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学讲”方式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学进去、讲出来?那么课堂创上创设有趣的、生动的问题情境,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好地推进“学讲”方式的开展。本文从生物实验、知识的前后联系、社会生活实践和多媒体教学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并对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了一些建议,在有效教学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生物教学 问题情境 自主学习
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学讲方式”轰轰烈烈地在我市进行了一年多。学讲方式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发展的机会。我经过一年多的刻苦钻研,在向专家学习和同事交流的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生物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思考。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情境中,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更好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我把这种教学方式归纳为创设问题情境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更适用于“学进去、讲出来”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生物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生物实验几乎贯穿每一个章节,生物实验的直观性、生动性等特点极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因此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并对实验现象、过程产生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从而揭示生命现象的规律。
例如,在探究鱼适应于水中生活特征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把准备好的鲫鱼放在鱼缸内,观察鲫鱼在水中的运动状态。等学生兴奋过了,安静下来之后,我给学生出示了下面一连串问题:从外形上看,鲫鱼的体型是什么形状?这种形状有什么好处?完成回答后进一步又问:除了利用这种体型减少水的阻力以外,它又怎么克服身体与水的摩擦力呢?让学生用手触摸鱼鳞表面的感觉,一致回答:依靠鳞片中的黏液可以减少与水的摩擦力。
探究完外形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以后,进一步深层次地展示问题:鱼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什么?你怎样辨认鱼是在进行呼吸的呢?进一步探究鱼的运动器官,展示如下问题: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你能说出每一种鱼鳞的名字吗?各个鱼鳞在鱼的运动过程中有哪些功能?最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用什么方法能探究鱼鳞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这时学生的交流更激烈,想出各种办法在鲫鱼身上进行验证,推翻再验证。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更好地接受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要求学生关爱小动物,关注生命的情感教育。
二、利用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学生熟悉的社会生产活动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的现实意义,让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中学、学中乐。
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为什么小麦收获以后,不经过晾晒的小麦堆里,用手插进去会感到很热,而经过晾晒的小麦堆里不发热呢?农民伯伯为什么把收获的苹果放到地窖里?为什么真空包装的食物保存时间特别长?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理解利用抑制呼吸作用达到的目的。学生进一步归纳了抑制呼吸作用的三个方法。经过这一系列现实性的问题,从生活实际出发,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极大地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认同生物学的发展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的作用。
三、利用前后知识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前面的知识常常为后面的知识做铺垫。利用前后知识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促进新知识的增长。
如学习植物的双受精过程中,让学生先回顾花的主要结构和功能,传粉过程及形式等知识,然后出示下列问题:1.雌蕊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能发育成果实?2.传粉以后精子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与卵细胞接相遇的?3.除了形成受精卵以外,还形成了什么结构?4.双受精完成以后,雌蕊什么结构发育成为果实?其他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植物本身有什么意义?学生必须在前面学过的知识基础上,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逐步解决相关问题。所以随着问题情境不断呈现,知识的获得自然水到渠成,并养成前后联系知识的好习惯,更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四、利用现代技术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越来越被许多教师认可。它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视频于一体,刺激多种感官为目的的教学方式,不仅课堂容量大,而且对于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实验过程、实验现象通过视频动画的方式,让学生更易于接受。
比如,在学习水在植物体内运用的路径过程中,先问到土壤内的水分从什么结构进入根部细胞,然后分别进入哪些结构,以后又怎么散失到大气中的?接着播放动画,学生看到水分从根毛细胞依次进入根尖成熟区细胞→根尖成熟区的导管→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脉导管→气孔→大气中。这样的教学方式把抽象的思维直观化,让学生观看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路径,很轻松地领悟了学习的重难点。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以较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热情,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生物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创设的问题情境表达的目的要明确、有针对性,否则会扰乱学生的思考方向。2.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先易后难,层层推进,这样学生不会感到太吃力。通过简单的问题,学生获得学习快乐和自信心,更愿意向有一定难度的方向挑战,否则只会让学生感到问题情境设计得太难,不知从何做起,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学进去,讲出来”的课改背景下,设计一连串问题情境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问题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获得学习的快乐。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吃透教材,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和规律,努力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积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达到优化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生物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2]新编生物学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
