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它们外观震撼,它们功能强大,它们攻城略地,它们进军海外。
它们不怕丢脸,只求创新,没有它们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最雷的,只有更雷的。
它们的名字叫——山寨机。
它们甚至还被看成是一种对抗垄断的主流价值体系的民间力量。
至于它的质量,就要看你的运气,而它的前景,则要看山大王们如何自救了。
山寨机也会有春天
一台山寨机的出炉,甚至比你去配台兼容电脑还要容易
其实,它是一个手机
它们的外形可能和某个知名品牌的热门款式极为相似,有的甚至是打着NCKIA、Anycoll、HiPhone这样的擦边球品牌,而且形似又神似,功能也相差不远,但价钱却相差甚远。知名品牌的手机一部要几千块,这种手机的开价可能就是几百块。
乍一看,它是一辆法拉利或保时捷的车模,或者一包中华香烟,以及你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各种造型,翻转过来,竟然有一排排的按键和一个大屏幕。其实,它是一个手机。在手机的外壳和包装上,它什么都敢印,就是不敢印上自己的真实厂址。
在这些手机上,3.5寸大屏幕、双卡双待、四个摄像头、八个喇叭、待机时间长达一两个月、验钞机、电击手机乃至于GPS卫星导航系统,各种各样的功能一应俱全,也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们做不到的。
这就是传说中的山寨机。
据统计,山寨机已经占据国内手机市场近30%的份额。深圳华强北一家手机旺铺的店主说,就在2007年,山寨机的销量在他的店里占了将近4成,“超过了NOKIA这样的世界知名品牌”。在这家店铺,NOKIA、三星、LG等品牌的热门手机售价大多在2000元以上,而山寨机的平均价格为800元。
不用几年的发展时间,山寨机已逼近主流手机市场。草创阶段,山寨机瞄准的是落后地区的消费人群,而现今,这些外观炫目、功能强大的机型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中心城市安营扎寨,其寨旗已经飘扬在华强北、在中关村、在每一个知名手机品牌的必争之地。
人人可以做手机了
1990年代初,手机还是一种鲜有人问津的奢侈品,到了1990年代后期,在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及北京、上海等一线中心城市,手机开始流行。
对于山寨机厂商来说,产品外观和功能的更新换代比起眼下的一点小利润更加重要,如果不及时地设计出新产品,就会在竞争中淹没于其他山寨机的创新大潮。因此,有时候亏本也要卖。
品牌厂商的无奈之处也在这里。在品牌厂家里,生产一款新机型,从立项到论证再到审批,往往要花上几个月甚至半年时间。而山寨机厂商换个机模,可能只需要半个月。他们采取分工协作的形式,尽管彼此独立,但协作极为灵活。
路在何方?
不过,在各种各样的功能之外,无法忽略的是山寨机各种各样的缺陷。
首先是质量无法保证。由于MTK方案所带来的便利,使得一些生产规模较小、生产工艺较为粗糙的小厂也具备了直接生产手机的能力,这就直接导致质量问题成为了山寨机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而山寨厂家很多由于物力财力所限,在售后服务上更是无法与品牌厂家同日而语。“7天内可退货,一年内保修”,这是很多卖家的保证,然而,对于这些手工作坊式的小厂家来说,建立一个完整的维修网络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保修的承诺更多时候就成了一张空头支票。一些玩家认为,这么便宜的价格,坏了就换一台新的,这个问题并不大。但从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对山寨机本身的质量,并不是非常看好。
其次是核心技术的缺失。抄袭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设计可以说是目前山寨机中最为普遍的现象,过分依赖MTK的技术,主动放弃核心技术的研发,这等于把自己的命脉交到别人的手上,也让各种山寨机的产品日渐同质化。同时,这也是山寨机的功能全而不精的原因,缺乏核心技术,等于缺乏核心竞争力,在目前粗放的市场竞争中可能能够浑水摸鱼,但到了市场成熟起来、品牌厂家也借鉴了山寨经验之后,山寨机将面临着更加严酷的市场竞争。
所以,现在可以看到,有的山寨厂商已经进行主动的“改邪归正”,申请了正式的牌照,开始打造自己的品牌,也开始进行自己的研发,虽然只是起步,但方向终究是对的。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内手机市场的日渐饱和,山寨厂商开始把目光投向海外。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山寨机的出口量陡增,在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市场遍地开花,很多商家都是只做出口生意的,还不用承担保修工作,何乐而不为。而且,海外市场利润是国内市场的3-4倍,这是激发了大批山寨手机的海外淘金梦。
