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舟山市普陀中学,浙江 舟山)
[摘 要]:对海岛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需要、态度、价值取向、活动行为的周期,组织与管理形式,活动内容与活动项目为特征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海岛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需要盲目性、价值取向单一性、兴趣爱好有较强的个性化、活动行为周期没有规律性等,并提出与海岛学校相对应的措施与方法,来提高海岛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
[关键词]:中学生 课外体育 行为特征 研究与对策
1 前言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教学的延伸。课外体育活动行为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培养中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现在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集中在体育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忽视了对课外体育活动行为的研究。笔者对海岛中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行为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分析,使今后的海岛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迎合中学生的兴趣和时代潮流发展,使中学生的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使全民健身活动更有朝气地深入开展。
2 调查方法
2.1调查对象:舟山市的普陀中学、沈家门中学共有459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随机抽样,其中,男生248名,女生211名。
2.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
2.3调查主要内容:调查海岛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行为的动机需要、态度、价值取向,活动行为的周期,组织与管理形式,活动内容与活动项目等。
2.4调查的实施:参考有关资料与文献,制作问卷调查表共十个问题。共发放调查表,被调查的学生当场独立完成对调查表的问题的选择,现场收取调查表。共发放了459份,回收问卷459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459份。调查问卷进行男、女分类汇总,用Excel统计处理。
3 结果分析
3.1对课外体育活动基本特性的分析
3.1.1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在课外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增强体质、愉悦身心、提高运动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体育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从教育功能上讲,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1.2 课外体育活动不是体育课教学的简单继续和补充
通过课外体育活动行为有利于学生把课堂上学得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地提高和巩固,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因此,课外体育活动行为更注重的是发展学生个性教育功能,能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特长、能培养中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
3.1.3课外体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素质教育应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五个方面。在素质教育中体育占有重要的内容和位置。课外体育在教育中能在这五个方面找到素质教育的功能、作用和任务,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手段。
3.2对海岛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行为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3.2.1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需要较盲目,态度表现为一般(见表1、2)
3.2.3海岛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行为的兴趣爱好有较强的个性化(见表4)
时间是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首要条件。从表5、6、7调查结果分析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够理想。海岛中学生能基本遵守规定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相对而言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男生要比女生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的缺乏,严重影响了课外体育活动锻炼的质量。
3.2.5 海岛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行为自由化程度高(见表8、9)
目前,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和组织,无论是从表5中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次数的间隔时间、表7中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总次数、表8中班主任参与管理课外体育活动都缺乏有序和管理力度,自由化程度较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人数和次数缺乏,使课外体育活动以“放羊”形式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处于无序、无组织、无系统的管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以自由活动为主流。
3.2.6 对课外体育管理体制的分析与思考
管理形式上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学部门为辅的自我管理格局。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体育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终身化。在构建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形式上,应最大程度上体现海岛中学生自我管理和参与意识,尽可能满足海岛中学生个性张扬的需要,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部门为辅的自我管理格局,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俱乐部的功能,在班主任、辅导员、体育教师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可行的工作计划,使之成为素质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
3.2.7影响海岛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分析(见表10)
从表10中分析可知,海岛中学生的升学压力因子为主要影响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因素,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分别占了35%以上,大于其他因子。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不是影响海岛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占了16%左右。
4 对海岛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行为现状的对策
4.1统一思想认识。学校各级领导、体育教育工作者要站在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高度上重新认识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改革的重要性、迫切性、必要性。积极引导海岛中学生从单一的课外体育活动行为的价值取向向多元化转变。
4.2学校要在体育活动器材、场地等硬件设备上的经济投入相应地增多,以使学生对场地、器材拥有达到一定的水平的比例,从而使学校能合理地安排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时间。
4.3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要多举办竞赛活动,达到以赛促练,以点带面,培养兴趣入手,要让学生从“要我练”变成“我要练。提高课外体育竞赛的效果,丰富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
4.4构筑和健全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机构。如组织成立按项目或学生兴趣体育俱乐部或协会制度,并进行注册,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行为赋予一定的学分。
5 结论与建议
5.1海岛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海岛中学生自己空间结构特色,海岛中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应以中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性需求为出发点,有导向地开展学生所喜爱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
5.2积极帮助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行为的价值取向由单一性向多元化引导,形成正确的动机需要和行为质量。
5.3学校各级要切实建全好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体系、管理体制,形成俱乐部机制。
5.4建议体育教师按《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做到“认真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学校的班主任教育、督促、检查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郭廷安.对高校课外体育的分析与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3.
