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手持书卷,身着儒服,顶盘发髻,一尊古人的塑像如同神仙般端坐在刻画粗犷的石头上,长衫里露出左脚,布鞋边花草茵茵,流泉绕着默立的老树跌宕……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郭居敬的形象。郭居敬是元代大田的广平人,他编撰的《二十四孝》和著作《百香诗》,在有生之年就已经闻名海外。譬如在1338年,日本出现了改编的《二十四孝》书;高丽稍后编纂《孝行录》,前章也是《二十四孝》。鲁迅在《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里这样描述:“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
友爱兄弟,敬养父母,和睦邻里,这些就是人们所说的孝道。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郭居敬侍奉父母终生隐居于乡村,在塾堂里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白石为床,青松为盖,著书立说,与世无争。《闽书》把他和理学大师李侗缉在一起,称其为“韦布”。郭居敬是福建一张亮丽的历史名片,也是一位影响世界的文化人物。
“性至孝,事亲左右,承顺得其欢心。既没,哀有过而与礼称。”为了普及孝道,郭居敬在当塾师期间,又“尝摭虞舜而下二十又四人孝行之概,序而诗之。名《二十四孝诗》,用训童蒙”。作为儿童的启蒙读物,郭居敬依据时代需求,在前朝已有的孝典基础上,择取了虞舜、汉文帝、董永、黄庭坚等24人孝行事迹选编成书。孝典以诗歌导读,在梗概上配画,文字精练短小,每则仅五六十字。所选的人物有帝王将相、士子平民,年龄分老、中、青及少年,代表性广泛,为各式各样的人树立起学习榜样。
郭居敬在讲述舜的继母和生父百般虐待他,但舜却始终心怀孝顺的故事前,配了自己写的绝句“队队耕春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做题引,让读者提前有个概念。当他看到盲人靠行乞艰难度日,又把孝典编成民歌教唱,让残疾人获得社会救济,同时使孝文化在挨家挨户的宣传中得到弘扬。
二
“第一孝顺虞舜帝,早年丧母命归西。父亲顽强继母嚣,历山耕田度苦劳。大象耕耙鸟耘草,五谷丰登满仓廒。修仓放火太白救,修井投石土地神。千害万害害不死,四海神祇救伊身。竭力尽孝无怨恨,尧以二女配舜君。位登大宝帝尧让,天下太平舜哥天。以孝治家家兴盛,以孝治国万万年。第二孝顺汉文帝,高祖三子刘桓身。为君不忘八天柱,仁孝侍母身不离。目不交睫不解带,母病三载尝药亲。贵为人君行孝顺,感动文武士庶人。父慈子孝友弟恭,男女老幼祝南无。贤良自有人人敬,后代兒孙照样行。孝者为人之根本,孝之一字冠五经。蓼莪经诗不绝诵,生祀以礼冠圣朝……”
——在村口供奉郭居敬塑像的旧学馆“明教堂”墙壁上,展示了郭晋钫老人收藏的祖传唱本,内容的第一段为过渡词,其余分别是24个独立的孝典故事。
艺人林乃龙这些天在广平洋访亲寻友,他在两位老者的帮助下,往客厅左侧的墙上挂起了“目怜栱”画图,然后点燃香蜡,一番虔诚礼拜之后,亮开嗓子用方言开始说唱了起来。他舞着盲杖娓娓诉说:“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立乾坤。神农皇帝尝百草,轩辕黄帝始衣巾。伏羲皇帝书八卦,女娲仙女补天星。唐尧皇帝称圣主,虞朝以下说详情……”说唱的韵律抑扬顿挫,动情处音量乍高,喜怒哀乐的表情流露无余。堂下,被感染的听众纷纷抹泪。
