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它能突破时空的限制,直观生动、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能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必然联系。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教师来讲,要适应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
一、传统教育模式下的遗憾
在网络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的是具有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于是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教育工作者角色转换的历史性课题,已责无旁贷地落在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肩上。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学生的思想状况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增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就必须从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大环境和中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出发,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因此作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转变其自身角色则显得更加紧迫。
二、信息技术新环境使学生拥有“自由飞翔的心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各种领域。网络所具有的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的优势,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种环境下,教学过程的四个基本要素:教师、教材、网络、学生,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这四个要素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全新的教学过程,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和获取的渠道。实际上,这种教育模式是对信息技术的一种充分利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是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使信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三新、型教师要从“角色转变”开始
角色,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受过专门训练的,在学校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教师的角色转换就是要由过去单纯以教师为中心、一味灌输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更富有亲和力、协作能力,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启发者,学生的学伴。面对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面对受教育者显示出的极大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求,我们就要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适应新环境下教学发展的要求。
在教学中,只有引起学生的求知兴趣与要求,使他们获得情感,体验产生共鸣时,才能激发他们对知识的追求与渴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从学生的自我发展出发,恰当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使之在宽松的气氛中对知识进行理解,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和觉悟。为了达到以上目标,信息技术时代下的新型教师应积极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转变: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十一世纪是数字化的世纪,是竞争全球化的世纪,人们却常常忘了二十一世纪首先是人的世纪:教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前提就是要先教会他们如何做人。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所以新型的教师,首先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他应该是注重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健全个性的教育工作者。教师不必刻意地去追求必须要使学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才。学生若是小草,就让他点缀大地,若是大树就让他提供荫凉。
新型教师的理念是通过积极的新式教育使学生有持久性、有再提高的底蕴、有发展的空间。以这种理念培养和教育出来的人才,才能真正适应未来的激烈竞争和挑战。将这种理念贯彻到教学中去,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的话题”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尤其要鼓励学生去讨论、去联系、甚至大胆质疑。通过这种形式,教师可借助网络资源,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身的分析能力、协作能力和自信。一句短短的表扬,一个默许的眼神,会给予学生无限的发展空间和汲取知识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转变。
(二)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
教育模式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一只粉笔走天下,发展到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可以说是时代给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要真正做到能够“传道、授业、解惑”,必先自己做到“悟道、精业和无惑”,“明人者先自明”。也就是说教师知识渊博,清晰透彻、融会贯通,才能使学者清楚明白、坚信不移、力行实践。否则,教师自己不明,又如何去“明人”?为了自明进而明人,教师也必须勤奋自勉。
但是,教师不可能万事皆知,学生也不乏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方面的高手。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操作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放下架子,做好拜“小老师”、向学生学习的心理准备。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必将带来教育模式、教师观念和学生发展等多方面的重大变革。过去传统教学注重结论,而现代教学要求取其过程,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必须从意识上、行动上使课堂解放出来,将课堂还给学生,因为这样才能真正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型教师。
一、传统教育模式下的遗憾
在网络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的是具有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于是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教育工作者角色转换的历史性课题,已责无旁贷地落在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肩上。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学生的思想状况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增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就必须从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大环境和中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出发,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因此作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转变其自身角色则显得更加紧迫。
二、信息技术新环境使学生拥有“自由飞翔的心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各种领域。网络所具有的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的优势,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种环境下,教学过程的四个基本要素:教师、教材、网络、学生,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这四个要素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全新的教学过程,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和获取的渠道。实际上,这种教育模式是对信息技术的一种充分利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是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使信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三新、型教师要从“角色转变”开始
角色,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受过专门训练的,在学校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教师的角色转换就是要由过去单纯以教师为中心、一味灌输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更富有亲和力、协作能力,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启发者,学生的学伴。面对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面对受教育者显示出的极大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求,我们就要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适应新环境下教学发展的要求。
在教学中,只有引起学生的求知兴趣与要求,使他们获得情感,体验产生共鸣时,才能激发他们对知识的追求与渴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从学生的自我发展出发,恰当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使之在宽松的气氛中对知识进行理解,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和觉悟。为了达到以上目标,信息技术时代下的新型教师应积极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转变: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十一世纪是数字化的世纪,是竞争全球化的世纪,人们却常常忘了二十一世纪首先是人的世纪:教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前提就是要先教会他们如何做人。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所以新型的教师,首先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他应该是注重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健全个性的教育工作者。教师不必刻意地去追求必须要使学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才。学生若是小草,就让他点缀大地,若是大树就让他提供荫凉。
新型教师的理念是通过积极的新式教育使学生有持久性、有再提高的底蕴、有发展的空间。以这种理念培养和教育出来的人才,才能真正适应未来的激烈竞争和挑战。将这种理念贯彻到教学中去,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的话题”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尤其要鼓励学生去讨论、去联系、甚至大胆质疑。通过这种形式,教师可借助网络资源,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身的分析能力、协作能力和自信。一句短短的表扬,一个默许的眼神,会给予学生无限的发展空间和汲取知识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转变。
(二)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
教育模式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一只粉笔走天下,发展到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可以说是时代给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要真正做到能够“传道、授业、解惑”,必先自己做到“悟道、精业和无惑”,“明人者先自明”。也就是说教师知识渊博,清晰透彻、融会贯通,才能使学者清楚明白、坚信不移、力行实践。否则,教师自己不明,又如何去“明人”?为了自明进而明人,教师也必须勤奋自勉。
但是,教师不可能万事皆知,学生也不乏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方面的高手。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操作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放下架子,做好拜“小老师”、向学生学习的心理准备。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必将带来教育模式、教师观念和学生发展等多方面的重大变革。过去传统教学注重结论,而现代教学要求取其过程,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必须从意识上、行动上使课堂解放出来,将课堂还给学生,因为这样才能真正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