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少数民族人口发展问题一直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很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人口素质,就业及生活状况的介绍,说明当前本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便加快少数民族人口全面发展,促进民族繁荣和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新疆地区;人口发展;和谐社会
前言: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繁荣,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题。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在要求人发展中不仅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也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加快少数民族人口全面发展是实现民族团结,促进共同繁荣,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基础。
1、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状况
1.1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增长迅速,人均收入不断增加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目前,在全疆2130.8万人中生活着55个民族,随着改革开放,国家对少数民族提供了优惠的民族政策,新疆自治区政府切实贯彻国家少数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从1949年的13个世居民族发展到现在除了基诺族外的55个民族,在短短的三十年间,全疆少数民族人口从1978年720.11万人,到2007年的1271.2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和蒙古族等5个民族人口分别增长了73.7%、80.7%、80.9%、74.9%和65.1%。随着改革开放后新疆经济的稳步增长,三十年来,新疆各族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从319元提高到11432元,增长了近35倍,乡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从119元提高到3503元,增长了近28倍。
1.2少数民族身体、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随着新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卫生事业都得到很大的提高。由于建国初期,新疆的医疗卫生条件恶劣,人口死亡率高达20.82%,自治区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加大投资,到2008年人口死亡率已减少到4.88%;随着政府加大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新疆的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已由“二普”时的249.03万人减少到“五普”时的103.68万人;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政府在中央及其他地区的支持和援助下,加大对教育基础建设和师资力量方面的投入,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南疆地区重点建设,少数民族受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文化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截止2008年底,全疆440.5万在校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了57.4%:专任教师28.4万中少数民族专任教师占41.7%。从1949年到现在,全疆普通、成人高校向社会输送的各行业人才中,少数民族人才占了60.25%。少数民族人口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的提高,为自治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1.3少数民族就业结构不断完善,民族优惠政策得到体现
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全疆除了锡伯族、俄罗斯族、乌孜别克族外,其他民族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都达到80%以上,从事物质生产部门的人口基本都达到90%以上,这不仅是由于当时经济文化落后所导致的,与部分民族崇尚农牧业,歧视经商也有一定的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思想的解放,三十年来少数民族从事农牧业的人数明显减少,从事商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事业行政单位的人数大幅提高。例如,目前,全区有少数民族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5万人,占全区专业技术人员的56%;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干部已达36.3万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5296,是解放初期的110倍,而在新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的比例都高于同期少数民族,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的优越性。
2、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2.1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过快,影响人口健康发展
农牧业上由于生产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主要依靠现有的自然条件和大量增加劳动力来完成任务,一方面畜牧业的发展要求增加劳动力,刺激人口发展,但是小农经济的局限性和文化素质,缺乏主动创新的能力,劳动力的增加带来的边际劳动产出是递减的。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的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要加大,势必给农耕土地和草地增加更大的负担,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影响经济和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2.2少数民族人口总体素质偏低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我区医疗卫生、教育条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南北疆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农牧区,医疗卫生和教育水平比较落后,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人口的健康发展,少数民族青少年主动放弃受教育的机会或者中途辍学务农的现象在落后的农牧地区还是很多,一方面,由于小农阶级思想对文化教育的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农牧民收入水平不高,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生产,就不愿加大对青少年的教育投资,也是农牧区人口素质偏低的原因。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新疆少数民族6岁以上文盲率高达10.76%,比汉族高4个百分点。由下面图表可知,新疆人口文化程度总体偏低,对于少数民族青少年进行普及教育工作依然很重。
2.3少数民族人口就业形势严峻,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由于少数民族风俗文化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乡土思想浓厚,语言障碍等因素,民族群众不愿意去外省就业和打工,大部分民族群众都只依靠传统农牧业耕作获得收入,而本地区民族企业比较少,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不能完全消化剩余劳动力增加的数量,决定了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面的狭窄,就业压力突显:少数民族学生毕业后部分愿意回本地州工作的,也由于有些地州或县市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第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就业面狭小,也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和群众的就业。到07年末,据新疆年鉴资料,全疆还有15个民族乡的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为0;阿克陶县塔吉克族乡的人均收入仅为810元。少数民族聚集的落后地区经济还需进一步重视。就业条件的恶化和区域经济差距过大,不仅影响着人口的全面发展,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3、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3.1提倡优生优育,全面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
