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著名教育专家罗伯特·M·加涅认为,学生在有能力从事探究即展示科学家的能力之前,必须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化学实验就是进行科学探究很好的载体,例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是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部分中较为典型的一个实验.笔者在复习课中以教师的精心教学设计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更主要的是充分利用这一实验,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创设情境,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可是在实际的探究中,我发现学生主动发现并提出科学性的
问题是比较困难的,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后发现问题;或者创设一定的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产生问题.具体的操作步骤:设置情境→分析情境体现的内在规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先用氨气、酚酞、蒸馏水演示喷泉实验(如图1),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讨论1:
(1)喷泉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压强差,有哪些方法可以形成压强差?
(2)喷泉实验中烧瓶中的气体可能是什么?烧杯中液体可能是什么?
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师生共同总结出形成压强差的方法:
方法1:保持一端的压强不变,增大另一端的压强,产生压强差,从而形成喷泉.
方法2:保持一端的压强不变,减小另一端的压强,产生压强差,从而形成喷泉.
气体与液体的组成可能有①NH3、HCl、SO2、NO2和水 ②CO2、SO2、SO3、HCl和NaOH溶液 ③NH3和稀盐酸、稀硫酸
讨论2:
气体与液体的组成中有CO2和NaOH溶液,显然是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导致烧瓶内压强减小,那还有什么其他的装置也能通过形成压强差,体现它们发生了反应?
二、设计方案,培养科学设计实验的能力
学生或画图、或口述,主要设计出以下实验装置,变“看不见”为“看得见”.
一、创设情境,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可是在实际的探究中,我发现学生主动发现并提出科学性的
问题是比较困难的,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后发现问题;或者创设一定的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产生问题.具体的操作步骤:设置情境→分析情境体现的内在规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先用氨气、酚酞、蒸馏水演示喷泉实验(如图1),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讨论1:
(1)喷泉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压强差,有哪些方法可以形成压强差?
(2)喷泉实验中烧瓶中的气体可能是什么?烧杯中液体可能是什么?
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师生共同总结出形成压强差的方法:
方法1:保持一端的压强不变,增大另一端的压强,产生压强差,从而形成喷泉.
方法2:保持一端的压强不变,减小另一端的压强,产生压强差,从而形成喷泉.
气体与液体的组成可能有①NH3、HCl、SO2、NO2和水 ②CO2、SO2、SO3、HCl和NaOH溶液 ③NH3和稀盐酸、稀硫酸
讨论2:
气体与液体的组成中有CO2和NaOH溶液,显然是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导致烧瓶内压强减小,那还有什么其他的装置也能通过形成压强差,体现它们发生了反应?
二、设计方案,培养科学设计实验的能力
学生或画图、或口述,主要设计出以下实验装置,变“看不见”为“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