在县内其他的地方,道场上还流传着翻版的《二十四孝歌》。有生育过的女子过世,道士超度时必演类似于“目莲救母”的节目。主事者在供桌下摆好十多块瓷碗,四方插满神佛画像。两道士领着家属围住供桌摇铃转圈,并且一唱一和,代表着亡灵在前往地府的路上,与阻拦的守将诉说为母者艰辛,从而感化神和人开门令其通行。锡杖不时将碗击碎,意为四方关城逐个放行。这样的表演一代传给一代,引领着人们去行孝和思考,取到了良好的警示教育作用。
三
“蜂蝶纷纷过短墙,千枝万蕊占年芳。仙花自与凡花别,流出武陵春水香。”
在“明教堂”里吟咏郭居敬的诗,600年前广平洋桃花盛开的生动景象,就像一幅画般在我的眼前徐徐展开。这画里群山环绕,鹅黄嫩绿的庄稼铺满了狭长的洋面;画外,慧林洞和白鹤洞考古发掘出了4万年前的动物牙齿化石,明宗室新建王带着大臣流寓到了村中。
广平史称四十五都,毗邻尤溪和沙县,是当时延平路尤溪县的旧地。因延平、漳州和泉州三府的尤溪、永安、漳平、德化四县边沿地“依山险阻,民众聚为盗”,朝廷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新置大田县。受郭居敬和朱熹的影响,乡人自古守孝重教,历代均有孝子被政府旌表。
这位郭居敬还是一生博学好吟咏的诗人,史料说他诗文不尚富丽,与仲凡、仲实俱以诗名。他的著作《百香诗》被明正统年间的《文渊阁书目》收录。在今日的日本京都龙谷大学图书馆里,保存有《新编郭居敬百香诗选》抄本孤本。
《百香诗》为百首七言咏物绝句,诗末押“香” 字韵,写的都是四时风物和广平洋的乡村生活。他写茶:“东风买勇武夷乡,抽出先春第一枪。战退眠魔无避处,瓦瓯汹涌雪涛香。”他写莲花联系起朱熹:“源头活水满方塘,净植亭亭异众芳。世上已无周茂叔,不知今日为谁香。”
广平民间自古产家酿红酒,郭居敬的笔下是“江头杜老典衣醉,垆畔吴姬唤客尝。拍拍满怀春意足,真珠红滴小槽香”,但是,“高山影里希音远,流水声中古调长。可惜世无钟子期,焦桐空带爨烟香。”在琴里诗中,乡村风景虽常如桃花般美艳,自己却只能独对棋盘哀叹:“柳荫深深日正长,不知谁向静中忙。几回落于晴窗午,吟梦惊回春草香。”理想再好,乡居终究是“寂历蓬门春日长,奉姑辛苦事蚕桑。自甘镜里冰霜影,不带人间脂粉香”,“一年生计一春忙,男力锄禾女采桑。粒粒盘中云子白,丝丝机上雪纨香。”
诗集的最后面附了《题百香诗稿》三首,作者为同时代河南孝友蔡文卿、福建兴化路知事卢可及、长乐人承事郎福州路侯官县尹黄文仲。
如果我的猜测没有出错,与他同名的诗人“仲实”,应是元朝名臣山西平定人吕思诚(1293-1357)。吕诗旷达自信,风格和郭居敬相仿,写的也都是日常生活之事,如:“典却青衫供早厨,老妻何为意踌躇。瓶中有醋堪浇菜,囊底无钱莫买鱼。不敢妄为些子事,只缘多读数行书。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文采斐然,情趣跃然纸上。 四
从“明教堂”起步往东走,出油岭大山缺口经过西溪口,可到达尤溪县城;往西走,爬上龙宫山到大洛抵沙县,直通南平。两处路程相当,都在100华里左右,陆路赶往当时的“府城”甚至比去县城还省一个时辰。
宋廷南移到福建邻省浙江临安后,地处闽北的延平群英荟萃,出现了词人柳永、抗金英雄李纲、理学大师游酢等。全国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的建阳,麻沙版书籍风行全国,并且远及日本和朝鲜。
