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相信,这仍是一个拼能力的时代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swera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就业是“拼爹”还是拼能力?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越来越不明晰,那些回答拼能力的声音似乎也变得越来越弱。
  事实真是这样吗?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10个省份发放调查问卷,对近6年来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和已就业大学毕业生进行对比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现在找工作主要就是‘拼爹’”这一说法,未就业大学毕业生中持同意的比例为47.1%。在找工作过程中,“提供过帮助的人”排第一位的是朋友(61.3%),家人排在第二位(55.4%)。在他们认为最有利于就业的因素,主要是“有相关实习”和“工作经历”(63.7%)、“工作能力强”(48.6%)等,选择“父母、亲戚的帮助”作为最有利于就业的因素,列在第六位(19.0%)。
  社会舆论和媒体似乎不停地暗示,“拼爹”已成为一种时代病,大学生就业更是一场“拼爹”的竞赛。从这个调查中可以看出,“拼爹”的舆论背景带给大学生先入为主的印象仍然是有的,47.1%的未就业大学生同意“现在找工作主要就是‘拼爹’”,这已是很高的比例。但所幸,现实给他们的感受要好一些,在找工作过程中,“父母、亲戚的帮助”仅排在第六位,真正靠的还是经验和能力。
  “拼爹”很大程度上是由一些极端个例经由舆论放大后,拼凑起来的社会假象。“拼爹”这个词从诞生起就带着人们对权力和金钱所编织起来的“资源”的怨愤,它所指向的是社会正常秩序与价值的扭曲。就如网友评选的“四大名爹”一样,在调侃背后是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在媒体的传播与放大中,“拼爹”成为一些人对这个时代的刻板印象,先入为主地认为社会已经进入“拼爹”时代。
  不可否认,“拼爹”确实存在且改变着社会的价值生态。在我们身边,在各种媒介信息里,可以看到很多人确实“拼爹”成功了。各种“名爹”“干爹”以及他们所延伸出来的权力和金钱的关系网,圈走了一些机会。这种小比例的成功显然在腐蚀着种种美好的价值观,挫伤了一些年轻人的斗志和对社会的信心,使一些年轻人迷茫、困惑,甚至放弃个人的奋斗,随遇而安或怨天尤人。
  消除“拼爹”成为社会主流的假象,必须封堵“拼爹”的各种制度漏洞,让大学生在更健康的环境中拼能力和汗水,真正还他们一个健康公平的竞争环境。
  消除“拼爹”成为社会主流的假象,也需要我们客观理性地观察社会和时代。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这份研究报告,以及我们和周边人的真切感受,都客观真实地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拼能力仍是这个社会的主流。这说明,社会现实并没有那么坚硬和冷漠;大学生在“拼爹”文化盛行的社会中,仍然保持对社会的客观判断和对未来的信任。青年人、未来社会的创造者有这份信心,我们更可以相信,这仍是一个拼能力的时代。
  我们也欣慰地看到,放肆的权力正被重新关回笼子,“拼爹”的空间也越来越小,有些“拼爹”成功的典型正成为“坑爹”的典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数据表明,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对国家有着良好预期,七成多对“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拥有信心。数字背后既有大学生对这个时代和社会的信任,更有对拼能力成为未来社会纯粹追求的期许。我们不可辜负年轻人心中的美好。
  (来源:人民网 张树伟/文)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在许多有关少年犯罪原因的分析中,父母对孩子“放纵不管”被认为是孩子步入歧途的最重要原因。  许多父母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却总是试图制服孩子,也把握不好对孩子管教的“火候”,所以常常是在孩子身上下了很大功夫但效果欠佳。  孩子所受的劣性刺激太多而得不到良性的激励,身上的问题便得以强化,加剧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产生,甚至“破罐破摔”、背离家庭,直到触犯法律。  少年犯的父母中,放纵不管的和过于严
期刊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指出:“儿童因身心尚未成熟,在其出生以前和以后均需要特殊的保护与照料,包括法律上的适当保护。”我国根据《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精神,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法律法规,为幼儿园教师实施保教活动提供了法律和理论依据。作为幼儿园教师,不仅需要了解这些政策法规的内容,更要深刻领会其内在精神,并对照法律法规中的具体规定,时时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理
