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对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设置要努力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结合经济发展和职业学校的特点,阐述了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趋势以及应遵循的原则,旨在引起人们对此问题的重视和研究,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经济发展 专业设置 专业结构
1、经济发展概况和趋势分析
当代经济、科技和教育一体化的趋势表明,在一个开放的、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体系中工作和生活的社会成员,不仅需要有适应本行工作的职业素养,而且需要有适应社会系统、技术系统、组织系统不断变化的全面素质教育体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分析制约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深层原因,加大对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力度和措施,是非常迫切的。因而,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更要求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突出短、平、快的特点。以较高的效率和灵活性服务并促进经济的发展,使教育、人才培养、经济发展三者处于良性循环中。
2、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趋向
目前,我国大多数职业学校仍然存在专业设置相对单一、重复,专业面狭窄,专业布局不合理的现状,这是导致职业学校生源竞争激烈、招生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是深化职业学校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进一步促进职业学校的改革,加强对全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调控与管理,逐步形成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合理的专业结构与布局,不断提高职业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效益。因此专业设置是职业学校生存的关键。考虑到职业学校的特点和发展宗旨,如下领域的部分专业可为其提供选择参考。
3、专业设置的原则
专业设置应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积极稳妥地设置或调整专业。专业设置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业务范围和主干学科基础,有较完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具备能满足教学要求的师资、图书资料、实习实验设施等基本条件。
3.1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原则
职业校所设专业为应用性专业,这种应用性专业能直接有效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因此,学校的专业设置,理所当然要取决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考虑适应市场竞争、人才竞争、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若不及时改革专业结构和调整专业设置,必将导致培养出来的人社会上不需要或需要很少,造成毕业生分配困难,而社会需求专业人才却短缺,职业学校教育也必将陷入困境。解决的办法就是要改变过去专业设置的固定的思维定势, 把专业设置的着重点建立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在动态地适应市场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动态地适应市场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向经济市场、人才市场。
3.2 专业设置的超前性原则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发展的水平和技术结构制约着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新工艺、新设备应运而生,取代陈旧的工艺及设备,使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电子化程度更高。这对操作生产过程的技术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学校教育要着眼于未来,专业设置亦必须跟上现代科学进步的步伐。由于教育时滞效应的影响,往往在某个时候社会急需的人才,学校不可能马上输送出来,这就要求专业设置、培养的目标,要有个“提前量”。
3.3专业设置宽基础多方向原则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过细,专业过专,这对过去计划市场经济下单一部门,行业固定的旧式分工专业面窄的工作性质是适应的,但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许多部门、行业、学科互相跨越越来越多,各种职业活动的相互渗透和配合也日益增强。设置专业面过于专、窄,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4、搞好专业调整的几点建议
4.1 加强市场预测
做好社会调查。调整专业设置的前期预测,预测的依据是信息,信息来源于调查。要搞好人才市场 的预测,就要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人才需求的各类职业,各层次需要人才的数量、质量、社会就业容量;影响就业和人才数量、质量的因素;企业对人才种类的需求等等。
4.2 建立按社会需求自动调节的机制
过去,职业学校长期以来一直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中生存,纵向依附思想严重,从招生、分配到专业设置都有指令性计划,一切都成了“铁饭碗”,对办学上的惰性形成了保护层,学校不用主动考虑如何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缺乏独立自主和竞争意识,致使教育失去动力和压力。
4.3 设置专业长短结合,高低结合,灵活多样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应摆脱升学教育、文凭教育的旧框框。专业设置及学制周期应长短结合,根据市场需求的急缓,合理确定学制。既要有符合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学制,以培养知识扎实、技能熟练的“规格人才”,又要开设灵活多变的短期培训班,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急需人才,以适应市场急需。同时要根据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设置专业可按需要分高级工、中級工、初级工培训,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 ,提供合适的人才结构。
4.4合理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
学校要在加强对现有专业的市场需求、生源状况和同类学校办学情况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继续办好一批优势专业,调整、淘汰一批技术要求低、生产工艺落后、缺乏市场办学竞争力和生命力的旧专业,积极创办第一、三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发展所需的专业,逐步形成长短线专业结合、传统与新办专业相结合,覆盖整个经济领域的专业设置格局。
参考文献:
[1]顾秀芳,雷正光,邬宪伟.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规范化研究[J].职教论坛,2004.1:53-54
[2]高林.论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J].职业技术教育,2003.28: 37-39