山寨机厂家和玩家喜欢说,“山寨机才是促进整个国产手机产业链成熟的一大功臣。”这一“功臣”是继续攻城略地,还是成为被历史车轮碾压而过的炮灰,就看山寨大王们如何自救了。
狼性山寨机
山寨机被看成是一种对抗垄断的主流价值体系的民间力量
对于技术狂人来说,智能机是他们的宠物;对于看重娱乐的年轻人来说,强大的音频视频能力和拍照功能不可或缺;对于中老年用户来说,一款手机最重要的就是易用性了。山寨机兼备了以上所有功能。
这是山寨机厂家对中国市场充分了解之后有针对性地生产出来的产品,并非像某些国产手机那样闭门造车。此外,山寨机模仿市面热销产品的经营思路,虽然有侵权的嫌疑,但也有值得借鉴之处。像苹果公司去年推出的iPhone手机,以其独特的技术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然而到如今没有进入中国市场,而且价格4000多元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山寨机HiPhone完全满足了这部分人的需求,一样不用手写笔既可以输入,一样具备手指触控,和iPhone一样的界面,一样的外观,满足了一部分人的虚荣心和好奇心。这种超级模仿能力让人震撼,而超低的售价则满足了很多消费者的需求。
有人总结出来的山寨机精神是:极具创新意识,不怕丢脸,不怕低利润,把能实现的功能都实现,想方设法地满足消费者的一切需求。
把这个山寨精神与近年来所流行的《狼图腾》、“狼性文化”相对照,可以这么说,山寨机的生存策略就是一种狼性的精神。
狼的特性是“哪有肉隔老远就能嗅到,一旦嗅到肉味就会奋不顾身”。狼性文化的主要特征包括:对市场极度敏感,善于捕捉战机,分工明确,责任心极强。山寨机与此相仿,哪有市场和利润就扑向哪,市场和消费者想要什么,他们就做什么,甚至不想要的也统统加进去。从山寨机的发展中可以看到更多的创新精神、更强的市场进攻性以及对于市场需求变化的更快速反应。
有评论称,“一个庞大的以追求利益为目的的群体,在市场的恶劣竞争下不断研习求生之道,DIY是他们的唯一出路。”这既说明了山寨机的生存策略,也说明了山寨机文化中最为高端用户所津津乐道的一点:DIY文化。
在山寨机的消费者群体中,还包括城市里追求时髦和独立的一族。对于这些人来说,钱并不是购买的决定性因素,山寨机所吸引他们的,是一种DIY文化的延伸。“相比品牌厂商的‘死板僵硬’,山寨机的‘特立独行’正是我们最为推崇的理由。”一个喜欢山寨机的玩家如是说。
从手机文化的历史发展的纵向来看,在大哥大时期,手机是地位的一种象征的;到手机价格下降开始普及之后,注重品牌和质量成为身份的一种象征;再到了如今,手机早已不是什么奢侈品,追求新潮的玩家们看重的是独特和创新,现在的手机成了个性的一种象征。
从社会流行文化的横向来看,DIY这种“自己动手”的文化已经从发源地美国普及到世界各地,推崇社会平等原则和“自己动手”的生活道德,也已深入人心,成为很多城市里的白领一族的生活方式。小至自制喝水的陶瓷杯,大至自己改造组装汽车,一切皆可Do it yourself,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手机亦不例外。
美国社会学者贝尔(Bell)在论及多元化社会中的消费主义时就说,“以消费为尚的资本主义,从未塑造出单一而硕大、同质而文化上极为低下的大众,正好相反,消费资本主义开创了层次不同的品味,亦即不同类型的受众与消费者。文化是层次分明的,消费则是分化有致的。”
在工业发达时代,流水线上的产品虽然数量多,但品种却失之单一,研发速度慢,个性化更是缺乏。山寨机则仿佛前工业时代的手工作坊,个体产量不多但厂家多,总量也能跟得上,更重要的是这些手工作坊如同路边的小餐馆,都有自己的招牌菜,酸甜辛辣各取所需,这种各具特色的特色,正好满足了贝尔所说的“不同类型的受众与消费者”。
将山寨机文化视为一种DIY文化,另一方面在于其核心技术的缺失。表面功能的创新难以掩盖在核心技术上的粗糙复制,反过来,也是因为核心技术研发的缺位,让山寨机只能被迫走上这条追求表面上的个性化之路。而DIY文化所对抗的,是一种强势的霸权的市场垄断。在山寨机走红之前,国内的手机市场基本被国外大品牌和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内知名品牌所垄断,山寨机出现后,有人甚至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革命口号。
虽然中国人都受儒家思想影响甚深,但同时很多人骨子里又有一种“满城尽带黄金甲”式的反骨精神,当这种精神和手机结合在一起后,在网络时代与网络所流行的恶搞文化更加是相得益彰。
“凭什么我们只能用四大品牌的手机?凭什么我们要寻找娱乐功能却遭遇高昂的价格?”这些问号问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正如有人把超女看成是一种民主觉醒,山寨机也被看成是一种对抗垄断的主流价值体系的民间力量,成为反权威在手机领域的急先锋。
