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今时代对具备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大学生需求在不断增加,如何培养出综合素质过硬的大学生是我国高校的教学重点,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在高校中积极的引进新的教学方法以推进我国大学生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的输送人才。
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现状
大多数的高校以往更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授,当学生步入社会后,会发现书本知识与工作实际脱节,书本知识不能够方便的解决工作问题,对社会实际的适应性较差,工作熟练程度不足。在开始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的培养的时候,我国高校主要采取下列措施:
现阶段的培养措施
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是目前我国高校主要采取的一种文化技术交流方式,学校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是本校有经验的教授就目前的科研技术成果开展一个交流与宣传的讲座,将科研技术的研究过程,研究成果等向学生们做一个大致的讲解,在讲座类型的交流过程中,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思维得到发散,对书本之外的知识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与掌握。
传统课堂以教授书本内容为主,将科学研究带入课堂中,使学生带着科研课题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学习书本知识的时候,参考科研课题中的实际研究情况做出分析,与同学与教师一起进行探讨。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在课堂上得到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也在对科研课题的学习中获得拔高,从而有助于学生在后续的专业学习中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各高校对学分制度做出改革也是目前我国高校针对大学生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措施之一,获取学分的方式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只要学好书本知识,考试成绩过关就可,学生们还需要通过参与各种科研项目或是创新活动来获取学分。也就意味着学生的在校成绩与他们的在校科研活动成果挂钩。如此一来,学生获得学分的方式更加多元,提高学生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学校也为学生的科研活动提供更多的条件,搭建科研发展平台,与社会或是其他高校合作从而增加科研项目,提供科研场所,举办各种科研创新大赛,使学生的科研兴趣不断提高。
培养措施的不足之处
尽管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上的投入有目共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往往不能够很好的使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当中,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一直以来都没有被很好的开发,不能够很好的适应时代需求。
我国各高校将大部分的科研经费投入到博士与硕士的课题研究上,经费与项目分配不均匀,本科生分配到的资源十分有限。也有一部分的高校依然没有注意到科研的重要性,尚未将其归置于学校重点工作计划中。高校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没有先进的科研设备,缺乏政策方面的帮助,没有带动学生自主科研的积极性,大多数的科研创新计划都是学生自发实施的,没有专业导师的帮助与学校在其他方面的扶持,加之学生自身科研能力的欠缺,能够成形的科研活动少之又少。这些都对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
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的前提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需要具备一些应有的科研能力。学生要具备收集资料的能力,借助图书馆等场所与网络,搜集总结相关的科研知识,也可以实地调查,记录更多的实际情况。使掌握的知识与信息尽可能充分。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要对问题有着更深入的思考与理解,发现更多的问题,提出更多的解读方式,使知识更加细化。研究过程中,要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散,运用各种技巧与方法,对问题做出系统的推算与分析,对研究对象的属性做出更全面的研究与探索。与此同时,在对科研课题的研究中使自己的观察能力与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得到锻炼与提高。在对课题的分析过程中,要大胆的提出创新理念,从不同的视角与不同的空间对问题做出新的探讨,尽可能的使自己的创新意识得到启发。以上这些都是大学生需要具备的科研能力与创新水平。
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以人为本、提高大学生科研以创新意识
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日后的工作实践中都会体现出来,学校需要着重对他们的创新与科研意识做出培养。
首先,要使学生们意识到科研已经是当今社会与国家经济发展中一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部分,使学生对意识到科研与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与一个人具备科研与创新意识后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在参与过程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科研兴趣得到提高,使他们对科研产生兴趣,将学习的重心由理论知识的掌握转移到对科研能力的锻炼上。
其次,要对原有的教学方式做出改进。引进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到课堂中来,采用更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出更有趣的课堂气氛。使教学方式能够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于学习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发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更自主的方式得出答案,课堂氛围更为轻松,对知识的掌握效果也会变得更好。
