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

来源 :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19870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安徽省濉溪县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5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将其分为复发组(n=71)和未复发组(n=64),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术中输血、门脉癌栓、糖尿病、肿瘤包膜是影响肝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门脉癌栓和糖尿病是影响肝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癌术后复发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而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门脉癌栓和糖尿病是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外科手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胰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钙结合蛋白A9复合物(S100A9)、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60例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胰腺癌患者作为胰腺癌组,另选取30例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胰腺癌组患者手术前后以及对照组血清S100A9、MMP-9水平,分析两项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其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血清S100A9、MMP-9含量: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患者术前
目的 探索炎症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气肿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1年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接受治疗的10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胸部螺旋CT检查,根据检查结果中的肺部低衰减区域百分比将患者分为3组,42例肺部低衰减区域百分比非肺气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Ⅲ级组>Ⅳ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C反应蛋白、NLR以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占比,肺功能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腰
目的 研究ATP结合膜转运蛋白超家族G成员2(ABC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小RNA-23a(miRNA-23a)与乳腺癌术后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79例乳腺癌行根治术患者设为研究组,其中伴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43例(转移组),未伴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36例(未转移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49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ABCG2、VEGF及miRNA-23a表达情况及上述因子与乳腺癌组织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
目的 探讨典型胃黏膜形态结合血清白细胞介素-34(IL-34)、血小板/淋巴细胞之值(PLR)水平检测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关联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本院268例CAG患者,根据有无Hp感染分组,其中感染组(n=140)、未感染组(n=128).观察对比两组典型胃黏膜形态、血清IL-34、PLR水平,分析典型胃黏膜形态与血清IL-34、PLR水平相关性,ROC曲线分析典型胃黏膜形态、血清IL-34、PLR水平对CAG患者Hp感染的诊断价值.结
目的 对妊娠中期产前诊断嵌合型9三体胎儿进行临床和遗传学分析,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行羊水产前诊断的26913例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而分析嵌合型9三体胎儿的临床表现及妊娠结局.结果 通过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共发现10例嵌合型9三体胎儿,发生率约为0.04%,其中9例同时行羊水CMA检测,均提示胎儿为嵌合型9三体.进一步行B型超声检查,发现胎儿有不同程度的异常.10例嵌合型9三体胎儿的产前诊断指证主要涉及孕妇高龄、唐筛高风险及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提示9号染
目的 Pringle法是用于腹腔镜肝切除(LH)术的标准肝脏入肝血流阻断技术,本研究旨在介绍一种改良的黄氏方法来进行腹腔镜下体内Pringle法.方法 我们收集并分析了本中心连续接受LH的患者的数据,以验证这种新的技术的有效性.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纳入了27名患者,分析其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数据,包括患者一些基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肝门阻断时间、输血率、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等.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205.44±65.79) min,平均肝门阻断时间为(23.44±13.6)5 min,术后平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是一种起源于胆管汇合处或左右肝管黏膜上皮癌,属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1].由Klastkin于1965年首次提出,又称为Klatskin肿瘤,是所有胆管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在全部胆管癌的发病中占40%~60%,其恶性程度高,症状出现晚,病人预后较差,5年存活率仅为5%[2-3].而相关文献报道HCCA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20%~50%[4].因此,普遍认为外科切除是该疾病患者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首选治疗方法.目前各国专家对于肝门部胆管
1引言rn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是较为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在所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GBC的发病率在第六位[1].GBC的初期症状不明显,其病程却发展迅速,超半数的GBC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rn目前认为,手术切除是唯一根治GBC的治疗方式.但是由于胆囊自身的解剖特点,胆囊癌早期发现相对困难,很容易和胆囊炎、胆囊结石等相混淆,因此就诊时只有10%左右的患者能实施根治性切除手术.对于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传统化疗是主要的选择,但这种治疗方式的有效率仅为20%~30%,因此GBC
目的 探讨血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4(SFRP4)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从GEO数据库下载正常对照组和急性胰腺炎组GSE77858基因芯片数据,通过GEO2R在线工具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筛选出潜在因子SFRP4.收集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114例SAP患者根据预后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68例)和预后不良组(46例).常规收集一般资料(性别、年龄、BMI、既往病史、病因)、血淀粉酶、CRP、肌酐、血钙、空腹血糖、血脂、SFRP4、氧合指数(PaO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8月~2020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的100例成人尸体原位肝移植(DDLT)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术后有无发生胆道并发症分组,通过对受者肝功能指标等术前资料,胆管吻合方式等术中资料、有无血管并发症等术后资料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并对发生组18例受者的诊疗经验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100例原位肝移植,发生胆道并发症组18例,发生率为18%.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有11例(61.1%);与非吻合口相关并发症有6例(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