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针软管用于护生静脉穿刺练习效果观察

来源 :国际护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1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各教学医院还没有专用的血管模型供护生静脉穿刺练习,护生在没有很好地掌握静脉穿刺技巧之前,直接在患者身上实习静脉穿刺操作,会增加患者痛苦,也产生了护息关系不和谐因素,甚至引起护患纠纷.为了让护生尽快掌握并提高静脉穿刺技术,我们采用一次性头皮针(下称头皮针)软管作为血管模型供护生练习静脉穿刺,收到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其他文献
卒中死亡率仅低于心血管病和肿瘤,位列第三位,其致残率位居第一,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而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缺血性脑血管病占所有脑血管病的80%以上,因此,对其进行积极的防治非常必要,也具有重要意义^[2]。
接触致敏物后出现皮肤发红、风团、瘙痒等表现,称为接触性荨麻疹.根据疾病的发生机制可分为非免疫性、免疫性和不明机制者.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表现为接触局部出现皮损,往往在数小时内皮疹消退.而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除了局部表现外,常伴有呼吸道和消化道等其他系统受累.该疾病的病因复杂多样,病因治疗较为困难,特异性免疫疗法、抗IgE单克隆抗体可能为该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目的 探讨最佳卸载灌流器的方法.方法 将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生理盐水卸载法和空气卸载法卸载灌流器,观察灌流器溢血、热源反应发生情况和灌流器残留红细胞数及操作所需时间,进行自身对照比较.结果 生理盐水卸载法热源反应发生率0,空气卸载法热源反应发生率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卸载法溢血率7.5%,红细胞残留数为(0.069±0.014)×1012/L,所需时间(3.59
目的比较尿激酶动脉溶栓+支架置入术与单纯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其中,单纯动脉溶栓组(仅采用尿激酶动脉溶栓)38例,支架置入组(在尿激酶动脉溶栓基础上行支架置入)26例。收集两组病例的医疗和神经影像学资料,比较血管再通率、有症状颅内出血和(或)死亡发生率。采用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sc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