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与一家长闲聊,谈及现在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太在乎父母的感受,甚至忽视父母的存在。笔者作为以教师为职业的家长,对此深有感触。现今,不少孩子面对父母的爱习以为常,在他们看来父母的爱是天经地义,因此而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这份爱,心里却未怀有一丝感恩。班上的孩子在此方面如何呢?
我觉得很有必要在班上落实感恩教育,可一时却不知何处切入。一天,读到一份“特殊的考卷”,该试卷分为A、B面,A面的内容涉及父母的生日、爱好以及自己送给父母的生日礼物等六个问题,学生作答,父母评改;B面的内容有孩子的生日、爱好、送给孩子的生日礼物等相应的六个问题,父母作答,学生评改。我心里豁然开朗,就这样敲起开场鼓吧。
班会课上,我把“特殊的试卷”改成一份内容不变的“调查问卷”,分发给学生,强调答卷要求,再三叮嘱学生如实填写。没想到区区6道题,11个空,难倒了很多学生,有的如坐针毡,摇头晃脑;有的叫苦连天,唉声叹气;有的抓耳挠腮,难以下笔。这正是我预料的场景。
放学后,我让学生把问卷带回家请父母批阅,并让父母完成B面试题,如果父母不在身边,可以电话联系,让父母协助自己完成。我特意提醒学生,问卷将在下周的家长会上公布,内容须如实填写。
次日,早读课,我公布了A、B面每道题的分数,学生逐一打出分数后,脸上似乎写满了愧色。回到办公室,我快速统计成绩,发现学生得分与父母得分差距较大。由此可见,学生在感恩教育这块上颇为欠缺,虽然我们的家庭和学校为此努力过,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令人担忧。试想,倘若我们的家庭和学校培养出来的孩子缺乏感恩之心,这岂不是教育的失败和悲哀?作为教师不只是向学生传递知识,还得教学生做人,心怀感恩,孝顺父母。这也许远比知识更为重要。
第六节课,我把卷子发给学生,颇为严肃地说:“孩子们,根据你们和家长的评分,我做了一个统计,同学们做的A面平均分56分,家长做的B面平均分为82分。孩子们,为什么父母的分数比你们的分数高呢?”学生面面相觑一番后,相继低下了头。
“你们25人中,有8个人知道父母的生日,18个人不知道父母的爱好,5个人送过父母生日礼物,仅有3个人做过让父母感动的事。而你们的父母又是怎样对待你们的呢?答案已经请清清楚楚地写在问卷上了。”我停顿了几分钟,接着说,“很多同学都希望自己的父母了解自己,懂自己,是一个善解人意、关心理解孩子的人,你们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要求父母,而你们的父母却希望孩子是一个健康、快乐,具有良好的品德和理想的人。”
“为什么父母知道我们的生日,还送了生日礼物给我们,而作为子女的我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甚至没送过礼物给他们呢?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的孩子们!”我激动不已。教室里静得只听得见彼此的气息声。半晌,一女生站起来低声说:“我很愧疚,作为爸爸妈妈的女儿,我却不知道他们的生日,我对父母的了解真是太少了……”说完,红着脸低下了头。
“是啊,我亲爱的孩子们,正是因为我们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了爸爸妈妈,忽视了亲人的存在,对他们关注得太少太少啊!”我停了片刻,“孩子们,现在你们有话想对父母说吗?心里难受了、愧疚了吗?自责了吗?也许你不好意思当面对父母诉说,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你心里的话吧。”发愣的学生,随即拿出本子写起来。看见一个个埋头奋笔疾书的身影,我知孩子们的心门已打开,包裹着滚烫情感的文字正从笔尖流泻而出。我巡视着,看得出孩子们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等他们都写好,我抽学生朗读,全班分享。一男生写的《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得满分》,极为真实地表达了愧疚之情,表示从现在开始如何感恩父母。他深情读完回到座位,眼圈微红,泪花闪烁。这场景感动着其他学生,也感染了我。
之后,我引导学生回去了解父母的生日,并学着关心父母,孝敬父母。有的说,我要努力学习,以优异成绩报答父母;有的说,我每天放学回家,做晚饭,烧洗澡水、洗碗;有的说,我给在外面打工的父母打一个电话,发一条短信问候他们。
此外,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为父母洗脚。我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设计了“洗脚体验活动学习单”,项目内容有班级、姓名、时间、洗脚对象、父母或家人的回馈以及自己的感受,等等。然而,事情并非如我想象的那样顺利。第二天,全班只有4个学生完成了这项作业。我了解了原因,主要是父母没有配合。于是,我逐一拨通家长的电话,沟通交流,谈了此事的意义,求得支持配合。
