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哲学家汉娜·阿伦特说:“真相是由多个相互抑制的部分所组成。当这些部分全部显示的时候,真相不显示偏向性;而当部分显示的时候,则带有偏向性。而谎言之所以会产生威力,是因为它往往令人们相信他们虽然未必了解全部真相,但至少了解了部分真相。”我相信阿伦特的这些话,有时候所谓部分的真相比谎言更可怕。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尔貝·加缪,曾是法国作家的左派,曾是法共的亲密盟友,但在二战之前,面对苏联国内的大清洗,他毅然与亲苏的法国左派决裂。二战期间,他积极声援戴高乐领导的抵抗运动,是维希傀儡政权的敌人;而当戴高乐开始对北非独立运动镇压之时,知识分子面临站队的压力与考验,加缪又坚决地站在了反对戴高乐的阵营。1945年法国解放,法国国内对与德国人合作的“法奸”展开民间追杀,一些只在占领区教书与工作的法国知识分子也被“扩大化”;加缪在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后,在反对“扩大化”的签名书上带头签名。面对情绪化的言论,加缪总是选择站在真理与道义一边。因为真相不止一个,他提醒人们,力戒用部分的真相去替代全部真相,更不要放大部分的真相。
同样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南非作家库切,曾是曼德拉的支持者。而作为一名白人作家,他始终站在反对种族隔离的前列。上世纪90年代,黑人得到解放,然而某些受压迫者一旦变成统治者,其所作所为并不比当年的白人统治者更出色,社会秩序依旧,贫富差距依然。于是,库切有了他的结论,那就是某些真相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时间与空间的改变而形成了新的真相。
如今是信息社会,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消息。往往一段文字,一张照片,就可以“有图有真相”地成为舆论焦点;每个关注者,都认为比他人更靠近真相,更有责任和义务去对某个人或某一现象进行口诛笔伐。然而,在网络及媒体众声喧哗之下,所谓的对与错、善与恶、白与黑,很多人根本就无法真正看清——我们看到的,或许只是部分的真相。难道就因为我们自认为真理在握,就有了审判他人的道德制高点吗?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尔貝·加缪,曾是法国作家的左派,曾是法共的亲密盟友,但在二战之前,面对苏联国内的大清洗,他毅然与亲苏的法国左派决裂。二战期间,他积极声援戴高乐领导的抵抗运动,是维希傀儡政权的敌人;而当戴高乐开始对北非独立运动镇压之时,知识分子面临站队的压力与考验,加缪又坚决地站在了反对戴高乐的阵营。1945年法国解放,法国国内对与德国人合作的“法奸”展开民间追杀,一些只在占领区教书与工作的法国知识分子也被“扩大化”;加缪在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后,在反对“扩大化”的签名书上带头签名。面对情绪化的言论,加缪总是选择站在真理与道义一边。因为真相不止一个,他提醒人们,力戒用部分的真相去替代全部真相,更不要放大部分的真相。
同样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南非作家库切,曾是曼德拉的支持者。而作为一名白人作家,他始终站在反对种族隔离的前列。上世纪90年代,黑人得到解放,然而某些受压迫者一旦变成统治者,其所作所为并不比当年的白人统治者更出色,社会秩序依旧,贫富差距依然。于是,库切有了他的结论,那就是某些真相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时间与空间的改变而形成了新的真相。
如今是信息社会,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消息。往往一段文字,一张照片,就可以“有图有真相”地成为舆论焦点;每个关注者,都认为比他人更靠近真相,更有责任和义务去对某个人或某一现象进行口诛笔伐。然而,在网络及媒体众声喧哗之下,所谓的对与错、善与恶、白与黑,很多人根本就无法真正看清——我们看到的,或许只是部分的真相。难道就因为我们自认为真理在握,就有了审判他人的道德制高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