军事一体化机制。就是“做内政而寓军令”,即把全国人口划分为三部分,配备长宫,建立军事编制。这样,全国百姓,平时为民,战时为兵。这是重大的行政——军事体制改革。这个改革,实现了全民皆兵,增强了军力,同时又加强了管理,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
  其次,发展经济。管子认为,治理国家,首先要发展经济。只有发展经济,使人民富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稳定国家,实现国家的治理目标。管子强调把发展经济作为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在他看来,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同上)第二,“国多财则远者来”。(《牧民第一,经言一》)第三,“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同上)在发展经济问题上,管子思想最具特色之处是他的轻重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概括地说就是:第一,政府要掌握国家经济宏观调控权,可以灵活调控全国经济;第二,政府要掌握国家财政、税收,掌握国家经济命脉,以确保国家意志的实施;第三,尊重经济规律,用经济手段抓经济。实际上,不论是关于国内经济,还是关于与诸侯国间的经济往来,他都始终坚持这个原则。可以看出,管子的轻重理论注重发展经济,但又不是单纯地考虑经济,其政治内涵十分丰富,可以说是一种政治经济学理论。他反复使用轻重经济手段,削弱敌对诸侯国的经济实力,搅乱其民心,摧毁其国家基础,实现齐国的目的,不能不说具有独特作用。
  第三,争取人心,争取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支持,夯实国内政治基础。管子明确指出,古代圣王,之所以能够建立功业,取得声誉,流芳百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取得人心,取得广大人民的支持。所以,要成就事业,“人,不可不务也,此天下之极也。”(《五辅第十,外言一》)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管子进一步提出了“以人为本”的主张。他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霸言第二十三,内言六》)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以人为本”概念。把人作为社会的根本,把人民视为国家安危的第一要素,在中国思想史上,无疑是一大进步。根据这些基本思想,管子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政策。比如,他提出了不扰民、不劳民,让老百姓按照季节耕种、正常生活的主张。他说:“明主之治天下也,静其民而不扰,佚其民而不劳。不扰则民自循,不劳则民自试”。(《形势解第六十四,管子解二》)他还突出地强调,“民心”关系国家兴亡,国家政策要体现“民心”,按照“民心”来制定。他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牧民第一,经言一》)一切按照人民的愿望来做,人民还有什么理由不拥护他呢?
  第四,以法治国,整顿国家政治秩序,规范社会生活。管子明确提出以法治国主张,反复阐述法治的深刻意义及其作用。他说:“先王之治国也,不淫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也,动无非法者所以禁过而外私也。威不两错,政不二门,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明法第四十六,区言二》)古代圣王治理国家,不在法律之外去用心,也不违背法律私下施舍恩惠,一切行动都必须以法律为根据,以此禁止各种违法行为。排除各种私心杂念。权威不能有两个,政策不能出自多门。这是非常深刻的思想。需要强调的是,在封建专制下。管子明确提出“以法治国”,不仅需要远大的眼光,而且需要巨大勇气。无论中外,“王权不可分割”,都是一条不易的法则,不论从什么角度看,“法治”都是对王权——君权的挑战。“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禁藏第五十三,杂篇四》)法是国家的最高准则、是非的根本尺度,王权——君权当然要受约束。但是,管子认为以法治国在根本上符合国家利益,符合君主利益,不矛盾。
  第五,建立以“德、功、能”为核心的新的用人标准体系,加强官吏队伍建设。在君主专制下,选人用人,讲血缘、讲门第、讲关系,无法适应事业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管子把选人用人问题提到了关系国家治乱、事业成败的高度,并认为这是君主的最重要的职责。他说:“君之所审者三:一日德不当其位,二日功不当其禄,三日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立政第四·经占四》)为什么这样讲?在管子看来,第一,如果有人其德行未显露于朝廷而得高位,优秀的大臣就得不到重用;功劳未在全国表现出来而享受厚禄,勤苦努力的大臣就得不到鼓励;执政未有实绩取信于民而担任大官,有才能高水平的大臣就不会出力。这样的结果,必然是“邪臣上通,而便辟制威”(同上),就是奸臣当道,宠佞专权。第二,“能宫,则不守而不散。众能,伯;不然,将见对。”(《侈靡第i十五,短语九》)任用能人,君主不必太多辛苦,国家也能有效治理。能人众多,就可以成就霸业。否则,就要走向反面。
  第六,提倡和合,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管子提出“和合”思想,最先是用于用兵打仗上,强调配合默契。后来,管子将其引进社会生活,主张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他说:“民必知权,然后举措得;举措得则民和辑,民和辑则功名立矣。”(《五辅第十,外言一》)老百姓必须懂得权衡利害,才能做到行为得当、团结和睦。老百姓团结和睦,君主就能功成名就。他还说:“君臣亲,上下和,万民辑,故主有令则民亲之,上有禁则民不犯:君臣不亲,上下不和,万民不辑,故令则不行,禁则不止。”(《形势解第六十四,管子解二》)君臣上下和睦相处,愉快共事,百姓亲和,就能做到令行禁止,政策就能够真正贯彻落实。一句话,社会和谐,国家政令就能畅通无阻,经济社会就能稳定发展,君主平安,百姓幸福,实现真正的国泰民安。
  第七,正确处理与诸侯国的关系。管子在外交上总的原则是和平友好,广施仁德,争取诸侯国的真心拥护和支持。首先,管了提出了远者以礼、近者以体的基本的外交原则。其次,广布恩德,与诸侯国建立友好关系。第三,不搞对抗,不炫耀武力。第四,从实际出发,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决策。
  经过四十余年的奋斗,齐国的霸业目标实现了。齐桓公九会诸侯,一匡天下,登上了霸主地位。考察管子为实现霸业而制定的政策、策略及其实施过程,我们深深地感觉到,管子的有关思想是极其深刻的,也是极具政治智慧的,对于我们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无借鉴意义。
  (本文作者:人民日报出版社副社长)
  责任编辑柳波
其他文献
与形容词相关的句型是本单元语法重点和难点。现将其相关句型全面介绍给同学们。    No.1 It’s 形容词 that从句    [要点小结]在该句型中,让是形式主语,that从句才是真正的主语。that从句通常位于句子的末尾。适用于该句型的形容词有:wrong,important,necessary,true,funny,clear,lucky,sad等。  [金牌例句]It’s st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