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人民生活水平低,家庭收入只够维持基本的生活生产,很难有多余的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及身体文化素质,更无力培养青少年的教育。不同素质的人口对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的效果,高素质的人口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一方面,通过广泛宣传、转变思路、解放思想,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来脱贫致富;另一方面,进行农业和畜牧技术推广,发展高效农牧业,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3.2发展民族手工业,引进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
因地制宜,发展民族手工业,不仅可以缓解少数民族就业压力,也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根据各地州的实际情况发展特色产业;在第一、二产业得到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旅游业,不仅可以解决就业问题也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收入。另外,引进先进技术,比如皮革加工技术、玉器的加工技术等,提高产品附加值,摆脱我区特色产品依靠外省加工的局面,实现本区产业经济的合理升级。
3.3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广泛提供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各类有用的人才,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为党和政府培养民族区域自治的合格人才;树立少数民族各行业模范,为少数民族人口发展提供楷模。对于农牧区的剩余劳动力,在本地区不能满足就业需求时,政府要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向其他地区和外省务工的便捷通道,切实解决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问题。
3.4重视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民族乡的脱贫致富
加快对贫困地区公共物品的的建设投资,解决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教育、交通问题,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是人口健康发展的基础,对于偏远地区来说,交通条件的发达才能带来投资和先进的技术,地方经济才能提高,农牧民才能有更多的增收渠道;加快农田、牧区的基础建设,修建水利设施,加大对经济落后的民族乡的资金支持,完善政府的转移支付,为贫穷地区人口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编.2008年新疆统计年鉴[Z].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2008.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编.新疆五十年[Z].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2005.
[3]国务院新闻办.《新疆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
[4]杨一星、张天路、熊郁著.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研究[M].民族出版社出版,1988.
[5]李建生.新疆民族发展报告(2000-2005年)[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6
[6]舒展.积极推进东北人口较少民族全面发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
关键词:新疆地区;人口发展;和谐社会
前言: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繁荣,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题。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在要求人发展中不仅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也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加快少数民族人口全面发展是实现民族团结,促进共同繁荣,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基础。
1、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状况
1.1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增长迅速,人均收入不断增加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目前,在全疆2130.8万人中生活着55个民族,随着改革开放,国家对少数民族提供了优惠的民族政策,新疆自治区政府切实贯彻国家少数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从1949年的13个世居民族发展到现在除了基诺族外的55个民族,在短短的三十年间,全疆少数民族人口从1978年720.11万人,到2007年的1271.2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和蒙古族等5个民族人口分别增长了73.7%、80.7%、80.9%、74.9%和65.1%。随着改革开放后新疆经济的稳步增长,三十年来,新疆各族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从319元提高到11432元,增长了近35倍,乡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从119元提高到3503元,增长了近28倍。
1.2少数民族身体、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随着新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卫生事业都得到很大的提高。由于建国初期,新疆的医疗卫生条件恶劣,人口死亡率高达20.82%,自治区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加大投资,到2008年人口死亡率已减少到4.88%;随着政府加大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新疆的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已由“二普”时的249.03万人减少到“五普”时的103.68万人;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政府在中央及其他地区的支持和援助下,加大对教育基础建设和师资力量方面的投入,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南疆地区重点建设,少数民族受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文化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截止2008年底,全疆440.5万在校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了57.4%:专任教师28.4万中少数民族专任教师占41.7%。从1949年到现在,全疆普通、成人高校向社会输送的各行业人才中,少数民族人才占了60.25%。少数民族人口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的提高,为自治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1.3少数民族就业结构不断完善,民族优惠政策得到体现