[2]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编写组.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曲宗湖,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摘 要]:对海岛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需要、态度、价值取向、活动行为的周期,组织与管理形式,活动内容与活动项目为特征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海岛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需要盲目性、价值取向单一性、兴趣爱好有较强的个性化、活动行为周期没有规律性等,并提出与海岛学校相对应的措施与方法,来提高海岛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
[关键词]:中学生 课外体育 行为特征 研究与对策
1 前言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教学的延伸。课外体育活动行为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培养中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现在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集中在体育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忽视了对课外体育活动行为的研究。笔者对海岛中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行为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分析,使今后的海岛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迎合中学生的兴趣和时代潮流发展,使中学生的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使全民健身活动更有朝气地深入开展。
2 调查方法
2.1调查对象:舟山市的普陀中学、沈家门中学共有459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随机抽样,其中,男生248名,女生211名。
2.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
2.3调查主要内容:调查海岛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行为的动机需要、态度、价值取向,活动行为的周期,组织与管理形式,活动内容与活动项目等。
2.4调查的实施:参考有关资料与文献,制作问卷调查表共十个问题。共发放调查表,被调查的学生当场独立完成对调查表的问题的选择,现场收取调查表。共发放了459份,回收问卷459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459份。调查问卷进行男、女分类汇总,用Excel统计处理。
3 结果分析
3.1对课外体育活动基本特性的分析
3.1.1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在课外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增强体质、愉悦身心、提高运动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体育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从教育功能上讲,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1.2 课外体育活动不是体育课教学的简单继续和补充
通过课外体育活动行为有利于学生把课堂上学得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地提高和巩固,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因此,课外体育活动行为更注重的是发展学生个性教育功能,能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特长、能培养中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
3.1.3课外体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素质教育应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五个方面。在素质教育中体育占有重要的内容和位置。课外体育在教育中能在这五个方面找到素质教育的功能、作用和任务,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手段。
3.2对海岛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行为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3.2.1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需要较盲目,态度表现为一般(见表1、2)
3.2.3海岛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行为的兴趣爱好有较强的个性化(见表4)
时间是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首要条件。从表5、6、7调查结果分析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够理想。海岛中学生能基本遵守规定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相对而言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男生要比女生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的缺乏,严重影响了课外体育活动锻炼的质量。
3.2.5 海岛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行为自由化程度高(见表8、9)
目前,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和组织,无论是从表5中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次数的间隔时间、表7中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总次数、表8中班主任参与管理课外体育活动都缺乏有序和管理力度,自由化程度较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人数和次数缺乏,使课外体育活动以“放羊”形式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处于无序、无组织、无系统的管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以自由活动为主流。
3.2.6 对课外体育管理体制的分析与思考
管理形式上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学部门为辅的自我管理格局。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体育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终身化。在构建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形式上,应最大程度上体现海岛中学生自我管理和参与意识,尽可能满足海岛中学生个性张扬的需要,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部门为辅的自我管理格局,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俱乐部的功能,在班主任、辅导员、体育教师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可行的工作计划,使之成为素质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
3.2.7影响海岛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分析(见表10)
从表10中分析可知,海岛中学生的升学压力因子为主要影响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因素,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分别占了35%以上,大于其他因子。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不是影响海岛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占了16%左右。
4 对海岛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行为现状的对策
4.1统一思想认识。学校各级领导、体育教育工作者要站在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高度上重新认识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改革的重要性、迫切性、必要性。积极引导海岛中学生从单一的课外体育活动行为的价值取向向多元化转变。
4.2学校要在体育活动器材、场地等硬件设备上的经济投入相应地增多,以使学生对场地、器材拥有达到一定的水平的比例,从而使学校能合理地安排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时间。
4.3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要多举办竞赛活动,达到以赛促练,以点带面,培养兴趣入手,要让学生从“要我练”变成“我要练。提高课外体育竞赛的效果,丰富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
4.4构筑和健全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机构。如组织成立按项目或学生兴趣体育俱乐部或协会制度,并进行注册,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行为赋予一定的学分。
5 结论与建议
5.1海岛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海岛中学生自己空间结构特色,海岛中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应以中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性需求为出发点,有导向地开展学生所喜爱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
5.2积极帮助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行为的价值取向由单一性向多元化引导,形成正确的动机需要和行为质量。
5.3学校各级要切实建全好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体系、管理体制,形成俱乐部机制。
5.4建议体育教师按《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做到“认真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学校的班主任教育、督促、检查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郭廷安.对高校课外体育的分析与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3.
[2]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编写组.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曲宗湖,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