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作者对《工程制图》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教学内容不同和采用统一教学模式的矛盾,以及学生个体差异与采用统一教学进度的矛盾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成立学生互助小组的方式,解决以上两个矛盾的思想,并在实践中对以上两种解决方法进行了检验,证明它们是有效解决这两个矛盾的方法,对今后提高《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有较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工程制图》课程 两个矛盾 解决方法
引言
在大学里,《工程制图》这门课程是工科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的一门课程[1]。通常,现在的学校都是采用在电教室电子课件的方式进行这门课程的教学,授课也是按照规定的学时数按部就班地统一进行[2]。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都发现这样一些问题:有的内容学生比较习惯采用电教的方式学习,但是,有些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并不习惯,他们的学习效果比较差,更希望结合黑板等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另外,不同的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基础也不同,有的学生空间想象力强,基础好,有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弱,基础比较差。一些空间想象能力弱的学生感觉这门课程很难,慢慢积累下来感觉不懂的内容越来越多,最终失去了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在这样情况下,就必然出现教学内容不同和采用统一教学模式的矛盾,以及学生空间想象力差异与采用统一教学进度的矛盾。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两个矛盾的存在,依然采用惯用的方法教学,使得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很低。下面就如何解决这两个教学矛盾分别进行论述。
1.教学内容不同和采用统一教学模式的矛盾及其解决方法
《工程制图》这门课程内容比较多,不同的内容对学生的要求不同,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都是采用一种教学方式进行。针对不同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笔者专门进行过调查。在2008—2009年上学期,笔者对讲授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08级环境工程专业101和102两个班讲授《工程制图》课程,并进行了课堂调查。当时讲授的内容是如何求作两个垂直相交的圆柱体的相贯线,这个内容对于非机械类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内容。两个班共53人,笔者分别用电教和黑板讲解两种方式进行了讲授,电教方式讲授后只有2人听懂了所讲的内容,而采用黑板讲解后其有48人听懂了所讲授的内容,两种方式的教学效果可见相差很大。特别是讲解难点问题的时候,黑板教学的效果要明显好于电教。另外,笔者还对给出立体图画三视图部进行了调查,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采用黑板和电教讲解的效果差别不大,采用电教讲解53人中50人听懂,采用黑板讲解53人中48人听懂。由此可见,在讲解比较简单的问题时,两种教学方式效果相差不大,但是对于较难的知识点,学生更愿意老师采用黑板逐步讲解。
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而不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建议学校在安排电教室的时候预留至少一块黑板,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在黑板和投影之间转换。建议对于一些操作性强、难度较大的例题,采用黑板讲解。
2.学生空间个体差异与采用统一教学进度的矛盾及其解决方法
学生的个体之间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比如说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学习基础都存在差异。笔者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08级环境工程专业101和102两个班的学生在上课前作了摸底调查,以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状况。对这两个班级的学生在讲授完三视图形成原理和基本投影规律等基本概念后,以图1所示的题目进行摸底考查。根据图1,已知物体的两个视图想象出图形的空间形状,并画出正确的第三视图。
在8分钟后,进行学生作图情况的统计,2个班共计53人,其中女生21人,男生32人,其中有7人在8分钟内正确地完成了第三视图的绘制,7人中女生2人,男生5人。通过课堂调查发现,在同样的教学条件和学习时间内,某些学生由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强,能够较快完成规定的任务。
由此可见,如果采用统一的教学进度,某些学生就会感觉进度太慢,而如果按照较快的进度进行,某些学生就会很吃力,无法跟上。那么,我们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笔者根据教学经验,认为可以通过让学生结成互助小组的方式来解决,以这7个空间想象力强基础好的学生为小组辅导小老师,全班成立7个小组,每组7—8人。这样这7个学生就可以帮助和在课后辅导一些组内空间想象能力弱的同学,笔者也就可以继续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从本质上说,就是学优生适当放慢步伐来帮助后进生,以保持整个班级的统一进度,从而解决了这一矛盾。试行这种方法后,笔者发现效果很好。学优生通过帮助后进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后进生在学优生的帮助下,进步很快。而且有的时候学生之间的互助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可以在课后任何时间与任何地点进行。同时,由于学生之间的年龄相当,生活体验相当,互相讲授的效果有时候要好于老师的讲授。在考试结束后对2个班学生的追踪调查显示,学生都很喜欢这种互助小组的方式。在以上的实践中,笔者进一步体会到了教师的作用,教师应该把自己当作是一个组织者,而不是一个命令者,或是单一地传授知识的“机器人”。教师在课堂上、在学生中应该更强调自己组织者的身份,如果一个教师能把一个班级的学生组织好、引导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就会自觉学习、互相学习。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教师和学生能够和谐相处,教学效果会很好。
结语
《工程制图》这门课程的内容是丰富的,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也来自工科的各个专业,学生背景也十分丰富。而目前我们的教学方式则相对单一,教学进度则过于统一。这就必然导致教学内容不同和采用统一教学模式的矛盾,以及学生个体差异与采用统一教学进度的矛盾。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方法能够一定程度地解决第一个矛盾,而采用成立学生互助小组的方式则能比较成功地解决第二个矛盾。当然,以上方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以发挥更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教学大纲[M].桂林: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2]于桂荣,马秀珍.一种教学效果的评估方法研究[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01:78-82.
