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开渠人物雕塑分析与探究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liang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刘开渠作为我国当代人物雕塑创作和理论研究的先驱者,在创作人物雕塑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创作观念,并且通过加入意识形态使得雕塑更具备积极向上的精神。基于对人物雕塑创作信息的了解,本文探讨了刘开渠人物雕塑创作方法对当代雕塑创作过程所达成的影响效果,从而让当代的雕塑创作者可以依托于刘开渠人物雕塑创作方法、创作理念和创作目的的研究,提高个人能力。
  【关键词】刘开渠;人物雕塑;雕塑创作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7-160-03
  【本文著录格式】赵童.刘开渠人物雕塑分析与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4(07):160-162.
  引言
  刘开渠的人物雕塑创作思想和创作技法主要来源于西方的写实美术创作思想,但是从其本身创造的雕塑上来看,并不是完全根据写实风格描述各类人物特点,而是在其中融入了一些其他内容,比如意识形态以及空间搭配方案等。在创作的人物雕像上,从表面上来看只是一种具备写实气息的雕塑,但是细细品味之后,发现几乎所有的雕塑作品都具备积极向上的精神。
  一、刘开渠人物雕塑的创作理念
  (一)写实创作理念
  刘开渠的雕塑创作技法来源于西方的美术学习。因此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由于已经学习到了各类写实技法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原则,在人物雕塑的创作过程中,也就在思想上全面贯彻这类西方的创作模式,从中可以发现,在写实创作过程中,针对人物的外貌刻画、动作刻画以及身体特征的刻画,完全适应于人体的本身固有结构以及突出各类动作时的形态变化,从而从结果上来看,所有人物的刻画都更加栩栩如生。此外对于写实创作过程的空间上搭配,尤其是从观众的视角,分析所有的因素搭配模式是否科学合理。
  (二)意识形态理念
  刘开渠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时代,所以在其创作的各类作品中,已经会自觉或不自觉在其中加入大量的意识形态要素,这类意识形态主要是让民众具有反抗精神,并且纪念在各类战争爆发时所牺牲的人民英雄。在意识形态的加入过程,实际上要将一种如此感性的思想贯穿到一个具体的雕塑中,是一下难以完成的工作任务,而刘开渠采取的工作方法是,通过人物的形态、动作以及身体特征的描绘,让最终所创造的雕塑中,可以直接展现这类关键性的信息,并且所有的关键性信息都从本身的作用成果和作用方式上来看,可为整幅雕塑的后续处理结果、处理方案和处理加工的标准提供帮助。
  (三)空间搭配理念
  西方美术作品中的写实技术和信息的传递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对于人物空间关系和身体因素的细致刻画,而针对人物空间的搭配,需要从观众的视角直接分析当前所创造的各类人物和相关的动作标准,是否具有科学完善的处理成果,如果发现不可存在这类方法和创作理念时,那么所刻画的人物在观众看来很可能处于漂浮状态,而所谓的漂浮状态,实际上在我国古代的各类文物中较为常见,但是当前已经不满足新时期的大众审美观念,所以刘开渠创作的人物雕塑中,在个人雕塑类作品内,可以更好分析人物的神态、外貌、身体特征和动作特征之间的对接关系,并根据人体的本身特征创作。而对于集群式的雕塑,比如刻画战争场面的雕塑——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浮雕正中的《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其中存在大量的人物,而所有的人物无论是在何种情况下,都符合观众视角内针对各类人物本身搭配模式的审美观,所以从表现的结果上来看,整个雕塑作品内的所有人物都如同真实存在于我们眼前。
  (四)人物塑造理念