它们不怕丢脸,只求创新,没有它们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最雷的,只有更雷的。
它们的名字叫——山寨机。
它们甚至还被看成是一种对抗垄断的主流价值体系的民间力量。
至于它的质量,就要看你的运气,而它的前景,则要看山大王们如何自救了。
山寨机也会有春天
一台山寨机的出炉,甚至比你去配台兼容电脑还要容易
其实,它是一个手机
它们的外形可能和某个知名品牌的热门款式极为相似,有的甚至是打着NCKIA、Anycoll、HiPhone这样的擦边球品牌,而且形似又神似,功能也相差不远,但价钱却相差甚远。知名品牌的手机一部要几千块,这种手机的开价可能就是几百块。
乍一看,它是一辆法拉利或保时捷的车模,或者一包中华香烟,以及你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各种造型,翻转过来,竟然有一排排的按键和一个大屏幕。其实,它是一个手机。在手机的外壳和包装上,它什么都敢印,就是不敢印上自己的真实厂址。
在这些手机上,3.5寸大屏幕、双卡双待、四个摄像头、八个喇叭、待机时间长达一两个月、验钞机、电击手机乃至于GPS卫星导航系统,各种各样的功能一应俱全,也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们做不到的。
这就是传说中的山寨机。
据统计,山寨机已经占据国内手机市场近30%的份额。深圳华强北一家手机旺铺的店主说,就在2007年,山寨机的销量在他的店里占了将近4成,“超过了NOKIA这样的世界知名品牌”。在这家店铺,NOKIA、三星、LG等品牌的热门手机售价大多在2000元以上,而山寨机的平均价格为800元。
不用几年的发展时间,山寨机已逼近主流手机市场。草创阶段,山寨机瞄准的是落后地区的消费人群,而现今,这些外观炫目、功能强大的机型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中心城市安营扎寨,其寨旗已经飘扬在华强北、在中关村、在每一个知名手机品牌的必争之地。
人人可以做手机了
1990年代初,手机还是一种鲜有人问津的奢侈品,到了1990年代后期,在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及北京、上海等一线中心城市,手机开始流行。

对于山寨机厂商来说,产品外观和功能的更新换代比起眼下的一点小利润更加重要,如果不及时地设计出新产品,就会在竞争中淹没于其他山寨机的创新大潮。因此,有时候亏本也要卖。
品牌厂商的无奈之处也在这里。在品牌厂家里,生产一款新机型,从立项到论证再到审批,往往要花上几个月甚至半年时间。而山寨机厂商换个机模,可能只需要半个月。他们采取分工协作的形式,尽管彼此独立,但协作极为灵活。
路在何方?
不过,在各种各样的功能之外,无法忽略的是山寨机各种各样的缺陷。
首先是质量无法保证。由于MTK方案所带来的便利,使得一些生产规模较小、生产工艺较为粗糙的小厂也具备了直接生产手机的能力,这就直接导致质量问题成为了山寨机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而山寨厂家很多由于物力财力所限,在售后服务上更是无法与品牌厂家同日而语。“7天内可退货,一年内保修”,这是很多卖家的保证,然而,对于这些手工作坊式的小厂家来说,建立一个完整的维修网络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保修的承诺更多时候就成了一张空头支票。一些玩家认为,这么便宜的价格,坏了就换一台新的,这个问题并不大。但从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对山寨机本身的质量,并不是非常看好。
其次是核心技术的缺失。抄袭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设计可以说是目前山寨机中最为普遍的现象,过分依赖MTK的技术,主动放弃核心技术的研发,这等于把自己的命脉交到别人的手上,也让各种山寨机的产品日渐同质化。同时,这也是山寨机的功能全而不精的原因,缺乏核心技术,等于缺乏核心竞争力,在目前粗放的市场竞争中可能能够浑水摸鱼,但到了市场成熟起来、品牌厂家也借鉴了山寨经验之后,山寨机将面临着更加严酷的市场竞争。
所以,现在可以看到,有的山寨厂商已经进行主动的“改邪归正”,申请了正式的牌照,开始打造自己的品牌,也开始进行自己的研发,虽然只是起步,但方向终究是对的。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内手机市场的日渐饱和,山寨厂商开始把目光投向海外。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山寨机的出口量陡增,在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市场遍地开花,很多商家都是只做出口生意的,还不用承担保修工作,何乐而不为。而且,海外市场利润是国内市场的3-4倍,这是激发了大批山寨手机的海外淘金梦。
