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未成年 暴力犯罪 管制刀具 管理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未成年在成长阶段,易受外界影响,性格中的暴力倾向越来越严重,表现出的暴力行为越来越多。目前我国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总数呈上升趋势,经研究近三年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报道,发现利用管制刀具进行暴力犯罪的案件占很大一部分,例如2017年11月,湖南省沅江市第三中学段某手持管制刀具,将班主任侯某刺成重伤;2018年5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某中学学生宋某与王某发生口角,在情绪异常激动状态下,手持管制刀具下刺伤王某。笔者通过分析未成年使用管制刀具暴力犯罪的原因,提出完善社会、公安机关、学校、家庭等多元化共治的管制刀具管理体系,从而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发生。
一、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现状和特征
(一)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现状
根据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50%以上是青少年犯罪,而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高于12%,其中未成年人暴力型犯罪,例如故意伤害罪、抢劫罪、寻衅滋事罪、聚众斗殴罪占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的50%以上。经调查这些未成年人暴力型犯罪的案件报道,发现未成年人携带管制刀具伤人的案件层出不穷。管制刀具是指法律规定实行管控,公安机关为了保障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进行严格管理的,匕首、三棱刀、弹簧刀(跳刀)等刀具。在一些流动地摊、集贸市场、五金店、互联网上都可以购买到管制刀具;并且有些尺寸相对较小,便于携带,具有危险性,容易被未成年人作为暴力犯罪的工具。还有一些未成年人受社会上不良信息影响,不清楚管制刀具的危险性,仅仅是为了炫耀便随身携带,在遇到冲突时情绪失控,使用管制刀具暴力犯罪。
(二)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特征
1.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
2019年10月20日,辽宁大连13岁少年蔡某某用刀对10岁女孩连续砍了7刀,最终导致女孩流血过多而亡。此案件经报道后,令人触目惊心。笔者查阅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官方统计未成年人犯罪等相关数据后得知,14到16周岁的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占到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周岁以下不负刑事责任的人数占很大比例,有些10岁就开始走上暴力犯罪的道路,未成年暴力犯罪趋势,正朝着低龄化发展。
2.犯罪形态团伙化
未成年暴力犯罪通常不是单个个体,而是团体行为,多发于校园或校园周边。受网络暴力游戏和影视媒体中“黑社会”性质的视频的影响,一些未成年随意结合共同作案,表现为持刀抢劫、聚众斗殴、故意伤害等。如2017年4月,江西省進贤县某中学学生赵某、付某和张某结伙为“报仇”持砍刀在校园附近与孙某、钱某斗殴,将孙某左手砍伤。还有些未成年人涉世不深,心智不成熟,容易被蛊惑利用,加入暴力犯罪团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3.犯罪具有冲动性
速食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出现生理和心理早熟现象。受到外界刺激后,表现出情感上的冲动,由于自控能力较差,继而演变为暴力行为。例如2017年12月,四川大竹县一名约13岁的男孩袁某因怨恨母亲对他的管教过于严格,持刀将其杀害;2017年11月,湖南沅江三中16岁的罗某因与班主任发生争执,遂情绪激动持刀捅其26余刀致死亡。绝大多数未成年暴力犯罪没有事前作案动机和准备,犯罪具有突发性和冲动性。
二、未成年人使用管制刀具暴力犯罪的原因
(一)教育不足,法制观念淡薄
生活中菜刀等刀具比较常见,未成年对于管制刀具的范围模糊,有些认为随身携带管制刀具有威风,存在炫耀心理,并不知道携带匕首、弹簧刀等管制刀具属于违法行为。家庭和学校对于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滞后,缺少对于携带管制刀具的法律,如《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教育,导致未成年人法制观念淡薄。有时在受到一定刺激时,容易冲动、偏激,从而导致使用随身携带的管制刀具暴力犯罪,酿成悲剧。
(二)容易获得,具有杀伤力
当前电商平台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传统的线下购物转变为线上。很多未成年人在网络购物时,并不需要进行实名登记,存在使用他人账号或者虚假账号在网络上非法购买危险物品的现象。2002年,国务院取消了管制刀具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审批许可,随着互联网和物流的高速发展,一些不法商家和个人开始在网络上销售管制刀具。由于管制刀具比枪支弹药等更容易获得,且具有较大杀伤力,未成年人抱着好奇、攀比,玩一玩的心理,在网络上购买管制刀具。一旦未成年在情绪失控时,容易借助管制刀具实施暴力犯罪,明显呈现出暴力倾向,且手段残忍,不计后果,危害社会治安秩序,比如“13岁少年弑母案”。