孝道经典是旧时儿童入学的必修课.“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大儒朱熹在尤溪县城溪南馆的家塾里,7岁就学完了父亲教授的《孝经》。元朝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实行儒家政教思想和制度,郭居敬因孝和诗的成就影响大,加上家乡广平洋离闽北的府城及京都临安相距不远,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他,很快就进入了政治家的视线,所撰《全相二十四孝诗选》迎合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迅即得到大力推行。
但是,元朝是个充满杀戮的朝代,游牧民族的铁蹄遍踏欧亚大陆,生活在南方的汉人地位低下,所有的读书人都曾因取消科举失去了报国之门。《闽书》在《英旧志》里却提到,当时虞集和欧阳玄“诸公欲荐于朝”,郭居敬“牢让不起”。面对残酷现实,郭居敬拒绝为官独善其身,表现出了一个传统士子应有的民族气节。他“因喻子弟曰:昔周公有戎狄之膺,孔子严夷夏之防。吾既不能挽江河以洗腥膻,奈何受其富贵哉”。
举荐者虞集是元代著名的学者和诗人,官至江西行省参知政事,诗文多宣扬儒家传统,倡导理学。欧阳玄《元史》称他“两为祭酒,六入翰林”,在1314年恢复科举取士后,赐进士出身,任福建廉访使。二人都是当朝上层人物,郭居敬得到他们的器重自然非同一般。當然,作为孝子的郭居敬,也不排除他当时要侍奉父母,不愿意离开需要照顾的老人。
刀剑可以征服世界,也能破坏社会秩序,但中华文化的强大并没有被湮灭。郭居敬在资讯不畅和传播手段少、活动空间闭塞的情况下,用《二十四孝》和《百香诗》融合的八闽与中原正统文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给各国人民送去了坚强的精神食粮。他用传播文化来做抗争,于是在明朝建国的第一个年头里,官方就出版了由他编撰的《全相二十四孝诗选》。
五
广平洋周边的抗元形势剧烈,苏十万在德化倾尽家资募兵勤王;文天祥临危受命在南剑州(即后来的延平路)设立闽都督府,率诸路军马抵抗元兵入侵。战争的破坏以及行政区划的变更,使郭居敬这位头角峥嵘的先贤,被埋没在了史籍里,后人只知其字仪祖,大致生活在元朝中后期。
山西省著名考古学家张颔说:“郭居敬死于至正十四年(1354年),当时欧阳玄举荐郭居敬为官,郭辞不就,郭为当时名孝子。”中国赵树理研究会的会长董大中以郭居敬享年60至70岁估算,认为郭出生在公元1284年至1294年之间。有一点可以肯定,郭居敬生活在1348年前,因为这年是举荐者的虞集卒年。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延平府志》在郭居敬条目下写了“今隶大田”四字。抚州通判、大田“三峰才子”之一的广平人郭奇逢,在两年后题写族谱序时推断:“邑县志孝子郭居敬为尤小村人,然堆洋叶洪公谓曾得居敬所著《百香诗》官本自署为广平人,洪宿耆非妄语者,殆考村讹为小村与,否则小村之郭自予宗而徙居于彼也。”叶洪公得过官版的《百香诗》,郭居敬在书中自署为广平人,这位郭家后人认为尤溪“小村”是“考村”的方言口误,因为广平洋内缺水,历史上曾经叫过“烤村”。或者,小村之郭是从广平迁去的。
傍晚时分,一阵暴雨突如其来,豆大的雨点像珍珠掉入玉盘一样,在“明教堂”的屋顶“叮咚”作响,声如琴瑟,撩拨心灵。我站在用紫砂泥堆起的塑像前,面对藏在孝典背后的先贤,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历史有时就是一幕喜剧,多少辛劳的人,最终要消失在自己书写的文字里。但那,已经不是最重要了,文化的力量会像这雨点一样,去滋养众生。
公元1354年五月,郭子兴在濠州起兵,朱元璋任总管,率军攻打元兵,义军首领张士诚也兴兵扬州城;1356年,撤福建路成立福建省;12年后,元朝的统治者退出了中原。
但郭居敬的《二十四孝》和《百香诗》,有幸存留下来。
责任编辑 林芝