[3]张迎春.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依据与条件[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02期:46-47
关键词:经济发展 专业设置 专业结构
1、经济发展概况和趋势分析
当代经济、科技和教育一体化的趋势表明,在一个开放的、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体系中工作和生活的社会成员,不仅需要有适应本行工作的职业素养,而且需要有适应社会系统、技术系统、组织系统不断变化的全面素质教育体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分析制约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深层原因,加大对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力度和措施,是非常迫切的。因而,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更要求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突出短、平、快的特点。以较高的效率和灵活性服务并促进经济的发展,使教育、人才培养、经济发展三者处于良性循环中。
2、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趋向
目前,我国大多数职业学校仍然存在专业设置相对单一、重复,专业面狭窄,专业布局不合理的现状,这是导致职业学校生源竞争激烈、招生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是深化职业学校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进一步促进职业学校的改革,加强对全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调控与管理,逐步形成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合理的专业结构与布局,不断提高职业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效益。因此专业设置是职业学校生存的关键。考虑到职业学校的特点和发展宗旨,如下领域的部分专业可为其提供选择参考。
3、专业设置的原则
专业设置应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积极稳妥地设置或调整专业。专业设置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业务范围和主干学科基础,有较完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具备能满足教学要求的师资、图书资料、实习实验设施等基本条件。
3.1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原则
职业校所设专业为应用性专业,这种应用性专业能直接有效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因此,学校的专业设置,理所当然要取决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考虑适应市场竞争、人才竞争、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若不及时改革专业结构和调整专业设置,必将导致培养出来的人社会上不需要或需要很少,造成毕业生分配困难,而社会需求专业人才却短缺,职业学校教育也必将陷入困境。解决的办法就是要改变过去专业设置的固定的思维定势, 把专业设置的着重点建立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在动态地适应市场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动态地适应市场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向经济市场、人才市场。
3.2 专业设置的超前性原则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发展的水平和技术结构制约着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新工艺、新设备应运而生,取代陈旧的工艺及设备,使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电子化程度更高。这对操作生产过程的技术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学校教育要着眼于未来,专业设置亦必须跟上现代科学进步的步伐。由于教育时滞效应的影响,往往在某个时候社会急需的人才,学校不可能马上输送出来,这就要求专业设置、培养的目标,要有个“提前量”。
3.3专业设置宽基础多方向原则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过细,专业过专,这对过去计划市场经济下单一部门,行业固定的旧式分工专业面窄的工作性质是适应的,但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许多部门、行业、学科互相跨越越来越多,各种职业活动的相互渗透和配合也日益增强。设置专业面过于专、窄,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4、搞好专业调整的几点建议
4.1 加强市场预测
做好社会调查。调整专业设置的前期预测,预测的依据是信息,信息来源于调查。要搞好人才市场 的预测,就要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人才需求的各类职业,各层次需要人才的数量、质量、社会就业容量;影响就业和人才数量、质量的因素;企业对人才种类的需求等等。
4.2 建立按社会需求自动调节的机制
过去,职业学校长期以来一直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中生存,纵向依附思想严重,从招生、分配到专业设置都有指令性计划,一切都成了“铁饭碗”,对办学上的惰性形成了保护层,学校不用主动考虑如何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缺乏独立自主和竞争意识,致使教育失去动力和压力。
4.3 设置专业长短结合,高低结合,灵活多样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应摆脱升学教育、文凭教育的旧框框。专业设置及学制周期应长短结合,根据市场需求的急缓,合理确定学制。既要有符合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学制,以培养知识扎实、技能熟练的“规格人才”,又要开设灵活多变的短期培训班,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急需人才,以适应市场急需。同时要根据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设置专业可按需要分高级工、中級工、初级工培训,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 ,提供合适的人才结构。
4.4合理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
学校要在加强对现有专业的市场需求、生源状况和同类学校办学情况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继续办好一批优势专业,调整、淘汰一批技术要求低、生产工艺落后、缺乏市场办学竞争力和生命力的旧专业,积极创办第一、三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发展所需的专业,逐步形成长短线专业结合、传统与新办专业相结合,覆盖整个经济领域的专业设置格局。
参考文献:
[1]顾秀芳,雷正光,邬宪伟.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规范化研究[J].职教论坛,2004.1:53-54
[2]高林.论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J].职业技术教育,2003.28: 37-39
[3]张迎春.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依据与条件[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02期: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