第三天,学生们交回了“活动单”,从家长的反馈和学生的感受中,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家长们觉得这个活动开展得很有意义,增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让孩子懂得了感恩,诚心孝敬长辈。“这真是一种享受,我非常快乐!老师想的这个办法真好,我知道这是在教育孩子学会孝顺父母,感恩父母!”一位家长如是说。孩子们的洗脚感受很真实,他们在抚摸父母长满硬茧的粗糙的双脚时,“摸”出了父母的生活艰辛,体会到父母养育子女的辛劳,表达了对父母深深的愧疚之情和感恩之心。一名教师子女写道:“当我摸到父亲皮包骨头的脚时,我想到他每天都要站三四节课,在讲台已经站了18年,非常辛苦!有时,自己还和父亲‘顶嘴’,我真是不孝!我应该从小事做起,多帮家里分担一些家务。”一名留守儿童写道:“奶奶笑着说,‘真舒服,好久没有人给我洗脚了,今天的孙女怎么想起给我洗脚啊’!看着奶奶幸福的微笑,我不知多开心!”读着这些真切的感受,我甚为自己此举带给学生和家长丰富的人生体验而格外感到欣慰。
此次感恩活动,让我和学生及家长均获益良多。一份“特殊的试卷”,着实震撼孩子们的心灵,我趁机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学生渐渐悟出自己只顾享受父母的爱,而关注回馈父母太少,心中油然而生愧疚,继而生出些许感恩之心,回报之念,至此引导学生学会用各种方式感恩父母,抑或为父母洗脚,已是水到渠成。学生在积极参与具体的感恩活动后,心中必然有所想有所悟,其体验必然是深刻的,振奋人心的。这个洗脚活动的开展是建立在学生主观能动的基础上,换言之,是在学生有了感恩父母长辈的想法之后实施的,我顺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感恩父母的“平台”。当然除了洗脚,很多学生还以给外地父母打电话问候、做家务活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当学生感恩行为是出自内心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在具体活动过程中,其思想必定是沸腾的,情感必定是热烈的,于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场不可多得的思想洗礼,情感升华,道德提升。
我想,这张特殊的问卷,这次洗脚活动,带给学生的感受是深刻的,其意义远远超过活动本身。这份感恩之情,将成为孩子们生命河床中坚实的底部,成为其灵魂珍贵的收藏,成为其心灵不菲的财富。或许,此时此刻孩子们的心里,正潜滋暗长出一些美好的东西!
(作者单位:四川省屏山县大乘镇柏杨小学)
我觉得很有必要在班上落实感恩教育,可一时却不知何处切入。一天,读到一份“特殊的考卷”,该试卷分为A、B面,A面的内容涉及父母的生日、爱好以及自己送给父母的生日礼物等六个问题,学生作答,父母评改;B面的内容有孩子的生日、爱好、送给孩子的生日礼物等相应的六个问题,父母作答,学生评改。我心里豁然开朗,就这样敲起开场鼓吧。
班会课上,我把“特殊的试卷”改成一份内容不变的“调查问卷”,分发给学生,强调答卷要求,再三叮嘱学生如实填写。没想到区区6道题,11个空,难倒了很多学生,有的如坐针毡,摇头晃脑;有的叫苦连天,唉声叹气;有的抓耳挠腮,难以下笔。这正是我预料的场景。
放学后,我让学生把问卷带回家请父母批阅,并让父母完成B面试题,如果父母不在身边,可以电话联系,让父母协助自己完成。我特意提醒学生,问卷将在下周的家长会上公布,内容须如实填写。
次日,早读课,我公布了A、B面每道题的分数,学生逐一打出分数后,脸上似乎写满了愧色。回到办公室,我快速统计成绩,发现学生得分与父母得分差距较大。由此可见,学生在感恩教育这块上颇为欠缺,虽然我们的家庭和学校为此努力过,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令人担忧。试想,倘若我们的家庭和学校培养出来的孩子缺乏感恩之心,这岂不是教育的失败和悲哀?作为教师不只是向学生传递知识,还得教学生做人,心怀感恩,孝顺父母。这也许远比知识更为重要。
第六节课,我把卷子发给学生,颇为严肃地说:“孩子们,根据你们和家长的评分,我做了一个统计,同学们做的A面平均分56分,家长做的B面平均分为82分。孩子们,为什么父母的分数比你们的分数高呢?”学生面面相觑一番后,相继低下了头。
“你们25人中,有8个人知道父母的生日,18个人不知道父母的爱好,5个人送过父母生日礼物,仅有3个人做过让父母感动的事。而你们的父母又是怎样对待你们的呢?答案已经请清清楚楚地写在问卷上了。”我停顿了几分钟,接着说,“很多同学都希望自己的父母了解自己,懂自己,是一个善解人意、关心理解孩子的人,你们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要求父母,而你们的父母却希望孩子是一个健康、快乐,具有良好的品德和理想的人。”