(三)受暴力文化影响,模仿暴力犯罪
未成年人的认知过程先从模仿开始,模仿他人是典型的行为方式。未成年具有盲目从众、自控能力差、性格冲动等特点,容易受到外界暴力文化的影响,并且加以模仿实施。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数字化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未成年人接受网络信息越来越便捷,影视剧中的暴力画面使感官上受到刺激,导致他们模仿其中的情节,随身携带刀具吓唬人,耍威风,持刀砍人。当前大量网络游戏和手机游戏中充斥着管制刀具、枪支弹药有关的暴力血腥内容,同时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在这类游戏中,模糊了未成年对现实与虚拟的界限,更容易发生暴力行为。影视视频和游戏中的暴力情节传播了暴力犯罪技巧,间接给未成年人实施暴力犯罪提供了参考。
三、加强管制刀具管理,构建未成年人暴力犯罪预防体系
(一)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识
第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于未成年人的性格养成、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懂法、守法,提高法制素养,通过言传身教为未成年树立积极形象。父母要重视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要在日常教育中融入管制刀具有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心理状态,引导做事以法律为准绳,不随意触碰危险性刀具,多开展乐观向上的活动,培养未成年健康的心理。 第二,学校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重要措施,许多未成年人携带管制刀具,用管制刀具实施暴力犯罪是因为法制观念淡薄和法律意识不强。定期在各个班级中开展关于管制刀具的主题班会,让未成年人了解管制刀具的范围以及使用管制刀具的危害。在学科教育中渗透法律知识,设置相应的法制课程,培养法制观念。定期开展普法讲座,进行法制教育,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邀请辖区内社区民警或者相关司法工作人员开展警示教育,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使用管制刀具暴力犯罪造成的严重后果,教育学习《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有关管制刀具的法律知识,教育未成年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二)严格管制刀具管控,从源头治理
预防未成年人暴力犯罪需要多个部门协同管理,积极配合。学校应该严格入校查验制度,严禁管制刀具进入校园。对于寄宿制学校,定期对学生的物品、宿舍进行点验,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对于携带管制刀具的学生,严肃处理。工商部门、市场监督部门、社区等相互合作,严管管制刀具的生产、销售环节,禁止未成年人接触管制刀具,降低和预防未成年暴力犯罪。
公安机关严格对管制刀具进行管理,可以有效打击不法商贩非法买卖、非法流通管制刀具。虽然现行的法律中非法销售管制刀具不构成犯罪,不属于公安部门管辖。但公安机关可以对管制刀具的生产销售单位实行严格的备案登记。对校园周边的商店、五金店等重点关注,对网吧、游戏厅、电影院等娱乐场所加大巡查力度,对摸排到的管制刀具追根溯源,减少未成年人接触管制刀具的渠道。公安机关对网络上非法商家或个人销售管制刀具的行为进行严格管理,对依法取得经营资质的企业的销售网站定期检查,防止管制刀具流向未经实名认证的用户或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接触不到管制刀具,冲动下使用管制刀具暴力犯罪的概率会降低,公安机关严厉打击非法携带管制刀具的行为,也可以有效的警示和预防未成年人暴力犯罪。
(三)优化环境,抵制暴力文化
当前,不良信息正在影响着未成年人,各部门应该协同配合,优化社会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成长氛围。首先,志愿者协会、共青团、民政部门积极宣传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开展活动,培养未成年人的道德意识;严厉打击各种传播暴力信息的文化娱乐场所,净化现实社会环境。其次,公安机关网络安全部门加大对网络暴力游戏、手机软件、影视中暴力視频的监管力度,严惩在网络传播暴力信息的人员和运营商。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对网站信息进行过滤和分级,限制暴力游戏的类型、年龄段、暴力程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暴力游戏,从根源净化网络环境。