关键词: 《工程制图》课程 两个矛盾 解决方法
引言
在大学里,《工程制图》这门课程是工科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的一门课程[1]。通常,现在的学校都是采用在电教室电子课件的方式进行这门课程的教学,授课也是按照规定的学时数按部就班地统一进行[2]。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都发现这样一些问题:有的内容学生比较习惯采用电教的方式学习,但是,有些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并不习惯,他们的学习效果比较差,更希望结合黑板等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另外,不同的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基础也不同,有的学生空间想象力强,基础好,有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弱,基础比较差。一些空间想象能力弱的学生感觉这门课程很难,慢慢积累下来感觉不懂的内容越来越多,最终失去了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在这样情况下,就必然出现教学内容不同和采用统一教学模式的矛盾,以及学生空间想象力差异与采用统一教学进度的矛盾。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两个矛盾的存在,依然采用惯用的方法教学,使得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很低。下面就如何解决这两个教学矛盾分别进行论述。
1.教学内容不同和采用统一教学模式的矛盾及其解决方法
《工程制图》这门课程内容比较多,不同的内容对学生的要求不同,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都是采用一种教学方式进行。针对不同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笔者专门进行过调查。在2008—2009年上学期,笔者对讲授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08级环境工程专业101和102两个班讲授《工程制图》课程,并进行了课堂调查。当时讲授的内容是如何求作两个垂直相交的圆柱体的相贯线,这个内容对于非机械类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内容。两个班共53人,笔者分别用电教和黑板讲解两种方式进行了讲授,电教方式讲授后只有2人听懂了所讲的内容,而采用黑板讲解后其有48人听懂了所讲授的内容,两种方式的教学效果可见相差很大。特别是讲解难点问题的时候,黑板教学的效果要明显好于电教。另外,笔者还对给出立体图画三视图部进行了调查,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采用黑板和电教讲解的效果差别不大,采用电教讲解53人中50人听懂,采用黑板讲解53人中48人听懂。由此可见,在讲解比较简单的问题时,两种教学方式效果相差不大,但是对于较难的知识点,学生更愿意老师采用黑板逐步讲解。
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而不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建议学校在安排电教室的时候预留至少一块黑板,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在黑板和投影之间转换。建议对于一些操作性强、难度较大的例题,采用黑板讲解。
2.学生空间个体差异与采用统一教学进度的矛盾及其解决方法
学生的个体之间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比如说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学习基础都存在差异。笔者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08级环境工程专业101和102两个班的学生在上课前作了摸底调查,以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状况。对这两个班级的学生在讲授完三视图形成原理和基本投影规律等基本概念后,以图1所示的题目进行摸底考查。根据图1,已知物体的两个视图想象出图形的空间形状,并画出正确的第三视图。
在8分钟后,进行学生作图情况的统计,2个班共计53人,其中女生21人,男生32人,其中有7人在8分钟内正确地完成了第三视图的绘制,7人中女生2人,男生5人。通过课堂调查发现,在同样的教学条件和学习时间内,某些学生由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强,能够较快完成规定的任务。
由此可见,如果采用统一的教学进度,某些学生就会感觉进度太慢,而如果按照较快的进度进行,某些学生就会很吃力,无法跟上。那么,我们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笔者根据教学经验,认为可以通过让学生结成互助小组的方式来解决,以这7个空间想象力强基础好的学生为小组辅导小老师,全班成立7个小组,每组7—8人。这样这7个学生就可以帮助和在课后辅导一些组内空间想象能力弱的同学,笔者也就可以继续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从本质上说,就是学优生适当放慢步伐来帮助后进生,以保持整个班级的统一进度,从而解决了这一矛盾。试行这种方法后,笔者发现效果很好。学优生通过帮助后进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后进生在学优生的帮助下,进步很快。而且有的时候学生之间的互助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可以在课后任何时间与任何地点进行。同时,由于学生之间的年龄相当,生活体验相当,互相讲授的效果有时候要好于老师的讲授。在考试结束后对2个班学生的追踪调查显示,学生都很喜欢这种互助小组的方式。在以上的实践中,笔者进一步体会到了教师的作用,教师应该把自己当作是一个组织者,而不是一个命令者,或是单一地传授知识的“机器人”。教师在课堂上、在学生中应该更强调自己组织者的身份,如果一个教师能把一个班级的学生组织好、引导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就会自觉学习、互相学习。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教师和学生能够和谐相处,教学效果会很好。
结语
《工程制图》这门课程的内容是丰富的,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也来自工科的各个专业,学生背景也十分丰富。而目前我们的教学方式则相对单一,教学进度则过于统一。这就必然导致教学内容不同和采用统一教学模式的矛盾,以及学生个体差异与采用统一教学进度的矛盾。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方法能够一定程度地解决第一个矛盾,而采用成立学生互助小组的方式则能比较成功地解决第二个矛盾。当然,以上方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以发挥更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教学大纲[M].桂林: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2]于桂荣,马秀珍.一种教学效果的评估方法研究[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01: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