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尼采曾说,男女双方走进礼堂时,神父最后应该补问一句:“你认为,可以和这个女子(男子)到老都有话说吗?”这个一辈子没结过婚的哲学家,却比大多数婚姻中的人更谙话语的意义。
沉默的大多数
李槿下了飞机,走过长长的甬道,在接机的人群中一眼看到了丈夫和儿子。儿子一脸兴奋,大叫着“妈妈”扑到她身上。丈夫朱纪平静地接过行李,说了句:“怎么又晚点了。”然后,照例是一路的沉默。恋爱三年,结婚八年,夫妻俩已经熟悉到一个眼神便知对方心意,话越来越少。比如看到丈夫偶尔从后视镜里投来的目光,李槿便知道出差这半月他有多想她。含蓄的丈夫不喜欢什么都说出来。
李槿理解丈夫。她在丈夫面前何尝不是话越来越少。她说:“这是婚姻的必经阶段吧。生活本来就是这样平平淡淡的,你非要去跟它较真的话,只有不活了。”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她这样能够理解并接受所谓“生活的常态”。采访中记者听到很多抱怨:“回到家就是吃饭、看电视,说不到五句话……”“她总是叨叨叨的,从来不关心我想听什么……”“他只会说‘是’或‘不是’,而且不看我……”
29岁的武夷鹃说:“恋爱的时候,我们亲密无比,但蜜月后,他就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成天不说一句话。我问他是不是烦我了,他居然说:‘婚都结了,该安安静静过日子了,还要像哄孩子那样天天讨好你,这样的生活累不累?”她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婚姻生活,甚至考虑是否要结束这段婚姻。
最近,全国妇联发布中国和谐家庭建设状况调查报告,调查中,回答家庭中“夫妻感情很好,互敬互爱”的比例高达62.4%。然而同样比例高达六成的,是陷入“婚后沉默症”缺乏交流的家庭。在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组织的“夫妻亲密指数”大型调查中,调查数字显示,在日常交流方面,中年夫妻偶尔有交流或者几乎没有交流的占到24%,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交流程度呈下降趋势;只有41%的夫妻经常有亲密举动。
而夫妻间交谈的内容,在本刊和新浪女性联合进行的大型调查中,近30%限于“家务琐事”,20%左右限于“孩子教育”,只有6%会进行“兴趣爱好、文学哲学等深度沟通”。
一方面是“感情很好”,一方面却是“缺乏交流”,我们的婚姻是否步入了亚健康而不自知?
最亲爱的你为什么不说话
恋爱的时候,每对情侣都会有说不完的话,分开后仍然电话、短信不断,恨不能时时呆在一起,什么呆话、蠢话、无聊的话都说个不停。然而一旦步入婚姻,尤其是婚龄越来越长,“无话可说”也是事实。在《家人》和新浪网联合推出的大型调查中,47.5%的受调查者婚龄超过10年,可见沟通问题已经被结婚多年的夫妻视为一个大问题。
这项调查中,“很少聊天”的占27.8%。“无话可说”的夫妻比例令人担忧。而“无话可说”的原因中,15.5%是因为“过于熟悉,不说也知道彼此的想法”,26.1%是因为“工作太累,懒得说”,3.1%是因为“怕引起争执,影响夫妻关系”。
郑与玲和丈夫同岁,和所有情侣一样经历过“什么事都会问下我,商量下”的阶段。但结婚生孩子之后,她发现丈夫渐渐变了:“他老是喜欢说谎,很多东西都不让我知道就自作主张。比如他买了股票不跟我说,到后来吵架说钱用到哪里去的时候才跟我说,真的觉得好气。朋友说我们好少沟通,我试着去和他沟通了,可是沟通不了……”而丈夫樊清梧对她的抱怨不以为然:“股票的事说了她又不懂,只会着急,要不就是念叨,念得你心烦,不如不说。”至于“家庭大计”之外的闲话,他觉得:“都是一家人了,说那些太矫情了吧。”