手持书卷,身着儒服,顶盘发髻,一尊古人的塑像如同神仙般端坐在刻画粗犷的石头上,长衫里露出左脚,布鞋边花草茵茵,流泉绕着默立的老树跌宕……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郭居敬的形象。郭居敬是元代大田的广平人,他编撰的《二十四孝》和著作《百香诗》,在有生之年就已经闻名海外。譬如在1338年,日本出现了改编的《二十四孝》书;高丽稍后编纂《孝行录》,前章也是《二十四孝》。鲁迅在《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里这样描述:“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
友爱兄弟,敬养父母,和睦邻里,这些就是人们所说的孝道。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郭居敬侍奉父母终生隐居于乡村,在塾堂里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白石为床,青松为盖,著书立说,与世无争。《闽书》把他和理学大师李侗缉在一起,称其为“韦布”。郭居敬是福建一张亮丽的历史名片,也是一位影响世界的文化人物。
“性至孝,事亲左右,承顺得其欢心。既没,哀有过而与礼称。”为了普及孝道,郭居敬在当塾师期间,又“尝摭虞舜而下二十又四人孝行之概,序而诗之。名《二十四孝诗》,用训童蒙”。作为儿童的启蒙读物,郭居敬依据时代需求,在前朝已有的孝典基础上,择取了虞舜、汉文帝、董永、黄庭坚等24人孝行事迹选编成书。孝典以诗歌导读,在梗概上配画,文字精练短小,每则仅五六十字。所选的人物有帝王将相、士子平民,年龄分老、中、青及少年,代表性广泛,为各式各样的人树立起学习榜样。
郭居敬在讲述舜的继母和生父百般虐待他,但舜却始终心怀孝顺的故事前,配了自己写的绝句“队队耕春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做题引,让读者提前有个概念。当他看到盲人靠行乞艰难度日,又把孝典编成民歌教唱,让残疾人获得社会救济,同时使孝文化在挨家挨户的宣传中得到弘扬。
二
“第一孝顺虞舜帝,早年丧母命归西。父亲顽强继母嚣,历山耕田度苦劳。大象耕耙鸟耘草,五谷丰登满仓廒。修仓放火太白救,修井投石土地神。千害万害害不死,四海神祇救伊身。竭力尽孝无怨恨,尧以二女配舜君。位登大宝帝尧让,天下太平舜哥天。以孝治家家兴盛,以孝治国万万年。第二孝顺汉文帝,高祖三子刘桓身。为君不忘八天柱,仁孝侍母身不离。目不交睫不解带,母病三载尝药亲。贵为人君行孝顺,感动文武士庶人。父慈子孝友弟恭,男女老幼祝南无。贤良自有人人敬,后代兒孙照样行。孝者为人之根本,孝之一字冠五经。蓼莪经诗不绝诵,生祀以礼冠圣朝……”
——在村口供奉郭居敬塑像的旧学馆“明教堂”墙壁上,展示了郭晋钫老人收藏的祖传唱本,内容的第一段为过渡词,其余分别是24个独立的孝典故事。
艺人林乃龙这些天在广平洋访亲寻友,他在两位老者的帮助下,往客厅左侧的墙上挂起了“目怜栱”画图,然后点燃香蜡,一番虔诚礼拜之后,亮开嗓子用方言开始说唱了起来。他舞着盲杖娓娓诉说:“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立乾坤。神农皇帝尝百草,轩辕黄帝始衣巾。伏羲皇帝书八卦,女娲仙女补天星。唐尧皇帝称圣主,虞朝以下说详情……”说唱的韵律抑扬顿挫,动情处音量乍高,喜怒哀乐的表情流露无余。堂下,被感染的听众纷纷抹泪。