再者,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为学生提供世界上最新最先进的科研进展与成果报导,让学生了解新的技术与新的设备。知识面的扩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为日后的进一步学习补充信息。同时还要使学生的研究自主性得到发挥。提倡学生在科研创新的过程中勇于探索,给予他们更多的自我发展空间,鼓励学生们之间做到能力互补,信息共享,使他们的研究主动性与创新性得到充分的施展。
建设高水平的科研与创新团队
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与科研力的时候,高等院校要注意对其做出严格和有效的管理,使其能够合理、有序地发展下去。所以,高校内要建立自己的大学生科研领导团队。
首先,高校必须建立管理科研工作的部门,该部门主要负责校内各项科研工作的部署,对科研机构的各项工作做出规划,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对机构的工作程序做出督察。部门内部也要分工明确,设立具体的机构,对学生科研工作实施整体管理。
其次,要建立创新与科研团队,确保各项科研与创新活动的正常开展。使团队内的学生之间建立一個和谐的关系,在面对科研课题的时候能够通力合作,一起解决问题,共同学习,分享知识,在团队精神的引导下,一起完成课题研究。
另外,校内的科研活动也需要规章制度的规范。保证科研团队内部的严谨有序,防止团队内部出现矛盾,秩序混乱的问题,使科研团队研究进程不受影响。设立奖惩制度也是一种良好的管理机制。对科研成果做出奖励,可以提高成员间的竞争性,树立出更上进的团队氛围。使学生们能够更加严肃的对待科研活动,保证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加强科研与创新环境的建设
要确保大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我们要注意对环境的建设。
首先,高校要对科研项目的组织做出管理。学生科研工作得以开展需要借助一定的组织。在一定的学术环境下才可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高校要举办各种科技创新活动,竞赛与讲座等,也要积极的为学生提供社会上各种科研活动的信息,鼓励学生的参与,对竞赛成绩优异的学生予以奖励,为学生创建出一个健康的学术研究环境。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组建各种科研社团,开展各种科研活动。
其次,要为学生建立更优越的科学研究条件。高校的科研硬件措施的提高是保证学生科研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而这也是我国高校一直最欠缺的。我们要与社会企业合作,建立科研场所,为学生提供更先进的科研设备,引进更多的科研经费,聘请有经验的导师为学生的科研工作进行指导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观摩先进企业,为学生的科研活动尽可能的创造好的环境。
最后,要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与知识产权观念。科学研究的成果是凝结了学生智慧的结晶,学校要对使学生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对科研成果申请专利,遇到侵权情况要让学生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利益,学校也要对学生的科研成果予以保护。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现状
大多数的高校以往更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授,当学生步入社会后,会发现书本知识与工作实际脱节,书本知识不能够方便的解决工作问题,对社会实际的适应性较差,工作熟练程度不足。在开始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的培养的时候,我国高校主要采取下列措施:
现阶段的培养措施
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是目前我国高校主要采取的一种文化技术交流方式,学校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是本校有经验的教授就目前的科研技术成果开展一个交流与宣传的讲座,将科研技术的研究过程,研究成果等向学生们做一个大致的讲解,在讲座类型的交流过程中,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思维得到发散,对书本之外的知识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与掌握。
传统课堂以教授书本内容为主,将科学研究带入课堂中,使学生带着科研课题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学习书本知识的时候,参考科研课题中的实际研究情况做出分析,与同学与教师一起进行探讨。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在课堂上得到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也在对科研课题的学习中获得拔高,从而有助于学生在后续的专业学习中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各高校对学分制度做出改革也是目前我国高校针对大学生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措施之一,获取学分的方式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只要学好书本知识,考试成绩过关就可,学生们还需要通过参与各种科研项目或是创新活动来获取学分。也就意味着学生的在校成绩与他们的在校科研活动成果挂钩。如此一来,学生获得学分的方式更加多元,提高学生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学校也为学生的科研活动提供更多的条件,搭建科研发展平台,与社会或是其他高校合作从而增加科研项目,提供科研场所,举办各种科研创新大赛,使学生的科研兴趣不断提高。
培养措施的不足之处
尽管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上的投入有目共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往往不能够很好的使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当中,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一直以来都没有被很好的开发,不能够很好的适应时代需求。