有这种想法的人特别是男性不在少数。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半以上的男性可以在外面和领导、同事、客户、朋友、同学分享各种生活感受、人生经历,而不愿和另一半说。更有一些男人,在需要向异性倾诉的时候,选择的不是自己的妻子,而是女同学、女客户或所谓的“红颜知己”。一位正在办理离婚的封女士当着记者的面质问丈夫:“我也是大学毕业,我在单位也是举足轻重的,我怎么就不能做你的心灵伴侣了?”丈夫“没有共同语言”的托辞彻底刺伤了她的感情与自尊。
所有受访者都承认一个事实:恋爱时,无论男女,都会把爱情当成事业,苦心追求和经营,因此会有说不完的话。而结婚后,神秘感消失,激情逐渐退潮,加上大多数人会认为生活走上正轨,婚姻本身是平平淡淡的,于是会因“缺乏共同语言”而不交流,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简言之,夫妻之间沟通不畅,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婚姻的漫不经心。因为熟悉,所以不再交流。不再交流的家庭生活就此失去乐趣、新鲜感和刺激性,这是外遇带给婚姻的反面教材。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破裂
2010年6月,罗清雅切掉了一个乳房,同时果断离了婚。去年底,她被确诊为乳腺癌,幸运的是发现得早。结婚十几年,她有五年一心扑在孩子身上,有三年和丈夫的婚外情搏斗,其余的几年,就是默默地过日子。她的丈夫于雷是个健谈的人,和朋友甚至陌生人侃大山口惹悬河,惟独对她没有多余的话。连律师都认为已经到冷暴力的边缘了,她还在维持。直到发现乳腺癌。
这是记者采访中最严重的一个案例。罗清雅说:“永远不会原谅他。”更多的例子是,彼此形同路人、争吵、冷战……除了极少数叹息“就这样过吧”,绝大多数受访者对少于“聊天”的婚姻不满足,认为长此下去婚姻会出问题。
“无共同语言”,这个离婚理由曾经囊括了婚姻本身不匹配、性格不和,甚至性生活不协调等诸多原因,但现在,它真的就是双方没有“共同语言”。如今婚姻的高危人群——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绝大多数都经过自由恋爱,有良好的感情基础,婚姻出现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交流障碍。
在《家人》与新浪联合进行的调查中,如果离婚,“缺乏共同语言”成为“外遇”、“性格不和”之后的一大原因,占离婚原因的12.7%。当经济、生育等功能越来越弱,亲密和心灵相伴在婚姻中的地位就越来越凸显。如果对另一半的心灵需求长期熟视无睹,很可能会导致婚姻破裂。
比危害婚姻更严重的结果是对身心的伤害。心理专家平安说,夫妻之间的沉默,实际也在表达许多含义,比如轻视、愤怒、不悦、漠视、冷酷,最糟糕的是拒绝合理解决问题。因此它是极具破坏性的,会令个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产生不良情绪,致使个体精力耗竭、身心疲惫;更有甚者,会患上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在这方面,女性由于先天对沟通更为需要,也更容易因为沟通不畅引发身心疾病,如内分泌失调、乳腺疾病等。
有人说“夫妻之间,舌头和耳朵的交流,也许比性生活还要重要”,这从某种程度上正说明了沟通的重要。
爱是你言我语
2008年,范美忠因在博文中说,地震时“连母亲、妻子也不救”几乎千夫所指,网友为其妻不值,他的妻子却认为“我很幸福”,因为“我们无话不谈……有时候谈到喜欢的书,可以一直聊到深夜”。事实上在我们传统的幸福观里,“少年夫妻老来伴”,这个“伴”,也不外乎是互相照顾,说说话解闷。过完大半辈子的人,比年轻人更懂得“说话”的重要。
无独有偶,王志文单身时接受“艺术人生”访问时说:“就想找一个随时随地能和她聊天的人。”
主持人朱军笑了:“这还不容易?”
