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思想品德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富有个性,显现出蓬勃生机,为推进素质教育总结和积累了经验。如何稳定和发展这来之不易的可喜局面,巩固和发展取得的经验与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深化与发展,探索并建立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管理规范,使已取得的经验得到提升、阶段性的成果得到物化和发展,将成功的经验及成果纳入教学常规,势在必行。
经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初步建立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管理规范。
一、专业学习
教师对专业理论与专业知识的学习,是提升专业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推进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师应加强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了解大众政治、建构主义课堂、新的教学论等基本理论原理,了解当今政治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学科改革的方向,学习并把握《思想品德课程标准》,钻研并熟悉新课标下的本学段全套思想品德教材,参与各级业务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课标、教材、教法等),参与或主持学校思想品德课程培训和研究的各项活动,不断提高理论素养、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
二、学科备课
1.教学计划与要求
(1)制定两种教学计划。一是学期教学计划,分学期制定;二是学年(或毕业)复习教学计划。
(2)要做到“两个了解”:一是了解国家、上级部门有关学科教学规范及精神(包括课程计划);二是了解学校对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规划与要求。“三个熟悉”:一是熟悉义教《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二是熟悉任教学段的思想品德教材;三是熟悉任教学生的基本情况。
(3)学期计划的主要内容。①教材分析及学期思想品德教学目标分析;②学生情况分析(包括语文政治基础及相关情况);③落实教学目标,全面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④教学进度及教学活动安排。
(4)复习计划的主要内容。①复习教学目标;②阶段教学回顾与现状分析;③主要措施与复习安排。
2.备课要求
(1)政治备课主要分两级备课,即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要求进行课前备课与课后反思。
(2)理解并把握《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关于7-9年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阶段目标及内容标准;研究并熟悉教材相关内容的编写思想、特点、体例、呈现方式,以及例习题的编排意图、难易度、层次;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及经验基础、学习态度与方法;明确学生的政治学习难在哪里、为什么难、怎样破难。
(3)收集、整理、精选相关的政治学习素材,选择、配置相应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具、媒体)。
(4)单元备课要求。分章进行,可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针对班级学生实际,再进行部分调整。
(5)课时备课的具体要求。①根据教学进度安排,进行三类课程的备课,即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综合性课程等课型的备课;②超前备课1-2课时;③课案要求学习目标明确,政治活动过程设计明晰,学习活动方式设计得当,评价调控处理适度。
3.备课要素
(1)单元备课要素:①单元学习目标;②单元教材及学情分析;③相关内容教学回顾;④单元教学课时计划及活动安排。(2)课时备课要求:①背景分析;②学习目标;③教学过程;④教学反思。
三、教课
1.课堂教学要求
(1)教学目标的实施符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符合学生的心理基础、特征与认知水平,体现全面性和发展性。
(2)提供丰富、恰当的学习资源、素材,运用的教学媒体有助于建构自主学习的课堂。
(3)有序的学习组织,建构明晰的“思想化”过程和学习认知过程。
(4)合理有效的学习指导。合理创设政治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恰如其分地启发、点拨,唤起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品德知识,探究政治规律与方法;因势利导地引发、指导学生进行政治应用与拓展。
(5)政治学习过程的评价与调控。多途径、多方式、多主体、有针对性地实施过程评价;机智地化解学生学习中的疑难,学习活动时空调控适度。
2.课堂教学方式
(1)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课堂教学,应是在教师指导或引导下,由学生自主探索或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式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学应结合政治具体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结合教学实际,可选用或探索不同的教学方式。
(2)课题学习课和实践活动课应更多地体现探索性和研究性,把政治与社会生活或其它学科知识联系起来,采用“明确问题——确定探索方向——组织探究——收集资料——得出结论——考虑决策”等步骤组织学生的学习探索。
四、批辅
1.作业布置紧扣《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精选习题,难度适当,份量适中,关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作业避免单一解答题型,关注观察、操作、收集、调查等实践性方面的问题及开放、探索性问题的探讨;体现弹性要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作业要求。
3.“批、查、评、补”有机结合。凡统一布置的作业必须批改,可尝试教师指导下的部分学生的作业或作业中的部分由学生自行批改或互批,从批改中查找教学薄弱环节,并作好记载,有针对性地进行评讲和矫正,并采取适当措施进行补习与个别辅导。
4.批改正确,批符、批语规范、准确,富有激励性,体现人文关怀。
5.有计划地进行优秀作业或政治实践成果的展评(每学期1-2次)。
6.拟定学科辅导计划,多途径辅导学困生,建立学生之间的帮辅小组,促进学生政治学习中的协作与交流。