  人物塑造理念主要有三个要素,首先是外貌要素,其次是身体要素,最后是动作要素。对于外貌要素,人物在不同的神态表达过程中,外貌都会发生一定性的变化,而刘开渠创作的雕塑作品内,针对人物的神态把握极其精准,比如为庆祝建军三十周年,刘开渠先生创作的《工农红军立像》,针对军人形象的刻画要体现出一种抗争性的精神,则会采用皱眉、眼睛圆睁、嘴唇紧抿的方式对整体进行塑造,采用该方法可以让观众直观的感受到,人物在当时的场景之内正处于一种蓄势待发性的抗争状态,同时该人物本身的形态稍微严肃,也正说明人物正在为了某件事情或者某个事物而集聚了所有的能力。
  对于身体要素,则要是根据男性身体特征和女性身体特征之间的不同点进行表达,尤其是针对单个的雕塑作品,如刘开渠先生以女儿刘米娜为原型塑造的《女青年像》(又名《向新时代致敬》),女性的肩膀通常较为圆润,所以在最终创作的人物雕塑作品内,也体现了这类要素,同时针对人的头部和肩膀之间的比例关系,对创作比例进行了进一步的塑造。
  二、刘开渠人物雕塑的创作信息
  (一)面部特征
  面部特征实际上如果只是按照一个人的外貌对所有的五官进行详细的刻画,而并不会根据当前的人物所处的环境以及特征对其进行描述,那么最终取得的作品本身自然不具有美观性及合理性。在刘开渠创作的作品中,面部特征要根据当前人物的所处环境、人物的神态、动作以及人物的其他特征构造。因此在面部特征的刻画阶段,要根据不同的表现特征、表现方法和表现原则对所有的信息进行精准的刻画。对于面部特征,也会根据当前人物的所处动作做出一定的夸张化处理,当然这类夸张化的处理方法并不会丧失雕塑的美感。常见的夸张化处理如人物的眉毛上扬角度、眉毛的粗细程度、眼睛的圆睁程度等,通过这类方法的使用,可以让雕塑从最终所表现的意义和特征上来看,更具有各类信息的传递价值以及视觉上的冲击力。
  (二)身体特征
  身体特征是刘开渠创作雕塑作品中一个可以被当前雕塑家全面学习的一种创作特征,因为从当前的雕塑作品上来看,大量的雕塑家工作中只是侧重于對于人物头部的刻画,对于身体的刻画处于被忽略状态,但是如果要适当加入身体的元素,会使的增幅雕塑作品从最终所传达的信息和展现的美观度层面上更上一个台阶。在刘开渠创作的雕塑作品中,针对人物的身体特征,一方面更加侧重于对于动作方面的把握,另一方面侧重于身体状态和人物面部特征之间的对接。前者在集群性的人物雕塑作品内更容易展现,比如刘开渠为表达对女儿的思念之情,所创作的雕塑作品《童趣》(又名《踢毽子的小女孩》),人物的动作为弯腰状态,那么会根据当前所创造的场景对人物的弯腰幅度进行合适的把握,同时分析活动过程是否会对其他的动作产生不利影响,而对于面部和身体动作对接,则主要是根据人体的正常比例进行确定,同时针对男性和女性在生理特征上的差别,实现人物身体部分的着重刻画。   (三)文化特征
  文化特征上,刘开渠创作的人物雕塑作品中,一方面是接受了一定的意识形态进行创作,另一方面是根据其当时所处的环境进行创作,无论是何种操作方法,都在其中有效融合了意识形态方面的要素[1]。当时的意识形态中,主要是要有效抗争敌人。因此在加入的意识形态要素内,主要是针对决心或者精神唤醒激励式的要素,如雕塑作品《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这里要素的体现过程,主要是根据刻画一些英雄人物、展现一些英雄事迹等,实现对所有信息的展现和使用,可以为后续的人物雕塑赋予更多的人文气息。
  (四)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主要是创作的雕塑中,针对动作方面以及神态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探讨,从整体上来看,形成了面部、身体一起动作的协同式创作关系。以雕塑作品《孙中山》坐像为例,对于面部特征,主要是了解和探讨创作的雕像中,人物当前所处的环境以及由此产生的所有形态特点,在得到了该项信息之后,就可以为后续的描画工作提供帮助,之后要以人物的神态以及所传达的相关观念,对于人物的动作以及身体特征进行刻画。动作方面主要是根据人物雕塑的场景以及人物的本身所处环境对其进行创作,并且在得到了具体的创造结果之后,也更加侧重于相关动作的幅度以及动作所展现出的相关信息,通过对这两类信息的同时应用,可以让人物在相关动作的展现方面以及神态的刻画方面协同一体,达到信息的有效传递目的。另外在人物雕塑的制作过程和刻画过程中,也会在其中加入一些其他性的事物,而在这类事物的共同使用阶段,也会直接把所有的信息向外传递。综合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到雕塑作品中的孙中山先生手持书卷,身着长袍马褂,端坐于镶有梅花图案的明式椅上,左手握展开的《建国大纲》。作品基座较高,从空间上使人产生敬仰、怀念之情,而从作品塑造上看,孙中山先生又是一种慈爱、忧国忧民的神态。
  (五)搭配特征