王志文连连摇头,认真地说:“不容易,不容易。比如你半夜里想到什么,你叫她,她就会说,几点啦?多困啊,明天再说吧。你立刻就没兴趣了。有些话,在有些时候,对有些人,你想一想,就不想说了。找到一个你想跟她说、能跟她说的人,不容易啊。”
每个家庭在经历新婚燕尔后,都要进入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言语的沟通,便成了交流感情、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手段。尽管不能说无话可说肯定是没有爱,但相当比例的无话可说是不再相爱,至少不再愿意维护爱。
如今,婚姻的很多功能正在被解构,例如,经济功能削弱了,跟家族的关系也淡了,性的需要也不是婚姻才能解决……婚姻不再是必需品。心理咨询师宫学萍认为:“婚姻不是必需品,但亲密是。”而亲密感的缔造,不仅仅是行,还有言。想想看,一个人如果不和最亲密的人分享生活中的乐趣与感受,分享你的思想和情感,会是多么孤独寂寞。
一些夫妻不是没有沟通,而是沟通方式有问题。例如不尊重对方,总是以责备的语气说话,挑剔对方,语气尖刻……不正确的沟通方式,就像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走得越远错得越多。
因此,不仅仅是夫妻双方要加强交流,充实自己,寻找共同话题,而且要改善沟通方式,在一种亲密、平等、友好的氛围里达到交流的目的,促进婚姻的正向发展。心理学教授哈·卫克教授强调,保持对伴侣的关注与兴趣,必须双方有共识和下功夫学习。如果不肯花这份心思,或经过努力依然无效,表示彼此关系已“病入膏肓”。
到那时再来敞开心扉,就为时已晚。
·链接·“婚后沉默症”的表现
1. 常常觉得与爱人聊天是浪费时间。
2. 喜欢一个人做事,不愿意与爱人商量。
3. 认为取悦对方是虚伪、庸俗的。
4. 从不向爱人认错。
5. 从不与配偶讨论夫妻生活问题。
6. 很少去想爱人需要些什么物品。
7. 爱人做了一件自以为得意的事,自己却不以为然,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不值得高兴,甚至还抢白、打击几句。
8. 遇到矛盾或问题,夫妻俩经常生闷气。
9. 爱人生气时,不会安慰和爱抚,常常置之不理。
10. 爱人在谈论想法时,自己常常显得心不在焉。
11. 有些事心里很不满,可又怕说出来伤了夫妻感情。
12. 不知道爱人对自己哪方面不满意,两人在一起时常常感到无聊,却很少去探究爱人为什么总是情绪不好。
沉默的大多数
李槿下了飞机,走过长长的甬道,在接机的人群中一眼看到了丈夫和儿子。儿子一脸兴奋,大叫着“妈妈”扑到她身上。丈夫朱纪平静地接过行李,说了句:“怎么又晚点了。”然后,照例是一路的沉默。恋爱三年,结婚八年,夫妻俩已经熟悉到一个眼神便知对方心意,话越来越少。比如看到丈夫偶尔从后视镜里投来的目光,李槿便知道出差这半月他有多想她。含蓄的丈夫不喜欢什么都说出来。
李槿理解丈夫。她在丈夫面前何尝不是话越来越少。她说:“这是婚姻的必经阶段吧。生活本来就是这样平平淡淡的,你非要去跟它较真的话,只有不活了。”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她这样能够理解并接受所谓“生活的常态”。采访中记者听到很多抱怨:“回到家就是吃饭、看电视,说不到五句话……”“她总是叨叨叨的,从来不关心我想听什么……”“他只会说‘是’或‘不是’,而且不看我……”
29岁的武夷鹃说:“恋爱的时候,我们亲密无比,但蜜月后,他就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成天不说一句话。我问他是不是烦我了,他居然说:‘婚都结了,该安安静静过日子了,还要像哄孩子那样天天讨好你,这样的生活累不累?”她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婚姻生活,甚至考虑是否要结束这段婚姻。
最近,全国妇联发布中国和谐家庭建设状况调查报告,调查中,回答家庭中“夫妻感情很好,互敬互爱”的比例高达62.4%。然而同样比例高达六成的,是陷入“婚后沉默症”缺乏交流的家庭。在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组织的“夫妻亲密指数”大型调查中,调查数字显示,在日常交流方面,中年夫妻偶尔有交流或者几乎没有交流的占到24%,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交流程度呈下降趋势;只有41%的夫妻经常有亲密举动。
而夫妻间交谈的内容,在本刊和新浪女性联合进行的大型调查中,近30%限于“家务琐事”,20%左右限于“孩子教育”,只有6%会进行“兴趣爱好、文学哲学等深度沟通”。
一方面是“感情很好”,一方面却是“缺乏交流”,我们的婚姻是否步入了亚健康而不自知?