我国各高校将大部分的科研经费投入到博士与硕士的课题研究上,经费与项目分配不均匀,本科生分配到的资源十分有限。也有一部分的高校依然没有注意到科研的重要性,尚未将其归置于学校重点工作计划中。高校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没有先进的科研设备,缺乏政策方面的帮助,没有带动学生自主科研的积极性,大多数的科研创新计划都是学生自发实施的,没有专业导师的帮助与学校在其他方面的扶持,加之学生自身科研能力的欠缺,能够成形的科研活动少之又少。这些都对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
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的前提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需要具备一些应有的科研能力。学生要具备收集资料的能力,借助图书馆等场所与网络,搜集总结相关的科研知识,也可以实地调查,记录更多的实际情况。使掌握的知识与信息尽可能充分。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要对问题有着更深入的思考与理解,发现更多的问题,提出更多的解读方式,使知识更加细化。研究过程中,要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散,运用各种技巧与方法,对问题做出系统的推算与分析,对研究对象的属性做出更全面的研究与探索。与此同时,在对科研课题的研究中使自己的观察能力与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得到锻炼与提高。在对课题的分析过程中,要大胆的提出创新理念,从不同的视角与不同的空间对问题做出新的探讨,尽可能的使自己的创新意识得到启发。以上这些都是大学生需要具备的科研能力与创新水平。
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以人为本、提高大学生科研以创新意识
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日后的工作实践中都会体现出来,学校需要着重对他们的创新与科研意识做出培养。
首先,要使学生们意识到科研已经是当今社会与国家经济发展中一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部分,使学生对意识到科研与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与一个人具备科研与创新意识后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在参与过程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科研兴趣得到提高,使他们对科研产生兴趣,将学习的重心由理论知识的掌握转移到对科研能力的锻炼上。
其次,要对原有的教学方式做出改进。引进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到课堂中来,采用更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出更有趣的课堂气氛。使教学方式能够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于学习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发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更自主的方式得出答案,课堂氛围更为轻松,对知识的掌握效果也会变得更好。
再者,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为学生提供世界上最新最先进的科研进展与成果报导,让学生了解新的技术与新的设备。知识面的扩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为日后的进一步学习补充信息。同时还要使学生的研究自主性得到发挥。提倡学生在科研创新的过程中勇于探索,给予他们更多的自我发展空间,鼓励学生们之间做到能力互补,信息共享,使他们的研究主动性与创新性得到充分的施展。
建设高水平的科研与创新团队
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与科研力的时候,高等院校要注意对其做出严格和有效的管理,使其能够合理、有序地发展下去。所以,高校内要建立自己的大学生科研领导团队。
首先,高校必须建立管理科研工作的部门,该部门主要负责校内各项科研工作的部署,对科研机构的各项工作做出规划,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对机构的工作程序做出督察。部门内部也要分工明确,设立具体的机构,对学生科研工作实施整体管理。
其次,要建立创新与科研团队,确保各项科研与创新活动的正常开展。使团队内的学生之间建立一個和谐的关系,在面对科研课题的时候能够通力合作,一起解决问题,共同学习,分享知识,在团队精神的引导下,一起完成课题研究。
另外,校内的科研活动也需要规章制度的规范。保证科研团队内部的严谨有序,防止团队内部出现矛盾,秩序混乱的问题,使科研团队研究进程不受影响。设立奖惩制度也是一种良好的管理机制。对科研成果做出奖励,可以提高成员间的竞争性,树立出更上进的团队氛围。使学生们能够更加严肃的对待科研活动,保证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加强科研与创新环境的建设
要确保大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我们要注意对环境的建设。
首先,高校要对科研项目的组织做出管理。学生科研工作得以开展需要借助一定的组织。在一定的学术环境下才可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高校要举办各种科技创新活动,竞赛与讲座等,也要积极的为学生提供社会上各种科研活动的信息,鼓励学生的参与,对竞赛成绩优异的学生予以奖励,为学生创建出一个健康的学术研究环境。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组建各种科研社团,开展各种科研活动。
其次,要为学生建立更优越的科学研究条件。高校的科研硬件措施的提高是保证学生科研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而这也是我国高校一直最欠缺的。我们要与社会企业合作,建立科研场所,为学生提供更先进的科研设备,引进更多的科研经费,聘请有经验的导师为学生的科研工作进行指导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观摩先进企业,为学生的科研活动尽可能的创造好的环境。
最后,要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与知识产权观念。科学研究的成果是凝结了学生智慧的结晶,学校要对使学生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对科研成果申请专利,遇到侵权情况要让学生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利益,学校也要对学生的科研成果予以保护。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