7.教师在参与学生政治学习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有余力或学有困难学生的学习的指导。
8.有计划组织政治实践与兴趣活动,建立兴趣活动组,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思想品德学习辅导。
经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初步建立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管理规范。
一、专业学习
教师对专业理论与专业知识的学习,是提升专业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推进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师应加强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了解大众政治、建构主义课堂、新的教学论等基本理论原理,了解当今政治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学科改革的方向,学习并把握《思想品德课程标准》,钻研并熟悉新课标下的本学段全套思想品德教材,参与各级业务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课标、教材、教法等),参与或主持学校思想品德课程培训和研究的各项活动,不断提高理论素养、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
二、学科备课
1.教学计划与要求
(1)制定两种教学计划。一是学期教学计划,分学期制定;二是学年(或毕业)复习教学计划。
(2)要做到“两个了解”:一是了解国家、上级部门有关学科教学规范及精神(包括课程计划);二是了解学校对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规划与要求。“三个熟悉”:一是熟悉义教《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二是熟悉任教学段的思想品德教材;三是熟悉任教学生的基本情况。
(3)学期计划的主要内容。①教材分析及学期思想品德教学目标分析;②学生情况分析(包括语文政治基础及相关情况);③落实教学目标,全面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④教学进度及教学活动安排。
(4)复习计划的主要内容。①复习教学目标;②阶段教学回顾与现状分析;③主要措施与复习安排。
2.备课要求
(1)政治备课主要分两级备课,即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要求进行课前备课与课后反思。
(2)理解并把握《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关于7-9年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阶段目标及内容标准;研究并熟悉教材相关内容的编写思想、特点、体例、呈现方式,以及例习题的编排意图、难易度、层次;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及经验基础、学习态度与方法;明确学生的政治学习难在哪里、为什么难、怎样破难。
(3)收集、整理、精选相关的政治学习素材,选择、配置相应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具、媒体)。
(4)单元备课要求。分章进行,可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针对班级学生实际,再进行部分调整。
(5)课时备课的具体要求。①根据教学进度安排,进行三类课程的备课,即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综合性课程等课型的备课;②超前备课1-2课时;③课案要求学习目标明确,政治活动过程设计明晰,学习活动方式设计得当,评价调控处理适度。
3.备课要素
(1)单元备课要素:①单元学习目标;②单元教材及学情分析;③相关内容教学回顾;④单元教学课时计划及活动安排。(2)课时备课要求:①背景分析;②学习目标;③教学过程;④教学反思。
三、教课
1.课堂教学要求
(1)教学目标的实施符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符合学生的心理基础、特征与认知水平,体现全面性和发展性。
(2)提供丰富、恰当的学习资源、素材,运用的教学媒体有助于建构自主学习的课堂。
(3)有序的学习组织,建构明晰的“思想化”过程和学习认知过程。
(4)合理有效的学习指导。合理创设政治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恰如其分地启发、点拨,唤起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品德知识,探究政治规律与方法;因势利导地引发、指导学生进行政治应用与拓展。
(5)政治学习过程的评价与调控。多途径、多方式、多主体、有针对性地实施过程评价;机智地化解学生学习中的疑难,学习活动时空调控适度。
2.课堂教学方式
(1)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课堂教学,应是在教师指导或引导下,由学生自主探索或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式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学应结合政治具体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结合教学实际,可选用或探索不同的教学方式。
(2)课题学习课和实践活动课应更多地体现探索性和研究性,把政治与社会生活或其它学科知识联系起来,采用“明确问题——确定探索方向——组织探究——收集资料——得出结论——考虑决策”等步骤组织学生的学习探索。
四、批辅
1.作业布置紧扣《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精选习题,难度适当,份量适中,关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作业避免单一解答题型,关注观察、操作、收集、调查等实践性方面的问题及开放、探索性问题的探讨;体现弹性要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作业要求。
3.“批、查、评、补”有机结合。凡统一布置的作业必须批改,可尝试教师指导下的部分学生的作业或作业中的部分由学生自行批改或互批,从批改中查找教学薄弱环节,并作好记载,有针对性地进行评讲和矫正,并采取适当措施进行补习与个别辅导。
4.批改正确,批符、批语规范、准确,富有激励性,体现人文关怀。
5.有计划地进行优秀作业或政治实践成果的展评(每学期1-2次)。
6.拟定学科辅导计划,多途径辅导学困生,建立学生之间的帮辅小组,促进学生政治学习中的协作与交流。
7.教师在参与学生政治学习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有余力或学有困难学生的学习的指导。
8.有计划组织政治实践与兴趣活动,建立兴趣活动组,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思想品德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