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文件中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来源 :办公室业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ai8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简文件是中央《八项规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严控文件规格数量篇幅的同时,努力提升文件质量也是精简的应有含义。虽然各地在精简文件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常见问题亟待解决改进。
  一、常见问题及分析
  一是文件绝对数量大。通过长期的努力,各地文件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相对来说绝对数量依然很大。表面上看是文件制发过多过滥,其实是思维观念、执政方式和领导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一些单位和领导干部习惯于靠发文推动工作,以文件落实文件,而忽视其他履职尽责、推进工作的方法手段,甚至有时发文就是为了当做成绩应付上级考核,做责任追究的“护身符”,相反对如何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思考不够、研究不深,发发文、做做样子,并不去认真抓落实。一项工作每年重复发文、上行下效惯性发文较为常见;上级文件已经发至下级,有的部门还照抄照转拟发党委、政府文件;电子政务推进步伐缓慢,文件交换主要靠印制纸质文件为主等,这些都是重要原因。
  二是文件篇幅相对长。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各地都出台了相关的文件篇幅限制措施。但具体工作中,个别文件阐述重要性、发表一般性议论、“穿靴戴帽”、照抄照转上级文件内容的问题较为突出,文件追求大而全,而结合自身实际的具体创新举措等短实新内容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发现不了问题,也回答不了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只是坐在办公室里从电脑上、上级文件中东拼西凑出空洞无物的所谓“华丽文章”。
  三是文件规格偏高。突出的表现是党政联合行文总量依然偏多。一些属于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或属于部门、系统的一般性、阶段性工作安排部署,或对上级文件的贯彻,以本部门本单位本系统的名义行文即可,却积极谋求以党委、政府名义超规格行文。甚至有的部门开会布置工作,也要谋求党委、政府办公厅(室)为其发会议通知。主要原因是,有的认为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部署工作就要由党委行文,致使一些纯政府行为的工作造成党政不分、党委包揽一切;有的认为部门工作由党委、政府发文来推动,才能体现其工作重要,体现其部门有力度,体现其领导有能力;一些上级业务部门专项考核的指标把当地党委、政府对某项工作的发文数量也包含在内,上报其业务工作的材料也要以党委、政府名义行文。这些都致使部门争相要求党委、政府就本部门职责内的工作发文,不仅弱化了部门职能,自身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还造成党委、政府事无巨细、越俎代庖。
  四是公文运转程序不畅。现实中有的起草部门不经过党委、政府办公厅(室)审核,直接将公文报送领导审签,造成公文倒流,使一些不应以党委、政府或其办公厅(室)名义下发的文件,因领导已签发而很难改变。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对党委、政府会议审议的重要拟发公文,应进行前置审核。但实际中,多数重要拟发公文事先并不先经党委或政府办公厅(室)公文审核部门审核把关,而是直接上会审议,造成一些拟发公文带“病”上会,甚至于经过会议审议通过,给工作带来极大被动。
  五是代拟稿水平不高。一些代拟稿存在着调查研究不深入、征求相关职能部门意见不充分、对上级文件精神把握不准确、词语表述不规范、公文格式不符合要求、东拼西凑照抄照搬多、提出切实可行符合具体实际的政策措施少,等等,公文的严肃性、规范性程度低,指导性、可操作性不强。还有的文件起草部门工作主动性、预见性不强,起草公文往往“临时抱佛脚”,酝酿、讨论、起草、修改等各个环节都不充分,甚至滞后于工作开展,直接影响着公文质量水平。2012年《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出台后,党政公文格式实现统一。不少代拟稿起草部门仍然沿用旧的公文格式,不严格遵守甚至不知道相关公文格式要求,突出反映了相关部门工作的不认真、不细致、不严肃,制约了公文的质量水平。
  六是审核把关存在困难。俗话说:“慢工出细活”。但公文运转到审核环节,一些部门和领导则不给审核充足的时间,甚至有时连必要的时间都不能保证。很多公文起草过程有充分的时间,但到审核环节最常听到的就是希望或要求“马上发”。甚至有的部门明天上午开会要会场上发,今天下午才把拟发文件拿到公文审核部门进行审核发文,更有甚者,同时拿来几个文件进行审核,现实中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文件要求过急导致最后审核纠错的关口职能大大降低,更容易出现错误和瑕疵。分析来看,完全是认为审核工作可有可无,审核也就是“做做样子、走走程序、定个文号”等不正确思想认识导致。