“为什么父母知道我们的生日,还送了生日礼物给我们,而作为子女的我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甚至没送过礼物给他们呢?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的孩子们!”我激动不已。教室里静得只听得见彼此的气息声。半晌,一女生站起来低声说:“我很愧疚,作为爸爸妈妈的女儿,我却不知道他们的生日,我对父母的了解真是太少了……”说完,红着脸低下了头。
“是啊,我亲爱的孩子们,正是因为我们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了爸爸妈妈,忽视了亲人的存在,对他们关注得太少太少啊!”我停了片刻,“孩子们,现在你们有话想对父母说吗?心里难受了、愧疚了吗?自责了吗?也许你不好意思当面对父母诉说,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你心里的话吧。”发愣的学生,随即拿出本子写起来。看见一个个埋头奋笔疾书的身影,我知孩子们的心门已打开,包裹着滚烫情感的文字正从笔尖流泻而出。我巡视着,看得出孩子们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等他们都写好,我抽学生朗读,全班分享。一男生写的《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得满分》,极为真实地表达了愧疚之情,表示从现在开始如何感恩父母。他深情读完回到座位,眼圈微红,泪花闪烁。这场景感动着其他学生,也感染了我。
之后,我引导学生回去了解父母的生日,并学着关心父母,孝敬父母。有的说,我要努力学习,以优异成绩报答父母;有的说,我每天放学回家,做晚饭,烧洗澡水、洗碗;有的说,我给在外面打工的父母打一个电话,发一条短信问候他们。
此外,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为父母洗脚。我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设计了“洗脚体验活动学习单”,项目内容有班级、姓名、时间、洗脚对象、父母或家人的回馈以及自己的感受,等等。然而,事情并非如我想象的那样顺利。第二天,全班只有4个学生完成了这项作业。我了解了原因,主要是父母没有配合。于是,我逐一拨通家长的电话,沟通交流,谈了此事的意义,求得支持配合。
第三天,学生们交回了“活动单”,从家长的反馈和学生的感受中,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家长们觉得这个活动开展得很有意义,增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让孩子懂得了感恩,诚心孝敬长辈。“这真是一种享受,我非常快乐!老师想的这个办法真好,我知道这是在教育孩子学会孝顺父母,感恩父母!”一位家长如是说。孩子们的洗脚感受很真实,他们在抚摸父母长满硬茧的粗糙的双脚时,“摸”出了父母的生活艰辛,体会到父母养育子女的辛劳,表达了对父母深深的愧疚之情和感恩之心。一名教师子女写道:“当我摸到父亲皮包骨头的脚时,我想到他每天都要站三四节课,在讲台已经站了18年,非常辛苦!有时,自己还和父亲‘顶嘴’,我真是不孝!我应该从小事做起,多帮家里分担一些家务。”一名留守儿童写道:“奶奶笑着说,‘真舒服,好久没有人给我洗脚了,今天的孙女怎么想起给我洗脚啊’!看着奶奶幸福的微笑,我不知多开心!”读着这些真切的感受,我甚为自己此举带给学生和家长丰富的人生体验而格外感到欣慰。
此次感恩活动,让我和学生及家长均获益良多。一份“特殊的试卷”,着实震撼孩子们的心灵,我趁机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学生渐渐悟出自己只顾享受父母的爱,而关注回馈父母太少,心中油然而生愧疚,继而生出些许感恩之心,回报之念,至此引导学生学会用各种方式感恩父母,抑或为父母洗脚,已是水到渠成。学生在积极参与具体的感恩活动后,心中必然有所想有所悟,其体验必然是深刻的,振奋人心的。这个洗脚活动的开展是建立在学生主观能动的基础上,换言之,是在学生有了感恩父母长辈的想法之后实施的,我顺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感恩父母的“平台”。当然除了洗脚,很多学生还以给外地父母打电话问候、做家务活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当学生感恩行为是出自内心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在具体活动过程中,其思想必定是沸腾的,情感必定是热烈的,于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场不可多得的思想洗礼,情感升华,道德提升。
我想,这张特殊的问卷,这次洗脚活动,带给学生的感受是深刻的,其意义远远超过活动本身。这份感恩之情,将成为孩子们生命河床中坚实的底部,成为其灵魂珍贵的收藏,成为其心灵不菲的财富。或许,此时此刻孩子们的心里,正潜滋暗长出一些美好的东西!
(作者单位:四川省屏山县大乘镇柏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