四、结语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预防暴力犯罪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从加强管制刀具管理入手,构建社会、公安机关、学校、家庭共治的预防体系,禁止未成年人接触管制刀具,预防暴力犯罪的发生。优化社会环境,抵制暴力文化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让未成年在绿色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未成年在成长阶段,易受外界影响,性格中的暴力倾向越来越严重,表现出的暴力行为越来越多。目前我国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总数呈上升趋势,经研究近三年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报道,发现利用管制刀具进行暴力犯罪的案件占很大一部分,例如2017年11月,湖南省沅江市第三中学段某手持管制刀具,将班主任侯某刺成重伤;2018年5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某中学学生宋某与王某发生口角,在情绪异常激动状态下,手持管制刀具下刺伤王某。笔者通过分析未成年使用管制刀具暴力犯罪的原因,提出完善社会、公安机关、学校、家庭等多元化共治的管制刀具管理体系,从而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发生。
一、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现状和特征
(一)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现状
根据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50%以上是青少年犯罪,而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高于12%,其中未成年人暴力型犯罪,例如故意伤害罪、抢劫罪、寻衅滋事罪、聚众斗殴罪占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的50%以上。经调查这些未成年人暴力型犯罪的案件报道,发现未成年人携带管制刀具伤人的案件层出不穷。管制刀具是指法律规定实行管控,公安机关为了保障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进行严格管理的,匕首、三棱刀、弹簧刀(跳刀)等刀具。在一些流动地摊、集贸市场、五金店、互联网上都可以购买到管制刀具;并且有些尺寸相对较小,便于携带,具有危险性,容易被未成年人作为暴力犯罪的工具。还有一些未成年人受社会上不良信息影响,不清楚管制刀具的危险性,仅仅是为了炫耀便随身携带,在遇到冲突时情绪失控,使用管制刀具暴力犯罪。
(二)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特征
1.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
2019年10月20日,辽宁大连13岁少年蔡某某用刀对10岁女孩连续砍了7刀,最终导致女孩流血过多而亡。此案件经报道后,令人触目惊心。笔者查阅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官方统计未成年人犯罪等相关数据后得知,14到16周岁的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占到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周岁以下不负刑事责任的人数占很大比例,有些10岁就开始走上暴力犯罪的道路,未成年暴力犯罪趋势,正朝着低龄化发展。
2.犯罪形态团伙化
未成年暴力犯罪通常不是单个个体,而是团体行为,多发于校园或校园周边。受网络暴力游戏和影视媒体中“黑社会”性质的视频的影响,一些未成年随意结合共同作案,表现为持刀抢劫、聚众斗殴、故意伤害等。如2017年4月,江西省進贤县某中学学生赵某、付某和张某结伙为“报仇”持砍刀在校园附近与孙某、钱某斗殴,将孙某左手砍伤。还有些未成年人涉世不深,心智不成熟,容易被蛊惑利用,加入暴力犯罪团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3.犯罪具有冲动性
速食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出现生理和心理早熟现象。受到外界刺激后,表现出情感上的冲动,由于自控能力较差,继而演变为暴力行为。例如2017年12月,四川大竹县一名约13岁的男孩袁某因怨恨母亲对他的管教过于严格,持刀将其杀害;2017年11月,湖南沅江三中16岁的罗某因与班主任发生争执,遂情绪激动持刀捅其26余刀致死亡。绝大多数未成年暴力犯罪没有事前作案动机和准备,犯罪具有突发性和冲动性。
二、未成年人使用管制刀具暴力犯罪的原因
(一)教育不足,法制观念淡薄
生活中菜刀等刀具比较常见,未成年对于管制刀具的范围模糊,有些认为随身携带管制刀具有威风,存在炫耀心理,并不知道携带匕首、弹簧刀等管制刀具属于违法行为。家庭和学校对于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滞后,缺少对于携带管制刀具的法律,如《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教育,导致未成年人法制观念淡薄。有时在受到一定刺激时,容易冲动、偏激,从而导致使用随身携带的管制刀具暴力犯罪,酿成悲剧。
(二)容易获得,具有杀伤力
当前电商平台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传统的线下购物转变为线上。很多未成年人在网络购物时,并不需要进行实名登记,存在使用他人账号或者虚假账号在网络上非法购买危险物品的现象。2002年,国务院取消了管制刀具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审批许可,随着互联网和物流的高速发展,一些不法商家和个人开始在网络上销售管制刀具。由于管制刀具比枪支弹药等更容易获得,且具有较大杀伤力,未成年人抱着好奇、攀比,玩一玩的心理,在网络上购买管制刀具。一旦未成年在情绪失控时,容易借助管制刀具实施暴力犯罪,明显呈现出暴力倾向,且手段残忍,不计后果,危害社会治安秩序,比如“13岁少年弑母案”。