期刊
4间教室里只有整齐的桌椅,但空无一人。其余两间教室里,稀稀拉拉坐着55名学生。这是广州市白云区黄石中学初一年级的现状,此时新学期开学已有月余。  类似的状况也出现在位于同一个小区的黄石小学,原本有150个学位的一年级,只坐着71个学生。此外,两所学校其他年级的学生,近几个月来也大量流失。“好好的学位白白浪费了,外面还有那么多孩子没法上学。”黄石中学校长彭良社为此遗憾。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凶是,20
期刊
在近日举行的第五届财新峰会“新常态 新改革” 的“教育改革:市场创造机会”分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教育专家们,分别就中国当下形成的“教育新常态”,以及未来改革目标的定位,进行了分析探讨,建言献策。  王烽:构建管办评分离的教育治理体系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体制室主任王烽提出,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形成了当下的“教育新常态”:即由规模扩张,进入到内涵发展、多元化需求、选择性需求的阶段
期刊
当前,我国农村教育主要取得了哪些成就?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怎样从国际比较和历史的角度来看待我国的农村教育发展?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教育报》记者近日专访了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邬志辉教授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处长杨润勇研究员。  我国农村教育在短期内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记者: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人口众多,农村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主要取得了
期刊
基本文化权益“兜底”“老少边穷”成精准扶贫对象、鼓励降低商演和电影票价、为群众提供对路子服务、让数字文化资源为智能社区“点睛”……1月14日,中办、国办公布《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作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关键性的制度设计,这份《意见》就像一张扎实的文化民生“施工图”:任务明确,标准具体,进度明晰。按“图”索骥,我们来看看公共文化服务新政对老百姓做出了
期刊
国家高考改革配套方案已于近期出台。改革、变动已成定局,更何况是饱受批评和质疑的英语教育和考试,甚至曾有位政协委员讲,“学英语使中国教育质量遭毁灭性打击”。  反思我国英语教育,学生从小学到大学,要学十几年英语,但到头来绝大多数学生却没能过关。调查发现,在我国所有学英语或其他外语的人中,真正能学会一门外语并能用外语流利表达、无障碍交流的,最多也不会超过5%。这一结果与我国学生付出的努力严重不成比例。
期刊
日前,多名中央民族大学学生以微信、QQ等披露该校经济学院副教授萨茹拉“变相推销书籍”“拉徒弟入会收取会费”“变相收礼”等行为。从微博截图中可见,萨茹拉令学生为其推销个人出版书籍、以做“考研规划”为由收取“劳务”费等。  作为一名教师,本应以自己的学识和人品“传道、授业、解惑”,并以此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本应以“教书育人”为天职、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使命,自觉担起引领社会风气之责任。即便不如
期刊
每年春节,留守儿童问题都会拨动社会的心弦,如何帮助他们的父母尽快返乡与之团聚,对于我们这个有6 000多万留守儿童的发展中大国来说,确实是一件大事。  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研究报告》,报告显示,约一半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目前最需要的是学习辅导(53.8%)、和父母在一起(50%),明显高于对于生活学习用品(34%)、了解自我保护知识(31.4%)、钱(22.4%)
期刊
来自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的消息,2015年财政部将以学籍信息管理为基础,探索建立教育经费可携带支持机制,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异地就学问题。“教育经费可携带”,正是力求从完善机制入手,化解随迁子女异地就学的经费困局,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这一改革尝试值得期待。  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流动人口为2.45亿人。预计到2020年,流动人口将达到2.8亿人,2030年将达到3.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