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解构主义在进入21世纪以后已经日渐式微,蓝天组在设计慕尼黑造型艺术学院中,在恪守解构主义信条的同时,为建筑注入了新的灵魂,解"构(形式)"却不解其"构(功能结构)"
关键词:蓝天组;解构主义;艺术;舞蹈
概述
用蓝天组自己的话来说:开放建筑不仅是指没有窗,没有门,或是透明的房子,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是指开放的精神。慕尼黑造型艺术学院贯彻的也是这种思想,不是建筑有多开放,而是思想上的开放。
这所慕尼黑造型艺术学院是2005年的新建建筑,老的慕尼黑造型艺术学院于1808由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在慕尼黑成立,当时叫“皇家美术学院”,是德国最古老和最重要的艺术院校。许多外国艺术家在那里学习。1946,学院与工艺美术和应用艺术学校合并。1953,把名字改成慕尼黑造型艺术学院。紧邻的旁边建筑是由哥特弗里德.纽约瑟于1874年-1887年设计建造的威尼斯文艺复兴式老楼。
图1名称 混乱的大厅
设计师
CoopHimmelb(l)au的中文名字大约叫——库柏·西梅布芬事务所,又或者被翻译为——蓝天组合,这两种翻译都十分无语,尤其是后一种,总让我以为是个乐队名字。Himmel更多的是天空天堂的意思,blau是蓝色,bau是词根,相当于建筑的"建",(单词bauhaus包豪斯,其中的bau也是同一用法)。
CoopHimmelb(l)au发源于奥地利,通过事务所命名我们可以判断:最初这是一家以德语为母语的地方性联合机构,而目前Himmelblau在德国,美国都有事务所,其最近的项目已经发展到中国深圳,Himmelblau已然是一家国际性建筑联合事务所的面貌出现。
蓝天组(CoopHimmelblau)1968年由沃尔夫·德·普瑞克斯(生于1942年维也纳)和海默特·斯维茨斯基(出生于1944年波兰)在奥地利维也纳设立。1989年这两个建筑师在洛杉矶开设了第二间事务所,1990年开始由合伙人法兰克斯蒂普经营,其激进的、实验性的探索手法自MOMA的展览会以后,开始被称为解构主义。沃尔夫·德·普瑞克斯1942年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曾就读于维也纳工科大学。在现代建筑领域,蓝天组可谓解构主义急先锋。虽然当今解构主义建筑已为世人所熟知,但能完全体现这一称谓的作品却是凤毛麟角。在此意义上可说,1989年竣工的“屋顶改造”(ROOFTOPREMODLING)是解构主义建筑的里程碑。
设计
设计基于改造基地内3种不同城市空间系统的想法:建筑庄严的李波街/阿基米德街轴线系统;几经发展,各色小型建筑林立的施瓦宾区结构;遍地古树的李波公园和阿卡德米花园区。建筑开放的结构相互咬合,在公园和都市之间产生一系列暂留空间,作为介质的玻璃表皮、学院大门、内庭院、作为连接体的工作室露台、以及公园大门、斜向的坡道和走廊将建筑的各个功能区、各个院系相结合,产生出一个震撼人心的结合体,完美的回应了造型艺术学院创意活动充满活力和丰富多彩的特性。
有机会能够看到蓝天组的另一个作品,我们初见外观的时候觉得还挺正常,建筑5层,建筑沿街主入口表现得还是挺普通的建筑,中间通高的玻璃幕墙显示了入口位置,雨篷是一块现浇得混凝土。幕墙右边挑出大概十几米的体块。但是一进室内,我们就形容他"疯一样的建筑"。室内柱子没有一根是直的,都是斜来斜去的,事实上,很多柱子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柱子-他没有受力作用,只是为了“乱而乱”,也许这才是所谓的解构主义的真谛--不是让你很清楚这是什么-只是让你“不明觉厉”。