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全疆除了锡伯族、俄罗斯族、乌孜别克族外,其他民族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都达到80%以上,从事物质生产部门的人口基本都达到90%以上,这不仅是由于当时经济文化落后所导致的,与部分民族崇尚农牧业,歧视经商也有一定的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思想的解放,三十年来少数民族从事农牧业的人数明显减少,从事商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事业行政单位的人数大幅提高。例如,目前,全区有少数民族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5万人,占全区专业技术人员的56%;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干部已达36.3万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5296,是解放初期的110倍,而在新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的比例都高于同期少数民族,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的优越性。
2、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2.1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过快,影响人口健康发展
农牧业上由于生产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主要依靠现有的自然条件和大量增加劳动力来完成任务,一方面畜牧业的发展要求增加劳动力,刺激人口发展,但是小农经济的局限性和文化素质,缺乏主动创新的能力,劳动力的增加带来的边际劳动产出是递减的。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的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要加大,势必给农耕土地和草地增加更大的负担,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影响经济和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2.2少数民族人口总体素质偏低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我区医疗卫生、教育条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南北疆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农牧区,医疗卫生和教育水平比较落后,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人口的健康发展,少数民族青少年主动放弃受教育的机会或者中途辍学务农的现象在落后的农牧地区还是很多,一方面,由于小农阶级思想对文化教育的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农牧民收入水平不高,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生产,就不愿加大对青少年的教育投资,也是农牧区人口素质偏低的原因。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新疆少数民族6岁以上文盲率高达10.76%,比汉族高4个百分点。由下面图表可知,新疆人口文化程度总体偏低,对于少数民族青少年进行普及教育工作依然很重。
2.3少数民族人口就业形势严峻,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由于少数民族风俗文化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乡土思想浓厚,语言障碍等因素,民族群众不愿意去外省就业和打工,大部分民族群众都只依靠传统农牧业耕作获得收入,而本地区民族企业比较少,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不能完全消化剩余劳动力增加的数量,决定了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面的狭窄,就业压力突显:少数民族学生毕业后部分愿意回本地州工作的,也由于有些地州或县市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第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就业面狭小,也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和群众的就业。到07年末,据新疆年鉴资料,全疆还有15个民族乡的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为0;阿克陶县塔吉克族乡的人均收入仅为810元。少数民族聚集的落后地区经济还需进一步重视。就业条件的恶化和区域经济差距过大,不仅影响着人口的全面发展,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3、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3.1提倡优生优育,全面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
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人民生活水平低,家庭收入只够维持基本的生活生产,很难有多余的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及身体文化素质,更无力培养青少年的教育。不同素质的人口对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的效果,高素质的人口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一方面,通过广泛宣传、转变思路、解放思想,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来脱贫致富;另一方面,进行农业和畜牧技术推广,发展高效农牧业,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3.2发展民族手工业,引进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
因地制宜,发展民族手工业,不仅可以缓解少数民族就业压力,也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根据各地州的实际情况发展特色产业;在第一、二产业得到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旅游业,不仅可以解决就业问题也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收入。另外,引进先进技术,比如皮革加工技术、玉器的加工技术等,提高产品附加值,摆脱我区特色产品依靠外省加工的局面,实现本区产业经济的合理升级。
3.3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广泛提供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各类有用的人才,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为党和政府培养民族区域自治的合格人才;树立少数民族各行业模范,为少数民族人口发展提供楷模。对于农牧区的剩余劳动力,在本地区不能满足就业需求时,政府要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向其他地区和外省务工的便捷通道,切实解决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问题。
3.4重视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民族乡的脱贫致富
加快对贫困地区公共物品的的建设投资,解决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教育、交通问题,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是人口健康发展的基础,对于偏远地区来说,交通条件的发达才能带来投资和先进的技术,地方经济才能提高,农牧民才能有更多的增收渠道;加快农田、牧区的基础建设,修建水利设施,加大对经济落后的民族乡的资金支持,完善政府的转移支付,为贫穷地区人口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编.2008年新疆统计年鉴[Z].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2008.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编.新疆五十年[Z].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2005.
[3]国务院新闻办.《新疆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
[4]杨一星、张天路、熊郁著.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研究[M].民族出版社出版,1988.
[5]李建生.新疆民族发展报告(2000-2005年)[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6
[6]舒展.积极推进东北人口较少民族全面发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