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探究云南省云岭牛毕氏肠微孢子虫和芽囊原虫的感染情况,从云南省昆明市和楚雄市随机采集云岭牛粪便样品391份.基于毕氏肠微孢子虫核糖体R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和芽囊原虫的SSU rRNA基因序列,应用PCR扩增粪便DNA并对阳性产物进行测序,确定样品毕氏肠微孢子虫和芽囊原虫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共有17份样品为毕氏肠微孢子虫阳性,总感染率为4.35%(17/391);序列分析鉴定出2种已知基因型(1份为BEB8,16份为J);统计学分析显示云岭牛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率在不同年龄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机 构】
: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兰州730070;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46;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究云南省云岭牛毕氏肠微孢子虫和芽囊原虫的感染情况,从云南省昆明市和楚雄市随机采集云岭牛粪便样品391份.基于毕氏肠微孢子虫核糖体R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和芽囊原虫的SSU rRNA基因序列,应用PCR扩增粪便DNA并对阳性产物进行测序,确定样品毕氏肠微孢子虫和芽囊原虫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共有17份样品为毕氏肠微孢子虫阳性,总感染率为4.35%(17/391);序列分析鉴定出2种已知基因型(1份为BEB8,16份为J);统计学分析显示云岭牛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率在不同年龄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对芽囊原虫的检测,108份粪便样品为芽囊原虫阳性,总感染率达27.62%(108/391);经测序和序列比对,共发现4种芽囊原虫的基因亚型,分别为:ST1(n=4)、ST5(n=15)、ST10(n=84)、ST14(n=5),其中ST10为优势基因亚型;统计学分析发现,芽囊原虫的感染率与年龄(P<0.01)和性别(P<0.05)显著相关.本研究是国内外首次对云岭牛毕氏肠微孢子虫和芽囊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和基因分型的研究,研究结果不仅扩展了毕氏肠微孢子虫和芽囊原虫的宿主范围,也为预防和控制云岭牛的这两种肠道原虫病提供了基础科学数据.
其他文献
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是目前唯一能够工厂化栽培的食用牛肝菌,其对栽培基质的养分需求较高,但利用率较低,导致采收后的菌包中余留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在明确暗褐网柄牛肝菌栽培基质出菇前后营养成分变化的基础上,直接采用灭菌后废菌包栽培平菇、榆黄蘑、茶树菇3种腐生食用菌.结果显示,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渣栽培基质中灰分含量高于出菇前及原材料;出菇前后栽培基质的纤维素、木质素等营养成分无明显变化,表明暗褐网柄牛肝菌对富含纤维素、木质素的木屑等栽培基质利用率低.平菇、榆黄蘑和茶树菇在暗褐网
目的 研究通过加速试验在较短时间内对高可靠性、小子样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进行评估的方法.方法 分析可靠性加速试验方案的特点,梳理可靠性加速试验方案制定的基本流程,通过结合数理统计和故障物理技术,研究加速应力的确定方法和加速因子的计算模型,给出加速试验条件及试验时间的确定流程以及相应的试验结果评估方法,并进行案例应用.结果 该方法克服了常规可靠性加速试验方案设计中仅依靠经验并需要大样本量的缺点,科学有效地解决了高可靠性、小样本产品的可靠性加速试验方案设计问题,形成了电子设备基于故障物理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可靠性加
为明确从山东某鸭场分离的血清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DHAV-3)的致病性和遗传特征,首先对分离鉴定的毒株进行VP1基因序列测定,与GenBank中发布的基因序列比对,并进行动物试验.分离的病毒株命名为DHAV-3-SDWF,2008~2020年分离的DHAV-3毒株主要Ⅰ和Ⅱ基因型,基因Ⅰ型又形成Ⅰa和Ⅰb两个分支,该病毒属于Ⅰa分支.DHAV-3-SDWF对雏鸭致病性强,攻毒鸭的肝脏、脾脏、肾脏等器官剖检变化和组织病变明显,这与该病毒在各组织器官中的转录水平是一致的.总之,DHAV-3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
以云南地区2个野生香蘑属真菌子实体(H和Z2)为试验材料,结合GenBank中数据,开展ITS序列研究,探讨该序列作为香蘑属真菌系统发育研究的可行性及传统分类与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的异同.用PCR方法扩增了2个供试样品的rDNA ITS(含5.8S)序列并测序,与GenBank中已提交的香蘑属菌株的ITS序列进行比较,分析了云南不同地区2个供试样品ITS序列的一级结构与其RNA二级结构的变异规律.去除两端未对齐的区域后,2个样品与GeneBank中8条同源序列的ITS比对长度为632 bp,(G+C)含量41
