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谈及我国戏曲就像是打开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宝匣子,用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二词形容最恰当不过,但要说到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塑造角色的基本原则,这寥寥几千字是一下子道不完的,但笔者将其归结于八字——强调感悟,着重表现。因为只有让心灵的感悟与形体的表现相结合,才能够创造出惟妙惟肖的艺术形象。
关键词:强调感悟;着重表现;角色塑造;
中图分类号:J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众所周知,不同的演员在舞台上的表现形式不同,由于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演员本身性格与爱好、审美的差异,生活的认识角度、生活感悟体会不同,所以舞台上的表演力有差距,艺术塑造上有好坏之分,但毋庸置疑的是想要塑造一个个优秀的、耐人寻味的角色,并让他们在舞台上散发出与众不同的光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表演技艺精湛的艺术家们正因为他们独特的理解、生动的表现方式,以及每一次表演后的艺术“二次加工”、“二次创造”,才使得他们逐渐地掌握了戏曲的精髓。在此,笔者就戏曲演员创造角色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强调感悟,动情之处才能演好戏
艺诀中强调“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要求演员们要真真切切的入戏,实实在在的去感悟人物的思想情感,但也需要时时刻刻的清楚自己是在演戏,也就是常常说的“似戏非戏”“似我非我”的境界,这是演员技巧纯熟的表现之一。因为每位演员一生不可能只扮演同一个角色,如果对于某一角色入戏太深很难出戏,将某个角色融入了自己,那么也会成为他将来扮演其他角色的阻碍。所以,只有在清醒与感悟中创造,游刃有余地运用基本功与表现力,尽力让每一次表演都保持在同样的稳度,才能刻画出客观完整的形象,这样的人物形象也最易打动人。
二、着重表现,用观众视角看演戏
戏曲艺术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夸张性,外加合理的想象,这夸张的程度不是演员所能决定的,如果戏角在台上因自己被角色感动,或是表现的度没有拿捏好,在某一情节的演绎中突然嚎啕大哭,只会让观众觉得不知所措,反而会觉得可笑。所以,戏曲着重表现,也着重从观众的视角去思考,不仅要让观众看的真切,看得仔细,还要看得透彻明白,发自内心的给掌声。而这些表现往往是由形体动作去展现,强调从观众的欣赏要求出发,事先训练好的表现感情的技术手段。例如:京剧中的各种步伐拥有各自的深意,少女往往甩着辫梢走着碎步表现得是心情愉悦,而在人物狼狈不堪,挣扎绝望时常常走跪步,从而起到烘托气氛、生动刻画、夸张却不失真的作用。只有优秀而卓越的表演人员才能将内在的体现与外在的表现形式互相融合,运用自如,这就是表里的统一,并能够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不拘泥于形式的束缚。
三、演出的魅力——演员与观众之间充分的交流
演员对于角色的塑造,以完整鲜明为主要目标,由于在台下反复排练了诸多遍,所以台上的表演也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如何区别于台后练习与舞台?让舞台上表现更加极具魅力,笔者认为,台后的排演可以尽可能地去投入,做到心外无物,而在台上的表演,要紧抓观众的心,学会与观众交流,因为聪明的演员也会拥有与自己心心相惜的聪明观众。所以说,让典型的人物形象去发人深思,让这一幕幕的情节去牵动观众的心弦,在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的剧情中让观众自然而然地去配合、支持表演者的工作,在情节的影响下或是哄堂大笑,或是哑然失笑,又或是让人急切地去期待,去渴望。
演员们在角色塑造过程中,一般都会对适当地去舞台调度,就怕万一戏曲演员被这些问题困扰,以过于直面的表演方式,不懂得迂回的重要性,那么戏剧就向话剧的方向走偏了。让我们重新回顾戏曲大师们所塑造出的一位位典型的艺术形象,在历史长河中、在戏曲发展的历程中仍旧熠熠生辉,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所在。但我们往往也会看到一部分演员,虽然其基本功扎实,舞台上的表演却似乎不够感人至深,虽然戏剧作者在纸上描绘着故事,但整部戏剧的成功与否还在于演员的形象创造成功与否,因为全剧中的人物关系,故事发展都需要依靠演员去实现,而演员的展示对象是观众,所以适当地去揣摩观众内心,用演唱或是眼神等各个方式与观众做到充分的交流,最后利用优秀的人物形象以及艺术的魅力去征服观众的心。
四、结束语
经过上面的阐述,不得不承认戏曲是一门精致、复杂且极具魅力的艺术。希望在基本原则的指引下,戏剧演员也能够在舞台上传达情感,讲述另一段人生,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精彩的表演,并相信自己所感悟情感的真实性,相信自己所表现人物的完整性,从而保证表演的自然性与艺术性。
参考文献:
[1]任候候.浅谈戏曲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的技巧运用[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09)