(三)受暴力文化影响,模仿暴力犯罪
未成年人的认知过程先从模仿开始,模仿他人是典型的行为方式。未成年具有盲目从众、自控能力差、性格冲动等特点,容易受到外界暴力文化的影响,并且加以模仿实施。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数字化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未成年人接受网络信息越来越便捷,影视剧中的暴力画面使感官上受到刺激,导致他们模仿其中的情节,随身携带刀具吓唬人,耍威风,持刀砍人。当前大量网络游戏和手机游戏中充斥着管制刀具、枪支弹药有关的暴力血腥内容,同时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在这类游戏中,模糊了未成年对现实与虚拟的界限,更容易发生暴力行为。影视视频和游戏中的暴力情节传播了暴力犯罪技巧,间接给未成年人实施暴力犯罪提供了参考。
三、加强管制刀具管理,构建未成年人暴力犯罪预防体系
(一)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识
第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于未成年人的性格养成、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懂法、守法,提高法制素养,通过言传身教为未成年树立积极形象。父母要重视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要在日常教育中融入管制刀具有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心理状态,引导做事以法律为准绳,不随意触碰危险性刀具,多开展乐观向上的活动,培养未成年健康的心理。 第二,学校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重要措施,许多未成年人携带管制刀具,用管制刀具实施暴力犯罪是因为法制观念淡薄和法律意识不强。定期在各个班级中开展关于管制刀具的主题班会,让未成年人了解管制刀具的范围以及使用管制刀具的危害。在学科教育中渗透法律知识,设置相应的法制课程,培养法制观念。定期开展普法讲座,进行法制教育,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邀请辖区内社区民警或者相关司法工作人员开展警示教育,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使用管制刀具暴力犯罪造成的严重后果,教育学习《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有关管制刀具的法律知识,教育未成年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二)严格管制刀具管控,从源头治理
预防未成年人暴力犯罪需要多个部门协同管理,积极配合。学校应该严格入校查验制度,严禁管制刀具进入校园。对于寄宿制学校,定期对学生的物品、宿舍进行点验,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对于携带管制刀具的学生,严肃处理。工商部门、市场监督部门、社区等相互合作,严管管制刀具的生产、销售环节,禁止未成年人接触管制刀具,降低和预防未成年暴力犯罪。
公安机关严格对管制刀具进行管理,可以有效打击不法商贩非法买卖、非法流通管制刀具。虽然现行的法律中非法销售管制刀具不构成犯罪,不属于公安部门管辖。但公安机关可以对管制刀具的生产销售单位实行严格的备案登记。对校园周边的商店、五金店等重点关注,对网吧、游戏厅、电影院等娱乐场所加大巡查力度,对摸排到的管制刀具追根溯源,减少未成年人接触管制刀具的渠道。公安机关对网络上非法商家或个人销售管制刀具的行为进行严格管理,对依法取得经营资质的企业的销售网站定期检查,防止管制刀具流向未经实名认证的用户或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接触不到管制刀具,冲动下使用管制刀具暴力犯罪的概率会降低,公安机关严厉打击非法携带管制刀具的行为,也可以有效的警示和预防未成年人暴力犯罪。
(三)优化环境,抵制暴力文化
当前,不良信息正在影响着未成年人,各部门应该协同配合,优化社会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成长氛围。首先,志愿者协会、共青团、民政部门积极宣传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开展活动,培养未成年人的道德意识;严厉打击各种传播暴力信息的文化娱乐场所,净化现实社会环境。其次,公安机关网络安全部门加大对网络暴力游戏、手机软件、影视中暴力視频的监管力度,严惩在网络传播暴力信息的人员和运营商。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对网站信息进行过滤和分级,限制暴力游戏的类型、年龄段、暴力程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暴力游戏,从根源净化网络环境。
四、结语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预防暴力犯罪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从加强管制刀具管理入手,构建社会、公安机关、学校、家庭共治的预防体系,禁止未成年人接触管制刀具,预防暴力犯罪的发生。优化社会环境,抵制暴力文化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让未成年在绿色健康的环境中成长。