站在大中庭的走廊上面還是挺有艺术的感觉的,错乱和不规则,这也许是现代艺术的另一个特征。这个建筑做为艺术学院还是挺符合特征的,也许艺术需要这种冲突和碰撞的感觉,不然总不能做为医院这种需要严谨作风的楼吧,不然我估计不管医生或者患者在这里都会有一种不安定的感觉。建筑形体不算复杂,主要是三面围合形,打开的一面是门厅朝向大街。毕竟要照顾功能的需要,蓝天组在教室的组织上还是中规中矩的。教室也都方方正,蓝天组只是在3层高的中庭做足了文章。中庭设计了许多连廊,但是连廊却不是同层相连,而是跨层连,有些甚至跨了两层。连廊地面和侧面全部用铝板包起来,这样从地面看起来这些连廊就像一根根巨大的钢条歪歪斜斜插入对面的建筑,为了支撑这些歪斜的连廊,蓝天组同样设计了许多非垂直的柱子,当然为了添“乱”,还故意增加了许多不受力的柱子,这样一来,整个大厅就热闹了,到处是不规则的廊子和柱子。
而教室的处理上是常规的,走道是围绕中庭设置的,从走道可以看到各个不同角度的中庭,蓝天组故意设计了一些建筑的“死角”,从而增加本来呆板的走道的趣味性从这些小地方,多少可以看出他们个性化的设计,所有功能围绕中庭展开,这个中庭作为建筑精神的一个隐喻立在那里,成为学生们平常休息和交流的主要场所。用此做法将建筑提高到一个具有难以忘怀的高水平,具有颇具表现力的空间次序和与众不同的矛盾性。
室内楼梯的扶手也为了和中庭统一,也是用钢板做的。
屋顶天台的设计也非常巧妙,也可以说继承了中庭乱的特质,天台的设计很多为了照顾北面公园的景观,因此会有一些设计巧妙的灰空间,供学生休憩和活动。
结语
在解构主义已经成昨日黄花的21世纪,蓝天组仍旧恪守他的建筑理念,在不影响内部功能使用的前提下,他们可以最大限度的融入自己的理念,为建筑注入新的灵魂。当然所谓的解构主义,很大程度上只是流于形式,这也是为什么解构主义这么快就烟消云散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建筑大师Mook丛书 蓝天组 CoopHimmelb(l)au 《大师》编辑部 编
关键词:蓝天组;解构主义;艺术;舞蹈
概述
用蓝天组自己的话来说:开放建筑不仅是指没有窗,没有门,或是透明的房子,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是指开放的精神。慕尼黑造型艺术学院贯彻的也是这种思想,不是建筑有多开放,而是思想上的开放。
这所慕尼黑造型艺术学院是2005年的新建建筑,老的慕尼黑造型艺术学院于1808由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在慕尼黑成立,当时叫“皇家美术学院”,是德国最古老和最重要的艺术院校。许多外国艺术家在那里学习。1946,学院与工艺美术和应用艺术学校合并。1953,把名字改成慕尼黑造型艺术学院。紧邻的旁边建筑是由哥特弗里德.纽约瑟于1874年-1887年设计建造的威尼斯文艺复兴式老楼。
图1名称 混乱的大厅
设计师
CoopHimmelb(l)au的中文名字大约叫——库柏·西梅布芬事务所,又或者被翻译为——蓝天组合,这两种翻译都十分无语,尤其是后一种,总让我以为是个乐队名字。Himmel更多的是天空天堂的意思,blau是蓝色,bau是词根,相当于建筑的"建",(单词bauhaus包豪斯,其中的bau也是同一用法)。
CoopHimmelb(l)au发源于奥地利,通过事务所命名我们可以判断:最初这是一家以德语为母语的地方性联合机构,而目前Himmelblau在德国,美国都有事务所,其最近的项目已经发展到中国深圳,Himmelblau已然是一家国际性建筑联合事务所的面貌出现。