最亲爱的你为什么不说话
恋爱的时候,每对情侣都会有说不完的话,分开后仍然电话、短信不断,恨不能时时呆在一起,什么呆话、蠢话、无聊的话都说个不停。然而一旦步入婚姻,尤其是婚龄越来越长,“无话可说”也是事实。在《家人》和新浪网联合推出的大型调查中,47.5%的受调查者婚龄超过10年,可见沟通问题已经被结婚多年的夫妻视为一个大问题。
这项调查中,“很少聊天”的占27.8%。“无话可说”的夫妻比例令人担忧。而“无话可说”的原因中,15.5%是因为“过于熟悉,不说也知道彼此的想法”,26.1%是因为“工作太累,懒得说”,3.1%是因为“怕引起争执,影响夫妻关系”。
郑与玲和丈夫同岁,和所有情侣一样经历过“什么事都会问下我,商量下”的阶段。但结婚生孩子之后,她发现丈夫渐渐变了:“他老是喜欢说谎,很多东西都不让我知道就自作主张。比如他买了股票不跟我说,到后来吵架说钱用到哪里去的时候才跟我说,真的觉得好气。朋友说我们好少沟通,我试着去和他沟通了,可是沟通不了……”而丈夫樊清梧对她的抱怨不以为然:“股票的事说了她又不懂,只会着急,要不就是念叨,念得你心烦,不如不说。”至于“家庭大计”之外的闲话,他觉得:“都是一家人了,说那些太矫情了吧。”
有这种想法的人特别是男性不在少数。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半以上的男性可以在外面和领导、同事、客户、朋友、同学分享各种生活感受、人生经历,而不愿和另一半说。更有一些男人,在需要向异性倾诉的时候,选择的不是自己的妻子,而是女同学、女客户或所谓的“红颜知己”。一位正在办理离婚的封女士当着记者的面质问丈夫:“我也是大学毕业,我在单位也是举足轻重的,我怎么就不能做你的心灵伴侣了?”丈夫“没有共同语言”的托辞彻底刺伤了她的感情与自尊。
所有受访者都承认一个事实:恋爱时,无论男女,都会把爱情当成事业,苦心追求和经营,因此会有说不完的话。而结婚后,神秘感消失,激情逐渐退潮,加上大多数人会认为生活走上正轨,婚姻本身是平平淡淡的,于是会因“缺乏共同语言”而不交流,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简言之,夫妻之间沟通不畅,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婚姻的漫不经心。因为熟悉,所以不再交流。不再交流的家庭生活就此失去乐趣、新鲜感和刺激性,这是外遇带给婚姻的反面教材。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破裂
2010年6月,罗清雅切掉了一个乳房,同时果断离了婚。去年底,她被确诊为乳腺癌,幸运的是发现得早。结婚十几年,她有五年一心扑在孩子身上,有三年和丈夫的婚外情搏斗,其余的几年,就是默默地过日子。她的丈夫于雷是个健谈的人,和朋友甚至陌生人侃大山口惹悬河,惟独对她没有多余的话。连律师都认为已经到冷暴力的边缘了,她还在维持。直到发现乳腺癌。
这是记者采访中最严重的一个案例。罗清雅说:“永远不会原谅他。”更多的例子是,彼此形同路人、争吵、冷战……除了极少数叹息“就这样过吧”,绝大多数受访者对少于“聊天”的婚姻不满足,认为长此下去婚姻会出问题。
“无共同语言”,这个离婚理由曾经囊括了婚姻本身不匹配、性格不和,甚至性生活不协调等诸多原因,但现在,它真的就是双方没有“共同语言”。如今婚姻的高危人群——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绝大多数都经过自由恋爱,有良好的感情基础,婚姻出现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交流障碍。
在《家人》与新浪联合进行的调查中,如果离婚,“缺乏共同语言”成为“外遇”、“性格不和”之后的一大原因,占离婚原因的12.7%。当经济、生育等功能越来越弱,亲密和心灵相伴在婚姻中的地位就越来越凸显。如果对另一半的心灵需求长期熟视无睹,很可能会导致婚姻破裂。