关键词: 生物教学 问题情境 自主学习
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学讲方式”轰轰烈烈地在我市进行了一年多。学讲方式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发展的机会。我经过一年多的刻苦钻研,在向专家学习和同事交流的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生物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思考。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情境中,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更好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我把这种教学方式归纳为创设问题情境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更适用于“学进去、讲出来”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生物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生物实验几乎贯穿每一个章节,生物实验的直观性、生动性等特点极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因此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并对实验现象、过程产生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从而揭示生命现象的规律。
例如,在探究鱼适应于水中生活特征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把准备好的鲫鱼放在鱼缸内,观察鲫鱼在水中的运动状态。等学生兴奋过了,安静下来之后,我给学生出示了下面一连串问题:从外形上看,鲫鱼的体型是什么形状?这种形状有什么好处?完成回答后进一步又问:除了利用这种体型减少水的阻力以外,它又怎么克服身体与水的摩擦力呢?让学生用手触摸鱼鳞表面的感觉,一致回答:依靠鳞片中的黏液可以减少与水的摩擦力。
探究完外形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以后,进一步深层次地展示问题:鱼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什么?你怎样辨认鱼是在进行呼吸的呢?进一步探究鱼的运动器官,展示如下问题: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你能说出每一种鱼鳞的名字吗?各个鱼鳞在鱼的运动过程中有哪些功能?最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用什么方法能探究鱼鳞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这时学生的交流更激烈,想出各种办法在鲫鱼身上进行验证,推翻再验证。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更好地接受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要求学生关爱小动物,关注生命的情感教育。
二、利用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学生熟悉的社会生产活动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的现实意义,让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中学、学中乐。
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为什么小麦收获以后,不经过晾晒的小麦堆里,用手插进去会感到很热,而经过晾晒的小麦堆里不发热呢?农民伯伯为什么把收获的苹果放到地窖里?为什么真空包装的食物保存时间特别长?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理解利用抑制呼吸作用达到的目的。学生进一步归纳了抑制呼吸作用的三个方法。经过这一系列现实性的问题,从生活实际出发,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极大地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认同生物学的发展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的作用。
三、利用前后知识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前面的知识常常为后面的知识做铺垫。利用前后知识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促进新知识的增长。
如学习植物的双受精过程中,让学生先回顾花的主要结构和功能,传粉过程及形式等知识,然后出示下列问题:1.雌蕊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能发育成果实?2.传粉以后精子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与卵细胞接相遇的?3.除了形成受精卵以外,还形成了什么结构?4.双受精完成以后,雌蕊什么结构发育成为果实?其他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植物本身有什么意义?学生必须在前面学过的知识基础上,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逐步解决相关问题。所以随着问题情境不断呈现,知识的获得自然水到渠成,并养成前后联系知识的好习惯,更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四、利用现代技术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越来越被许多教师认可。它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视频于一体,刺激多种感官为目的的教学方式,不仅课堂容量大,而且对于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实验过程、实验现象通过视频动画的方式,让学生更易于接受。
比如,在学习水在植物体内运用的路径过程中,先问到土壤内的水分从什么结构进入根部细胞,然后分别进入哪些结构,以后又怎么散失到大气中的?接着播放动画,学生看到水分从根毛细胞依次进入根尖成熟区细胞→根尖成熟区的导管→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脉导管→气孔→大气中。这样的教学方式把抽象的思维直观化,让学生观看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路径,很轻松地领悟了学习的重难点。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以较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热情,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生物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创设的问题情境表达的目的要明确、有针对性,否则会扰乱学生的思考方向。2.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先易后难,层层推进,这样学生不会感到太吃力。通过简单的问题,学生获得学习快乐和自信心,更愿意向有一定难度的方向挑战,否则只会让学生感到问题情境设计得太难,不知从何做起,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学进去,讲出来”的课改背景下,设计一连串问题情境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问题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获得学习的快乐。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吃透教材,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和规律,努力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积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达到优化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生物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2]新编生物学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