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不同病理表现的发病机制不完全相同.其中,软骨下骨硬化及骨赘形成与软骨细胞的肥大分化相关,而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和hedgehog信号通路的相互关系在其中起到桥梁作用.本文介绍了软骨矿化在骨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积极驱动作用,以及骨与软骨在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动态反应差异.以Ml巨噬细胞活化聚集为主要特征的滑膜炎是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的主要原因,将其作为治疗靶点或能有效缓解OA症状.关节失稳包括软骨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失调和细胞外基质以SOX9为主要转录因子的合成
【机 构】
: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风湿免疫科,株洲412000;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长沙410000;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风湿免疫科,株洲412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不同病理表现的发病机制不完全相同.其中,软骨下骨硬化及骨赘形成与软骨细胞的肥大分化相关,而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和hedgehog信号通路的相互关系在其中起到桥梁作用.本文介绍了软骨矿化在骨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积极驱动作用,以及骨与软骨在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动态反应差异.以Ml巨噬细胞活化聚集为主要特征的滑膜炎是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的主要原因,将其作为治疗靶点或能有效缓解OA症状.关节失稳包括软骨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失调和细胞外基质以SOX9为主要转录因子的合成代谢反应与分解代谢反应的失衡,前者依赖整合素信号传导,而包括缺氧诱导因子2-α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Zinc-ZIP8-MTFl轴等在内的多种信号通路均通过促进分解代谢反应导致OA发病.其中金属硫蛋白对OA有双重作用,且两者相互独立.关于OA不同病理表现分子机制的研究对发现OA不同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为探究DSSAT模型对新疆南疆地区棉花膜下滴灌的适用性和寻求最优灌溉制度,通过2018和2019年两年棉花开花日期、成熟日期、产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等田间实测数据校正和验证DSSAT-CROPGRO-Cotton模型参数,不断调整灌水定额,进而得到棉花高产节水的灌溉制度.结果 表明:CROPGRO-Cotton模型对棉花品种“新陆中46号”开花日期、成熟日期和产量模拟的相对均方根误差(nRMSE)均小于10%,对地上部分生物量模拟的nRMSE均小于20%,棉花开花日期、成熟日期、产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的一致性
青光眼作为不可逆致盲性眼病之首,严重影响人们的视力.青光眼致盲的主要机制是视神经损害,青光眼视神经损害表现为特征性的视神经萎缩,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变性、坏死的体现.有研究发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与线粒体自噬密切相关.线粒体自噬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是线粒体降解的主要机制,完整的线粒体自噬对视神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不完整的线粒体自噬可能加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线粒体自噬在青光眼中的作用有利有弊.本文对线粒体自噬对青光眼的利弊进行综述,为青光眼的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
冻融是北方寒冷地区重要的气候变化过程,是影响土壤及稳定化材料性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模拟冻融循环过程,考察了冻融对生物炭稳定化修复过程中镉(Cd)形态变化的影响,探讨冻融交替影响Cd形态变化的主要机理.结果 表明:在生物炭稳定化修复过程中,冻融交替16次,土壤中弱酸提取态Cd含量提高了16.07%,可还原态Cd含量提高6.67%,可氧化态Cd含量升高15.37%,残渣态含量变化不明显,总体上土壤有效态Cd含量升高,增加了Cd的生态风险.其可能原因有:一方面,冻融交替16次,未加生物炭土壤自身弱酸提取态C
肿瘤相关性贫血(cancer related anemia,CRA)指肿瘤患者在其疾病的发展以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贫血,是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CRA对肿瘤患者的生存、疾病进展、生活质量均有一定的影响.出血、慢性炎症、骨髓抑制、缺铁、骨髓浸润等多种因素常引起CRA的发生,它们会通过红细胞生成减少或红细胞破坏增加的过程引发贫血.本文主要综述了CRA发展的主要病因和病因途径,以期为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结构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好结构生物化学一直是教师探索的问题.ATP合酶是结构生物化学教学的最好范例.本文将以ATP合酶为例,介绍如何结合原理剖析、问题设置、课件制作等方法来把枯燥乏味的结构生物化学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现给学生.此外,通过介绍ATP合酶合成ATP过程密切相关的疾病或应用,实现医学生培养过程中基础课程与临床知识的有机整合.
课程思政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作者通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国生化发展史,帮助他们挖掘蕴含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素养.本文以讲述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历程为例,浅谈师生学习中的收获与反思.
糖基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l(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specific phospholipase D1,GPLD1)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20 000的蛋白质,在人血清中含量丰富(5-10 μg/mL).GPLD1作为一种特异性裂解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的磷脂酶,已知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包括慢性肝病、2型糖尿病、肺癌、前列腺癌、神经系统疾病等.本文首先描述了GPLD1的一级结构及相应生化功能,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异常可能参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过程.地西他滨为一种特异的DN 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低剂量时主要表现为去甲基化作用,目前作为一种新药被用于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本文就DNA甲基化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作用机制及地西他滨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恶性肿瘤进展快、恶性程度高,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多数恶性肿瘤在临床诊断时已是中晚期,患者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近年来,基于血液的无创液体活检已逐渐成为检测肿瘤的有效生物标志物来源.血小板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后可形成肿瘤相关的血小板(tumor-educated platelets,TEPs).作为液体活检的一种,TEPs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中表现出巨大的潜能.本文围绕TEPs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TEPs应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 coronavirus 2,SARS-CoV-2)能够编码包括木瓜样蛋白酶(papain-like cysteine protease,PLpro)在内的多种蛋白质.作为非结构蛋白的代表性蛋白之一,PLpro在调控新冠病毒复制增殖和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且进化上高度保守,是广谱抗冠状病毒药物开发的理想靶标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了PLpro的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并总结了 PLpro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