山寨机厂家和玩家喜欢说,“山寨机才是促进整个国产手机产业链成熟的一大功臣。”这一“功臣”是继续攻城略地,还是成为被历史车轮碾压而过的炮灰,就看山寨大王们如何自救了。
狼性山寨机
山寨机被看成是一种对抗垄断的主流价值体系的民间力量
对于技术狂人来说,智能机是他们的宠物;对于看重娱乐的年轻人来说,强大的音频视频能力和拍照功能不可或缺;对于中老年用户来说,一款手机最重要的就是易用性了。山寨机兼备了以上所有功能。
这是山寨机厂家对中国市场充分了解之后有针对性地生产出来的产品,并非像某些国产手机那样闭门造车。此外,山寨机模仿市面热销产品的经营思路,虽然有侵权的嫌疑,但也有值得借鉴之处。像苹果公司去年推出的iPhone手机,以其独特的技术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然而到如今没有进入中国市场,而且价格4000多元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山寨机HiPhone完全满足了这部分人的需求,一样不用手写笔既可以输入,一样具备手指触控,和iPhone一样的界面,一样的外观,满足了一部分人的虚荣心和好奇心。这种超级模仿能力让人震撼,而超低的售价则满足了很多消费者的需求。

有人总结出来的山寨机精神是:极具创新意识,不怕丢脸,不怕低利润,把能实现的功能都实现,想方设法地满足消费者的一切需求。
把这个山寨精神与近年来所流行的《狼图腾》、“狼性文化”相对照,可以这么说,山寨机的生存策略就是一种狼性的精神。
狼的特性是“哪有肉隔老远就能嗅到,一旦嗅到肉味就会奋不顾身”。狼性文化的主要特征包括:对市场极度敏感,善于捕捉战机,分工明确,责任心极强。山寨机与此相仿,哪有市场和利润就扑向哪,市场和消费者想要什么,他们就做什么,甚至不想要的也统统加进去。从山寨机的发展中可以看到更多的创新精神、更强的市场进攻性以及对于市场需求变化的更快速反应。
有评论称,“一个庞大的以追求利益为目的的群体,在市场的恶劣竞争下不断研习求生之道,DIY是他们的唯一出路。”这既说明了山寨机的生存策略,也说明了山寨机文化中最为高端用户所津津乐道的一点:DIY文化。
在山寨机的消费者群体中,还包括城市里追求时髦和独立的一族。对于这些人来说,钱并不是购买的决定性因素,山寨机所吸引他们的,是一种DIY文化的延伸。“相比品牌厂商的‘死板僵硬’,山寨机的‘特立独行’正是我们最为推崇的理由。”一个喜欢山寨机的玩家如是说。
从手机文化的历史发展的纵向来看,在大哥大时期,手机是地位的一种象征的;到手机价格下降开始普及之后,注重品牌和质量成为身份的一种象征;再到了如今,手机早已不是什么奢侈品,追求新潮的玩家们看重的是独特和创新,现在的手机成了个性的一种象征。
从社会流行文化的横向来看,DIY这种“自己动手”的文化已经从发源地美国普及到世界各地,推崇社会平等原则和“自己动手”的生活道德,也已深入人心,成为很多城市里的白领一族的生活方式。小至自制喝水的陶瓷杯,大至自己改造组装汽车,一切皆可Do it yourself,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手机亦不例外。
美国社会学者贝尔(Bell)在论及多元化社会中的消费主义时就说,“以消费为尚的资本主义,从未塑造出单一而硕大、同质而文化上极为低下的大众,正好相反,消费资本主义开创了层次不同的品味,亦即不同类型的受众与消费者。文化是层次分明的,消费则是分化有致的。”
在工业发达时代,流水线上的产品虽然数量多,但品种却失之单一,研发速度慢,个性化更是缺乏。山寨机则仿佛前工业时代的手工作坊,个体产量不多但厂家多,总量也能跟得上,更重要的是这些手工作坊如同路边的小餐馆,都有自己的招牌菜,酸甜辛辣各取所需,这种各具特色的特色,正好满足了贝尔所说的“不同类型的受众与消费者”。
将山寨机文化视为一种DIY文化,另一方面在于其核心技术的缺失。表面功能的创新难以掩盖在核心技术上的粗糙复制,反过来,也是因为核心技术研发的缺位,让山寨机只能被迫走上这条追求表面上的个性化之路。而DIY文化所对抗的,是一种强势的霸权的市场垄断。在山寨机走红之前,国内的手机市场基本被国外大品牌和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内知名品牌所垄断,山寨机出现后,有人甚至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革命口号。
虽然中国人都受儒家思想影响甚深,但同时很多人骨子里又有一种“满城尽带黄金甲”式的反骨精神,当这种精神和手机结合在一起后,在网络时代与网络所流行的恶搞文化更加是相得益彰。
“凭什么我们只能用四大品牌的手机?凭什么我们要寻找娱乐功能却遭遇高昂的价格?”这些问号问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正如有人把超女看成是一种民主觉醒,山寨机也被看成是一种对抗垄断的主流价值体系的民间力量,成为反权威在手机领域的急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