在县内其他的地方,道场上还流传着翻版的《二十四孝歌》。有生育过的女子过世,道士超度时必演类似于“目莲救母”的节目。主事者在供桌下摆好十多块瓷碗,四方插满神佛画像。两道士领着家属围住供桌摇铃转圈,并且一唱一和,代表着亡灵在前往地府的路上,与阻拦的守将诉说为母者艰辛,从而感化神和人开门令其通行。锡杖不时将碗击碎,意为四方关城逐个放行。这样的表演一代传给一代,引领着人们去行孝和思考,取到了良好的警示教育作用。
三
“蜂蝶纷纷过短墙,千枝万蕊占年芳。仙花自与凡花别,流出武陵春水香。”
在“明教堂”里吟咏郭居敬的诗,600年前广平洋桃花盛开的生动景象,就像一幅画般在我的眼前徐徐展开。这画里群山环绕,鹅黄嫩绿的庄稼铺满了狭长的洋面;画外,慧林洞和白鹤洞考古发掘出了4万年前的动物牙齿化石,明宗室新建王带着大臣流寓到了村中。
广平史称四十五都,毗邻尤溪和沙县,是当时延平路尤溪县的旧地。因延平、漳州和泉州三府的尤溪、永安、漳平、德化四县边沿地“依山险阻,民众聚为盗”,朝廷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新置大田县。受郭居敬和朱熹的影响,乡人自古守孝重教,历代均有孝子被政府旌表。
这位郭居敬还是一生博学好吟咏的诗人,史料说他诗文不尚富丽,与仲凡、仲实俱以诗名。他的著作《百香诗》被明正统年间的《文渊阁书目》收录。在今日的日本京都龙谷大学图书馆里,保存有《新编郭居敬百香诗选》抄本孤本。
《百香诗》为百首七言咏物绝句,诗末押“香” 字韵,写的都是四时风物和广平洋的乡村生活。他写茶:“东风买勇武夷乡,抽出先春第一枪。战退眠魔无避处,瓦瓯汹涌雪涛香。”他写莲花联系起朱熹:“源头活水满方塘,净植亭亭异众芳。世上已无周茂叔,不知今日为谁香。”
广平民间自古产家酿红酒,郭居敬的笔下是“江头杜老典衣醉,垆畔吴姬唤客尝。拍拍满怀春意足,真珠红滴小槽香”,但是,“高山影里希音远,流水声中古调长。可惜世无钟子期,焦桐空带爨烟香。”在琴里诗中,乡村风景虽常如桃花般美艳,自己却只能独对棋盘哀叹:“柳荫深深日正长,不知谁向静中忙。几回落于晴窗午,吟梦惊回春草香。”理想再好,乡居终究是“寂历蓬门春日长,奉姑辛苦事蚕桑。自甘镜里冰霜影,不带人间脂粉香”,“一年生计一春忙,男力锄禾女采桑。粒粒盘中云子白,丝丝机上雪纨香。”
诗集的最后面附了《题百香诗稿》三首,作者为同时代河南孝友蔡文卿、福建兴化路知事卢可及、长乐人承事郎福州路侯官县尹黄文仲。
如果我的猜测没有出错,与他同名的诗人“仲实”,应是元朝名臣山西平定人吕思诚(1293-1357)。吕诗旷达自信,风格和郭居敬相仿,写的也都是日常生活之事,如:“典却青衫供早厨,老妻何为意踌躇。瓶中有醋堪浇菜,囊底无钱莫买鱼。不敢妄为些子事,只缘多读数行书。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文采斐然,情趣跃然纸上。 四
从“明教堂”起步往东走,出油岭大山缺口经过西溪口,可到达尤溪县城;往西走,爬上龙宫山到大洛抵沙县,直通南平。两处路程相当,都在100华里左右,陆路赶往当时的“府城”甚至比去县城还省一个时辰。
宋廷南移到福建邻省浙江临安后,地处闽北的延平群英荟萃,出现了词人柳永、抗金英雄李纲、理学大师游酢等。全国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的建阳,麻沙版书籍风行全国,并且远及日本和朝鲜。
孝道经典是旧时儿童入学的必修课.“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大儒朱熹在尤溪县城溪南馆的家塾里,7岁就学完了父亲教授的《孝经》。元朝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实行儒家政教思想和制度,郭居敬因孝和诗的成就影响大,加上家乡广平洋离闽北的府城及京都临安相距不远,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他,很快就进入了政治家的视线,所撰《全相二十四孝诗选》迎合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迅即得到大力推行。