  二、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提高认识程度,转变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方式,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加大公文审核工作力度,是精简文件的必然选择。
  一是领导干部带头抓。精文工作抓得好不好,领导带头是关键。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级领导干部应站在执政为民的高度,带头克服形式主义,转作风、改文风,慎重审批和严格控制分管部门和系统拟发文件,着力改变过多依靠发文、眼睛盯着上级机关发文来推动工作的思维定势,积极提高领导工作能力水平。从党委办公厅(室)自身看,大力支持公文审核机构在职权范围内自主有序工作,重视其提出的精简文件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其顶住相关方面的压力,不将就着发、不网开一面、不下不为例,为公文审核工作的顺利开展当好后盾、创造条件。
  二是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制度。应加强文件制发的计划性、严肃性,减少文件制发的盲目性、随意性,依靠制度约束加强管控。实行年度计划与阶段性调控相结合的总量计划审批管理。各地各部门拟以党委、政府及其办公厅(室)名义制发文件的,每年年底前提出下一年度的计划建议,分别报党委、政府审议批准。年度计划执行中确需调整增加的,由相关部门分别向党委、政府提交书面请示和依据,报经主要领导审批确定。各部门对拟以本部门名义发文的,也应制定年度计划,由部门办公室汇总后,经部门班子会议审议批准后执行。但在现实工作中,有的部门工作缺乏主动性、计划性,发文计划报不上来,一些没有列入年度发文计划的文件,因为工作的需要和领导的要求,不得不突破制度规定给予发文,导致计划管理不能严格实施。因此需要在更高层面上进行顶层设计,严格制度执行,顶住压力,不开没有必要的“口子”。
  三是规范拟发公文签发制度。应形成规范的制度,除紧急重大事项和领导同志直接交办的事项外,拟发文件不得绕开公文审核部门,越级直接报送领导同志个人,严禁“倒流”签发公文。代党委、政府起草的拟发公文,起草部门应至少提前一定时间(如3个工作日)报党委、政府办公厅(室)公文法规审核机构审核。拟发文起草单位、办公厅(室)文秘机构不得将未经审核把关的拟发公文直接报送党委、政府领导同志签批发文;领导同志对未经办公厅(室)审核把关的拟发公文不直接签批发文,应将来文退报件单位按公文审核程序报送,或签批由办公厅(室)公文审核部门先行审核把关。
  四是实行文件前置审核制度。党委、政府会议审议的重要拟发公文,应坚持进行前置审核。起草单位至少应在会议审议前一定时间(如10个工作日),将代拟公文送办公厅(室)公文法规审核机构初审,由其提出提交审议或修改或暂缓审议等初审建议,形成前置审核报告,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按程序办理。未经前置审核的拟发公文,一律不准提交党委、政府会议审议。
  五是严格控制文件规格数量。应从严控制以党委、政府及其办公厅(室)名义发文。能以党委、政府办公厅(室)名义行文的,不以党委、政府名义行文。能由部门行文的,不以党委或政府及其办公厅(室)行文。能由政府及其办公厅(室)行文的,不以党委、政府及其办公厅(室)联合行文。法律法规、党内法规、规章已作出明确规定的,现行文件规定仍然适用的,贯彻上级文件精神没有新的落实举措的,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通过当面协商、电话沟通或者其他信息化手段能够解决的,上级文件已经发至下级的,文件已在媒体公开发布的,都不应再行文。把文件篇幅控制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有关字数要求以内,加大向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公文起草部门宣传力度,让其知晓相关规定要求,定期对公文审核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加快党委、政府系统公务内网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实行公文在线起草、网络审核和传输,实现无纸化办公,降低成本提高效能。
  六是创新机制严格考核。完善公文工作考核机制,加强对各级各部门精简文件和文件制发情况的考核,对相关工作作出具体量化考核安排,逐步建立起具有适用性、可操作性的考核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有关结果予以通报。
  (作者单位:中共秦皇岛市委办公厅)
其他文献
科技与经济“两层皮”问题长期困扰中国。从人才视角出发,以中部地区的湖北省为例,分析人才优势未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人才是将科技资源与经济市场结合起来的关
通过对基层医院档案现状的分析,阐述了档案开发与利用必要性和意义,介绍了在开发利用档案时应遵循的原则和途径,使档案的隐性价值转变为显现价值,从而提高档案工作在医院现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工作的特点不断发生变化,进而对档案管理者的素质要求亦越来也高。本文从档案工作者需具备的素质、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的紧迫性及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的途
在当今的互联网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众获取各种信息资源的社会公益性服务机构,在政府信息公开化服务工作中被赋予了其他服务机构难以取代的重要地位。公共图书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