比危害婚姻更严重的结果是对身心的伤害。心理专家平安说,夫妻之间的沉默,实际也在表达许多含义,比如轻视、愤怒、不悦、漠视、冷酷,最糟糕的是拒绝合理解决问题。因此它是极具破坏性的,会令个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产生不良情绪,致使个体精力耗竭、身心疲惫;更有甚者,会患上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在这方面,女性由于先天对沟通更为需要,也更容易因为沟通不畅引发身心疾病,如内分泌失调、乳腺疾病等。
有人说“夫妻之间,舌头和耳朵的交流,也许比性生活还要重要”,这从某种程度上正说明了沟通的重要。
爱是你言我语
2008年,范美忠因在博文中说,地震时“连母亲、妻子也不救”几乎千夫所指,网友为其妻不值,他的妻子却认为“我很幸福”,因为“我们无话不谈……有时候谈到喜欢的书,可以一直聊到深夜”。事实上在我们传统的幸福观里,“少年夫妻老来伴”,这个“伴”,也不外乎是互相照顾,说说话解闷。过完大半辈子的人,比年轻人更懂得“说话”的重要。
无独有偶,王志文单身时接受“艺术人生”访问时说:“就想找一个随时随地能和她聊天的人。”
主持人朱军笑了:“这还不容易?”
王志文连连摇头,认真地说:“不容易,不容易。比如你半夜里想到什么,你叫她,她就会说,几点啦?多困啊,明天再说吧。你立刻就没兴趣了。有些话,在有些时候,对有些人,你想一想,就不想说了。找到一个你想跟她说、能跟她说的人,不容易啊。”
每个家庭在经历新婚燕尔后,都要进入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言语的沟通,便成了交流感情、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手段。尽管不能说无话可说肯定是没有爱,但相当比例的无话可说是不再相爱,至少不再愿意维护爱。
如今,婚姻的很多功能正在被解构,例如,经济功能削弱了,跟家族的关系也淡了,性的需要也不是婚姻才能解决……婚姻不再是必需品。心理咨询师宫学萍认为:“婚姻不是必需品,但亲密是。”而亲密感的缔造,不仅仅是行,还有言。想想看,一个人如果不和最亲密的人分享生活中的乐趣与感受,分享你的思想和情感,会是多么孤独寂寞。
一些夫妻不是没有沟通,而是沟通方式有问题。例如不尊重对方,总是以责备的语气说话,挑剔对方,语气尖刻……不正确的沟通方式,就像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走得越远错得越多。
因此,不仅仅是夫妻双方要加强交流,充实自己,寻找共同话题,而且要改善沟通方式,在一种亲密、平等、友好的氛围里达到交流的目的,促进婚姻的正向发展。心理学教授哈·卫克教授强调,保持对伴侣的关注与兴趣,必须双方有共识和下功夫学习。如果不肯花这份心思,或经过努力依然无效,表示彼此关系已“病入膏肓”。
到那时再来敞开心扉,就为时已晚。
·链接·“婚后沉默症”的表现
1. 常常觉得与爱人聊天是浪费时间。
2. 喜欢一个人做事,不愿意与爱人商量。
3. 认为取悦对方是虚伪、庸俗的。
4. 从不向爱人认错。
5. 从不与配偶讨论夫妻生活问题。
6. 很少去想爱人需要些什么物品。
7. 爱人做了一件自以为得意的事,自己却不以为然,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不值得高兴,甚至还抢白、打击几句。
8. 遇到矛盾或问题,夫妻俩经常生闷气。
9. 爱人生气时,不会安慰和爱抚,常常置之不理。
10. 爱人在谈论想法时,自己常常显得心不在焉。
11. 有些事心里很不满,可又怕说出来伤了夫妻感情。
12. 不知道爱人对自己哪方面不满意,两人在一起时常常感到无聊,却很少去探究爱人为什么总是情绪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