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常听有的老师说课上这些题都讲过,一考还是不会,真气人。有的知识虽然老师讲过了,但一些孩子只能掌握百分之二三十,甚至于有些孩子一点也没掌握。针对课堂情况我尝试了一些办法,效果较好的有以下几点,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兴趣培养 化学教学 化学实验
(一)规范化学教学语言的准确和精炼,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每个化学概念、化学用语都有确切的含义,每个定义、定律都有确定的条件,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务必清楚、准确,要有字斟句酌的细功。为了深刻领会概念之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之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之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之逻辑思维习惯。
“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这句话是否正确?很多学生认为是正确的,单质的定义中一直强调“一种元素”组成。的确如此,相对于化合物的定义,我们强调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但是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概念中之“纯净物”三个字十分重要的。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之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例如金刚石、石墨之混合物,虽然她们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是他们是混合物而不属于单质。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之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之理解和掌握。
“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之一大难点,不仅定义之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之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笔者将其定义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一条件:一定温度下;二标准:100g溶剂(一般指水);三溶液状态:饱和状态;四单位:质量g。概念四要素,缺一不可。
(二)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等于找到了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打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大门。在教学中如果只是强制学生去记忆那些枯燥无味的、难以掌握的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学生就会感到很厌烦。如果通过娱乐的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知识,使枯燥无味的、难以掌握的基本概念、化学用语编成顺口溜,歌曲让学生去记忆,这样不仅使难度降低,记忆量增大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笔者在学习《盐》时,我就结合学生对周杰伦的至爱,将其《青花瓷》进行了改编,既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又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青花瓷之金属离子
色蓝絮状的沉淀 跃然试管底
铜离子遇氢氧根 再也不分离
当溶液呈金黄色 因为铁三价
浅绿色二价亚铁把人迷……
又如:当笔者给学生上讲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操作时,就用:“茶庄定点收利息”给学生编个用茶庄作为定点来收取利息的合情合理的小故事,再给学生讲“茶庄定点收利息”的引申义为“查装定点收离熄”,是用排水法制取气体的基本操作的概括。“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把药品装进大试管,“定”:把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加热,“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离”:把导管从水槽里取出,“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例如:在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实验中,通过分析得知:实验开始时先通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目的是防止点燃时一氧化碳不纯,引起爆炸;实验结束之后先熄灭酒精灯,等试管冷却再停止通一氧化碳,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金属再次被氧化。笔者就为学生做了形象的比喻“一氧化碳:先来后走,酒精灯:迟到早退”以便记忆通过这样的歌曲或顺口溜,学生就会在娱乐中接受枯燥无味的、难以掌握的基本概念、化学用语。
(三)借助课件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课件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集合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使学生更直观、生动的看到一些较难的理论知识。例如:在分子和原子的教学中,由于分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利用课件辅助教学,把学生带入微观世界,认识分子的客观存在,使抽象变为直观,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又如在讲解气体的检验和除杂时,由于实验仪器较多,不便在课堂上将仪器摆出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为此,笔者制作了相关的flash课件,让学生在电脑上自己动手连接仪器,增加其形象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将凌乱的知识高度概括,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把复杂的凌乱的知识用自己精练的语句高度的把它概括起来,这样自然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对酸碱盐除杂专题进行处理时,首先笔者将中考常考的离子进行了整理,绘制出不共存离子表[见附表1]。参照不共存离子表将除杂概括为解题两步走。如常见的:NaCl中含有少量的Na2CO3,解题步骤(两步走):
1、找杂质中关键离子,联想其不共存离子。
何谓关键离子,就是与原溶液中不一样的离子。本题杂质中关键离子是CO32-,根据不共存离子表联想到它的不共存离子有Ba2+、Ca2+、H+。
2、在原溶液中找另一半。
CO32-的不共存离子全是阳离子,要形成化合物还缺阴离子,为了不引入新杂质,我们通常到原溶液中寻找另一半即阴离子,本题的另一半则是Cl-。
通过除杂两步走,我们可以轻而一举找到除去NaCl里混有少量Na2CO3的方法是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或 CaCl2溶液或稀盐酸。