但是,元朝是个充满杀戮的朝代,游牧民族的铁蹄遍踏欧亚大陆,生活在南方的汉人地位低下,所有的读书人都曾因取消科举失去了报国之门。《闽书》在《英旧志》里却提到,当时虞集和欧阳玄“诸公欲荐于朝”,郭居敬“牢让不起”。面对残酷现实,郭居敬拒绝为官独善其身,表现出了一个传统士子应有的民族气节。他“因喻子弟曰:昔周公有戎狄之膺,孔子严夷夏之防。吾既不能挽江河以洗腥膻,奈何受其富贵哉”。
举荐者虞集是元代著名的学者和诗人,官至江西行省参知政事,诗文多宣扬儒家传统,倡导理学。欧阳玄《元史》称他“两为祭酒,六入翰林”,在1314年恢复科举取士后,赐进士出身,任福建廉访使。二人都是当朝上层人物,郭居敬得到他们的器重自然非同一般。當然,作为孝子的郭居敬,也不排除他当时要侍奉父母,不愿意离开需要照顾的老人。
刀剑可以征服世界,也能破坏社会秩序,但中华文化的强大并没有被湮灭。郭居敬在资讯不畅和传播手段少、活动空间闭塞的情况下,用《二十四孝》和《百香诗》融合的八闽与中原正统文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给各国人民送去了坚强的精神食粮。他用传播文化来做抗争,于是在明朝建国的第一个年头里,官方就出版了由他编撰的《全相二十四孝诗选》。
五
广平洋周边的抗元形势剧烈,苏十万在德化倾尽家资募兵勤王;文天祥临危受命在南剑州(即后来的延平路)设立闽都督府,率诸路军马抵抗元兵入侵。战争的破坏以及行政区划的变更,使郭居敬这位头角峥嵘的先贤,被埋没在了史籍里,后人只知其字仪祖,大致生活在元朝中后期。
山西省著名考古学家张颔说:“郭居敬死于至正十四年(1354年),当时欧阳玄举荐郭居敬为官,郭辞不就,郭为当时名孝子。”中国赵树理研究会的会长董大中以郭居敬享年60至70岁估算,认为郭出生在公元1284年至1294年之间。有一点可以肯定,郭居敬生活在1348年前,因为这年是举荐者的虞集卒年。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延平府志》在郭居敬条目下写了“今隶大田”四字。抚州通判、大田“三峰才子”之一的广平人郭奇逢,在两年后题写族谱序时推断:“邑县志孝子郭居敬为尤小村人,然堆洋叶洪公谓曾得居敬所著《百香诗》官本自署为广平人,洪宿耆非妄语者,殆考村讹为小村与,否则小村之郭自予宗而徙居于彼也。”叶洪公得过官版的《百香诗》,郭居敬在书中自署为广平人,这位郭家后人认为尤溪“小村”是“考村”的方言口误,因为广平洋内缺水,历史上曾经叫过“烤村”。或者,小村之郭是从广平迁去的。
傍晚时分,一阵暴雨突如其来,豆大的雨点像珍珠掉入玉盘一样,在“明教堂”的屋顶“叮咚”作响,声如琴瑟,撩拨心灵。我站在用紫砂泥堆起的塑像前,面对藏在孝典背后的先贤,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历史有时就是一幕喜剧,多少辛劳的人,最终要消失在自己书写的文字里。但那,已经不是最重要了,文化的力量会像这雨点一样,去滋养众生。
公元1354年五月,郭子兴在濠州起兵,朱元璋任总管,率军攻打元兵,义军首领张士诚也兴兵扬州城;1356年,撤福建路成立福建省;12年后,元朝的统治者退出了中原。
但郭居敬的《二十四孝》和《百香诗》,有幸存留下来。
责任编辑 林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