建立一种能够快速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多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直接竞争化学发光酶免疫法.用诺氟沙星(NOR)分子修饰后制备的完全抗原免疫小鼠,获得对10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广谱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采用二因子交叉试验确定包被原与酶标抗体的最佳稀释度,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最佳包被条件、封闭液种类、竞争反应时间,从而建立反应过程的最佳条件,并对方法的灵敏度、交叉反应率、精密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NOR-1-OVA包被浓度0.3μg/mL,酶标抗体的稀释倍数为1:8000时为最佳稀释浓度;4℃包被过夜,封闭液为1%BS
本研究根据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基因组C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一种快速检测DHBV的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在7.8×102 copies/μL~7.8×108 copies/μL模板量时,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利用该方法对来自山东不同地区的95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好,临床样品检测阳性率与常规PCR方法的符合率为97.9%,且灵敏度高于普通PCR约100倍.将该方法应用于DHBV感染雏鸭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DHBV感染雏
为了解目前我国Ⅰ群禽腺病毒的流行情况,本中心以临床诊断、分子生物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和LMH细胞病毒分离等方法对全国重点养殖家禽和水禽的区域进行跟踪检测.本实验室于2015-2020年,从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30余个省份共收集到7098份疑似样品,hexon基因测序成功1668份,其中FAdV-1型129份、FAdV-2型89份、FAdV-3型34份、FAdV-4型638份、FAdV-5型36份、FAdV-6型5份、FAdV-7型13份、FAdV-8a型177份、FAdV-8b型193份、FAdV-9型
为了确诊一起疑似由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引起感染的雏鸭的临床病例,本研究对山东某养殖场送检的病患雏鸭进行剖检、PCR鉴定、病毒分离鉴定以及对分离株的S1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鉴定结果显示:剖检后发现病鸭脾脏肿大、出血、坏死等为主要临床症状.PCR鉴定为DRV阳性,鸭其他主要病原为PCR阴性;病变组织样品过滤后经尿囊腔接种SPF鸭胚可以致死鸭胚,对扩增的病毒S1基因进行测序和比对发现,该病毒与GenBank中公布的NDRV流行毒株处于同一分支,且Sigma C蛋白氨基酸同源性达到了94.5%-98.7
本研究建立了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鹅肌肉、肝脏、肾脏、皮脂组织中维吉尼亚霉素M1的残留检测方法.组织样品使用乙腈提取、正己烷脱脂,经过滤后直接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外标法定量,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选择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鹅各组织的定量限分别为肌肉10.0μg/kg、肝脏50.0μg/kg、肾脏50.0μg/kg、皮脂50.0μg/k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肌肉93.09%~98.62%、肝脏98.41%~103.8%、肾脏101.5%~
为了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对采集自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等地区的566份临床样品进行RT-PCR检测,结果显示,其中246份样品呈现PRRSV阳性.对31株Nsp2基因、21株ORF5基因和12株Nsp9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比对分析,发现不同地区流行的PRRSV其Nsp2基因片段大小存在明显差异,大部分毒株保持了HP-PRRSV类毒株Nsp2基因“1+29 aa”缺失模式,同时,检测到“111+5+1+19 aa”和“1+29+14 aa”两种新的氨基酸缺失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