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生态学专业课程教学的角度,对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策略在于: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角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教师自身的不断充实和学习来带动学生的研究型学习;优化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完善教学政策和制度,为该教学方法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 生态学 教学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需求越来越高,社会对生态学专业学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何才能够使生态学专业学生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研究性教学方法是一种以来自实践的真实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近年来这一教学方法受到高度重视,正在全国高校逐步推广实施。本文就生态学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研究性教学方法的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角色
生态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教育理念和教学角色的转变主要是指教学目标、教学关系以及师生关系的重新确定和定位。利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是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研究性教学方法在生态学专业课程的应用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老师,他是研究性教学从个体向团队合作方向发展的基础环节。所以,老师应该改变原来教学中的角色,努力成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引导者和培养者,逐步使自己由教育者向学习者和创造者方向转变,这样学生才能够从原来被动的接受知识,逐步转变为学习的主导者,进一步朝着知识的探索者、思考者和实践者方向发展。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研究性教学方法在生态学课程教学中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因素是教师队伍。在以往的课题教学中,老师往往注重书本中各知识点的讲解,但是研究性教学方法更注重将各种知识点转换成为一些案例,并通过集成案例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种理论和知识体系,而且要与学科当前的前沿研究相结合。所以说,研究型教师队伍是区别传统教学模式和研究型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教师队伍首先应该参与到各种相关的生态学研究课题中去,从而使教师队伍不断紧跟相关知识领域的前沿,通过自身的不断充实和学习来带动学生的研究型学习。
三、优化教学内容和知识点
研究型教学方法的实施是相关知识和理论不断创新的一个过程。所以,老师在进行生态学专业课程教学时,除了要讲授基本的理论和知识,还应该将生态学相关的最新理论和成果带到课堂中来,使学生不断进行讨论和质疑,帮助学生养成一种质疑问题和批判的精神,进而逐步实现学生新思维、新观点的形成。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老师必须时刻站在生态学研究领域的最前沿,引导学生不断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时刻保持在实践生产的第一线,使学生对生产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并积极进行相关的调查和研究,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科研和实践类的教学,尽量增加一些与课程内容和实际问题紧密联系的设计、创新类实验,努力增加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机会。
四、完善教学政策和制度
研究性教学方法在生态学课程中的应用,也对教学的各种管理、政策以及制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这些方面更加科学、灵活、合理和多元化。
1. 逐步建立教师专业发展与授课相匹配的制度。当前很多学校存在教师授课内容与自身专业发展方向不匹配的现象。有的老师由于工作原因或经济需要,授课内容与自身的专业发展不一致,一些教师的授课内容甚至经常发生变动,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直接影响了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实施,因此,需要逐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授课相匹配的制度。
2. 建立与研究性教学方法相适应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应该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整体课程质量为核心。着重对教师就课堂教学中的态度、组织、表达、互动、气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考量,对课堂教学中的科研内容进行考察,如教师是否引入生态学相关前沿知识、是否包含自己相关科研内容等。
3. 改变传统的学生学习成绩考评制度。改变以闭卷考试作为唯一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做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平时的各项教学研究过程考核。鼓励课程教师和教学团队以多样化的创新形式进行全过程考核。
4. 建立教师教学和科研均衡发展激励制度。当前普遍存在着重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这种倾向背离了研究型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严重地影响了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和推广,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与研究型教育教学改革相适应的激励制度。
总之,要想使研究性教学方法在生态学课程教学中得到良好的运用,除了上述这些外,还有很多需要注意和完善的地方,还需要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光军, 田大伦, 闫文德, 朱凡. 生态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學报(社会科学版), 2009,3(1).
[2]吴永波. 农林院校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林业教育,2010,28(2).
[3]夏锦文. 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 中国大学教学,2009(12).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 生态学 教学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需求越来越高,社会对生态学专业学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何才能够使生态学专业学生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研究性教学方法是一种以来自实践的真实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近年来这一教学方法受到高度重视,正在全国高校逐步推广实施。本文就生态学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研究性教学方法的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角色
生态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教育理念和教学角色的转变主要是指教学目标、教学关系以及师生关系的重新确定和定位。利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是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研究性教学方法在生态学专业课程的应用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老师,他是研究性教学从个体向团队合作方向发展的基础环节。所以,老师应该改变原来教学中的角色,努力成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引导者和培养者,逐步使自己由教育者向学习者和创造者方向转变,这样学生才能够从原来被动的接受知识,逐步转变为学习的主导者,进一步朝着知识的探索者、思考者和实践者方向发展。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研究性教学方法在生态学课程教学中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因素是教师队伍。在以往的课题教学中,老师往往注重书本中各知识点的讲解,但是研究性教学方法更注重将各种知识点转换成为一些案例,并通过集成案例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种理论和知识体系,而且要与学科当前的前沿研究相结合。所以说,研究型教师队伍是区别传统教学模式和研究型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教师队伍首先应该参与到各种相关的生态学研究课题中去,从而使教师队伍不断紧跟相关知识领域的前沿,通过自身的不断充实和学习来带动学生的研究型学习。
三、优化教学内容和知识点
研究型教学方法的实施是相关知识和理论不断创新的一个过程。所以,老师在进行生态学专业课程教学时,除了要讲授基本的理论和知识,还应该将生态学相关的最新理论和成果带到课堂中来,使学生不断进行讨论和质疑,帮助学生养成一种质疑问题和批判的精神,进而逐步实现学生新思维、新观点的形成。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老师必须时刻站在生态学研究领域的最前沿,引导学生不断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时刻保持在实践生产的第一线,使学生对生产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并积极进行相关的调查和研究,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科研和实践类的教学,尽量增加一些与课程内容和实际问题紧密联系的设计、创新类实验,努力增加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机会。
四、完善教学政策和制度
研究性教学方法在生态学课程中的应用,也对教学的各种管理、政策以及制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这些方面更加科学、灵活、合理和多元化。
1. 逐步建立教师专业发展与授课相匹配的制度。当前很多学校存在教师授课内容与自身专业发展方向不匹配的现象。有的老师由于工作原因或经济需要,授课内容与自身的专业发展不一致,一些教师的授课内容甚至经常发生变动,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直接影响了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实施,因此,需要逐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授课相匹配的制度。
2. 建立与研究性教学方法相适应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应该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整体课程质量为核心。着重对教师就课堂教学中的态度、组织、表达、互动、气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考量,对课堂教学中的科研内容进行考察,如教师是否引入生态学相关前沿知识、是否包含自己相关科研内容等。
3. 改变传统的学生学习成绩考评制度。改变以闭卷考试作为唯一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做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平时的各项教学研究过程考核。鼓励课程教师和教学团队以多样化的创新形式进行全过程考核。
4. 建立教师教学和科研均衡发展激励制度。当前普遍存在着重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这种倾向背离了研究型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严重地影响了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和推广,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与研究型教育教学改革相适应的激励制度。
总之,要想使研究性教学方法在生态学课程教学中得到良好的运用,除了上述这些外,还有很多需要注意和完善的地方,还需要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光军, 田大伦, 闫文德, 朱凡. 生态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學报(社会科学版), 2009,3(1).
[2]吴永波. 农林院校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林业教育,2010,28(2).
[3]夏锦文. 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 中国大学教学,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