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闭症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同龄人相比较差,且很多自闭症幼儿在学龄前阶段就表现出早期读写能力缺陷.分享阅读干预被广泛应用于早期教育领域,对于自闭症儿童也是一种有效的干预实践,可以促进其阅读参与、口语和读写能力、情绪情感、脑功能等发展.另外,通过适当调整阅读材料形式,提供对话策略和支架策略,可以进一步提高自闭症儿童分享阅读干预效果.据此,本文对自闭症儿童阅读干预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建议.
【机 构】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心理特教研究所,北京,100088;北京市石景山区杨北幼儿园,北京,10004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闭症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同龄人相比较差,且很多自闭症幼儿在学龄前阶段就表现出早期读写能力缺陷.分享阅读干预被广泛应用于早期教育领域,对于自闭症儿童也是一种有效的干预实践,可以促进其阅读参与、口语和读写能力、情绪情感、脑功能等发展.另外,通过适当调整阅读材料形式,提供对话策略和支架策略,可以进一步提高自闭症儿童分享阅读干预效果.据此,本文对自闭症儿童阅读干预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欧盟各国推行全纳教育实践比较早,其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全纳教育实践的经验与做法,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会有所启示.本文以欧盟特殊需要与全纳教育局发布的2012/2013、2014/2015、2016/2017三个年度的数据为基础,梳理了欧盟18个国家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安置及发展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欧盟各国享受特殊教育服务的儿童比例相对稳定,全纳环境安置的特殊需要学生占比居首位,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特教学校的教育安置形式仍然占有一定份额.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欧盟各国致力于发展全纳教育,但离完全实现全纳教育的
融合教育教师队伍整体专业化水平偏低是制约我国融合教育高质量开展的瓶颈性因素,提高教师的融合教育素养成为当前融合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我国职前教师融合教育素养培养的政策执行效果不佳,从史密斯政策执行分析模型来看,其原因包括:政策文本概念与目标模糊、可操作性不足以及政策体系不完整;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执行职前教师融合教育素养培养政策的积极性不高;普通师范院校和综合性院校对政策缺乏认同且缺少专业师资;教育缺少政策宣导及制度保障.对此,应明确提出开设融合教育必修课程的要求,完善职前教师融合素养培养政策;加强地方教育行政
智力障碍的定义承担了智力障碍研究和实践领域中“守门员”的角色,它与社会对智力障碍的认识、法律裁定、政策资源、实践支持等密切相关.已有研究分析了2010年之前有关智力障碍定义的演变,但并未考察2010年版定义对实践的影响.在2021年美国智力与发展障碍协会发布第12版智力障碍定义之际,对智力障碍定义进行系统梳理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不同版本智力障碍定义关注的焦点,探讨智力障碍定义演变中取得的进步,以及定义对智力障碍者有关政策和教育的影响.
培养职前教师的融合教育素养是推动融合教育发展的关键.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外2010-2020年职前教师融合教育素养培养的实证研究文献分析发现:近十年研究成果量起伏较大;研究主体彰显合作属性,但跨领域、跨国际合作单薄;研究方法多元性不足,且偏重量化研究;研究主题集中在职前教师融合教育素养发展现状、培养方向、培养途径、培养效果方面,但主题间分化较严重.在未来,应加强跨国际、跨学科的合作,提升方法的多元性与科学性,注重主题的丰富性与创新性.
叙事困难是自闭症个体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发展障碍,影响其社会适应发展,亟需开展行之有效的评估与干预.文献梳理发现,自闭症个体的叙事困难自婴幼儿期起到成年期持续存在;研究者们从外在表现和内在机制两个角度对自闭症个体叙事展开评估,常用的方法包括图片序列法、绘本故事法、个人叙事法、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扩散张量成像技术;个别化叙事干预、共享叙事干预和基于机器人的戏剧表演干预是目前经验证较为有效的自闭症叙事干预策略,可以显著改善自闭症群体的叙事表现.最后基于现有文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