蓝天组(CoopHimmelblau)1968年由沃尔夫·德·普瑞克斯(生于1942年维也纳)和海默特·斯维茨斯基(出生于1944年波兰)在奥地利维也纳设立。1989年这两个建筑师在洛杉矶开设了第二间事务所,1990年开始由合伙人法兰克斯蒂普经营,其激进的、实验性的探索手法自MOMA的展览会以后,开始被称为解构主义。沃尔夫·德·普瑞克斯1942年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曾就读于维也纳工科大学。在现代建筑领域,蓝天组可谓解构主义急先锋。虽然当今解构主义建筑已为世人所熟知,但能完全体现这一称谓的作品却是凤毛麟角。在此意义上可说,1989年竣工的“屋顶改造”(ROOFTOPREMODLING)是解构主义建筑的里程碑。
设计
设计基于改造基地内3种不同城市空间系统的想法:建筑庄严的李波街/阿基米德街轴线系统;几经发展,各色小型建筑林立的施瓦宾区结构;遍地古树的李波公园和阿卡德米花园区。建筑开放的结构相互咬合,在公园和都市之间产生一系列暂留空间,作为介质的玻璃表皮、学院大门、内庭院、作为连接体的工作室露台、以及公园大门、斜向的坡道和走廊将建筑的各个功能区、各个院系相结合,产生出一个震撼人心的结合体,完美的回应了造型艺术学院创意活动充满活力和丰富多彩的特性。
有机会能够看到蓝天组的另一个作品,我们初见外观的时候觉得还挺正常,建筑5层,建筑沿街主入口表现得还是挺普通的建筑,中间通高的玻璃幕墙显示了入口位置,雨篷是一块现浇得混凝土。幕墙右边挑出大概十几米的体块。但是一进室内,我们就形容他"疯一样的建筑"。室内柱子没有一根是直的,都是斜来斜去的,事实上,很多柱子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柱子-他没有受力作用,只是为了“乱而乱”,也许这才是所谓的解构主义的真谛--不是让你很清楚这是什么-只是让你“不明觉厉”。
站在大中庭的走廊上面還是挺有艺术的感觉的,错乱和不规则,这也许是现代艺术的另一个特征。这个建筑做为艺术学院还是挺符合特征的,也许艺术需要这种冲突和碰撞的感觉,不然总不能做为医院这种需要严谨作风的楼吧,不然我估计不管医生或者患者在这里都会有一种不安定的感觉。建筑形体不算复杂,主要是三面围合形,打开的一面是门厅朝向大街。毕竟要照顾功能的需要,蓝天组在教室的组织上还是中规中矩的。教室也都方方正,蓝天组只是在3层高的中庭做足了文章。中庭设计了许多连廊,但是连廊却不是同层相连,而是跨层连,有些甚至跨了两层。连廊地面和侧面全部用铝板包起来,这样从地面看起来这些连廊就像一根根巨大的钢条歪歪斜斜插入对面的建筑,为了支撑这些歪斜的连廊,蓝天组同样设计了许多非垂直的柱子,当然为了添“乱”,还故意增加了许多不受力的柱子,这样一来,整个大厅就热闹了,到处是不规则的廊子和柱子。
而教室的处理上是常规的,走道是围绕中庭设置的,从走道可以看到各个不同角度的中庭,蓝天组故意设计了一些建筑的“死角”,从而增加本来呆板的走道的趣味性从这些小地方,多少可以看出他们个性化的设计,所有功能围绕中庭展开,这个中庭作为建筑精神的一个隐喻立在那里,成为学生们平常休息和交流的主要场所。用此做法将建筑提高到一个具有难以忘怀的高水平,具有颇具表现力的空间次序和与众不同的矛盾性。
室内楼梯的扶手也为了和中庭统一,也是用钢板做的。
屋顶天台的设计也非常巧妙,也可以说继承了中庭乱的特质,天台的设计很多为了照顾北面公园的景观,因此会有一些设计巧妙的灰空间,供学生休憩和活动。
结语
在解构主义已经成昨日黄花的21世纪,蓝天组仍旧恪守他的建筑理念,在不影响内部功能使用的前提下,他们可以最大限度的融入自己的理念,为建筑注入新的灵魂。当然所谓的解构主义,很大程度上只是流于形式,这也是为什么解构主义这么快就烟消云散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建筑大师Mook丛书 蓝天组 CoopHimmelb(l)au 《大师》编辑部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