  人物雕塑的創作过程中,如果是对于大量信息系统加入,那么所有的人物本身就必须要经过科学合理的搭配,在得到了具体的分析结果后,要为这类信息的后续处理、加工方法和处理工作表现进行相对应的处理要求。在搭配特征的体现过程,刘开渠所创造的雕塑由于贯穿了西方写实风格的美术作品创作方法和创作思路。因此在创作中,可直接以观众的视角进行模拟性的分析,分析所有人物搭配方法、搭配原则对于整幅作品整合程度、美观程度以及写实程度的分析。当然,该过程中不可能确保所有的场景与观众看到的场景完全相同,但是已经做到最大程度上的模拟和表述。因此从取得的结果上来看,其最终所创作的所有人物雕塑都具备针对各类信息的整合与协调作用。
  三、刘开渠人物雕塑的创作方案对当代雕塑的影响
  (一)创作思维确定
  创作思维的确定中,要分析该雕塑最终存在的创作概念和理念,所以在当前的美术创作阶段,西方美术创作思想已经在雕塑的制作和设计过程中处于领导性地位。因此创造思维的确定中,需要根据写实性的美术创作思想对人物进行刻画。只不过在思维的具体构造阶段,要从整体上对各类所创造的雕塑有一个直观上的理解,而之后在直观分析的基础上,在其中加入细节。
  比如为鲁迅先生所做的雕塑作品,是一个饱经沧桑的人物形象,给出了这一个直观性的画面之后,需要在其中加入其他的各类要素,比如皱纹的加入方法、头发的加入方法、五官的设置方法以及具体形态、动作、神态的构造方法等,其中所有的创作要素都必须做到胸有成竹,同时也要直接分析从观众的角度上,是否可以直接了解到最终所刻画的雕塑展现处的形象特征,如果认为从当前所刻画出的神态方面、动作方面以及身体结构方面并不达成这类有素,或者在雕塑的展现过程中整体上具有一定的割裂感时,那么则可确定,当前所设定的雕塑刻画目标和雕塑的设定目标中,与需要建立的工作标准之间存在不对接问题,则需要对当前的所有思维和工作事项做出进一步的升级和优化。
  (二)创作文化融合
  创造文化的融合中,必须要赋予雕塑的人文情感与信息,主要是通过意识形态特征的加入和整合,才可以使得雕塑本身可以向外传达作者本身所意图向外传递的各类信息[2]。具体的处理和加工过程中,要求创作者必须要对该要素中的文化内核和核心信息进行处理,所需要传达的意识形态为一种积极向上的抗争性意识形态,那么就需要在神态、人物身体特点乃至于动作方面做出有效的把握,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人物雕塑的神态,因为在观众看来,第一印象都会更加侧重于人物外貌和神态的分析,之后才可以全面研究其他信息,如动作关系和神态关系。比如《川军出征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又名《无名英雄纪念碑》),这是一种积极向上以及具有抗争意识形态的传递,就可以直接研究在当前的文化体系构造方面针对五官的刻画方法,比如眉毛的上扬角度、刻画眼睛的形态、嘴唇动作的刻画等,之所以主要是刻画这类五官特征,是因为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运动,放置刻画的信息过于突兀,如果刻画的人物形态中,人物苹果机、咬肌过于凸起,且同时眉毛处于上扬状态,此时会产生一种类似于恐吓效果的形态,这显然与创作者所需要达成的信息传递目标不符。因此针对这类面部特征,需要根据实际的搭配需求和搭配原则对雕塑进行加工和处理。
  (三)创作方法选择
  创作方法的选择过程,主要是分析是独立性的人物雕塑还是群体性的人物雕塑,当然针对这两种雕塑来说,本身就需要分析不同的创作方法和创作理念使用方法。对于集群性的雕塑创作难度更高,因为不但要考虑雕塑中相关人物本身的各类特征,也需要塑造在空间搭配上的各类形态特征、构造形状和个人的动作幅度,在得到了所有这类专业化的处理信息和处理工作标准之后,则可以为后续的工作场所和工作方案指明方向。比如某创作者最终要展现出一种中华民族伟大不屈的集群性雕塑创作作品,其构造的形象是从先秦时期的场景和人物一直到21世纪中华民族在生产建设以及发展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这一作品本身工程量庞大,所以创作者会根据不同时间段中所创作的内容和需要加入的元素进行科学有效的构造,那么就需要考虑,针对不同的生产建设活动中,这类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形态刻画方法,唯有如此才可以让所创造的所有事物之间具有空间上的更好对接关系,防止出现由于空间搭配存在的问题,最终导致所选用的创作结果和期望值不符这个缺陷。
  (四)创作成果跟踪
  雕塑创作过程中的一个特点是,可以在获得了各类结果之后对其进行修补,从而让雕塑更加符合创作者本身意图表达的信息和人物信息的美感。因此在各阶段的创造过程,必须要对雕塑本身进行合适的处理。比如创作者按照刘开渠的创作理念和创造结果对意识形态进行合适的加入,但是从取得的结果上来看,该人员认为个人在意识形态方面无法第一时间向观众传达,那么就要借助有序的调整方法提高质量。比如对于法令纹的加深刻画、苹果机的协调、五官的进一步调整以及其他面部表情的协调,使得创作出的结果可更好展现出意识形态特征,从而在真正达到创作者的本身设定标准时,则可认为完成了创作工作。