[2]赵志强.谈戏曲演员的表演节奏[J].固原师专学报.2002(04)
[3]黄桂.试论戏曲演员的舞台创造[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07)
关键词:强调感悟;着重表现;角色塑造;
中图分类号:J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众所周知,不同的演员在舞台上的表现形式不同,由于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演员本身性格与爱好、审美的差异,生活的认识角度、生活感悟体会不同,所以舞台上的表演力有差距,艺术塑造上有好坏之分,但毋庸置疑的是想要塑造一个个优秀的、耐人寻味的角色,并让他们在舞台上散发出与众不同的光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表演技艺精湛的艺术家们正因为他们独特的理解、生动的表现方式,以及每一次表演后的艺术“二次加工”、“二次创造”,才使得他们逐渐地掌握了戏曲的精髓。在此,笔者就戏曲演员创造角色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强调感悟,动情之处才能演好戏
艺诀中强调“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要求演员们要真真切切的入戏,实实在在的去感悟人物的思想情感,但也需要时时刻刻的清楚自己是在演戏,也就是常常说的“似戏非戏”“似我非我”的境界,这是演员技巧纯熟的表现之一。因为每位演员一生不可能只扮演同一个角色,如果对于某一角色入戏太深很难出戏,将某个角色融入了自己,那么也会成为他将来扮演其他角色的阻碍。所以,只有在清醒与感悟中创造,游刃有余地运用基本功与表现力,尽力让每一次表演都保持在同样的稳度,才能刻画出客观完整的形象,这样的人物形象也最易打动人。
二、着重表现,用观众视角看演戏
戏曲艺术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夸张性,外加合理的想象,这夸张的程度不是演员所能决定的,如果戏角在台上因自己被角色感动,或是表现的度没有拿捏好,在某一情节的演绎中突然嚎啕大哭,只会让观众觉得不知所措,反而会觉得可笑。所以,戏曲着重表现,也着重从观众的视角去思考,不仅要让观众看的真切,看得仔细,还要看得透彻明白,发自内心的给掌声。而这些表现往往是由形体动作去展现,强调从观众的欣赏要求出发,事先训练好的表现感情的技术手段。例如:京剧中的各种步伐拥有各自的深意,少女往往甩着辫梢走着碎步表现得是心情愉悦,而在人物狼狈不堪,挣扎绝望时常常走跪步,从而起到烘托气氛、生动刻画、夸张却不失真的作用。只有优秀而卓越的表演人员才能将内在的体现与外在的表现形式互相融合,运用自如,这就是表里的统一,并能够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不拘泥于形式的束缚。
三、演出的魅力——演员与观众之间充分的交流
演员对于角色的塑造,以完整鲜明为主要目标,由于在台下反复排练了诸多遍,所以台上的表演也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如何区别于台后练习与舞台?让舞台上表现更加极具魅力,笔者认为,台后的排演可以尽可能地去投入,做到心外无物,而在台上的表演,要紧抓观众的心,学会与观众交流,因为聪明的演员也会拥有与自己心心相惜的聪明观众。所以说,让典型的人物形象去发人深思,让这一幕幕的情节去牵动观众的心弦,在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的剧情中让观众自然而然地去配合、支持表演者的工作,在情节的影响下或是哄堂大笑,或是哑然失笑,又或是让人急切地去期待,去渴望。
演员们在角色塑造过程中,一般都会对适当地去舞台调度,就怕万一戏曲演员被这些问题困扰,以过于直面的表演方式,不懂得迂回的重要性,那么戏剧就向话剧的方向走偏了。让我们重新回顾戏曲大师们所塑造出的一位位典型的艺术形象,在历史长河中、在戏曲发展的历程中仍旧熠熠生辉,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所在。但我们往往也会看到一部分演员,虽然其基本功扎实,舞台上的表演却似乎不够感人至深,虽然戏剧作者在纸上描绘着故事,但整部戏剧的成功与否还在于演员的形象创造成功与否,因为全剧中的人物关系,故事发展都需要依靠演员去实现,而演员的展示对象是观众,所以适当地去揣摩观众内心,用演唱或是眼神等各个方式与观众做到充分的交流,最后利用优秀的人物形象以及艺术的魅力去征服观众的心。
四、结束语
经过上面的阐述,不得不承认戏曲是一门精致、复杂且极具魅力的艺术。希望在基本原则的指引下,戏剧演员也能够在舞台上传达情感,讲述另一段人生,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精彩的表演,并相信自己所感悟情感的真实性,相信自己所表现人物的完整性,从而保证表演的自然性与艺术性。
参考文献:
[1]任候候.浅谈戏曲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的技巧运用[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09)
[2]赵志强.谈戏曲演员的表演节奏[J].固原师专学报.2002(04)
[3]黄桂.试论戏曲演员的舞台创造[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