选择题通常会给出你四个答案,让你选择。对于除杂的选择题,笔者建议我的学生直接将选项带入看是否符合除杂三原则即:1)与杂质反应。2)与原溶液不反应,3)不引入新杂质(能与原溶液分离的杂质除外)。
关键词 兴趣培养 化学教学 化学实验
(一)规范化学教学语言的准确和精炼,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每个化学概念、化学用语都有确切的含义,每个定义、定律都有确定的条件,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务必清楚、准确,要有字斟句酌的细功。为了深刻领会概念之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之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之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之逻辑思维习惯。
“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这句话是否正确?很多学生认为是正确的,单质的定义中一直强调“一种元素”组成。的确如此,相对于化合物的定义,我们强调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但是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概念中之“纯净物”三个字十分重要的。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之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例如金刚石、石墨之混合物,虽然她们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是他们是混合物而不属于单质。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之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之理解和掌握。
“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之一大难点,不仅定义之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之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笔者将其定义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一条件:一定温度下;二标准:100g溶剂(一般指水);三溶液状态:饱和状态;四单位:质量g。概念四要素,缺一不可。
(二)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等于找到了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打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大门。在教学中如果只是强制学生去记忆那些枯燥无味的、难以掌握的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学生就会感到很厌烦。如果通过娱乐的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知识,使枯燥无味的、难以掌握的基本概念、化学用语编成顺口溜,歌曲让学生去记忆,这样不仅使难度降低,记忆量增大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笔者在学习《盐》时,我就结合学生对周杰伦的至爱,将其《青花瓷》进行了改编,既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又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青花瓷之金属离子
色蓝絮状的沉淀 跃然试管底
铜离子遇氢氧根 再也不分离
当溶液呈金黄色 因为铁三价
浅绿色二价亚铁把人迷……
又如:当笔者给学生上讲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操作时,就用:“茶庄定点收利息”给学生编个用茶庄作为定点来收取利息的合情合理的小故事,再给学生讲“茶庄定点收利息”的引申义为“查装定点收离熄”,是用排水法制取气体的基本操作的概括。“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把药品装进大试管,“定”:把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加热,“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离”:把导管从水槽里取出,“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例如:在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实验中,通过分析得知:实验开始时先通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目的是防止点燃时一氧化碳不纯,引起爆炸;实验结束之后先熄灭酒精灯,等试管冷却再停止通一氧化碳,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金属再次被氧化。笔者就为学生做了形象的比喻“一氧化碳:先来后走,酒精灯:迟到早退”以便记忆通过这样的歌曲或顺口溜,学生就会在娱乐中接受枯燥无味的、难以掌握的基本概念、化学用语。
(三)借助课件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课件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集合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使学生更直观、生动的看到一些较难的理论知识。例如:在分子和原子的教学中,由于分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利用课件辅助教学,把学生带入微观世界,认识分子的客观存在,使抽象变为直观,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又如在讲解气体的检验和除杂时,由于实验仪器较多,不便在课堂上将仪器摆出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为此,笔者制作了相关的flash课件,让学生在电脑上自己动手连接仪器,增加其形象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将凌乱的知识高度概括,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把复杂的凌乱的知识用自己精练的语句高度的把它概括起来,这样自然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对酸碱盐除杂专题进行处理时,首先笔者将中考常考的离子进行了整理,绘制出不共存离子表[见附表1]。参照不共存离子表将除杂概括为解题两步走。如常见的:NaCl中含有少量的Na2CO3,解题步骤(两步走):
1、找杂质中关键离子,联想其不共存离子。
何谓关键离子,就是与原溶液中不一样的离子。本题杂质中关键离子是CO32-,根据不共存离子表联想到它的不共存离子有Ba2+、Ca2+、H+。
2、在原溶液中找另一半。
CO32-的不共存离子全是阳离子,要形成化合物还缺阴离子,为了不引入新杂质,我们通常到原溶液中寻找另一半即阴离子,本题的另一半则是Cl-。
通过除杂两步走,我们可以轻而一举找到除去NaCl里混有少量Na2CO3的方法是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或 CaCl2溶液或稀盐酸。
选择题通常会给出你四个答案,让你选择。对于除杂的选择题,笔者建议我的学生直接将选项带入看是否符合除杂三原则即:1)与杂质反应。2)与原溶液不反应,3)不引入新杂质(能与原溶液分离的杂质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