  四、结论
  综上所述,刘开渠创作的人物雕像作品中,在意识形态方面、人物动作方面、人物的身体特征方面的信息,且在人物的形态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塑造观点。同时在各类人物塑造方法以及工作形态的表述方面也更具有良好的工作,并提高刻画水平。在后续的管理信息专业化处理过程中,现代雕塑家要借鉴刘开渠创作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理念和成果,提高个人的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晨星.雕塑作品中的人民生活 自刘开渠以来的现实主义雕塑创作综述[J].新美术,2019,40(12):110-115.
  [2]张帆.从艺术脉络解读社会变革——中国美术馆馆藏雕塑精品[J].艺术市场,2019(5):100-103.
  作者简介:赵童(1986-),女,汉族,安徽淮北,本科,馆员,研究方向为刘开渠先生的雕塑人生和雕塑作品。
其他文献
【摘要】壁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绘画方式,在我们国家有着古老的传统。除敦煌唐代壁画外,从陕西唐代陵墓发现了大量珍贵壁画,壁画是人类劳动之余的精神生活的记录和情感的抒发,世界最早的壁画可以追溯到万年以前,秦汉的考古也有发现,以唐墓室壁画发现最多而且极精美。在唐墓室壁画中仕女形象的描绘占据重要的地位。从唐墓室壁画中仕女的形象,可以看出唐代女子当时的服饰特点和服饰文化特征。尤其是半臂服饰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具有
【摘要】中国民族图案在历史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并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个流程。目前,我国围绕文化强国战略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思路,其中就包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本文正是研究民族图案在插画创作中的运用从而达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民族图形;插画创作;运用  【中图分类号】J6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摘要】北朝音乐文化是在波澜壮阔的民族融合历史背景下,在拓拔贵族实施奴隶制转封建制改革进程的政治背景下,在游牧草原文明与农业文明激烈碰撞的文化背景下交流传播和融合发展的,与北朝统治者实施的政治制度、文化政策息息相关的,既推动了北朝音乐文化的建构发展,也为鲜卑拓拔部自身带去了鲜活的文化因子,更为统治者最终选择完全汉化做出了贡献,缓冲了两种文化间的激烈碰撞,成为架构异质文化之间的桥梁,体现了音乐在北朝
【摘要】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又是包豪斯学校第三任校长,美国伊利诺工学院建筑系主任,他的设计思想为工业化社会建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他提出的“less is more”设计理念也深刻的影响和改变着别的设计师对设计的理解和表达,这样的思想崇尚自然亦超越自由,本文从时代背景及文化角度,运用比较、辩证、联系、发展的观点,对作品进行分析,论述其哲
【摘要】禅宗绘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宋时期出现了不同题材的禅画,并影响至日本。四睡图是禅画题材之一,描绘了寒山、拾得、丰干与老虎彼此倚睡的情景,其艺术表现手法独特,表达的禅理颇具意义。南宋禅僧语录中出现大量关于四睡的图赞,此类题材盛行于南宋,但传世作品甚少。本文结合史料,通过研究四睡图题材禅画的背景、内容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对此题材作了解与分析,并进一步探讨这一主题禅画的意义。  【关键词】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