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4岁的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猝死在健身房的跑步机上;59岁的前甲A上海中远俱乐部老总王国林在球场踢球时突然倒地失去意识,抢救无效死亡;上海某健身房一位20岁的女性会员突然倒地,送医后抢救无效死亡;河南省新乡市举办的一场马拉松比赛中,一名选手在2公里处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
随着全民运动热潮的兴起,运动猝死也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仿佛在一夜之间,运动会造成猝死的消息不胫而走。
发生猝死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心源性猝死,也就是由心脏问题导致的猝死,比例占到80.7%。其次为脑源性,比例占到17%。至于运动猝死发生的概率,有调查数据显示,每年发生的心源性猝死的概率为百万分之1.2到1.5,其中97%为男性。运动员的比例更高,而在我国大众健身运动人群中,猝死主要发生在30岁以下和50岁以上人群。
而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原因又有所不同。年龄小于35岁的猝死者中,多为遗传性或先天性心脏异常所致,例如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或冠脉畸形等。而年龄大于35岁的猝死者中,大部分是由于冠脉疾病所致。脑源性猝死的原因则主要有脑血管畸形、动脉瘤或高血压等。因此,在了解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后,运动者需要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制定合理的健身计划,重视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防患于未然。
所以,引发猝死的并非运动,而是先天或后天的多种疾病,避免运动猝死不是要停止运动、健身,相反,停止或减少有益的健身活动,还可能会使心脏功能下降,增加发生问题的几率。所以,人们应该以科学知识作为指导,并注意加强医务监督,视自身情况量力而为,更合理地进行运动健身,才能达到强身健体、抵御疾病的目的。
有调研显示,缺少运动对儿童的影响更明显,会导致肥胖、体质下降,进而影响学习成绩,走上社会之后,会影响工作能力,成年后肥胖可能性更高,體质差,病假多,医疗付出也高,进入中老年患病可能性更高,甚至平均寿命会减少5年。
不运动对于慢性病的影响排在高血压、抽烟和高胆固醇之后,研究指出约有6%心脏病、7%的第二型糖尿病、10%结肠癌和乳腺癌与缺乏运动有关。抽烟是健康的危害者,而不运动同样也是“健康杀手”。
锻炼之前查心脑
运动猝死者中多数都有心脏疾病,如心肌炎、心室壁薄、心脏肥大等,而这些人却往往不知道自己心脏有病,这是由于在普通的体检中很难被发现。而会把自己当成完全健康的人去参加各种剧烈运动、竞技比赛,猝死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随地可能爆炸。因此,喜欢运动且有条件的人最好进行心肺功能的全面检查。如果在运动时经常出现胸闷、气促、心慌、头痛、恶心等症状,运动者应该重点进行心脑方面的检查。
运动强度巧掌握
低强度运动的脉搏为每分钟100次以内,中等强度为130-150次,高强度则为150次以上。一般推荐中低强度的运动,老年人运动时,如果每分钟心跳超过“170-年龄数”就要注意,如果这一数字再上升10%就有危险。
运动前后勤监测
监测运动前后脉搏变化是简单易行的监测运动强度手段。一般来说,低强度运动后的脉搏应该在运动后5分钟-10分钟恢复正常,中等强度为20分钟-30分钟,高强度则为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不同体质的人群可按此标准安排运动强度。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有其他严重疾病的人群,应该在医生或运动专家的指导下从事体育锻炼。(编辑/高纬时)
随着全民运动热潮的兴起,运动猝死也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仿佛在一夜之间,运动会造成猝死的消息不胫而走。
运动不是罪魁祸首运动会引发猝死吗?
发生猝死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心源性猝死,也就是由心脏问题导致的猝死,比例占到80.7%。其次为脑源性,比例占到17%。至于运动猝死发生的概率,有调查数据显示,每年发生的心源性猝死的概率为百万分之1.2到1.5,其中97%为男性。运动员的比例更高,而在我国大众健身运动人群中,猝死主要发生在30岁以下和50岁以上人群。
而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原因又有所不同。年龄小于35岁的猝死者中,多为遗传性或先天性心脏异常所致,例如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或冠脉畸形等。而年龄大于35岁的猝死者中,大部分是由于冠脉疾病所致。脑源性猝死的原因则主要有脑血管畸形、动脉瘤或高血压等。因此,在了解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后,运动者需要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制定合理的健身计划,重视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防患于未然。
所以,引发猝死的并非运动,而是先天或后天的多种疾病,避免运动猝死不是要停止运动、健身,相反,停止或减少有益的健身活动,还可能会使心脏功能下降,增加发生问题的几率。所以,人们应该以科学知识作为指导,并注意加强医务监督,视自身情况量力而为,更合理地进行运动健身,才能达到强身健体、抵御疾病的目的。
不运动的坏处显而易见
有调研显示,缺少运动对儿童的影响更明显,会导致肥胖、体质下降,进而影响学习成绩,走上社会之后,会影响工作能力,成年后肥胖可能性更高,體质差,病假多,医疗付出也高,进入中老年患病可能性更高,甚至平均寿命会减少5年。
不运动对于慢性病的影响排在高血压、抽烟和高胆固醇之后,研究指出约有6%心脏病、7%的第二型糖尿病、10%结肠癌和乳腺癌与缺乏运动有关。抽烟是健康的危害者,而不运动同样也是“健康杀手”。
三招预防运动猝死
锻炼之前查心脑
运动猝死者中多数都有心脏疾病,如心肌炎、心室壁薄、心脏肥大等,而这些人却往往不知道自己心脏有病,这是由于在普通的体检中很难被发现。而会把自己当成完全健康的人去参加各种剧烈运动、竞技比赛,猝死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随地可能爆炸。因此,喜欢运动且有条件的人最好进行心肺功能的全面检查。如果在运动时经常出现胸闷、气促、心慌、头痛、恶心等症状,运动者应该重点进行心脑方面的检查。
运动强度巧掌握
低强度运动的脉搏为每分钟100次以内,中等强度为130-150次,高强度则为150次以上。一般推荐中低强度的运动,老年人运动时,如果每分钟心跳超过“170-年龄数”就要注意,如果这一数字再上升10%就有危险。
运动前后勤监测
监测运动前后脉搏变化是简单易行的监测运动强度手段。一般来说,低强度运动后的脉搏应该在运动后5分钟-10分钟恢复正常,中等强度为20分钟-30分钟,高强度则为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不同体质的人群可按此标准安排运动强度。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有其他严重疾病的人群,应该在医生或运动专家的指导下从事体育锻炼。(编辑/高纬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